gre寫作備考要重視哪些問題
GRE寫作備考,別光顧著背單詞練閱讀,這幾個坑踩了等于白學!我帶過500+學生備考GRE,發現90%寫作卡在3分以下的同學,不是英語底子差,而是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要么把Issue和Argument當“英語作文”瞎寫,要么背了一堆模板卻不會用,要么練了十幾篇還是沒進步。今天就掏心窩子跟大家說,GRE寫作備考必須重視的6個問題,每個都關系到你能不能從“瞎寫”到“穩拿3.5+”,看完直接避開無效努力。
一、分不清Issue和Argument的核心考察目標,練錯方向=白搭
很多同學拿到寫作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寫“觀點+例子”,結果Issue寫成了“小學生議論文”,Argument寫成了“杠精抬杠”——這都是沒搞懂ETS到底想考啥。
Issue是“立論”,考的是“你怎么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題目通常是抽象話題,比如“科技是否加劇了人類孤獨”“教育應該注重實用性還是創造性”,需要你明確立場,然后用邏輯鏈+例子支撐。比如你說“科技沒加劇孤獨”,不能只說“因為有微信能視頻”,得解釋“視頻通話如何彌補物理距離促進情感交流降低孤獨感”,這才叫“論證”。
Argument是“駁論”,考的是“你怎么挑別人邏輯的刺”。題目會給一段“別人的論證”(比如某公司經理說“因為A產品銷量上升,所以要擴大生產”),你的任務不是同意或反對,而是找這段論證的漏洞:前提是不是成立?論據能不能支持結論?有沒有忽略其他可能性?比如剛才那個例子,銷量上升可能是短期促銷導致的,不一定是市場需求真的變大了——這才是Argument要寫的。
踩坑案例:之前有個學生寫Argument,上來就說“我覺得擴大生產不對,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這就是典型跑偏!Argument不需要你提自己的觀點,只要分析原文的邏輯漏洞就行。
正確做法:備考初期花2天時間,各精讀5篇Issue和Argument的官方范文(ETS官網有),用熒光筆標出來:Issue的論點是怎么展開的?Argument都挑了哪些類型的漏洞?搞清楚“考什么”,再開始練,方向才不會錯。
二、把“中文邏輯”直接翻譯成“英文句子”,論證斷層是大忌
我見過太多同學,寫作文時先用中文想“我要表達ABC”,然后逐句翻譯成英文,結果寫出來的句子單獨看都對,但連在一起像“散裝零件”——讀者根本看不出A和B、B和C之間的關系,這就是“邏輯斷層”。
比如有同學寫Issue“科技讓人更孤獨”,原文是:“Now people always look at their phones. They don’t talk to others. So they are lonely.” 單看每句都沒錯,但“看手機”和“不聊天”之間缺了“為什么看手機就不聊天”,“不聊天”和“孤獨”之間缺了“不聊天如何導致孤獨”——這就是典型的“中文邏輯直譯”,把心里默認的邏輯鏈漏了。
正確邏輯鏈應該是:“People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on social media apps (e.g., scrolling through WeChat Moments), which makes them focus on virtual interactions instead of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they lack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around them, gradually feeling isolated from real life.” 加了“具體行為(刷朋友圈)”“替代關系(虛擬互動替代面對面)”“結果(缺乏深度情感連接)”,邏輯才連貫。
怎么練:寫每段話前,先在草稿紙上畫“邏輯鏈思維導圖”:論點分論點1(+例子)分論點2(+例子)結論。比如論點“網絡教育提高學習效率”,邏輯鏈可以是:“打破時間限制(例子:上班族能晚上學)資源更豐富(例子:能聽哈佛公開課)個性化學習(例子:AI根據錯題推薦內容)所以效率更高”。每個箭頭都要能用一句話解釋清楚,再翻譯成英文,斷層問題自然就少了。
三、例子要么太老套要么不貼切,論證沒說服力等于空談
“愛迪生發明電燈”“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馬云創立阿里巴巴”——這些例子在GRE寫作里已經被用爛了!不是說不能用,而是如果所有題目都用這幾個,ETS考官會覺得你“沒思考,只會套模板”。更重要的是,很多例子根本和論點不搭邊,比如寫“科技促進環保”,舉“愛迪生發明電燈”,這倆有啥關系?
好例子的兩個標準:
1. 針對性:例子必須直接支撐分論點。比如分論點是“科技幫助預測自然災害”,例子就該是“氣象局用衛星云圖預測臺風路徑,減少傷亡”,而不是“科技讓生活更方便”這種泛泛的例子。
2. 細節感:別只說“某個人做了某件事”,要加具體細節。比如寫“藝術反映社會問題”,別說“畢加索畫了《格爾尼卡》”,要說“畢加索在1937年西班牙內戰期間,用扭曲的線條和黑白灰配色,描繪格爾尼卡小鎮被轟炸后的廢墟,控訴戰爭對平民的傷害”——細節越具體,論證越有說服力。
去哪找例子:不用刻意背“名人故事”,平時積累3類素材就行:
社會熱點:比如元宇宙、AI倫理、碳中和(這些話題和Issue高頻題目高度重合);
學科知識:你專業領域的案例(比如學經濟的可以用“通貨膨脹對消費的影響”,學心理的可以用“羊群效應”);
個人經歷:比如“我參加的線上支教項目,通過視頻課幫助山區學生”(真實經歷比名人例子更獨特)。
四、只練不改,寫10篇不如改透1篇,進步全在“復盤”里
“我已經寫了20篇Issue了,為什么還是3分?”——問這個問題的同學,90%都沒認真修改過自己的文章。GRE寫作不是“數量競賽”,而是“質量競賽”:一篇改3遍,比寫3篇不改進步快10倍。
怎么改才有效?分享“三改法”:
1. 第一遍改“邏輯漏洞”:自己讀文章,拿紅筆圈出“說不通”的地方。比如“這個例子能證明分論點嗎?”“這兩句話之間有因果關系嗎?”“有沒有遺漏反方觀點?”(Issue一定要考慮反方,比如你說“科技好”,可以提“但科技也導致隱私泄露”,再反駁“但通過法律監管可以解決”,論證更全面)。
2. 第二遍改“表達清晰度”:找個英語好的同學(或老師)幫你讀,讓他圈出“看不懂”的句子。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寫得清楚,別人讀起來卻一臉懵——比如用了太多“this”“it”指代不清,或者句子太長(一個句子超過3行就拆成兩句)。
3. 第三遍改“語言精煉度”:刪去廢話,比如“in my opinion”“as we all know”這種模板化表達;把“very important”換成“crucial”,“make people know”換成“inform”,用詞準確比堆砌難詞更重要。
舉個修改前后的例子:
原句:“In my opinion, the Internet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make people get information quickly.”
改后:“The Internet enhances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by allowing users to retrieve data within seconds (e.g., searching academic papers on Google Scholar).”(去掉廢話,加具體例子,邏輯更清晰)
五、平時練習不掐時間,考場上寫不完都是自己作的
GRE寫作Issue和Argument各30分鐘,很多同學平時練習“慢慢寫,追求完美”,結果上了考場發現:Issue剛寫完論點,20分鐘過去了;Argument還沒找全漏洞,時間就到了——這都是平時不掐時間的鍋。
時間分配攻略:
Issue(30分鐘):5分鐘審題+列提綱(確定立場、3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的例子)20分鐘寫(開頭5分鐘,3個主體段各5分鐘,結尾5分鐘)5分鐘檢查(改語法錯誤、補邏輯連接詞)。
Argument(30分鐘):3分鐘讀題+找漏洞(通常找3個漏洞:前提漏洞、論據漏洞、結論漏洞)20分鐘寫(開頭3分鐘,3個漏洞段各5分鐘,結尾2分鐘)7分鐘檢查(重點看漏洞分析是否準確)。
練習階段:
1. 第一階段(1-2周):不限時,保證邏輯和例子質量,重點練“寫得對”;
2. 第二階段(2-3周):掐時練習,Issue/Argument各35分鐘,慢慢壓縮到30分鐘;
3. 第三階段(1周):模考訓練,用ETS官方模考軟件(PowerPrep),連寫兩篇,模擬真實考場狀態(包括環境干擾、緊張情緒)。
記住:考場上“寫完”比“寫完美”更重要——哪怕結尾有點倉促,只要主體段邏輯完整,也能拿3.5;但如果沒寫完,直接2.5起步。
六、忽視ETS評分標準,盲目背模板等于浪費時間
很多同學迷信“寫作模板”,背了一堆“開頭段萬能句式”“結尾段必用表達”,結果分數還是上不去——因為ETS根本不看你用了多少“高級模板”,而是看這3個核心評分維度:
邏輯分析(Analyze an Issue/Analyze an Argument):Issue看你是否能“提出清晰立場,并用合理論據支撐”;Argument看你是否能“準確識別邏輯漏洞,并用具體分析反駁”。
論證組織(Organization):段落之間、句子之間是否有邏輯連接(比如用“However”“For example”“As a result”等連接詞),結構是否清晰(開頭-主體-結尾)。
語言表達(Language Use):語法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準確,句子是否多樣(簡單句和復雜句結合)。
模板怎么用才有效:別背“整段模板”,而是積累“功能模板”。比如:
Argument找漏洞時,可以用:“The author assumes that A leads to B, but fails to rule out other factors (e.g., C or D) that may also cause B.”(指出“忽略其他因素”的漏洞)
Issue反駁反方時,可以用:“While some may argue that X, this view overlooks the fact that Y.”(承認反方,再反駁)
這些“功能模板”是幫你“快速組織語言”,但核心內容(漏洞是什么、例子是什么)必須自己思考——畢竟ETS的考官都是“火眼金睛”,模板套得太明顯,直接低分警告。
GRE寫作備考,說到底不是比誰背的模板多、寫的文章多,而是比誰更懂“ETS想考什么”。避開“練錯方向、邏輯斷層、例子老套、只練不改、忽視時間、迷信模板”這6個坑,把每個問題拆解開,針對性練習,3.5+真的沒那么難。記住,寫作是“輸出”,輸出的質量永遠取決于你對“考察本質”的理解——畢竟ETS要的不是“漂亮的英語句子”,而是“用英語展現的批判性思維”。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1507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