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初中英語閱讀興趣
初中英語閱讀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正確引導和方法培養出來的。 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把英語閱讀當成負擔,一提到讀英文文章就頭疼——單詞不認識、句子看不懂、讀完記不住,最后干脆放棄。其實,閱讀本該是件有趣的事,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找對打開方式。今天就結合教學實踐和真實案例,分享一套能讓孩子從"被迫讀"到"主動讀"的具體方法,幫孩子真正愛上英語閱讀。
一、先解決"為什么讀不進去"的3個核心痛點
很多孩子不是討厭閱讀,而是被錯誤的方式"勸退"了??纯茨慵液⒆邮遣皇且膊戎辛诉@些坑:
1. 選的書太難,還沒開始就被嚇倒
剛上初一的小林媽媽曾給孩子買了《哈利波特》原版書,結果孩子翻了兩頁全是生詞,直接把書扔到一邊。這就像讓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去跑馬拉松,只會打擊自信。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初中階段閱讀材料的難度應該是"跳一跳能夠到"——每頁生詞不超過5個,句子結構以簡單句和基礎復合句為主。
2. 把閱讀當成"做題任務",毫無樂趣可言
"讀完這篇文章,把后面的習題做完"——這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的常見操作。但閱讀一旦和"考試""做題"綁定,就會變成壓力源。想想我們自己,誰會喜歡讀完一本小說就被要求寫讀后感、做選擇題呢?閱讀的本質是獲取信息和體驗快樂,不是完成作業。
3. 缺乏真實的閱讀場景,不知道"為什么要讀"
"學英語就是為了考試"——這種功利性思維會讓孩子覺得閱讀毫無意義。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英語閱讀的需求:看喜歡的明星采訪、讀游戲的英文說明、查國外大學的官網信息……當孩子發現閱讀能解決自己的真實問題時,興趣自然會來。
二、3個"興趣引爆點":讓孩子從"要我讀"到"我要讀"
(1)用"主題式閱讀"對接孩子的興趣愛好
原理:用孩子本來就喜歡的內容,包裹英語閱讀的"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熱愛:有的沉迷動漫,有的喜歡籃球,有的是科技迷。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就能找到他們愿意主動讀的材料。
案例1:籃球迷小宇的轉變
小宇初一英語成績墊底,討厭背單詞,但癡迷NBA。老師推薦他讀《Sports Illustrated Kids》(兒童版體育畫報)的籃球專欄,里面有他喜歡的球星故事,還有簡單的戰術分析。一開始他只看圖片和數字,后來為了知道球星說了什么,主動查生詞,半年后不僅詞匯量漲了300+,還能給同學翻譯球星采訪。
實操方法:
列出孩子的3個興趣愛好(如:追星、動漫、寵物、編程);
搜索對應英文資源:
追星:偶像的英文微博/Instagram、粉絲站的英文新聞;
動漫:英文漫畫網站(如Webtoon)、動畫的英文字幕版;
寵物:《National Geographic Kids》的動物專欄;
每天讀15分鐘,不強迫查生詞,先讓孩子享受內容。
(2)用"互動式閱讀"代替"默讀做題"
原理:讓孩子在"玩"中讀,在"輸出"中鞏固。
單向輸入的默讀很容易走神,而互動能讓大腦保持活躍。試試這些低成本、易操作的互動方法:
角色扮演讀故事
讀對話多的文章時,和孩子分角色朗讀。比如讀《伊索寓言》里的《狐貍和烏鴉》,一人讀狐貍的臺詞(狡猾的語氣),一人讀烏鴉的臺詞(得意的語氣)。孩子會為了"演好角色"主動琢磨句子的意思,比單純默讀記得牢10倍。
"5W1H"提問法
讀完一段后,用簡單英語提問: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主角是誰?)
What happened at the end?(結局是什么?)
Where did they go?(他們去了哪里?)
不需要寫下來,口頭回答即可。這種方式能幫孩子理清文章邏輯,還能鍛煉口語。
畫思維導圖梳理內容
對喜歡畫畫的孩子,讀完后讓他們用圖畫+關鍵詞畫出故事的脈絡。比如讀一篇關于"如何制作三明治"的說明文,孩子可以畫步驟圖,標上"put bread""add lettuce"等簡單詞匯。動手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
(3)打造"英語閱讀生態圈",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原理:興趣的培養需要環境的支撐,讓孩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可閱讀的英語"。
家庭英語角布置
在孩子房間放一個小書架,擺上5-10本適合的英文書(繪本、漫畫、分級讀物),旁邊放一個"生詞收集本",鼓勵孩子把感興趣的詞記下來(不用強迫背)。書架上還可以貼幾張英文海報(比如孩子喜歡的電影臺詞、勵志短句)。
"碎片時間"閱讀計劃
把閱讀融入日常生活:
早餐時:看5分鐘英文早餐麥片包裝上的成分表;
上下學路上:聽10分鐘英文有聲書(推薦《牛津書蟲》系列,語速慢、故事性強);
睡前:和孩子一起讀1篇英文小短文(家長可以讀一句中文,孩子讀一句英文,降低難度)。
家長"示范閱讀"比說教更有用
如果你自己每天抱著手機刷短視頻,卻要求孩子靜下心來讀英語,效果肯定差。不如每周安排一個"家庭閱讀時間",家長讀自己的書,孩子讀英文材料,彼此不打擾,用行動告訴孩子"閱讀是一件重要且有趣的事"。
三、不同英語水平的孩子,具體怎么選書?(附書單推薦)
選對書是成功的一半。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這里教大家一個簡單的"五指法":翻開書任意一頁,讓孩子讀,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就伸出一根手指:
0-1根手指:太簡單,讀起來沒挑戰;
2-3根手指:難度適中,適合精讀;
4-5根手指:太難,容易打擊信心。
(1)基礎薄弱型(成績60-70分,詞匯量<800)
目標:先建立信心,讓孩子覺得"我能讀懂"
推薦讀物:
《書蟲·入門級》(適合初一上學期):都是1000詞以內的簡易故事,比如《灰姑娘》《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中文注釋多,還有音頻,讀起來沒壓力。
《麗聲北極星分級讀物》(1-2級):帶圖畫的分級讀物,句子短,話題貼近生活(比如"我的家庭""學校生活"),每本只有20-30頁,孩子容易有"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
(2)中等水平型(成績80-90分,詞匯量800-1500)
目標:拓展閱讀廣度,接觸不同題材
推薦讀物:
《典范英語》(5-6級):英國小學生的主流教材,故事幽默有趣,比如"吵鬧的鄰居""海盜的寶藏",還配有動畫片,讀完可以看動畫鞏固。
《國家地理兒童版》(英文原版):科普類讀物,圖片精美,內容涵蓋動物、自然、科學,比如"為什么大象有長鼻子""火山是怎么爆發的",孩子能在學英語的同時漲知識。
(3)優秀進階型(成績90+,詞匯量1500+)
目標:提升閱讀深度,培養批判性思維
推薦讀物:
《書蟲·三級》:經典名著簡寫版,比如《福爾摩斯探案集》《簡·愛》,情節曲折,能鍛煉推理能力。
《The Diary of a Wimpy Kid》(小屁孩日記):美式校園喜劇,用日記體寫的,語言幽默地道,里面有很多生活化的俚語,適合積累口語表達。
四、家長最關心的3個問題解答
1. "孩子讀的時候總查單詞,影響速度怎么辦?"
初期允許"模糊閱讀",先求讀懂大意,再摳細節。 告訴孩子:遇到生詞先猜,比如通過圖片、上下文語境,或者只看單詞的前幾個字母。讀完后,再把猜不出的"關鍵生詞"(影響理解的詞)查出來,記在本子上。不建議邊讀邊查,會打斷閱讀節奏,破壞興趣。
2. "讀了很多書,考試成績還是沒提高,還要堅持嗎?"
閱讀對成績的影響是"慢變量",通常3-6個月才會顯現。 閱讀能提升詞匯量、語感、理解長難句的能力,這些都是考試的基礎。但如果想直接提分,建議每周做1-2篇閱讀理解專項練習,把閱讀積累和應試技巧結合起來。
3. "孩子只喜歡讀漫畫,不喜歡讀文字多的書,需要糾正嗎?"
漫畫是很好的過渡材料,不要一刀切禁止。 漫畫通過圖片輔助理解,能降低閱讀難度,比如《Garfield》(加菲貓)、《Peanuts》(花生漫畫)都是不錯的選擇。等孩子適應后,可以慢慢過渡到圖文結合的橋梁書,再到純文字書。
培養初中英語閱讀興趣,就像種一棵樹:選對種子(合適的材料)、提供陽光雨露(互動和環境)、耐心等待(允許慢慢來),它自然會生根發芽。記住,讓孩子愛上閱讀的不是"英語",而是閱讀本身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從今天開始,放下對"成績"的焦慮,陪孩子一起在閱讀中發現英語的魅力吧。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41255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