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英語趣味教學方法
摘要
二年級孩子學英語,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莫過于“坐不住”“記不住”“沒興趣”——明明單詞教了五遍,轉頭就忘;課本上的句子讀得磕磕巴巴,一說“該學英語了”就找借口跑開。其實,不是孩子不愛學,而是我們用了“成人化”的教學方式:死記硬背、枯燥重復,完全沒抓住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今天就分享6個親測有效的趣味教學方法,從游戲、生活、感官等多個維度入手,讓孩子覺得“學英語像玩游戲一樣有意思”,親測有家長用了兩周,孩子主動說“媽媽,今天我們玩英語游戲吧”!
一、先搞懂:二年級孩子學英語,到底難在哪兒?
咱們得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二年級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只有15-20分鐘,抽象思維還沒發展起來,對“單詞”“語法”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天然抵觸。再加上英語不是母語,聽著像“外星話”,如果一上來就要求“背會20個單詞”“讀熟3個句子”,孩子只會覺得“這是任務,好難,不想做”。
我見過一位媽媽,每天逼孩子坐在書桌前抄單詞,孩子邊哭邊寫,結果第二天問“apple怎么說”,還是搖頭。后來換了個方法:吃蘋果時問“你看這個蘋果紅紅的,英語叫apple,要不要咬一口apple?”孩子邊吃邊跟著說,一周后主動指著蘋果說“媽媽,apple!”——你看,不是孩子學不會,是我們沒找對“打開方式”。
二、游戲化教學:把課堂變成“游樂場”,孩子主動“追著學”
二年級孩子天生愛游戲,把英語知識點藏進游戲里,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在學習”,只會覺得“好好玩,還要再來一次”。分享3個簡單易操作的游戲,材料家里都有,5分鐘就能上手:
1. 單詞游戲:“單詞尋寶”——讓孩子像“小偵探”一樣記單詞
玩法:把學過的單詞卡片(比如“book”“pen”“cat”)藏在家里的各個角落(沙發縫、書架上、玩具箱旁邊),給孩子一張“任務清單”(上面畫著這些物品的簡筆畫),讓他當“小偵探”去找。找到后必須大聲讀出單詞,讀對了就能“收集”這張卡片,集齊所有卡片可以兌換一個小獎勵(比如多看10分鐘動畫片、選今晚的故事)。
效果:我鄰居家孩子用這個方法,周末下午自己玩了3遍,晚上吃飯時突然說“媽媽,我今天找到了‘dog’卡片,我們家小狗也是dog!”——孩子在“尋寶”的興奮中,不知不覺就把單詞和實物對應起來了,比死記硬背記得牢10倍。
2. 句型游戲:“角色扮演小劇場”——在“演戲”中練句子
場景:學“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這個句型時,別讓孩子對著課本讀,而是玩“角色扮演”。
道具:家里的玩具娃娃、動物玩偶,或者讓孩子戴個小帽子、拿個小道具(比如醫生的聽診器、老師的小黑板)。
玩法:你扮演“新來的小朋友”,孩子扮演“班級小老師”,你說“Hello! What’s your name?”,孩子回答“My name is Tom.”(用他自己的英文名);然后互換角色,或者讓他用玩偶“表演”,比如拿著小熊說“Hello! I’m Bear. What’s your name?”
關鍵:讓孩子主導劇情,比如他可能會突然說“Bear is hungry. I want cake!”(即使課本沒教過“hungry”“cake”也沒關系,鼓勵他“創造”)。孩子在“過家家”的快樂里,自然就把句型說順了。
3. 字母游戲:“字母跳跳樂”——動起來的記憶最深刻
二年級孩子坐不住?那就讓他們“動起來”!學26個字母時,別讓孩子坐著寫,而是在地上用粉筆或膠帶貼出大寫字母(A、B、C……),或者直接在紙上畫大格子,每個格子寫一個字母。
玩法:你喊“Jump to A!”,孩子就跳到A的格子里,邊跳邊說“A is for apple!”(如果學過相關單詞就說單詞,沒學過就說字母名);或者玩“字母接龍”,你說“A”,孩子跳A并說“B”,你跳B并說“C”,像跳房子一樣,邊玩邊記順序。
原理:運動能激活大腦的記憶中樞,孩子在蹦蹦跳跳中,字母的形狀和順序會像“動畫片”一樣刻在腦子里,比坐著抄寫記得牢多了。
三、生活化場景:把英語變成“日常工具”,孩子覺得“有用又好玩”
很多孩子覺得“學英語沒用”,因為課本上的句子離生活太遠。其實,生活處處是“英語課堂”,把單詞和句子融入孩子每天做的事,他會發現“原來英語就在我身邊”,自然就有興趣學了。
1. 吃飯時:“餐具英語小課堂”
每天吃飯前5分鐘,和孩子玩“餐具認一認”:指著勺子說“This is a spoon. Spoon, spoon, I use a spoon.”;指著碗說“This is a bowl. Bowl, bowl, rice in the bowl.”。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會跟著說單詞,慢慢可以引導他說句子:“I use a spoon to eat.”
進階:吃水果時問“Do you want an apple or a banana?”(你要蘋果還是香蕉?),孩子回答“Apple!”;吃菜時說“This is green vegetables.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不用刻意教,每天重復幾次,孩子不知不覺就會了。
2. 穿衣服時:“顏色+衣物”組合拳
早上穿衣服,是學“顏色”和“衣物”單詞的黃金時間。拿起紅色的T恤說“Red T-shirt. Do you want the red T-shirt?”;拿起藍色的褲子說“Blue pants. Blue is your favorite color, right?”
互動:讓孩子自己選衣服時,逼他用英語說:“I want the yellow sweater.”(即使說錯也沒關系,你笑著糾正“Yellow sweater, good! Here you are.”)。我朋友家孩子用這個方法,兩周后能說出8種顏色+5種衣物的單詞,還會主動問“媽媽,我的pink skirt在哪兒?”
3. 玩玩具時:“玩具英語說明書”
孩子玩積木、拼圖、娃娃時,別讓他自己悶頭玩,你湊過去當“好奇寶寶”:“What are you building? A house? Wow! This is a red block. Put the red block on the blue block.”(你在搭什么?房子嗎?這是紅色積木,把紅色積木放在藍色積木上)。
如果孩子玩娃娃,可以說“The baby is crying. Let’s sing a song for her.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寶寶哭了,我們給她唱首歌吧)。孩子會覺得“原來玩玩具也能說英語”,甚至會主動用英語“介紹”他的玩具:“This is my car. It’s blue.”
四、多感官刺激:聽、說、看、做,讓英語“活”起來
二年級孩子對“抽象符號”不敏感,但對“聲音、圖像、動作”特別敏感。用“耳朵聽、嘴巴說、眼睛看、動手做”的方式學英語,比單純“看書”效果好10倍。
1. 用“兒歌”磨耳朵:旋律一響,單詞自己“跑”進腦子
孩子天生對旋律敏感,把單詞或句型編成兒歌,或者直接放英文兒歌(比如《Baby Shark》《Five Little Ducks》),孩子跟著唱,不知不覺就記住了。
技巧:選歌詞簡單、重復度高的兒歌,比如《Hello Song》:“Hello,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I’m fine, I hope that you are too.” 唱的時候加上動作(揮手、點頭、比“OK”),孩子邊唱邊動,記憶更深刻。
我女兒以前不愛開口,自從每天聽《Ten Little Indians》,現在能邊唱邊數手指:“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數字單詞就這么學會了。
2. 用“畫畫”記單詞:把抽象單詞變成“圖畫故事”
孩子喜歡畫畫,讓他把單詞“畫出來”。比如學“sun”(太陽),讓他畫一個圓圓的太陽,旁邊寫“sun”;學“rain”(雨),畫幾條斜線當雨滴,旁邊寫“rain”。
進階:畫“單詞故事”,比如學“cat, dog, run”,讓孩子畫一只貓和一只狗在跑步,然后編句子:“The cat and the dog are running.” 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會主動思考“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怎么畫出來”,比單純抄寫記得牢多了。
3. 用“動作”學句型:TPR教學法,讓身體幫記憶
TPR教學法(全身反應法)特別適合低年級孩子——你說英語,孩子做動作,或者孩子說英語,你做動作。比如:
說“Stand up!”(站起來),孩子就站起來;
說“Sit down!”(坐下),孩子就坐下;
說“Touch your nose!”(摸鼻子),孩子就摸鼻子。
玩熟了可以反過來,孩子說“Jump!”,你就跳;孩子說“Clap your hands!”(拍手),你就拍手。這個過程孩子會覺得“像做游戲一樣”,而且動作和語言綁定后,以后一說“Stand up”,身體會先有反應,語言自然就出來了。
五、故事化輸入:用“繪本+改編”,讓孩子愛上“聽英語”
二年級孩子愛聽故事,如果用英語講故事,他們會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吸收了單詞和句型。但別直接拿太難的原版繪本,而是選“圖畫多、文字少、情節簡單”的,或者把中文故事“改編”成簡單的英語版。
1. 選對繪本:從“孩子熟悉的主題”入手
比如孩子喜歡恐龍,就選《Dinosaur Roar!》;喜歡小動物,就選《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這些繪本重復句多,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讀幾遍孩子就能跟著說。
讀法:讀的時候用夸張的語氣和動作,比如讀到“Dinosaur roar!”(恐龍吼叫),你就張大嘴巴學恐龍叫;讀到“bird”,就做小鳥飛的動作。孩子會被你的表演吸引,聽得更專注。
2. 改編故事:把孩子的生活編進英語故事里
比如孩子今天在學校玩了滑梯,可以編個小故事:“Today, Tom went to school. He played on the slide. The slide is fun! Tom likes the slide.”(今天湯姆去學校了,他玩了滑梯,滑梯很好玩,湯姆喜歡滑梯)。用孩子熟悉的人、事、物當主角,他會覺得“這是我的故事”,聽得更認真,還會主動補充:“媽媽,我還玩了swing(秋千)!”
六、正向激勵:少批評、多“具體夸”,讓孩子覺得“我能行”
二年級孩子特別渴望被肯定,一句“你真棒”可能沒感覺,但如果說“你今天主動說出了‘apple’,比昨天進步了!”,孩子會眼睛發亮,下次更愿意嘗試。
1. 獎勵要“即時+具體”,別搞“長期任務”
別跟孩子說“期末考90分就獎勵你”,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太遙遠了。不如每次學完后給個“即時小獎勵”:比如玩對一個游戲貼一顆星星,集滿10顆星星換一個小玩具(貼紙、小印章);或者直接口頭表揚:“你剛才把‘cat’和‘dog’的發音分得很清楚,耳朵真靈!”
2. 允許“犯錯”,把錯誤變成“學習機會”
孩子說錯了別打斷,更別批評“這么簡單都不會”。比如孩子把“apple”說成“ap-ple”(重音錯了),你笑著說:“嗯,你記得‘apple’的字母了!我們試試這樣讀:apple(放慢語速,夸張重音),像咬蘋果一樣‘啊——pple’,再來一次?” 孩子會覺得“犯錯不可怕,媽媽會幫我”,更愿意開口。
避坑指南:這3件事千萬別做!
最后提醒大家,趣味教學不是“瞎玩”,這3個坑一定要避開:
1. 別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別逼孩子“背多少單詞、考多少分”,二年級重點是“培養興趣”,只要孩子不抵觸、愿意開口,就是勝利。
2. 別“中英夾雜”太混亂:說英語就盡量說英語,說中文就說中文,別一句中文一句英語(比如“把apple給媽媽”),孩子容易混淆。
3. 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趣味教學要“少量多次”,每天10-15分鐘就夠,但要堅持,比如每天吃飯時玩5分鐘“餐具英語”,比一周集中學2小時效果好。
其實,二年級英語趣味教學的核心,就是“把孩子放在中心”——用他喜歡的方式(游戲、故事、生活場景),教他能理解的內容(簡單、實用、和生活相關),讓他覺得“英語不是任務,是好玩的工具”。試試上面的方法,也許下周你家孩子就會主動說:“媽媽,今天我們玩英語游戲吧!”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34831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