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在建工程項目
工地上的事,從來不是拍腦袋就能搞定的。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工期卡得死、成本像脫韁野馬、質量三天兩頭出問題、團隊人心渙散……其實,管項目就像走鋼絲,既要盯著天上的目標(節點、利潤),又要踩穩腳下的每一步(安全、質量、團隊)。今天就結合10年項目管理經驗,從前期規劃、過程監控、風險應對、團隊管理四個維度,給你一套能直接落地的實操指南,看完就能用。
一、把圖紙變成“行軍圖”:3個維度做透前期規劃
痛點直擊:“圖紙都看懂了,一開工還是手忙腳亂”“預算做了等于白做,干到一半就超支”
很多項目出問題,根源都在前期規劃“缺斤少兩”。真正靠譜的規劃,得像軍事演習一樣,把每個細節都推演清楚。
1. 用“三維進度表”鎖定關鍵節點
別再用Excel畫簡單的甘特圖了!試試“目標-任務-資源”三維拆解法:
目標層:比如“主體結構封頂”“竣工驗收”,明確時間節點(精確到日);
任務層:把目標拆成可執行的動作,比如“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每個任務標注負責人和工期(例:木工班組李工,5月10日-5月20日完成3層模板);
資源層:提前列好材料進場計劃(如5月8日鋼筋到場50噸)、設備使用排期(塔吊白天吊鋼筋,晚上吊模板)。
案例:去年我們在城東的住宅項目,用這個方法把工期壓縮了15天——因為提前發現“塔吊使用沖突”,及時協調增加了一臺施工電梯。
2. 成本控制要“摳到鋼筋頭”
記住一句話:“省下的就是賺的”。成本管理最容易踩坑的是“隱性支出”,分享3個實操技巧:
材料損耗率卡死:比如鋼筋損耗率國標是3%,我們要求班組控制在2%,超出部分從工程款里扣(提前簽協議!);
簽證變更“日清日結”:現場變更必須當天拍照、當天找甲方簽字,附詳細工程量清單(曾因拖延簽證,一個10萬的變更拖成甲方不認賬);
供應商分級管理:把水泥、鋼筋等主材供應商分為A/B/C級,A級給預付款鎖定價格,避免漲價風險。
3. 合同條款“咬文嚼字”防坑
90%的糾紛都藏在合同里!重點看這3條:
工期延誤條款:明確“不可抗力”的范圍(比如暴雨算幾天?疫情是否免責?);
付款節點:要求“形象進度付款”而非“按時間付款”(例:主體封頂付30%,而不是6個月付30%);
質保金返還:約定“分階段返還”(如竣工1年返50%,2年返完),減輕資金壓力。
二、讓工地24小時“在線”:執行階段的3個監控秘訣
痛點直擊:“天天盯工地,還是出質量問題”“微信群消息刷爆,重要事反而漏掉”
管執行不是當“監工”,而是要建立“自動預警機制”,讓問題自己“浮出水面”。
1. 晨會“三問”定調子
每天早上7點半的班組晨會,必須問清三件事:
昨天沒干完的活,今天怎么補?(例:鋼筋班組昨天差200米,今天加2個工人,中午不休);
今天要干的活,材料/設備夠不夠?(提前半小時檢查,缺料立刻聯系采購員);
現場有沒有安全隱患?(讓安全員當場指出:“3層東側腳手架踏板松動,1小時內整改”)。
關鍵:晨會控制在15分鐘內,說完立刻干活,別扯閑篇。
2. 用“可視化看板”替代微信群刷屏
在工地入口掛一塊大黑板,分“進度、質量、安全”三塊:
進度欄:紅筆標滯后任務(例:5月15日墻面粉刷未完成,滯后2天);
質量欄:貼不合格照片+整改責任人(例:2層3戶墻面垂直度偏差3cm,瓦工張隊,5月16日前返工);
安全欄:寫當天注意事項(例:今日大風,塔吊停止作業,高空作業人員全部下來)。
比在微信群發100條消息管用10倍!
3. 甲方/監理溝通“提前半步”
別等甲方發現問題!每周四主動匯報進度:
發對比照片:計劃進度圖vs實際現場照片(用紅圈標出已完成,黃圈標出進行中);
提“選擇題”而非“問答題”:比如“下周要做防水,方案A是用SBS卷材(成本高但耐用),方案B是聚氨酯(便宜但工期短),您傾向哪種?”
請監理“挑刺”:每周三下午請監理現場檢查,提前整改小問題,避免驗收時卡殼。
三、給項目裝“預警雷達”:風險預判要快人一步
痛點直擊:“突然下大雨,工地全淹了”“班組老板卷款跑路,工人罷工”
老項目經理常說:“項目管理的本質是風險管理”。80%的風險其實可以提前規避。
1. 列“風險清單”貼在辦公桌
把項目從頭到尾可能遇到的坑列出來,標注“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
風險類型 | 概率 | 影響 | 應對措施 |
---|---|---|---|
暴雨延誤工期 | 高 | 中 | 提前儲備抽水機,與商混站約定雨天加急送貨 |
班組工人不足 | 中 | 高 | 找2家備用勞務公司,簽“應急支援協議” |
甲方付款延遲 | 高 | 高 | 留20%備用金,關鍵材料分批采購 |
2. 每周“風險推演會”
周五下午花1小時,讓施工員、安全員、材料員輪流說:“下周我最擔心什么?”
比如安全員說:“天氣預報下周有臺風,塔吊可能要停工”,立刻安排:
提前加固塔吊基礎;
把高空材料全部轉移到地面;
跟甲方申請臺風過后工期順延(提前留好書面依據)。
3. 現金流“留一手”
永遠別把所有錢投進去!至少預留10%的應急資金,應對:
突然漲價的材料(去年鋼材暴漲,我們靠應急資金扛過了3個月);
工傷事故(買足保險的同時,留一筆錢處理緊急醫療);
甲方臨時要求的變更(比如突然要加建一個消防通道)。
四、帶隊伍就像“擰麻花”:把散沙捏成鋼繩
痛點直擊:“工人不聽指揮,班組長陽奉陰違”“團隊死氣沉沉,沒人主動解決問題”
工地上最難管的永遠是人。但只要抓住“利益+尊重”兩個核心,再難帶的隊伍也能盤活。
1. 對工人:“小恩小惠”比罰款管用
別總想著扣錢!試試這些招:
夏天送西瓜、冬天煮姜湯:成本不高,但工人心里暖;
設置“全勤獎”:每月滿勤額外獎勵200元,比考勤機管用;
幫工人解決小事:比如聯系附近便宜的出租房、幫工人子女找學校,他們會記你一輩子。
真實案例:去年我們項目搶工期,木工班組主動提出每天多干2小時,就因為我們幫班長的兒子解決了轉學問題。
2. 對管理層:“責任到人”+“容錯機制”
權力給夠:讓施工員自己決定“用哪個牌子的釘子”,但出了問題他要負責;
允許試錯:技術員第一次用新工藝失敗了,別罵他,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他會更謹慎);
每周“吐槽會”:讓大家匿名寫“最想吐槽的一件事”(比如“材料庫太遠,領料浪費1小時”),當場拍板解決。
3. 跟班組老板“稱兄道弟”但“丑話說前頭”
平時一起抽煙喝酒聊家常,但簽合同時必須把丑話說透:
付款節點寫死:“驗收合格后15天內付款,逾期每天按0.05%付違約金”;
質量標準量化:“墻面平整度誤差不能超過2mm,否則全部返工,費用你承擔”;
關鍵時候“拉一把”:班組資金周轉不開時,提前付10%預付款(但要他打欠條+找擔保人)。
最后想說:
項目管理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基本規律”——計劃要細、執行要狠、風險要防、人心要暖。你可能會遇到甲方刁難、天氣搗亂、資金緊張,但記住:每個問題背后都藏著解決方案,關鍵是你有沒有提前想到、有沒有立刻去做。
干這行10年,我見過太多項目從“一團糟”到“提前竣工”,也見過原本能賺錢的項目最后虧得底朝天。區別就在于:你是被動應付問題,還是主動掌控項目。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幫你少走彎路,把每個項目都干成“樣板工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PMP/55577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