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平面設計培訓班注意什么
最近總有人問我:“想轉行學平面設計,報個培訓班靠譜嗎?”說實話,平面設計確實是個門檻不高、前景不錯的行業——小到奶茶店的宣傳單,大到品牌的年度視覺方案,都離不開平面設計師。但這兩年培訓班“遍地開花”,我見過太多人踩坑:有人花了一萬多學了三個月,到頭來只會用PS摳圖;有人被“包就業”“月薪過萬”的廣告吸引,最后連像樣的作品集都做不出來。
如果你也在糾結要不要報班、怎么選班,這篇文章總結了8個最關鍵的注意事項,都是我和身邊設計師朋友踩過的坑、避過的雷,看完至少能幫你省下一半學費,少走一年彎路。
一、先想清楚:你學設計是為了“興趣”還是“吃飯”?
報班的第一步,不是挑機構,而是搞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不一樣,選的班能差十萬八千里。
如果只是興趣愛好——比如想自己設計手賬封面、給家人做生日海報,那完全沒必要報 expensive 的線下班。網上免費的教程(比如B站的PS基礎課、小紅書的排版技巧)足夠用,頂多花幾百塊買個系統的線上課,學幾個核心軟件(PS、AI)和基礎審美知識就行。
如果是想靠設計“吃飯”——比如轉行做全職設計師、接單賺錢,那選班就得“功利”一點:課程必須能幫你練出作品集、學到商業項目的流程、甚至積累行業資源。這種班別貪便宜,太便宜的(比如幾千塊的“速成班”)大概率只教軟件操作,學完還是不會做商業設計。
之前有個朋友小王,本來想轉行做電商設計師,結果報了個“興趣班”,老師天天帶著畫插畫、做海報,三個月下來PS倒是會用了,但連詳情頁的尺寸規范、主圖的賣點提煉都沒學過,投簡歷時作品集全是“自嗨式設計”,根本沒人要。
二、課程內容別只看“軟件”,重點看有沒有“設計思維”和“實戰項目”
很多培訓班的宣傳頁上寫著“精通PS/AI/CDR”“掌握100+設計技巧”,但你要知道:軟件只是工具,會用PS不等于會做設計。就像你會用鍋鏟,不代表能做出米其林大餐。
怎么判斷課程內容是否實用?記住這三個標準:
1. 有沒有“設計底層邏輯”的教學?
好的課程會教你“為什么這么設計”,而不只是“怎么操作”。比如排版課,會講“親密性原則”“對齊原則”,而不是只讓你套模板;色彩課會講“冷暖色怎么影響用戶情緒”,而不是只讓你記色值。
2. 實戰項目是不是“真需求”?
警惕那些讓你“臨摹大師作品”的課程——臨摹一萬張海報,不如做一個真實的商業項目。真正的實戰應該是:給你一個具體的需求(比如“給新開的寵物用品店設計logo+包裝”“給電商店鋪設計618活動主圖”),從調研用戶、分析競品、出方案、改稿,到最終落地,全程帶你走一遍。
我認識一個設計師,報班時老師帶著做了“某奶茶品牌季度新品宣傳物料”的項目,學完直接把這個項目放進作品集,面試時被面試官追問細節,最后順利入職了一家連鎖餐飲公司。
3. 有沒有“行業細分”內容?
平面設計包含很多方向:品牌設計(logo、VI)、電商設計(詳情頁、主圖)、印刷設計(畫冊、海報)、UI設計(雖然不算純平面,但很多班也會涉及)。不同方向的技能要求不一樣——比如做電商設計要懂轉化率,做品牌設計要懂品牌調性。如果一個班什么都教,大概率什么都教不精。
三、別迷信“名師”,重點看老師“有沒有實戰經驗”
培訓班總喜歡包裝“名師”:“10年設計經驗”“曾任職某大廠”“獲過XX國際大獎”。但你要知道:會做設計的人,不一定會教設計;獲過獎的人,不一定懂商業落地。
怎么判斷老師靠不靠譜?教你三個方法:
1. 查老師的“真實案例”,而不是“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大多是“藝術化設計”,商業設計更看重“解決問題”。你可以要求老師展示近1-2年的商業項目案例(比如給哪個品牌做過logo、給哪個公司做過宣傳冊),最好能看到完整的項目流程(從需求溝通到最終定稿的過程稿)。如果老師只拿得出學生作品或參賽作品,就要小心了。
2. 試聽時觀察老師“怎么講課”
好老師講課會“接地氣”:用你能聽懂的話解釋專業概念(比如把“視覺層級”比作“超市貨架——重要的商品放眼睛平視的位置”),會針對學生的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說“你這里做得不好,改改”)。之前試聽一個班,老師講“字體設計”,直接拿自己給某咖啡店設計的字體舉例,從“為什么選宋體”“怎么調整筆畫粗細讓它更有咖啡的溫暖感”,講得清清楚楚,連我這種門外漢都聽明白了。
3. 問清楚“老師是否全程帶班”
有些班宣傳時用“名師”吸引學生,實際上課卻是“名師偶爾來講一節,平時都是助教代課”。報名前一定要問清楚:主講老師是誰?每周上幾節課?作業是誰批改?如果大部分課程是助教上,那“名師”的噱頭就別信了。
四、線上班還是線下班?別盲目跟風,適合自己的才最好
現在培訓班分線上和線下兩種,各有優缺點,選錯了不僅浪費錢,還可能影響學習效果。
線下班的優勢:氛圍好、互動強,適合“自律差”的人
如果你是零基礎,自律性又差,線下班有老師盯著、同學一起學,不容易半途而廢。而且線下可以隨時問老師問題,遇到軟件操作問題,老師能直接上手教你。但缺點也明顯:貴(一線城市線下班普遍1-2萬)、受地域限制(小城市可能沒有好機構)、時間固定(如果是上班族,只能選周末班,進度慢)。
線上班的優勢:便宜、靈活,適合“自律強”的人
線上班價格一般是線下的一半(5000-1萬),時間靈活(可以看錄播),而且能選全國的好老師。但對自律性要求高——如果沒人催,很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另外,線上溝通不如線下直接,軟件操作問題可能要靠截圖、錄視頻溝通,效率低一點。
怎么選? 如果你是學生/待業,預算充足,選線下班;如果你是上班族,每天能擠出2-3小時學習,選線上班(最好選有“直播+錄播+助教答疑”的,效果更好)。
五、試聽!試聽!試聽!重要的事說三遍
不管線上還是線下,一定要試聽!很多人覺得“試聽浪費時間”,但這是避免踩坑的“最低成本方式”——試聽一節課,比看10篇宣傳文案都有用。
試聽時重點看什么?
1. 課堂氛圍
學生是積極提問還是死氣沉沉?老師是耐心解答還是敷衍了事?好的課堂應該有互動——比如老師會問“這個配色大家覺得哪里不合適?”“如果是你,會怎么改這個logo?”
2. 學生作品
讓老師展示往期學員的作品集(最好是剛畢業時的,不是學了很久后的),看看水平怎么樣。如果大部分作品都很“業余”(比如排版混亂、配色奇怪),那課程質量肯定不行。
3. 課后服務
問清楚“作業怎么批改”“遇到問題怎么解決”。有些班作業是“助教隨便打個分”,有些班是“老師逐一點評,指出具體修改方向”。后者明顯更負責。
六、警惕“包就業”“月薪過萬”的承諾,全是套路
“學完包就業,月薪保底8000”“與1000+企業合作,直接內推”——這種宣傳看看就好,千萬別當真。
設計行業找工作,靠的是作品集和能力,不是機構的“內推”。我見過太多機構所謂的“包就業”,其實是把你推到小公司做實習生,月薪3000,干兩個月就被辭退;或者讓你交“就業保障費”,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機構承諾就業,一定要問清楚:包就業的具體崗位是什么?薪資范圍是多少?如果沒就業,怎么處理(退款還是免費重學)?這些都要寫進合同里。但說實話,靠譜的機構不會打包票,只會說“幫你改作品集、推薦面試機會、教你面試技巧”——畢竟找工作最終還是看你自己。
七、費用明細要看清,別被“隱形收費”坑了
報班時一定要問清楚“學費包含哪些內容”,避免后期被“二次收費”。常見的隱形收費有:
軟件費:有些班會說“課程包含軟件安裝”,結果上課后讓你花幾百塊買“正版軟件授權”(其實PS、AI有免費試用版,或者可以用破解版先練手,工作后公司會提供正版)。
材料費:線下班可能會收“教材費”“耗材費”(比如畫紙、馬克筆),其實這些網上買很便宜,沒必要讓機構代買。
作品集輔導費:有些班前期學費低,學到后期說“想做作品集?單獨交5000塊”——作品集本來就該是課程的一部分,單獨收費就是坑。
報名前讓機構列一張“費用清單”,寫清楚包含哪些、不包含哪些,簽字蓋章,避免后期扯皮。
八、別只看“好評”,多搜搜“差評”和“真實評價”
現在很多機構會刷好評(比如“好評返現20元”),所以光看官網、大眾點評的好評沒用,要去搜“真實評價”。
怎么搜?
小紅書/知乎:搜“XX機構怎么樣”“學平面設計報班后悔了”,會有很多學員吐槽(注意分辨是不是同行抹黑,真正的差評會有具體細節,比如“老師上課總遲到”“作業一個月都沒批改”)。
QQ群/微信群:加一些“平面設計學習群”,問問群里的人有沒有報過你選的機構,聽聽他們的真實反饋。
往屆學員:如果機構有“學員分享會”,一定要參加,直接問學員:“學完后找工作順利嗎?”“課程有沒有坑?”——大部分學員會說實話。
最后想說:報培訓班只是學設計的“加速器”,不是“救命稻草”。真正能讓你學好設計的,是課后每天2小時的練習、是對生活中好設計的觀察、是不斷改稿的耐心。與其糾結“哪個班最好”,不如先問自己:“我愿意為學設計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選到靠譜的培訓班,少走彎路。學設計不難,但選對路很重要——祝你早日成為能靠設計“吃飯”的人。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764882.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溫州麥職教育整理的報平面設計培訓班注意什么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