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問題來了:網紅賣衣服就是社群
電商?
答案是:不一定。
這要看網紅本人有沒有在對應的服裝品類建立足夠的粉絲信任。這個觀點在之前的文章《風口來了,社群電商到底怎么玩?》里面已經講過了。
舉個例子:很多網紅看似有很多粉絲,但是他們衣服上新的節奏是亂的,風格完全不統一:一會兒上日系的,一會兒上韓系的,一會兒又上歐美系,再過了兩天又上中國風。這種靠著代理各種雜牌七拼八湊的展示方式,很難在粉絲心中建立信任感。
粉絲們只會在心里說:哦,你穿挺好看的。但是這衣服不一定適合我!
現在網紅賣衣服做得比較好的,比如趙大喜。雖然微博粉絲不多,但是活躍度、轉化率、復購率都比較高。大家如果去看她的微博,廣告硬得和學校食堂的饅頭一樣(吳寒笛,你丫又黑母校!)。
但是她發布的核心款式,都有極強的統一的個人風格,就是那種“我雖然沒錢也不是很漂亮,但是我享受生活,同時期待歲月靜好”的樸實又扎實的森女風格。據說每次上新,一會兒就搶沒了,一次銷售額能達到上百萬。
這種服裝風格和網紅人格的統一,使得她在粉絲群中建立起了信任感。趙大喜本身就是個森女,自然也會吸引有同樣偏好的粉絲。趙大喜通過自己獨樹一幟的森女風格照片和時尚搭配,讓粉絲們認可了她在森女風格這一細分時尚領域的忠誠度,有很多粉絲買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事實上趙大喜本人為了確保衣服風格的統一,還自建了工廠,有自己的團隊把控供應鏈。這點是其他靠純粹代理雜牌服裝的網紅們所望塵莫及的。
大家看今天的網紅:今天賣韓版爆款,明天賣佛牌,后天又賣面膜,這種方式根本無法建立起在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度,也沒辦法吸引有相同屬性偏好的粉絲群。純粹是一種依靠巨大粉絲基數進行轉化的一種導流模式,是停留在電商1.0時代“流量+轉化率”的打法。
再說個更厲害的人,米歇爾潘(michelle phan ,我覺得她長得有點像張靚穎)。
這是一個傳奇的越南裔美國網紅,靠
化妝27歲登上福布斯排行榜。
初她就是一個長相漂亮的普通女孩,靠著在在YouTube發布了七分鐘的化妝入門教程視頻一炮而紅,她的視頻每周都有的40000點擊量。于是米歇爾正式開始制作化妝視頻教程,從簡單的如何眼線變成更復雜的可以用在各種場景的妝容,比如畢業典禮可以如何裝扮。還有圣誕節可以畫什么妝,晚上party適合什么妝,甚至如何看起來像“Bad Romance”里的LadyGaga。2009年網站Buzzfeed推薦了她“如何畫出Lady Gaga的眼睛”化妝教程,給她首次帶來了單個視頻過百萬的點擊量。
自然而然的,她在互聯網上成為了化妝界的意見(就是我上篇文章講的,通過專業內容的輸出建立的中心化的信任關系),隨后蘭蔻簽下她成為代言人(廣告變現),在2012年,米歇爾成立了女性化妝視頻聚合平臺ipsy(自建平臺整合資源)。
ispy 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可盈利的在線社區。在這個社區里,米歇爾以及造型師團隊會挑選美妝和護膚產品,并上傳有關如何使用這些產品的官方視頻。同時也鼓勵用戶使用這些推薦產品并自拍化妝視頻形成UGC內容,把這些自拍視頻上傳后用戶有機會獲得免費的化妝品獎勵,并且有機會像米歇爾當年那樣一炮走紅。同時,她的收入還包括:出書、音樂、電視節目等。
我們看米歇爾潘的成功經歷:完全印證我說的社群電商三步走原則:
第一步,通過專業化的內容輸出建立中心化的信任關系她依靠專業的化妝視頻教程聚集一大群信任她的粉絲。
第二步,通過社交媒體沉淀用戶關系她的視頻用戶訂閱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沉淀在Twitter和FB上。
第三部,通過提供和受眾屬性高匹配的服務和產品來變現不管是廣告代言、自建
美容在線社區、出書等,對于她的粉絲來講,都是恰到好處的能夠吸收化妝知識和技巧的服務。粉絲們信任你,價格只要不是太離譜,就沒什么問題。
你看,要成為真正賺錢的網紅,還是得遵循一系列商業邏輯和商業規律。光是長得好看,經常整容,天天搏出位,意義不大。
說完國外的網紅,說說國內。現在做得好的網紅,基本上背后都有個孵化器:專業的工廠和
設計團隊提供匹配個人風格的產品,專業的化妝攝制團隊提供個人包裝,專業的公關團隊提供流量資源的支持,比如找段子號轉發什么的。
現在大家都說網紅是人生贏家,長得美、賺得多,還可以泡男神。
實際上大家都發現的事情,代表這個風口已經過了。至少成為網紅賣衣服的風口已經過了。
那么作為個人,還有沒有機會抓住社群電商的機會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風口非常大,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我下周會通過公眾微信號:吳寒笛可愛多,發表文章《普通人如何抓住社群電商的風口?》,到時候會跟各位分享,大多數沒太多資源的普通人,如何抓住社群電商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