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試是國家出題嗎-MBA考試考什么
摘要
關于MBA考試,很多備考的朋友第一個疑問就是“到底是不是國家出題?”——答案是:MBA筆試(初試)為國家統一命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專家出題;而復試則由各院校自主命題。至于“考什么”,筆試考2門:管理類綜合能力(數學、邏輯、寫作)+英語二,總分300分;復試則側重考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和英語聽說,具體內容由院校自己定。今天這篇文章,我會把“誰出題”“考什么”“怎么準備”拆透,幫你避開備考時最容易踩的信息坑。
一、MBA考試到底是誰在出題?國家卷和院校卷要分清
備考初期,我見過不少人被“出題方”搞暈:有人說“和高考一樣全是國家出題”,有人說“名校都是自己出題”。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全面,關鍵要看“筆試”還是“復試”。
1. 筆試(初試):國家統一命題,全國一張卷
MBA筆試屬于“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和MPA、MEM、MPAcc等專業考的是同一張卷子,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組織命題,每年12月底全國統一考試。你可以理解為“考研版的‘全國統考’”,不管你報清華還是普通院校,筆試題目都一樣,不存在“名校單獨出題”的情況。
為啥要統一命題?主要是為了保證公平性。比如數學、邏輯這些客觀題,答案唯一,國家統一命題能避免院校自主命題可能出現的“難度不一”“評分標準不一”等問題。
2. 復試:院校自主命題,“校考”差異大
筆試過線后,就要參加目標院校的復試。復試就不是國家出題了,完全由院校自己說了算:有的學校考“管理案例分析”,有的考“商業熱點論述”,有的甚至加試“政治理論”(比如部分985院校)。
舉個例子:清華MBA復試有“個人綜合素質面試”和“小組面試”,題目可能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而某雙非院校復試可能更基礎,比如“請簡述SWOT分析法的應用場景”。所以復試備考一定要“盯緊目標院?!?,別盲目用其他學校的復試資料。
劃重點:別搞混“筆試”和“復試”的命題權!
筆試全國統一,復習時不用糾結“報哪個學校就看哪本書”,核心是把國家卷的考點吃透;復試則要“一所學校一套方案”,提前查目標院校的復試大綱(一般在研究生院官網能找到),比盲目刷題有用10倍。
二、MBA筆試考什么?2門課、4大模塊,拆解到每個題型
MBA筆試只考2門,總分300分,看起來科目不多,但每門都有“坑”。我當年備考時,就因為沒搞清楚題型分布,白白浪費了半個月時間在“不考的內容”上。下面幫你把每科的“考什么、怎么考”講透。
第一門:管理類綜合能力(總分200分,3小時)
管綜是“數學+邏輯+寫作”的大綜合,3科在一張卷子上,時間緊、題量大(共57題),很多人第一次模考都做不完。
1. 數學:考“初中數學升級版”,不考高數?。?5分)
很多人一聽“考數學”就慌,怕自己高數不行——放心,MBA數學只考初等數學(小學到高中的知識),不涉及微積分、線性代數這些大學內容。具體考點分4類:
算術(整數、分數、比例等,比如“已知某公司員工男女比例為3:2,男員工比女員工多10人,求總人數”);
代數(整式、方程、函數等,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0”);
幾何(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比如“求半徑為5的圓的面積”“長方體的體積計算”);
數據分析(排列組合、概率、數據描述,比如“5個人排隊,甲不站排頭的排法有多少種”)。
題型分兩種:
問題求解(15題,每題3分):就是選擇題,從5個選項里選正確答案;
條件充分性判斷(10題,每題3分):這個題型比較特殊,給2個條件,判斷哪個條件能推出結論,很多人一開始會繞暈,需要專門練。
復習提醒:數學不難,但陷阱多。比如“比例問題”容易忽略“基數是否相同”,“排列組合”容易漏算或重復算。建議從基礎公式入手,先把近10年真題的基礎題吃透(占比70%左右),難題可以適當放棄。
2. 邏輯:“腦筋急轉彎進階版”,考的是規則不是智商(60分)
邏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新科目”,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起點都差不多。它考的不是“你聰不聰明”,而是“能不能按規則思考”。題型分3類:
形式邏輯(30%左右):比如“如果A那么B,A成立,所以B成立”,考的是公式化推理,記住規則就能做對;
論證邏輯(50%左右):給一段論證,讓你找“加強/削弱論點”“前提假設”“邏輯漏洞”等,比如“某專家說‘多吃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以下哪個選項能削弱這個結論?”;
綜合推理(20%左右):類似“破案題”,給一堆條件(比如幾個人、幾個職業、幾個地點),讓你匹配對應關系,耗時比較長。
邏輯共30題,每題2分,都是選擇題。很多人一開始覺得“憑感覺就能做”,但真題里的邏輯題陷阱特別多,比如“偷換概念”“因果倒置”,憑感覺正確率可能只有50%,學過方法后能提到80%以上。
3. 寫作:不考“文采”,考“邏輯說服力”(65分)
管綜寫作有2篇,和高考作文完全不同,別想著“寫得感人”“辭藻華麗”,考官看的是“你的論證是否嚴謹”。
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給一段有邏輯漏洞的文章(比如“某公司利潤下降,是因為員工效率低,所以只要裁員就能提高利潤”),讓你找出4-5個漏洞,分析為什么錯(比如“利潤下降可能還有市場需求、成本上升等原因,裁員不一定是有效辦法”)。
論說文(35分):給一個話題(比如“合作與競爭”“創新與風險”),讓你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注意,論說文不考“專業知識”,哪怕你對商業不懂,只要能把道理講清楚就行,比如用“歷史案例”“生活現象”當論據都可以。
復習提醒:寫作別等到最后才練!論證有效性分析需要總結常見漏洞類型(比如“以偏概全”“不當類比”),論說文需要積累素材(比如商業案例、名人名言),每周寫1篇,到考前至少練20篇真題,才能熟練掌握套路。
第二門:英語二(總分100分,3小時)
英語二比考研英語一簡單,主要考“閱讀和寫作能力”,適合在職備考的人。題型分5類:
完形填空(10分):20題,每題0.5分,考詞匯、語法和上下文邏輯,難度不高但性價比低(花時間多、分值少),復習時不用花太多精力;
閱讀理解(50分):4篇傳統閱讀(40分)+1篇新題型(10分),占分最高!傳統閱讀主要考“細節題”“主旨題”“推理題”,新題型考“段落匹配”或“小標題”,都是拿分重點;
翻譯(15分):英譯漢,一段話(150詞左右),考的是“準確通順”,不用追求“信達雅”,把意思說明白就行;
小作文(10分):應用文,比如“寫一封郵件邀請教授參加講座”“寫一個通知”,格式固定,背幾篇模板就能應對;
大作文(15分):圖表作文,給一個柱狀圖、折線圖或餅圖,讓你描述數據、分析原因、總結趨勢,比如“某城市2018-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變化”。
復習提醒:英語二的“核心是真題”。詞匯不用背大綱5500詞,重點背近10年真題里的高頻詞(大概2000個);閱讀每天做2篇,總結錯題原因(是沒讀懂還是被干擾項坑了);寫作提前1個月背模板,然后用真題話題練手,避免“模板痕跡太重”。
三、這些備考“坑”別踩!結合真題說透復習重點
聊完“考什么”,再說說備考時最容易走的彎路。我當年備考時,身邊有朋友因為踩了這些坑,明明很努力卻沒上岸,希望你能避開:
1. 別糾結“國家出題會不會變難”,真題才是“風向標”
每年都有人問“今年國家出題會不會突然變難?”——其實管理類聯考已經考了十幾年,題型和難度非常穩定。比如數學的考點,近5年重復率高達80%;邏輯的論證邏輯占比一直穩定在50%左右。與其擔心“變難”,不如把近10年真題(至少5遍)吃透:第一遍掐時間做,第二遍分析錯題,第三遍總結題型,第四遍按考點分類刷,第五遍模擬考試。
2. 復試別等“筆試過線再準備”,提前3個月開始!
很多人覺得“先專心準備筆試,復試等分數出來再說”,但MBA復試淘汰率不低(熱門院??赡?.5:1甚至2:1),等筆試成績出來(2月中下旬)再準備,只有1個月左右時間,根本來不及。建議筆試前3個月就開始準備復試:比如查目標院校的復試形式(有沒有小組面?要不要考政治?)、積累商業熱點(看《哈佛商業評論》《36氪》)、準備自我介紹(突出“職業亮點”和“讀MBA的動機”)。
3. 管綜時間分配是“生死線”,模考時一定要練
管綜3小時做57題,平均每道題3分鐘,很多人第一次??紩ㄔ凇澳车罃祵W難題”或“某篇邏輯長題”上,導致后面的寫作沒時間寫——記住:管綜考的不僅是正確率,更是時間管理。??紩r建議按“數學60分鐘、邏輯50分鐘、寫作60分鐘、留10分鐘檢查”的節奏來,遇到3分鐘沒思路的題立刻跳過,別因小失大。
最后想說
MBA考試不難,但“信息差”和“備考方法”很重要。筆試國家統一命題,意味著你只要把考點吃透、真題刷透,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復試院校自主命題,需要你提前“針對性準備”。別被“考研很難”的固有印象嚇住,也別覺得“隨便考考就能過”,用對方法+堅持下去,你離上岸就不遠了。
(注:以上考試內容和命題信息基于歷年公開資料整理,如有調整,以教育部及目標院校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76033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