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試考哪些科目
剛開始準備MBA的時候,我對著各種考試信息一頭霧水:“到底考幾門?難不難?跟考研一樣嗎?”后來泡了無數論壇、問了上岸的學長學姐,才把這事兒捋明白。其實MBA考試沒那么復雜,但確實有它的“套路”——既要考基礎能力,又要考察你的管理潛力。今天就把我整理的“MBA考試科目全攻略”分享出來,從初試到復試,掰開揉碎講清楚,幫你少走彎路。
一、MBA考試分兩步:初試(筆試)+復試(面試為主)
先明確一個大框架:想考MBA,得闖過兩關——初試(全國統一筆試) 和復試(院校自主組織)。就像找工作要先過簡歷篩選,再面試一樣,筆試是“敲門磚”,復試是“定音錘”,缺一不可。
(一)初試:只考兩門,難度比普研低,但“時間戰”是關鍵
很多人以為MBA筆試跟普研一樣考四五門,其實不是!MBA屬于“管理類聯考”,全國統一命題,只考兩門:英語二和管理類綜合能力(簡稱“管綜”)。總分300分,其中英語二100分,管綜200分。
聽起來輕松?但你要知道,這兩門要在3小時內考完(英語二3小時,管綜3小時),管綜更是要考數學、邏輯、寫作三科,題量大到很多人做不完。所以筆試的核心不是“會不會”,而是“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對更多題”。
二、初試科目詳解:英語二+管綜(數學/邏輯/寫作)
(一)英語二: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實用溝通能力”
英語二總分100分,題型跟四六級有點像,但難度介于四級到六級之間(詞匯量要求5500左右,比六級少1000)。別被“考研英語”嚇到,它更側重“實際應用”,畢竟MBA培養的是管理者,以后可能要接觸英文報告、國際交流。
1. 題型及分值(按考試順序):
完形填空(10分):20道題,每題0.5分。考詞匯、固定搭配、上下文邏輯,難度不高但性價比低,建議最后做。
閱讀理解(50分):分“傳統閱讀”(4篇文章,20題,每題2分)和“新題型”(1篇文章,5題,每題2分)。傳統閱讀常考經濟、管理、社會熱點類文章,比如“遠程辦公對企業的影響”“人工智能與就業”;新題型考“信息匹配”或“段落排序”,主要看邏輯能力。
翻譯(15分):一道題,翻譯一段150詞左右的英文(多為經濟、社會類話題),要求“通順達意”,不用逐字死譯。比如“GDP growth”翻譯成“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好,不用糾結專業術語。
寫作(25分):分“小作文”(10分)和“大作文”(15分)。小作文多考書信(建議信、邀請信、投訴信等),比如“給導師寫郵件申請調整論文選題”;大作文考“圖表作文”(柱狀圖、折線圖、餅圖),要求描述圖表+分析原因+總結趨勢,比如“某城市近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變化”。
2. 備考建議:
別抱著單詞書死啃!每天花20分鐘用“詞根詞綴法”記高頻詞(比如“manage”衍生出“manager”“management”),同時刷真題(近10年足夠)。閱讀要學會“定位原文”,別通讀全文浪費時間;寫作背3-5個模板框架(比如圖表作文的“總-分-總”結構),但別照搬,要改成自己的話。
(二)管理類綜合能力:數學+邏輯+寫作,3小時內“極限挑戰”
管綜總分200分,考試時間3小時,平均每科1小時,題量卻有57道(數學25題+邏輯30題+寫作2篇),很多人到交卷時作文還沒寫完。所以復習時一定要練“時間分配”,比如數學50分鐘、邏輯50分鐘、寫作60分鐘,留10分鐘涂卡。
1. 數學:考“小學到高中數學”,不考高數!
很多人一聽“數學”就頭大,別怕,MBA數學不考大學高數,只考“初等數學”(小學算術、初中代數、高中幾何),相當于“簡化版高考數學”。
題型及分值:25題,每題3分,共75分。分“問題求解”(15題,單選題)和“條件充分性判斷”(10題,新題型,難度稍高)。
高頻考點:應用題(路程、工程、利潤問題,占比30%)、幾何(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比如求三角形面積、圓柱體積)、代數(方程、函數、數列,比如等差數列求和)、排列組合與概率(比如“5個人排隊,甲乙不相鄰有多少種排法”)。
備考坑點:別沉迷難題!數學真題里80%是基礎題和中檔題,比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價120元,原價多少”這種送分題,一定要拿下。我當時傻呵呵地啃奧數題,結果考試時基礎題反而錯了一堆,后來才明白:MBA數學考的是“熟練度”,不是“深度”。
2. 邏輯:“反日常思維”考試,套路比智商重要
邏輯是很多人沒接觸過的科目,剛開始做題會覺得“每個選項都對”“這題在說什么”,但其實它有固定套路,比數學更容易短期提分。
題型及分值:30題,每題2分,共60分。都是單選題,分“形式邏輯”“論證邏輯”“綜合推理”三類。
形式邏輯:考公式推理,比如“如果A,那么B”的逆否命題是“非B,那么非A”,記住公式就能秒選。
論證邏輯:考邏輯漏洞分析,比如“以偏概全”(用一個例子代表整體)、“偷換概念”(前后用詞意思不一樣)。
綜合推理:考信息匹配,比如“5個人住5間房,根據條件判斷誰住哪間”,需要列表格輔助。
備考建議:別靠“語感”做題!先學基礎理論(比如“三段論”“矛盾關系”),再刷真題總結題型。我當時用“畫箭頭”“列表格”的方法做邏輯題,正確率從50%提到80%,關鍵是“別鉆牛角尖”,邏輯題沒有“絕對正確”,只有“最符合題意”。
3. 寫作:“批判性思維+論證能力”,不用文采好
管綜寫作共65分,兩篇作文: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 和論說文(35分)。它不考文采,也不用背名人名言,考的是“邏輯表達”——能不能把話說清楚、有沒有說服力。
論證有效性分析:給一篇400-500字的“有邏輯漏洞的文章”,讓你找出4-5個漏洞并分析(比如“因為A市開了咖啡店賺錢,所以B市開咖啡店也一定賺錢”,這就是“不當類比”漏洞)。開頭結尾有固定模板(比如開頭“文章通過XX論證,得出XX結論,但過程存在多處邏輯漏洞,現分析如下”),中間每段寫一個漏洞+分析,不難。
論說文:給一段材料(比如“企業家該不該承擔社會責任”“創新與傳承的關系”),讓你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議論文。結構建議“總-分-總”:開頭亮觀點,中間分3個論點(每個論點配例子,比如用“華為研發投入”論證“創新的重要性”),結尾總結。不用追求“華麗辭藻”,把道理講明白、例子貼題就行。
三、復試科目:院校自主命題,“管理潛力”是核心
過了初試(國家線/院校線),就到復試了。復試沒有統一標準,每個學校不一樣,但核心是“考察你是否適合讀MBA”,所以會重點看你的職業背景、管理經驗、思維能力。常見復試內容包括:
(一)專業面試(最重要,占比50%以上)
形式多為“個人面試”(1對3或1對5的老師),少數學校有“小組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老師會問這些問題:
“你為什么讀MBA?”(別只說“提升自己”,要結合職業規劃,比如“我現在是部門經理,想往總監方向發展,需要系統學戰略管理”)
“你的工作經歷中,最有成就感的項目是什么?”(用“STAR法則”回答:情境-任務-行動-結果,突出你的管理能力)
“你怎么看待XX行業趨勢?”(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3年的挑戰”,考察你的商業洞察力)
(二)政治理論(多數學校開卷或提交論文,少數閉卷)
考時事政治+基礎理論(比如“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二十大報告中的經濟政策”),難度不高,考前背學校給的復習資料就行,一般不計入總分,只要“合格”就不影響錄取。
(三)英語聽說(少數學校有,形式簡單)
多為“自我介紹+日常對話”,比如“介紹你的工作”“你最喜歡的管理書籍”,很少考專業英語。提前準備一個2分鐘的英文自我介紹,再背幾個常見問題的回答模板,基本能應付。
(四)專業課筆試(部分院校有,比如財經類院校)
考“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基礎內容,參考書會提前公布,難度低于普研,復習1-2周足夠。
四、備考避坑指南:這些“彎路”我替你踩過了
別盲目刷題,真題才是王道:管綜和英語二的真題(近10-15年)至少刷3遍,第一遍熟悉題型,第二遍總結錯題,第三遍模擬考試(掐時間做)。模擬題質量參差不齊,少做。
數學別追求“全會”,保住基礎分:放棄最后2道難題,把前面23道基礎題做對,就能拿60+分(總分75),足夠用了。
邏輯別“鉆牛角尖”:遇到糾結的題,相信“第一感覺”,別浪費時間,后面可能有更簡單的題。
復試提前準備“故事庫”:把自己的工作經歷、職業規劃、行業見解整理成“小故事”,面試時老師問什么,你就能直接“調取”,不用臨時想。
總之,MBA考試科目不多,但“針對性”很強——既要你有基礎能力(英語、數學、邏輯),又要你有管理潛力(復試)。剛開始可能覺得難,但只要找對方法、堅持復習,其實沒那么可怕。畢竟,每年那么多“在職備考”的學長學姐都能上岸,你也可以。
注:以上考試內容基于最新公開信息整理,具體科目及題型以當年教育部和目標院校官方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71276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