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需要入學考試嗎
摘要
MBA到底要不要入學考試?答案是:大部分要,但不是所有。 國內主流MBA項目(比如清華、北大、交大這些院校的全日制/非全日制MBA)基本都需要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簡稱“聯考”),還要通過院校的提前面試或復試;但也有少數特殊類型的MBA(比如國際合作項目、部分EMBA)可以“免聯考”,靠申請材料和面試錄取。到底選哪種?關鍵看你的背景、時間和目標——今天這篇文章,帶你把“MBA入學考試”的門道扒得明明白白,看完就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
先搞清楚:你說的“MBA”,到底是哪種?
很多人糾結“考不考試”,其實第一步是沒分清“MBA的類型”。不同MBA項目的入學門檻天差地別,就像你問“買車要不要搖號”,得先說是在北京買還是在老家買——規則完全不一樣。
國內MBA:90%以上需要“聯考+面試”
咱們平時說的“讀MBA”,大部分指的是國內院校自主開設的MBA項目(比如復旦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這些項目是教育部批準的,畢業后拿雙證(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含金量高,也是職場最認可的類型。
這類項目的入學流程,簡單說就是“先過面試,再拼筆試”(部分院校是“先筆試后面試”,但提前面試更主流):
提前面試:每年4-10月,院校會組織幾批面試,考察你的工作經驗、管理潛力、職業規劃這些“軟實力”。如果面試拿了“優秀”,筆試只要過國家線(近幾年國家線在160-170分左右,滿分300分)基本就能錄取,壓力小很多;
全國聯考:每年12月底考試,考兩門:管理類綜合能力(數學+邏輯+寫作,滿分200分)和英語二(滿分100分)。數學考的是高中知識(比如排列組合、幾何),邏輯類似公務員行測,寫作是議論文和應用文,英語二比大學英語六級簡單一點。
舉個例子:我朋友小林,在國企做了5年市場,去年考上海交大MBA。他提前半年準備提前面試,反復改簡歷、練自我介紹,最后拿了“優秀”;筆試只復習了3個月,數學主攻基礎題,邏輯刷真題,英語背了高頻單詞,最后總分185分,穩穩上岸。他說:“面試過了,筆試真的沒那么可怕,比高考簡單多了。”
免聯考MBA:“申請制”為主,適合沒時間備考的人
如果你一聽“考試”就頭大,或者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復習(比如天天加班的互聯網人、需要應酬的企業高管),可以看看“免聯考MBA”。這類項目主要分兩種:
1. 國際MBA(中外合作辦學)
國內院校和國外院校合作開設的項目,比如上海交大-法國KEDGE商學院MBA、中國人民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金融MBA。這些項目不用參加國內聯考,而是走“申請-面試”流程:提交簡歷、推薦信、職業規劃,通過院校面試后就能錄取,畢業后拿國外院校的碩士學位證(可以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和國內雙證效力一樣)。
適合人群:工作10年以上、想提升國際視野的管理者。比如我前領導王總,40歲,上市公司部門總監,當年選了一個中美合作的MBA項目,全程英文授課,同學都是各行各業的高管,現在還和美國同學一起做跨境項目。他說:“免聯考省了我備考的時間,而且國際項目的案例和資源更全球化,對我拓展業務幫助很大。”
2. 部分EMBA項目(注意:不是所有!)
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是MBA的“升級版”,針對資深管理者(通常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驗,5年以上管理經驗)。以前很多EMBA項目是“自主招生”,不用聯考,但2017年教育部改革后,大部分EMBA也納入了聯考體系(比如清華EMBA、北大EMBA現在都要考聯考)。不過還有少數院校的EMBA項目(尤其是民辦院校或中外合作EMBA)仍保留“申請制”,具體要看院校當年的招生簡章(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糾結“考不考”?先問自己3個問題
知道了“哪些MBA要考試,哪些不用”,接下來該怎么選?別盲目跟風,先對著鏡子問自己這3個問題:
問題1:你的目標是“學歷提升”還是“資源拓展”?
如果想拿國內雙證(很多國企、事業單位評職稱、落戶會看學歷證),那必須選“聯考MBA”,因為免聯考項目大部分只有學位證(雖然可認證,但部分單位可能更認“雙證”);
如果更看重同學圈子、國際視野,或者所在行業(比如外企、互聯網)對“雙證”沒硬性要求,免聯考MBA更適合,畢竟省時間、壓力小。
問題2:你能拿出多少時間備考?
聯考MBA的筆試雖然不難,但也需要花時間準備。數學基礎差的人可能要提前6-8個月復習(比如每天2小時刷數學題),基礎好的至少也要3個月(主攻真題和技巧)。如果你每天加班到10點,周末還要帶娃,備考對聯考來說可能真的是“不可能任務”,不如考慮免聯考。
問題3:你的預算是多少?
聯考MBA的學費相對親民,國內一線院校大概20-40萬,二線院校10-20萬;免聯考MBA(尤其是國際合作項目)學費普遍更高,30-80萬很常見,部分頂級項目甚至上百萬。別為了“免考試”硬扛高學費,畢竟讀書是投資,不是消費。
避坑指南:這些“免聯考MBA”可能是“坑”
說到免聯考,必須提醒一句:不是所有“免聯考”都靠譜! 市面上有很多“山寨MBA”,打著“免聯考、拿學位”的旗號,實際上學位根本無法認證,讀完就是“廢紙一張”。怎么分辨?記住3點:
查教育部名單:中外合作辦學的MBA項目,必須在“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有備案(直接搜“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名單”就能找到),沒備案的一律不考慮;
看院校資質:國外院校的排名可以參考QS、THE等權威榜單,別選聽都沒聽過的“野雞大學”;
問清楚認證流程:畢業后能不能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做認證?需要準備哪些材料?這些都要在報名前和招生老師確認清楚,最好讓對方出具書面承諾。
寫在最后
其實“MBA要不要入學考試”,本質是“你愿意為目標付出什么”的選擇題。聯考MBA像“高考”,需要你花時間啃書本、刷題,但性價比高、認可度廣;免聯考MBA像“申請制留學”,靠背景和面試說話,適合時間緊、預算足的人。
沒有絕對“好”或“壞”的選擇,只有“適合”或“不適合”。如果你現在30歲左右,工作5年,想系統提升管理知識,又能擠出時間備考,聯考MBA值得一試;如果你已經是高管,更需要的是高端人脈和國際資源,免聯考項目可能更對你胃口。
最后想說:讀MBA不是終點,而是職場的“加油站”。不管考不考試,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讀、讀完要達到什么目標,比糾結“考不考”更重要。畢竟,真正能讓你升值的,從來不是那張文憑,而是你在讀書過程中積累的知識、思維和人脈。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69952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