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客戶打開話匣子
摘要
和客戶打開話匣子,從來不是靠“口才好”或“會說漂亮話”,而是靠“懂對方”。很多人覺得和客戶聊天難,要么冷場尷尬,要么聊不到點子上,核心問題在于:你總想“說服對方”,卻沒先“連接對方”。這篇文章會拆解3個準備技巧、5個開場公式、4個話題延伸方法,幫你從“沒話找話”變成“自然聊開”,讓客戶覺得“和你聊天很舒服”——畢竟,沒有人會拒絕一個“懂自己”的人。
一、為什么你和客戶總是聊不起來?先避開這3個“隱形坑”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明明提前背了話術,見了客戶卻像“卡殼”?要么開口就是“您對我們產品有興趣嗎”,要么客戶回答“還好”就接不上話?其實不是你“不會聊”,而是踩了這幾個坑:
坑1:把“聊天”當成“推銷前奏”
見過不少銷售,一見面就急著說“我們產品有XX優勢”“現在合作有XX優惠”。客戶心里想:“我還不認識你,憑什么聽你推銷?”聊天的第一目的是“建立信任”,不是“賣東西”。就像你不會剛認識一個人就問“你買我東西嗎”,客戶也一樣。
坑2:用“查戶口”代替“聊天”
“您哪里人?”“做這行多久了?”“公司規模多大?”這種封閉式問題,客戶只能回答“是/不是”“3年”“50人”,聊兩句就冷場。真正的聊天是“拋接球”,你拋一個有細節的話題,對方才有興趣接。
坑3:只聊“你想說的”,不聊“對方關心的”
上次我朋友小王見客戶,客戶桌上擺著個孩子的照片,他全程沒提,反而一直說“我們的系統多高效”。后來才知道,客戶剛當爸爸,最關心“怎么平衡工作和帶娃”。你聊的話題和對方無關,自然聊不下去。
避開這3個坑,你就贏了50%。接下來,咱們從“準備階段”開始,一步步學怎么和客戶“自然破冰”。
二、聊天前3個“笨辦法”:讓你見面就有話聊
別相信“臨場發揮”,高手和客戶聊天,都是“提前準備”出來的。這3個準備技巧,簡單但管用,你今天就能用:
1. 做5分鐘“客戶背景功課”:找1個“共同連接點”
見客戶前,花5分鐘翻一下他的朋友圈、公司官網、行業動態(如果是線上溝通,看頭像、個性簽名、朋友圈封面)。重點找“非工作相關”的信息:比如他發過跑步打卡,說明喜歡運動;朋友圈曬過寵物,可能是“鏟屎官”;公司官網提到“專注環保領域”,可能關注可持續發展。
舉個例子:我之前幫同事準備見一位客戶,發現對方朋友圈總發書法作品,還配文“周末練字靜心”。見面時同事開口就說:“李總,看您朋友圈的書法,筆鋒特別有力,您練這個多久了?我爸也喜歡書法,但總說靜不下心,您有什么技巧嗎?”客戶眼睛一亮,聊了20分鐘書法,后面談合作時明顯順暢多了。
2. 準備1個“場景化鉤子”:從“眼前細節”切入
如果來不及做功課,或者客戶朋友圈“三天可見”,別慌,觀察“眼前的場景”:辦公室的綠植、桌上的擺件、客戶的穿著(比如戴的手表、背的包)、甚至天氣。這些“看得見的細節”,是最安全的開場話題。
比如:
看到客戶桌上有馬拉松獎牌:“您這獎牌是哪場馬拉松的?我最近也想開始跑步,但總堅持不下來,您當時怎么練的?”
客戶穿了件印著樂隊logo的T恤:“您也喜歡這個樂隊?我大學時總聽他們的歌,尤其是那首XX,現在還會單曲循環?!?
下雨天見面:“今天這雨下得真急,您路上沒堵車吧?我剛才過來時,看到路邊的樹都被吹歪了?!?
這些話題的好處是:具體、真實,客戶不用“思考怎么回答”,隨口就能接話。
3. 預設“3個備選話題”:避免冷場時“抓瞎”
就算前面聊得好,也可能突然沒話題。提前準備3個“通用話題”,比如:
行業相關(但別聊業務):“最近咱們行業是不是都在討論XX政策?您覺得對咱們這種企業影響大嗎?”
生活相關:“您平時下班喜歡做什么放松?我最近試了露營,結果被蚊子咬慘了,您有什么‘防蚊秘籍’嗎?”
熱點相關(避開敏感話題):“前陣子那個XX電影您看了嗎?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您覺得呢?”
記?。簜溥x話題不是“救命稻草”,而是“潤滑劑”,用的時候自然一點,別像“背稿子”。
三、5個“萬能開場公式”:開口就讓客戶愿意接話
準備做好了,接下來是“開口”。這5個開場公式,親測對80%的客戶都管用,尤其適合“初次見面”或“線上破冰”:
公式1:細節觀察+贊美+提問(最安全)
“您辦公室這盆琴葉榕養得真好,葉子又大又亮,我家那盆總掉葉子,您平時怎么養護的?”(觀察綠植+贊美+提問養護方法)
“您這筆記本電腦貼的貼紙挺有意思,是您孩子畫的嗎?看著特別有童趣?!保ㄓ^察貼紙+猜測+提問)
公式2:共同經歷+共鳴(拉近距離)
“剛才在樓下等電梯,碰到好幾個拿咱們行業展會袋子的,您也是剛從展會過來嗎?今天人可真多,我排了20分鐘隊才進來?!保ü餐瑘鼍?吐槽共鳴)
“我看您朋友圈發過在杭州出差的照片,我上周也去了,那邊的桂花現在正香,您當時去有沒有聞到?”(共同地點+細節回憶)
公式3:“我聽說”+好奇提問(引發分享欲)
“之前聽王總(共同認識的人)說,您特別擅長團隊管理,我們最近部門擴張,總遇到新人融入慢的問題,您有沒有什么‘秘訣’?”(借第三方背書+請教問題)
“我看您公司官網提到,去年做了個XX公益項目,當時怎么想到做這個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事?”(結合對方信息+好奇提問)
公式4:自嘲+輕松話題(緩解緊張)
“說實話,我今天來之前還有點緊張,怕聊不好。結果剛才看到您桌上的咖啡杯,和我用的是同一個牌子,瞬間覺得‘有共同語言了’,您平時喜歡喝他們家哪款?”(自嘲緊張+找共同點)
“我這人有個毛病,見客戶前總怕忘帶東西,剛才還在包里翻了三遍名片,您平時見客戶會提前‘檢查裝備’嗎?”(分享小習慣+互動)
公式5:“如果是您”+假設提問(引導思考)
“最近我們團隊在討論‘怎么讓客戶溝通更高效’,您接觸過這么多供應商,覺得我們這種行業,客戶最討厭哪種溝通方式?如果是您,希望我們怎么和您對接?”(拋出問題+請教對方)
“假設現在有個‘客戶溝通神器’,您覺得它必須具備什么功能才實用?我聽聽專業人士的想法?!保僭O場景+開放提問)
這些公式的核心是:讓客戶覺得“你在關注他”,而不是“你在推銷”。記住,好的開場不是“說得多好”,而是“讓對方想說”。
四、話題“聊下去”的4個技巧:從“陌生”到“熟絡”的關鍵
開場聊起來后,怎么避免“聊兩句就結束”?關鍵是“延伸話題”。分享4個簡單方法,幫你把話題“拉得更長”:
1. “3C延伸法”:從一個點聊到一片
聊任何話題,都可以從“C1細節(具體事實) C2感受(情緒體驗) C3連接(關聯對方)”延伸。比如客戶說“周末去爬山了”:
C1細節:“爬的哪座山?海拔高嗎?路上有沒有什么特別的風景?”
C2感受:“爬到山頂的時候,是不是覺得‘累死也值了’?我上次爬泰山,到南天門腿都抖了,但看到日出那一刻,所有累都忘了?!?
C3連接:“您平時經常爬山嗎?是喜歡一個人去,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我最近想找個難度低的山試試,您有推薦嗎?”
這樣一層層延伸,話題自然就豐富了。
2. “追問3個為什么”:挖到對方真正關心的事
客戶說“我們最近在考慮換系統”,別直接接“我們的系統很適合您”,而是追問:
“為什么突然想換系統了?現在的系統哪里不方便嗎?”(為什么換)
“之前用這個系統多久了?是團隊規模擴大了,還是業務需求變了?”(為什么現在換)
“如果換了新系統,您最希望解決什么問題?比如效率、成本,還是其他?”(為什么重要)
追問不是“查戶口”,而是帶著“好奇”去了解,客戶會覺得“你在認真聽我說話”。
3. “分享自己的故事”:用“交換”代替“提問”
聊天是雙向的,總讓客戶說,對方會累。適當分享自己的經歷,比如客戶說“孩子最近叛逆,不好管”,你可以說:“我姐家孩子也這樣,上次為了玩手機和我姐吵了一架。后來我姐試著‘陪他玩’,反而發現孩子只是想找人說話。您家孩子平時喜歡什么?”
注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是為了“引發對方共鳴”,不是“炫耀自己”。別聊“我多厲害”,要聊“我和你一樣”。
4. “記住對方說的話,下次再提”:讓客戶覺得“你重視他”
這是“長期關系”的關鍵。比如上次客戶說“喜歡喝手沖咖啡”,下次見面帶一小包咖啡豆:“上次聽您說喜歡手沖,我最近試了這款豆子,覺得口感挺柔和,您可以嘗嘗?!笨蛻魰X得“你居然記得我說的話”,信任感立刻拉滿。
五、最后提醒:這3件事千萬別做,比“不會聊”更致命
聊得再好,也可能因為一個小細節“搞砸”。這3件事一定要避開:
1. 別隨便評價客戶的“私事”
客戶說“最近和老公吵架了”,你別接“肯定是他不對”“你太強勢了”。聊天時,“傾聽”比“評價”更重要,尤其涉及家庭、感情、個人選擇,安靜聽著,說句“確實挺讓人頭疼的”就夠了。
2. 別過度“套近乎”
剛認識就叫“哥/姐”,或者說“咱們是自己人,我給你透個底價”,反而會讓客戶警惕。關系是“處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保持適當的距離感,反而更舒服。
3. 別“搶話”或“打斷對方”
客戶說話時,哪怕你知道他要說什么,也別急著打斷。認真聽完,點頭回應,等他說完再開口。沒人喜歡“被搶話”,尊重是聊天的前提。
其實和客戶打開話匣子,真的不難。你不用成為“聊天高手”,只要記?。?b>聊天的本質是“讓對方覺得被看見、被理解”。提前做一點功課,開口時多關注對方,聊的時候少想“怎么賣東西”,多想“怎么和他成為‘能聊兩句的朋友’”。
當客戶覺得“和你聊天很舒服”,合作自然就不遠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13902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