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和丙烯的上色核心步驟
剛學畫畫那會兒,我總在畫室里犯傻:明明想畫一幅清透的水彩感插畫,結果擠了丙烯顏料,畫到一半發現顏色干得像塊塑料板;換水粉吧,又因為水加多了,紙都泡皺了,顏色還暈成一團——后來才知道,不是顏料不好用,是我連“水粉和丙烯到底怎么上色”都沒搞明白。
如果你也和曾經的我一樣,對著顏料盒發愁“為啥別人畫得干凈又鮮亮,我畫的不是糊就是干”,那這篇文章你可得好好看。今天咱們不聊虛的,就拆解水粉和丙烯上色的核心步驟,從準備工作到細節處理,全是能上手就用的干貨,保證你看完就能少走半年彎路。
一、先搞懂:為啥水粉和丙烯上色步驟差這么多?
在說步驟前,得先明白一個關鍵:水粉和丙烯是兩種“脾氣”完全不同的顏料。
水粉,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會褪色的顏料”——它溶于水,干了之后顏色會變淺(尤其是淺色),覆蓋力比較弱,適合畫柔和、通透的效果,比如插畫、靜物寫生。
丙烯呢,更像“塑料顏料”——它干得飛快(夏天可能5分鐘就干透),干了之后不溶于水,覆蓋力超強,能當水彩用(稀釋后),也能當油畫用(厚涂),適合畫街頭涂鴉、裝飾畫,或者需要長期保存的作品。
這倆的“脾氣”不同,上色步驟自然差很多。比如水粉怕“水多”,丙烯怕“干太快”;水粉疊色要“趁濕”,丙烯疊色得“等干”。搞懂這個,后面的步驟才不會白學。
二、水粉上色核心步驟:抓住“水+粉+干濕度”三個關鍵詞
水粉上色最容易出的問題:顏色臟、畫面糊、紙皺、干了變灰。其實解決這些問題,就靠下面這5步——
1. 準備工作:別讓工具拖后腿
新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工具。我剛開始用水粉時,隨便找了張打印紙就畫,結果顏料一上去紙就爛了,氣得想把顏料盒扔了。后來才知道,水粉對工具的要求真不低:
紙:選160g以上的水粉紙(粗紋/中紋),別用素描紙(太滑)或打印紙(太薄)。如果畫大幅,記得先用膠帶把紙邊粘在畫板上,干了之后撕下來,紙就不會皺。
筆:圓頭筆(鋪大面積)、平頭筆(畫直線/塊面)、尖頭筆(勾細節)各備2-3支,別用尼龍筆(太硬,容易留筆痕),選狼毫或兼毫筆。
顏料:別買那種12色的小盒裝,至少24色,白色、檸檬黃、赭石、普蘭這幾個顏色多備一支(用得快)。
其他:兩個洗筆筒(一個涮筆,一個調稀顏料用)、吸水布(別用衛生紙,會掉渣)、調色盤(選白色陶瓷的,容易看清顏色)。
2. 調色:記住“先淺后深,少量多次”
水粉調色是個技術活,我見過太多新手調顏色像“炒菜”,紅的黃的藍的一股腦擠上去,結果調出一坨“臟泥巴色”。其實調色就一個原則:先調淺色,再加深色,每次只加一點點。
舉個例子:想調一個淡粉色(畫櫻花),先擠一點白色在調色盤上,再加一丟丟玫瑰紅,用畫筆攪勻——如果覺得不夠粉,再加點玫瑰紅;如果覺得太深,就加白色。千萬別一開始就擠深色,不然很難調淺,還浪費顏料。
小技巧:調完色別急著往紙上畫,先在廢紙上試色!因為水粉干了會變淺,濕的時候看著正好,干了可能會“發白”,試色能避免畫完后悔。
3. 鋪色:從“大色塊”到“小細節”,順著一個方向畫
鋪色是決定畫面是否干凈的關鍵。我第一次畫水粉靜物,先畫了個蘋果,結果背景怎么鋪都蓋不住蘋果的顏色,畫面亂成一團。后來老師罵醒我:“你見過誰蓋房子先砌窗戶的?”
正確步驟:先鋪大面積的背景色,再畫主體物的固有色,最后畫細節。比如畫風景,先鋪天空(淺藍色+白色),再鋪草地(淺綠色+黃色),最后畫樹、花這些小物件。
注意:鋪色時畫筆要“飽蘸顏料”,但別讓顏料往下滴(水太多會暈)。畫的時候順著一個方向刷(比如從左到右),別來回涂,不然顏色會混臟。如果需要畫漸變色(比如天空從淺藍到深藍),就在兩種顏色交界處快速暈開,趁濕銜接,干了就接不上了。
4. 疊色與修改:“趁濕疊色”和“干后覆蓋”的區別
水粉疊色分兩種情況,用錯了就會糊:
想畫柔和過渡(比如皮膚的明暗):得“趁濕疊色”。先鋪淺色底色,等底色半干(手指碰一下不粘手,但還有點濕潤),再疊深色,用干凈的筆輕輕掃過交界處,讓顏色自然融合。
想改錯誤或畫厚重質感(比如衣服上的補丁):得“干后覆蓋”。等第一層顏色完全干透(至少1小時,厚涂可能要2小時),再用濃稠的顏料(少加水)覆蓋,不然底層顏色會被“泡起來”,和新顏料混在一起變臟。
血淚教訓:千萬別在完全濕的底色上疊深色!我有次畫向日葵,底色黃色沒干就疊棕色花盤,結果黃色和棕色混在一起,向日葵直接變成了“爛泥巴花”。
5. 干燥:耐心等,別用吹風機
水粉干得慢(尤其是厚涂),很多新手著急,直接拿吹風機吹——大漏特漏!吹風機熱風會讓顏料干得不均勻,表面干了,底層沒干,過幾天就會開裂、掉皮。
正確做法:把畫平放在通風的地方(別曬太陽,會褪色),讓它自然干。如果急著繼續畫,至少等表面完全不粘手,再畫下一層。
三、丙烯上色核心步驟:重點解決“干太快”和“覆蓋力”
丙烯上色最讓人崩潰的是:剛調好顏色,還沒畫幾筆就干在調色盤上了;想畫個漸變,結果筆上的顏料先干了。其實只要抓住“控制干燥速度”和“利用覆蓋力”,丙烯比水粉還好上手。
1. 準備工作:丙烯“不挑紙”,但要注意“防水”
丙烯比水粉“皮實”,對工具要求沒那么高,但有幾個點要注意:
紙/板:畫紙、木板、畫布、石頭、甚至塑料板都能畫,但如果用普通畫紙,建議先刷一層“白乳膠”(稀釋后),防止顏料滲透把紙泡爛。
筆:尼龍筆、狼毫筆都行,丙烯干了之后會結塊,用完一定要立刻用清水洗筆(別用熱水,會讓顏料凝固更快),不然筆就廢了。
顏料:丙烯顏料干了之后很難再化開,所以每次別擠太多,用多少擠多少。白色、鈦白、中黃這幾個顏色消耗快,多備幾支。
其他:準備一個“保濕調色盤”(網上十幾塊錢,能讓顏料慢干2小時),或者在普通調色盤下墊濕毛巾,也能延緩干燥。
2. 稀釋:想畫水彩感就“多加水”,想畫油畫感就“少加水”
丙烯的神奇之處在于:稀釋程度不同,效果完全不同。新手常犯的錯是“水加太多”,顏料稀得像水,畫上去透底;或者“完全不加水”,顏料稠得像牙膏,畫出來開裂。
正確稀釋比例:
水彩感(比如畫星空、透明背景):水:顏料=2:1,調出來像牛奶一樣,能透光,但不會流下來。
正常上色(比如畫人物、靜物):水:顏料=1:3,調出來有流動性,但不會太稀,覆蓋力剛好。
厚涂質感(比如畫肌理、立體效果):不加水,直接用顏料,或者加“丙烯媒介劑”(增加光澤和附著力)。
小技巧:稀釋時用“噴壺”往顏料上噴水,比直接倒水洗筆更均勻,不容易一下子加太多水。
3. 鋪色:“快準狠”,別磨磨蹭蹭
丙烯干得快(夏天5-10分鐘,冬天15-20分鐘),鋪色時千萬別猶豫,得“快準狠”:
大面積鋪色:用大平頭筆,飽蘸稀釋好的顏料,快速刷滿畫面。比如畫天空,從左到右刷一遍,中間不停頓,不然顏料干了會留筆痕。
分區域調色:如果畫面有多個顏色(比如紅墻、綠草地),別一次性調所有顏色,畫完一個區域再調下一個,不然調早了的顏色會干在調色盤上。
我踩過的坑:有次畫丙烯插畫,想一次性調好所有顏色,結果畫到第三個顏色時,第一個顏色已經干成塊了,只能重新調,浪費了半小時。
4. 疊色與修改:“干后覆蓋力超強”是優點也是缺點
丙烯干了之后不溶于水,所以疊色特別方便——畫錯了?等干了直接用厚顏料蓋住就行,完全看不出來。但這也是個缺點:如果前一層沒干就疊色,新顏料會把舊顏料“粘起來”,畫面會臟。
疊色技巧:
想畫層次感(比如花瓣的明暗):等第一層顏色干透(用手摸,完全不粘),再疊第二層,每層顏色可以稍微加一點水,讓顏色融合更自然。
想畫肌理感(比如樹皮、巖石):用刮刀或硬毛筆,蘸稠顏料直接往紙上“戳”或“刮”,干了之后會有立體凸起。
注意:丙烯覆蓋力強,但黑色、深紅色這種深色,可能需要蓋2-3層才能完全遮住底層顏色,別指望一次蓋好。
5. 干燥與保存:干得快,但要注意“通風”
丙烯干得快是優點,畫完當天就能收起來。但干燥過程中會釋放一點點氣味(尤其是厚涂時),所以要放在通風的地方(別在密閉小房間里畫)。
干透之后的丙烯畫很耐用,不怕水(可以直接用水洗),但別暴曬,會褪色。如果想讓畫面更亮,可以在干透后噴一層“丙烯保護劑”(啞光/亮光可選)。
四、新手必看:水粉和丙烯上色“避坑指南”
最后總結幾個我踩過的坑,幫你少走彎路:
水粉別和丙烯混著用:我試過用水粉畫背景,丙烯畫主體,結果水粉干了變淺,丙烯顏色太亮,畫面完全不協調。
丙烯別用調色刀長時間攪拌:會讓顏料里混入空氣,干了之后容易起泡。
不管用哪種顏料,畫完立刻洗筆:水粉筆泡在水里超過1小時,筆毛會掉;丙烯筆不及時洗,顏料結塊后筆就廢了。
多練“調色”和“控筆”:別想著一步到位畫成大師,先拿廢紙練調色(比如調10種不同深淺的藍色),練控筆(畫直線、圓圈),基礎打好了,上色自然好看。
其實不管是水粉還是丙烯,上色都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多畫、多試錯。我剛開始畫的畫,現在翻出來都想笑,但正是那些“畫糊的天空”“干裂開的花瓣”,讓我慢慢摸透了顏料的脾氣。
現在拿起你的顏料盒,按照上面的步驟試試吧——說不定下一幅畫,就能驚艷朋友圈呢。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Interior_Design/2441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