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作品怎么制作
如果你是設計新手,是不是總覺得“做設計”像隔著一層霧?打開軟件對著空白畫布發呆,要么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要么堆了一堆元素還是丑;好不容易做完,又被說“沒重點”“沒感覺”——別慌,這篇文章就是來幫你捅破這層窗戶紙的。從“明確需求”到“最終交付”,我會把自己做設計5年踩過的坑、總結的實用步驟全告訴你,看完就能上手,讓你的作品從“隨便拼拼”變成“專業像樣”。
一、準備階段:先想清楚“為什么做”,再動手“怎么做”
很多人做設計第一步就錯了:打開PS直接找素材、套模板。結果要么偏離主題,要么改到崩潰。記住:好設計是“想”出來的,不是“拼”出來的。這一步沒做好,后面全白搭。
1. 明確核心需求:別讓“我覺得好看”害了你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把“自己喜歡”當成設計目標。但專業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比如海報是為了讓人看到活動信息,logo是為了讓人記住品牌,簡歷封面是為了讓HR眼前一亮。
怎么做?拿張紙寫下3個問題:
這個設計給誰看?(學生/職場人/老年人?他們的審美和關注點不同)
想讓他們看到后做什么?(掃碼報名/記住品牌/覺得專業?)
必須包含的核心信息是什么?(比如海報的時間、地點、主題,少一個都不行)
舉個例子:如果要做一張“校園畢業季攝影展”海報,目標用戶是大學生,核心需求是“讓人知道展覽時間地點,覺得有青春感愿意來”,核心信息就是“畢業季攝影展”“6月15日”“圖書館一樓”。先把這些寫清楚,后面設計就不會跑偏。
2. 拆解目標:把“大任務”拆成“小步驟”
知道了“為什么做”,接下來要把模糊的目標拆成具體可執行的小任務。比如“做一張海報”太籠統,拆成:
確定尺寸(A3?手機海報?不同尺寸排版邏輯不同)
收集參考案例(找3-5張同類型優秀海報,學別人怎么突出重點、用顏色)
規劃信息層級(哪部分字最大?哪部分次要?比如主題字>時間>地點>小字說明)
我剛開始學設計時,就因為沒拆步驟,做一張海報改了10版還被說“沒重點”。后來養成了“先列清單再動手”的習慣,效率直接翻倍——你也可以試試,把每個小任務寫在備忘錄里,做完一個劃掉一個,成就感還能激勵自己。
二、工具與素材:別在“選工具”上浪費時間,重點是“用明白”
新手總糾結“學PS還是AI?用不用Figma?”其實工具只是手段,選對1-2個吃透就行。這里按“新手友好度”和“常用場景”給你梳理清楚,別再亂下軟件了。
1. 軟件怎么選?3類工具覆蓋90%需求
圖片處理/合成:首選Photoshop(PS)
如果你要做海報、封面、修圖,PS必學。它的圖層功能能讓你靈活調整每個元素,新手先學會“圖層命名”“選區工具”“文字工具”就夠用(別一上來就學濾鏡,90%的設計用不上花里胡哨的特效)。
矢量圖形/排版:用Illustrator(AI)或Figma
做logo、圖標、需要放大不失真的設計(比如易拉寶),選AI;如果需要在線協作(比如和團隊一起改設計),Figma更方便,而且免費版功能足夠新手用。這兩個軟件的“鋼筆工具”是核心,剛開始練會畫直線和曲線就行,別追求復雜路徑。
快速出圖/模板:Canva(可畫)
如果時間緊、沒基礎,Canva的模板能幫你快速做出“看得過去”的設計。但注意:模板是“拐杖”,別依賴!用的時候記得改顏色、換字體,把模板改成“自己的風格”,不然很容易和別人撞車。
2. 素材哪里找?免費+正版,避免侵權踩坑
素材用錯=白做!之前有個朋友隨便從百度搜圖做海報,結果被告侵權賠了錢,血的教訓。分享幾個我常用的免費正版素材網站,放心用:
圖片:Unsplash、Pexels(高清無版權,搜“graduation”“nature”就能找到適合的圖)
圖標:Flaticon、Iconfont(圖標免費下,注意選“可商用”標簽)
字體:站酷高端黑、思源黑體(免費可商用,別用系統自帶的“宋體”“楷體”,容易顯廉價)
配色:Coolors、中國色(Coolors輸入一個色號就能生成搭配方案,中國色網站有傳統色值,高級感拉滿)
提醒:素材不是越多越好!一張海報最多用2-3張圖,圖標不超過3個,不然會亂。我以前做設計總覺得“空著不好看”,拼命加素材,結果老板說“像貼小廣告”——后來才明白,留白比堆砌更高級。
三、設計執行:從“草稿”到“視覺”,3步做出有邏輯的設計
準備好工具和素材,就進入實際設計環節了。這一步別想著“一步到位”,先畫草稿、定框架,再填細節,效率更高。
1. 先畫“丑草稿”:用鉛筆/思維導圖理清結構
別一上來就打開軟件!拿張紙畫個大概布局:標題放哪?圖片占多大?文字分幾行?哪怕畫得像火柴人也沒關系,重點是確定“信息擺放位置”。
比如做“畢業季攝影展”海報,草稿可以這樣畫:
頂部:大標題“畢業季攝影展”(最大字,醒目)
中間:一張畢業生背影的圖片(占60%空間,視覺焦點)
圖片上疊加文字:“6月15日 圖書館一樓”(中等大小,白色字體,怕看不清可以加半透明黑色底色)
底部:小字“主辦:學生會 | 免費入場”(最小字,次要信息)
這個草稿雖然簡單,但已經確定了“誰看、看什么、做什么”,比直接在軟件里瞎挪元素強10倍。
2. 定配色:3個原則讓顏色不“打架”
配色是新手的重災區:要么大紅大綠太刺眼,要么全是淺色看不清。記住3個簡單原則,配色不會丑:
主色+輔助色+點綴色:主色占60%(比如海報的背景色),輔助色占30%(文字或圖片主色),點綴色占10%(小圖標或重點標記,用亮色突出)。
用同色系或對比色:同色系(比如淺藍、中藍、深藍)安全不出錯;對比色(比如橙+藍、紅+綠)更吸睛,但別超過2種對比色,不然亂。
文字和背景要“拉開差距”:淺色背景用深色字,深色背景用淺色字,別用“淺灰字配淺黃底”,誰也看不清(血淚教訓:我以前做過一張“淺紫字配淺粉底”的海報,打印出來自己都看不清寫了啥)。
舉例:畢業季海報用“淺藍(主色,背景)+ 白色(輔助色,文字)+ 橙色(點綴色,日期數字)”,清爽又有活力,符合學生群體的審美。
3. 排版:記住“對齊、對比、重復”,告別“亂糟糟”
排版的核心不是“好看”,是“讓信息好讀”。3個基礎法則學起來:
對齊:所有元素“左對齊”“右對齊”或“居中對齊”,別東倒西歪。比如標題居中,文字左對齊,圖片邊緣和文字邊緣對齊,視覺上會很整齊。
對比:重要信息“放大、加粗、換顏色”,和次要信息拉開差距。比如標題用36號字加粗,正文用14號字常規,一眼就能看到重點。
重復:相同類型的元素保持一致。比如所有小標題用“橙色、18號字、左對齊”,所有正文用“黑色、14號字、左對齊”,別一會兒圓體一會兒宋體,看著累。
小技巧:用“網格線”輔助排版(PS/AI里都有網格功能),把元素放在網格交叉點上,比憑感覺挪更專業。我剛開始不會用網格,做的海報總覺得“歪歪扭扭”,開了網格后,瞬間整齊多了。
四、優化打磨:避開80%新手會踩的坑,讓作品“更專業”
設計初稿做完,別急著交!花10分鐘檢查這些細節,能讓作品質感提升一個level。
1. 警惕“過度設計”:少即是多
新手總覺得“加特效=高級”,比如給文字加陰影、發光、立體效果,結果文字模糊看不清;或者給圖片加好幾個濾鏡,顏色失真。記住:設計是“減法”,不是“加法”。
問自己:“這個元素/特效刪掉,會影響信息傳達嗎?”如果答案是“不會”,就刪掉。比如標題已經很大很醒目了,就別再加“外發光”,反而顯得廉價。我以前給一個活動海報的標題加了“漸變+立體+陰影”,結果打印出來字邊緣糊成一團,被甲方罵慘——從那以后,我學會了“克制”。
2. 檢查“細節清單”:這些地方別出錯
最后過一遍這5點,避免低級錯誤:
文字有錯別字嗎?(尤其是時間、電話、網址,錯一個就白做)
所有元素都對齊了嗎?(用軟件的“對齊工具”檢查,別憑眼睛看)
顏色模式對嗎?(打印用CMYK模式,屏幕顯示用RGB模式,不然顏色會偏差)
素材有版權嗎?(再確認一遍,免費素材有沒有“可商用”授權)
縮小看還清晰嗎?(把設計縮小到手機屏幕大小,重點信息還能看清嗎?看不清就放大)
五、輸出交付:格式對了,才算真的“做完”
設計得再好,輸出格式錯了也白搭。不同用途的格式要求不一樣,記好這幾個常用的:
屏幕顯示(微信海報、公眾號頭圖):JPG或PNG格式,分辨率72dpi,尺寸按平臺要求(比如微信頭圖900×500像素)。
打印(海報、傳單):PDF或TIFF格式,分辨率300dpi,顏色模式CMYK,留3mm“出血位”(防止裁剪時裁到內容)。
源文件:如果需要后續修改,保存PSD(PS)或AI(Illustrator)格式,圖層別合并,方便別人編輯。
其實做設計沒那么難,關鍵是“先想清楚,再動手做,最后磨細節”。我剛開始做設計時,一張海報改了20版,被老師說“毫無邏輯”,但現在回頭看,正是那些踩過的坑讓我明白:好設計不是天賦,是方法+練習。
別害怕“做得丑”,每個設計師都是從“丑作品”開始的。現在就打開軟件,選一個簡單的主題(比如給自己做一張生日海報),按上面的步驟試一遍——做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能做出“像樣”的設計。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60548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