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初期要學什么知識
如果你剛踏入平面設計的大門,打開小紅書、B站搜“平面設計入門”,大概率會看到兩類內容:一類是“3天學會PS接單”的速成廣告,另一類是羅列十幾款軟件、幾十種理論的“勸退清單”。作為一個帶過300+新手的設計老鳥,今天掏心窩子跟你說:平面設計初期不用貪多,抓住“理論打底+工具落地+審美積累+實戰試錯”這四個核心,就能少走90%的彎路。 這篇文章會把每個板塊拆成具體能上手的知識點,看完你就能知道“今天該學什么,明天練什么”。
一、先搞懂“設計理論”:別讓軟件成了“空殼子”
很多新手一上來就扎進PS教程里,學了一堆“摳圖快捷鍵”“濾鏡特效”,結果讓做張海報還是兩眼一抹黑——這就像學畫畫只練調色盤,卻不懂構圖和光影。設計理論才是“內功”,軟件只是“招式”。初期必學的理論,其實就三個核心:
1. 構成基礎:點線面怎么“搭骨架”?
所有設計最終都能拆成“點、線、面”這三個基本元素。別覺得抽象,舉個例子:
你手機里的APP圖標,圓形的相機是“點”,時間軸的進度條是“線”,整個屏幕的背景是“面”。當你設計一張傳單時,標題文字是“點”(視覺焦點),分隔信息的線條是“線”(引導閱讀),產品圖片是“面”(占據視覺比重)。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把所有元素堆成“一鍋粥”,比如在A4紙上塞滿文字、圖片、裝飾,看起來像貼小廣告。
怎么練:拿一張白紙,用圓規畫5個大小不一的圓(點),用直尺畫3條直線(線),再用馬克筆涂2個色塊(面),試著組合出3種不同的布局——比如“大圓點+長直線+小色塊”“多個小圓點排成線+大面積色塊”,感受元素之間的“呼吸感”。
2. 色彩原理:為什么有的設計“看著舒服”?
你有沒有發現,奶茶店的海報大多是淺粉、米白、淺棕(暖色調,讓人有食欲),科技公司的LOGO常用藍、灰、黑(冷色調,顯得專業)?這背后就是色彩的“情緒密碼”。初期不用背復雜的色值,記住三個實用原則:
主色占60%:比如一張促銷海報,主色用品牌色(比如麥當勞紅),決定整體風格;
輔助色占30%:用鄰近色(紅+橙)或對比色(紅+黃),突出重點信息(比如“5折”標簽);
點綴色占10%:用小面積亮色(比如白色文字、金色邊框),讓畫面不單調。
避坑提醒:別超過3種主色調!之前帶過一個學員,做中秋海報用了紅、黃、藍、綠、紫,結果看起來像“彩虹爆炸”,客戶直接打回。
工具推薦:手機下載“Coolors”,輸入主色就能自動生成搭配方案,對著練幾次就有感覺了。
3. 排版邏輯:讓讀者“一眼看懂重點”
排版的核心不是“好看”,是“信息傳遞效率”。就像寫文章要有“標題-副標題-正文”,設計也要有“視覺層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張活動海報,信息優先級是“活動主題 > 時間地點 > 活動內容 > 主辦方”,那排版時就要讓主題字最大、最醒目,時間地點用稍小但加粗的字體,內容用常規字體,主辦方最小。
新手必學的3個技巧:
對齊:所有元素左對齊/居中對齊/右對齊,別東倒西歪(用PS的參考線輔助,按Ctrl+R調出標尺,拖出參考線就能對齊);
留白:文字和圖片之間留至少5mm空隙,別擠到邊緣(想象你吃飯時,盤子里的菜不會堆到盤子外面);
對比:重要信息用“大字體+粗體+亮色”,次要信息用“小字體+常規字重+暗色”,比如“全場5折”用36號加粗紅色,“活動時間”用18號常規黑色。
二、工具不用“學全套”:這3個軟件,夠用90%的基礎場景
很多人被“學設計要會PS、AI、CDR、ID、Figma……”嚇退,其實初期根本用不上這么多!就像學開車先練方向盤和剎車,不用一上來就研究賽車換擋。新手優先掌握這3個工具的“核心功能”,就能應付80%的基礎設計需求:
1. Photoshop(PS):處理圖片的“萬能工具”
PS的功能像個“超級工具箱”,但新手不用學“通道摳圖”“3D建?!边@些高級功能,先搞定這3件事:
基礎操作:新建畫布(Ctrl+N)、打開圖片(Ctrl+O)、保存文件(Ctrl+S,新手記得存PSD格式,方便后續修改);
圖層管理:每加一個元素就新建圖層(Ctrl+Shift+N),學會“隱藏圖層”“鎖定圖層”(不然改文字時不小心動了背景圖,哭都來不及);
常用工具:選框工具(框選圖片)、移動工具(挪元素位置)、文字工具(打字)、畫筆工具(簡單涂鴉)、裁剪工具(裁畫布大小)。
練習任務:用PS做一張“個人名片”,包含姓名、職業、電話,背景用純色,文字左對齊——別追求復雜效果,能把信息排清楚、圖層不亂,就算過關。
2. Illustrator(AI):畫矢量圖的“神器”
如果你要做LOGO、圖標、字體設計,AI比PS更合適(因為矢量圖放大不會模糊)。新手重點學這2個功能:
鋼筆工具:畫直線、曲線(別怕難,先練畫正方形、圓形,再畫簡單的LOGO輪廓,比如畫個“笑臉圖標”:圓形做臉,兩個小圓做眼睛,曲線做嘴巴);
路徑查找器:把多個圖形“相加”“相減”(比如畫兩個圓形,用“減去頂層”功能做出“ crescent moon 月牙”形狀)。
為什么要學AI:之前有個學員用PS做LOGO,客戶要求放大到廣告牌大小,結果圖片糊成馬賽克——用AI做的矢量圖,放大到10米都清晰。
3. Figma(在線協作工具):快速出方案的“懶人福音”
如果你想做社交媒體海報、PPT排版,或者需要和客戶實時改稿,Figma比PS/AI更方便(不用安裝軟件,網頁就能用,還能分享鏈接讓客戶直接評論)。新手學3個功能就夠:
組件功能:把常用的按鈕、標題樣式存成“組件”,下次直接拖出來用(比如做系列海報,標題都用“36號黑體+紅色”,存成組件后改一個,所有用到的地方自動同步);
自動布局:文字或圖片太多時,用“自動布局”讓它們自動對齊、均分間距(不用手動調位置,簡直是手殘黨救星);
插件庫:搜“Remove BG”插件可以一鍵摳圖,“Pexels”插件直接插入免費圖片,新手不用自己找素材。
三、審美不是“天生的”:每天10分鐘,積累“設計靈感庫”
總有人說“我沒天賦,審美不行”——其實審美就像做飯,見多了好菜譜,自然知道怎么調味。初期不用去美術館看畫展,從生活中積累靈感更實用:
1. 看什么:3個“接地氣”的靈感來源
品牌海報:逛街時拍奶茶店、服裝店的海報(比如喜茶的極簡風、瑞幸的IP聯名海報),觀察它們的配色、排版、字體;
社交媒體:刷小紅書搜“平面設計靈感”,重點看“詳情頁排版”“朋友圈海報”(這些是新手最常接到的單);
設計網站:推薦“站酷”(國內設計師作品多,接地氣)、“Behance”(國際作品,開闊眼界),但別只“刷著玩”,每天選1張喜歡的海報,問自己:“它的主色是什么?重點信息怎么突出的?用了什么字體?”
2. 怎么記:建一個“靈感文件夾”
準備一個筆記本(或手機相冊),分3個欄目:
配色:看到好看的配色就存下來,標注“奶茶店海報:粉+白+淺棕”“科技海報:藍+灰+銀”;
排版:拍一張超市DM單,畫框標出“標題在左上角”“價格用紅色加粗”“產品圖占右側2/3”;
字體:看到喜歡的字體記下來(比如“標題用方正粗黑宋,正文用思源黑體”),新手別用超過2種字體,不然容易亂。
3. 怎么練:從“模仿”到“微創新”
別害怕“模仿”,所有設計師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找一張簡單的海報(比如“周末促銷”),試著用PS/Figma“抄一遍”——注意不是復制粘貼,是自己動手排文字、調顏色、放圖片。抄完后改一個細節:比如原海報用紅色主色,你換成橙色;原標題在中間,你挪到左上角。
提醒:模仿是為了學方法,別直接商用別人的作品!就像學畫畫臨摹梵高,不是為了冒充梵高,是為了學他的筆觸。
四、實戰才是“硬道理”:從小項目開始,把知識“用起來”
學了理論、會了軟件、積累了靈感,最后一定要落地成作品——不然就像背了菜譜卻從沒下過廚,永遠學不會做飯。初期可以從這3類“低難度項目”入手:
1. 個人練習:給自己“出題”
名片設計:假設自己是“獨立咖啡師”,設計一張名片,包含店名、聯系方式、一句slogan(比如“用一杯咖啡,等一個故事”);
社交媒體海報:給喜歡的歌手設計一張“新歌宣傳海報”,用歌手照片+歌名+發行日期,試試Figma的自動布局功能;
節日賀卡:中秋、圣誕時,用AI畫個簡單的圖標(比如月餅、圣誕樹),配上祝福語,發給朋友——既練手又有成就感。
2. 免費接單:在“試錯”中成長
如果覺得自己練得差不多了,可以去“豬八戒網”“淘寶”搜“設計接單”,找“50-200元”的低價單(比如“店鋪頭像設計”“朋友圈文案排版”)。這些單子要求不高,客戶也愿意給新手機會。
接單小技巧:接單前問清楚客戶3個問題:“想要什么風格?(比如簡約/可愛/復古)”“有沒有參考案例?”“什么時候要稿?”——別不好意思問,信息越清楚,改稿越少。
3. 復盤總結:每做完一個作品,問自己3個問題
哪里做得好:比如“這次用了對比色,客戶說很醒目”;
哪里可以改進:比如“文字間距沒調好,看起來有點擠”;
下次學什么:比如“發現自己不會畫圖標,下次重點練AI鋼筆工具”。
把這些記在筆記本上,3個月后回頭看,你會發現自己進步飛快。
其實平面設計初期真的不難,難的是“貪多求快”——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先把構成、色彩、排版這三個理論基礎打牢,再用PS/AI/Figma練熟核心功能,每天積累一點靈感,從小項目開始實戰。記住:好設計不是“畫得好看”,是“解決問題”——讓信息傳得更清楚,讓觀眾看得懂、愿意看,這就是新手最該追求的目標。 慢慢來,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潛力。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60274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