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就業方向有哪些
很多學設計的同學都問過我:“老師,我PS、AI玩得溜,作品集也攢了不少,可打開招聘軟件還是發懵——平面設計到底能找什么工作?”其實這問題我當年也糾結過,剛畢業時投了幾十份簡歷,從“美工”到“視覺設計師”,崗位名稱五花八門,根本分不清區別。
今天就掏心窩子跟大家聊聊:平面設計的就業方向遠比你想的要寬,而且每個方向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不管你是剛入行的小白,還是想轉行的“設計新人”,看完這篇,至少能明白“我該往哪使勁”。
一、最“穩”的方向:品牌視覺設計——給企業“畫臉”的人
什么是品牌視覺設計?
簡單說,就是給企業做“視覺身份證”。小到一個logo、一張名片,大到整套VI系統(比如員工工服、辦公文具、線下門店招牌),都歸品牌設計師管。你去超市看到的農夫山泉瓶身、喜茶的logo、瑞幸的藍色主題,背后都是品牌設計在發力。
日常工作內容:
設計品牌核心元素:logo、標準字、標準色(比如麥當勞的紅黃色,一看就知道是它)
做VI延展:把核心元素用到各種場景,比如海報、包裝、官網banner
跟進落地:和印刷廠、制作商對接,確保設計稿印出來不變色、不變形
需要啥技能?
軟件:PS(修圖)、AI(矢量圖,畫logo必備)、CDR(排版)
硬知識:標志設計原理(比如怎么讓logo簡單好記)、色彩心理學(不同顏色給人的感覺不同,比如藍色顯專業,綠色顯健康)、版式設計(字怎么排好看,信息怎么突出)
軟能力:懂品牌策略(知道這個品牌想給人什么印象,比如“小米”要年輕、性價比,“蘋果”要極簡、高端)
適合誰?
如果你喜歡“從0到1”打造東西,討厭重復勞動,想讓自己的設計“活”很多年(比如一個logo能用十年),選這個方向準沒錯。
前景咋樣?
品牌設計是企業的“剛需”,只要企業想做品牌,就需要設計師。而且做得越久,對行業、對品牌的理解越深,越“值錢”。我認識一個做了8年品牌設計的朋友,現在給新消費品牌做全案,單項目收費能到六位數。
二、最“火”的方向:電商設計——跟著“購物節”連軸轉的人
什么是電商設計?
說白了,就是幫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電商)的商家“賣貨”。你刷淘寶時看到的商品主圖、詳情頁、活動頁(比如618的首頁大促海報),都是電商設計師的活兒。
日常工作內容:
商品主圖:把產品拍好看,修圖、加文案,讓用戶一眼就想點(比如化妝品主圖要突出“美白”“保濕”效果)
詳情頁:把產品賣點說清楚,從“為什么買”到“怎么用”,圖文結合讓人看完就下單
活動頁:大促時做首頁banner、優惠券圖、會場頁,得懂“促銷套路”(比如“限時折扣”“滿減”的文案怎么排更吸引眼球)
需要啥技能?
軟件:PS(修圖、做海報)、AI(畫圖標、簡單插畫)、C4D(3D建模,現在很多電商圖用3D效果,比如美妝產品的立體展示)
硬知識:電商平臺規則(比如淘寶主圖尺寸是800x800px,詳情頁不能太長)、用戶心理(知道買家關心啥,比如買衣服的人在意“顯瘦”“面料”)、營銷思維(怎么用設計突出“便宜”“劃算”)
軟能力:速度快!大促前可能一天要改十幾版圖,熬夜是常事(但工資也跟著“沖業績”)
適合誰?
如果你喜歡“短平快”的成就感(今天做的圖明天就上線,能看到點擊率、轉化率),不怕加班,對新鮮事物敏感(比如最近流行“國潮風”“ins風”,得馬上學會),電商設計很適合你。
前景咋樣?
電商行業還在增長,尤其是直播電商、興趣電商(抖音、小紅書)起來后,對設計師的需求更大了。不過競爭也激烈,初級設計師可能月薪5k-8k,但資深的(會3D、懂視頻剪輯的)能到15k+,甚至更高。
三、最“跨界”的方向:UI/UX設計——從“平面”到“屏幕”的延伸
什么是UI/UX設計?
UI(用戶界面設計)是做APP、網站的“長相”,比如微信的聊天界面、淘寶的首頁按鈕;UX(用戶體驗設計)是研究“用戶怎么用得舒服”,比如為什么微信的“返回”按鈕在左上角(符合大多數人右手持機的習慣)。很多公司會把UI/UX合在一起招,平面設計師轉這個方向的特別多。
日常工作內容:
UI:畫APP界面(按鈕、圖標、字體大小)、做交互原型(用Figma畫頁面跳轉邏輯)、和開發對接(確保設計稿能實現)
UX:做用戶調研(問用戶“這個按鈕好找嗎”)、畫用戶流程圖(用戶從“打開APP”到“下單”要幾步)、優化體驗(比如把“注冊”步驟從5步減到3步)
需要啥技能?
軟件:Figma(現在主流,能在線協作)、Sketch(蘋果系統常用)、Axure(畫原型)
硬知識:交互設計原則(比如“一致性”,所有頁面的按鈕樣式要統一)、用戶心理學(知道用戶習慣,比如老人喜歡大字體、簡單操作)、動效設計(用AE或Principle做簡單動畫,比如按鈕點擊時的反饋)
軟能力:懂邏輯!UI/UX不是“好看就行”,得讓用戶用起來“不費勁”,所以要會分析數據(比如哪個頁面用戶退出率高,為什么)
適合誰?
如果你不滿足于“靜態圖片”,想做“會動的設計”,對“用戶怎么用”感興趣(比如你經常吐槽“這個APP太難用了”),可以試試轉UI/UX。不過要注意:純平面轉UI需要補交互和用戶體驗的知識,不能只靠PS、AI吃飯。
前景咋樣?
互聯網行業雖然有波動,但UI/UX依然是“高薪崗”,一線城市初級UI設計師月薪8k-12k,資深的20k+很常見。而且現在很多傳統行業(比如銀行、醫院)也在做APP,需求一直在。
四、最“有溫度”的方向:包裝設計——讓產品“會說話”的人
什么是包裝設計?
就是給商品做“衣服”。你買的零食袋、飲料瓶、化妝品盒,甚至快遞盒,背后都是包裝設計師的心血。好的包裝不僅能保護產品,還能讓人“因為包裝好看而買”(比如很多人買“茶顏悅色”的杯子,就是沖著包裝去的)。
日常工作內容:
畫包裝草圖:比如飲料瓶是圓的還是方的,盒子打開方式是抽拉還是翻蓋
做視覺設計:包裝上的圖案、文字、logo怎么排,用什么顏色(比如兒童食品多用亮色,高端護膚品多用金色、黑色)
跟進打樣:和工廠溝通材質(是用紙盒還是塑料瓶)、工藝(燙金、UV、浮雕,這些能讓包裝更有質感)
需要啥技能?
軟件:AI(畫矢量圖,適合印刷)、PS(修圖)、CAD(畫包裝結構,比如盒子的展開圖)
硬知識:印刷工藝(知道“燙金”是啥效果,“UV”能讓圖案發亮)、材料知識(不同材質的成本和效果,比如玻璃比塑料高端,但易碎)、法規(包裝上必須印生產日期、成分表,位置和字體大小有規定)
軟能力:懂產品!比如設計食品包裝,要考慮“保鮮”“便攜”;設計化妝品包裝,要考慮“避光”(防止成分失效)
適合誰?
如果你喜歡“動手”(比如看到好看的包裝盒會忍不住拆開研究結構),對材質、工藝感興趣,想讓自己的設計“被拿在手里”,包裝設計很適合你。
前景咋樣?
快消品(食品、飲料、日化)是剛需,包裝設計永遠有市場。而且現在“國潮包裝”“環保包裝”(可降解材料)是趨勢,懂這些的設計師更吃香。我一個做包裝設計的學妹,現在專門給新消費品牌做“小批量定制包裝”,單價不低,客戶還排著隊。
五、其他“小眾但香”的方向
除了上面4個主流方向,還有一些“小而美”的選擇,適合有特定興趣的人:
插畫設計
如果你喜歡畫畫,不想只做“排版”,可以做插畫師。給童書畫插畫、給品牌畫IP形象(比如蜜雪冰城的雪王)、給公眾號畫配圖,都能賺錢。現在很多品牌喜歡用插畫做視覺(比攝影圖更有特色),需求不小。
廣告設計
在廣告公司做“創意視覺”,比如給品牌做TVC分鏡(把廣告腳本畫成畫面)、戶外廣告牌設計、活動物料(比如演唱會海報、商場吊旗)。這個方向需要“腦洞大”,能把文案創意轉化成視覺,適合喜歡“玩創意”的人。
自由職業
如果不想被公司“管著”,可以做自由設計師。接品牌logo、電商詳情頁、包裝設計的私活,時間自由,但需要自己找客戶、談價格,適合自律性強、會溝通的人。現在很多設計師在小紅書、站酷發作品接單,做得好的收入不比上班低。
最后想說:選方向,別只看“火不火”
其實平面設計的就業方向還有很多,比如印刷出版設計(做書的封面、內頁排版)、新媒體視覺(給短視頻做封面、給直播做背景板)……但不管選哪個,關鍵是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我對這個方向真的感興趣嗎?”(比如討厭加班的人別選電商,喜歡穩定的人別選自由職業)
2. “這個方向需要的技能,我愿意花時間學嗎?”(比如轉UI要學Figma,做包裝要學印刷工藝)
設計行業確實卷,但“卷”的是“只會套模板的設計師”,真正有想法、有技能的人,永遠有飯吃。與其糾結“哪個方向好”,不如先選一個“看起來不討厭”的,扎進去做半年,慢慢就知道自己適合啥了。
畢竟,最好的方向,永遠是“你能堅持做下去,并且越做越開心”的那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59939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