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要學習哪些內容
最近總收到私信:“想轉行學UI設計,但看著網上一堆教程和軟件,完全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學了PS和Figma,為什么還是做不出像樣的界面?”
其實不止新手,連我帶過的實習生都常踩坑:要么沉迷軟件快捷鍵,要么只盯著“好看”,忽略了設計背后的邏輯。今天就結合我6年的設計經驗(從月薪5k到現在帶團隊),把UI設計的學習路徑拆透——從基礎工具到進階思維,從避坑指南到實戰技巧,保證你看完知道“下一步該學什么”,而不是對著教程干著急。
先搞懂:UI設計到底是做什么的?
別被“界面設計”四個字騙了!UI(用戶界面)設計的核心,是“讓用戶用得舒服,讓產品達成目標”。
舉個例子:你打開外賣APP,一眼能找到“搜索框”,點進去能快速選餐,結算時流程順暢——這背后都是UI設計在起作用。它不只是畫好看的按鈕,更要考慮“用戶會不會迷路”“怎么讓用戶多下單”。
簡單說,UI設計師像“產品的裝修工+導航員”:既要讓界面好看(視覺),又要讓操作順手(交互邏輯)。現在企業招UI,早就不只要“會畫圖”,還得懂用戶、懂產品,甚至懂點數據。
基礎能力:這些“敲門磚”必須啃下來
別想著一步登天,基礎打不牢,后面學啥都費勁。這部分就像學開車先練掛擋,枯燥但必須練。
1. 工具:別貪多,精通2個就夠用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今天學PS,明天學Sketch,后天又跟風學Figma,結果哪個都只會皮毛。其實工具只是“畫筆”,重點是“畫什么”。
Figma:必學!現在90%的團隊用它協作(包括阿里、騰訊),優點是云端同步、多人實時編輯,畫界面、做交互原型都能搞定。新手建議從Figma入手,教程多,插件也豐富(比如Auto Layout自動排版,能省一半時間)。
PS:輔助工具,修圖、做復雜視覺效果(比如漸變圖標、紋理背景)離不開它。不用學太深,掌握圖層、蒙版、鋼筆工具就行,別沉迷濾鏡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
可選工具:Sketch(Mac用戶常用,插件生態成熟)、AE(做交互動效,比如按鈕點擊反饋)、Principle(輕量化動效工具,比AE簡單)。
小提醒:工具練到“不卡殼”就行,比如畫一個按鈕,1分鐘內調好顏色、圓角、陰影,不用死記快捷鍵(用多了自然就會)。
2. 審美:別再說“我沒天賦”,審美能練!
總有人說“我審美不行,是不是不適合學UI?”大錯特錯!審美不是天生的,是“看”出來的。
色彩:先搞懂基礎——色相(紅/綠/藍)、飽和度(顏色濃淡)、明度(顏色明暗)。然后記住:UI設計少用高飽和色(刺眼),多用低飽和色+1個強調色(比如支付寶的藍色主調+橙色按鈕)。平時多分析優秀APP的配色:為什么微信用綠色?因為“安全、親近”;為什么電商APP常用紅色?因為“刺激購買欲”。
版式:核心是“信息層級”。比如一個頁面里,標題要大、加粗,正文要清晰,按鈕要突出。舉個反例:有些APP把廣告和正文做得一樣大,用戶根本不知道該點哪里——這就是版式失敗。練版式最簡單的方法:找10個優秀界面,用手機截圖,然后在Figma里“抄一遍”,重點看人家的字體大小、間距、對齊方式。
圖標:UI圖標講究“簡潔、統一”。別畫成插畫!比如“首頁”圖標,用個房子輪廓就行,別加瓦片、煙囪(用戶看不清)。推薦去Dribbble、Iconfont看優秀圖標,學人家的線條粗細、圓角大小怎么統一。
核心技能:決定你設計“含金量”的關鍵
工具和審美只是“基礎分”,想拿高薪,得靠這些“核心技能”——這也是新手和資深設計師的最大差距。
1. 交互邏輯:別讓用戶“猜”怎么操作
UI設計不只是“畫界面”,更要“設計用戶怎么用”。舉個例子:
你設計一個音樂APP的“播放頁”,暫停按鈕放哪里?如果放在右上角,用戶單手操作時(比如左手拿手機),大拇指夠不著——這就是沒考慮“交互邏輯”。正確的做法是:把高頻操作按鈕(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放在屏幕下方中間,方便拇指點擊。
怎么練?
分析優秀產品:打開微信,看“返回鍵”永遠在左上角(符合用戶從左到右的閱讀習慣);看淘寶的“加入購物車”按鈕比“立即購買”大(引導用戶多逛一會兒)。把這些“為什么”記下來,變成自己的設計常識。
畫用戶流程圖:比如設計一個“注冊頁面”,先寫流程:輸入手機號收驗證碼設置密碼注冊成功。每個步驟可能遇到什么問題?(比如驗證碼收不到怎么辦?)在界面上留個“重新發送”按鈕——這就是“邏輯閉環”。
2. 用戶心理:設計要“懂人”
好的UI設計,是“用戶需要什么,你就給什么”。比如:
老年人APP:字體要大(視力下降),顏色對比要強(比如黑底黃字),按鈕要大(手指不靈活)——這是考慮“生理特征”。
游戲APP:加載頁用動態進度條(而不是靜止的圓圈),讓用戶覺得“加載很快”——這是利用“心理預期”。
知識付費APP:課程卡片上標“已有10萬人學”,按鈕寫“立即加入”(而不是“購買”)——這是利用“從眾心理”和“降低決策壓力”。
怎么學?推薦看《簡約至上》《設計中的設計》,或者關注“用戶體驗”相關的公眾號(比如“騰訊CDC”“阿里UED”),里面有很多真實案例。
3. 規范與輸出:別讓你的設計“落地就變樣”
設計師最崩潰的時刻:自己畫的界面,開發做出來“歪歪扭扭”。問題出在“沒給規范”。
UI設計最終要交給開發,所以必須輸出“規范文檔”(UI Style Guide),包括:
尺寸規范:按鈕高度、字體大小(比如iOS常用28號字做標題,Android常用26號)、圖標尺寸(24×24px、48×48px等)。
顏色規范:主色、輔助色、中性色的色值(用十六進制xxxxxx,別只說“藍色”)。
狀態規范:按鈕的“默認態、點擊態、禁用態”分別長什么樣(比如禁用態顏色變灰、不能點擊)。
舉個例子:你設計一個紅色按鈕,必須告訴開發:默認色FF4D4F,點擊時變暗10%(E53E3E),禁用時變灰CCCCCC——這樣開發做出來才和你設計的一樣。
進階思維:從“畫圖匠”到“設計師”的跨越
工作3年以上的設計師,拼的不是“畫得好不好”,而是“能不能解決問題”。這需要3種思維:
1. 產品思維:知道“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UI設計師要懂產品目標。比如:
如果產品目標是“提升用戶留存”,設計時就要多考慮“用戶激勵”(比如簽到領積分、連續使用送會員)。
如果產品目標是“讓用戶付費”,就要突出付費入口(比如把“開通會員”按鈕放在首頁顯眼位置,用橙色等刺激色)。
怎么培養?多和產品經理聊天,問他們“這個功能為什么要做?用戶是誰?想解決什么問題?”——別只埋頭畫圖,要知道“設計為目標服務”。
2. 數據思維:用數據驗證設計,而不是“我覺得”
“我覺得這個按鈕紅色好看”——這是新手常說的話。資深設計師會說:“上次測試,紅色按鈕點擊率比藍色高20%,所以用紅色。”
設計完別就完事了,要看數據:
按鈕點擊率(用戶是不是沒看到?)
頁面停留時間(用戶是不是覺得無聊?)
轉化率(比如注冊頁,有多少人填到一半放棄了?)
根據數據改設計,比如發現“注冊頁放棄率高”,可能是“密碼要求太復雜”,那就簡化密碼規則(比如允許6位純數字)——這才是“用數據說話”。
3. 跨界學習:別只盯著UI,多看看“外面”
UI設計早就不是“獨立學科”了,懂點運營、懂點前端,會更吃香。
學運營:知道“活動頁怎么設計能提高參與率”(比如用倒計時、限量名額制造緊迫感)。
學前端:知道“哪些效果開發實現不了”(比如復雜的3D旋轉,可能性能跟不上),避免設計“空中樓閣”。
學插畫/3D:現在很多APP用插畫做引導頁,用3D做圖標(比如小紅書的圖標),懂點這些技能,簡歷會更亮眼。
實戰經驗:讓簡歷不“空”的秘密
“我沒工作經驗,怎么找UI設計的工作?”——這是新手最頭疼的問題。答案是:自己“造”經驗。
1. 臨摹:從“抄”到“懂”
別覺得臨摹丟人,所有設計師都是從臨摹開始的。但要“聰明地抄”:
選對臨摹對象:別抄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稿(比如Dribbble上的“未來界面”),多抄已上線的成熟產品(微信、淘寶、美團)——這些界面經過用戶驗證,邏輯更嚴謹。
抄完問自己:“這個按鈕為什么放這里?”“這個顏色為什么這么用?”“如果是我,會怎么改?”——把臨摹變成“拆解學習”。
2. 做個人項目:把“想法”變成“作品”
比如:
重新設計你常用的APP(比如“我覺得某音樂APP的播放頁不好用,自己改一版”),寫出設計思路(原來的問題是什么?我怎么解決的?參考了哪些產品?)。
做一個完整的項目(比如“寵物社區APP設計”),包含用戶調研(目標用戶是誰?他們有什么需求?)、流程圖、線框圖、視覺稿、規范文檔——這樣的作品,比單純的界面截圖有說服力10倍。
3. 接單:從小項目開始練手
可以在豬八戒、淘寶接一些小單(比如幫小公司設計APP界面、改網站UI),價格不用太高,重點是體驗“真實工作流程”:和客戶溝通需求、改稿、輸出規范——這些經驗寫進簡歷,比“熟練使用Figma”有分量多了。
避坑指南:這些彎路我勸你別走
最后說點掏心窩子的話,都是我踩過的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別沉迷“好看”忽略“好用”:見過太多新手把界面做得花里胡哨,結果用戶找不到“退出”按鈕——記住,設計是解決問題,不是炫技。
別只學軟件不學理論:PS用得再溜,不懂交互邏輯,也只能算“美工”,不算“設計師”。
別等“學完再找工作”:UI設計是“邊做邊學”的,等你覺得“完全準備好了”,可能已經錯過機會了——先做2個作品,投簡歷試試,面試時被問倒了,回來再補,這樣進步更快。
其實UI設計不難,難的是“找對方向+持續練習”。你不用一開始就會所有東西,先把Figma和審美基礎啃下來,做2個臨摹作品,然后慢慢學交互、學用戶心理……一步一步來,你會發現,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資深設計師”,也不過是這樣走過來的。
最后想說:設計是個需要熱情的行業,如果你真的喜歡“讓東西變得更好用、更好看”,那就別猶豫,現在就打開Figma,畫第一個按鈕吧——開始了,就比停在原地強。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59757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