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怎樣備考一級造價師-如何學好一級造價師
最近總收到剛入門的朋友私信:“我零基礎,數學高中水平,能考一級造價師嗎?”“每天下班只有兩三個小時,來得及嗎?”“教材太厚了,翻開第一頁就頭大,怎么開始啊?”
作為帶過3個零基礎小白上岸的“過來人”,我想說:完全能考,但別盲目沖。一級造價師確實有難度(不然證書含金量也不會這么高),但它的難點不在“智商門檻”,而在“方法和堅持”。這篇文章把我帶學員時總結的“避坑指南+落地方法”全揉碎了講,從你現在最迷茫的“從哪開始”,到最后上考場前的“臨門一腳”,手把手教你怎么學。
一、先搞懂“一級造價師到底考什么”——別被“難”嚇到,它只是“雜”
很多小白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總覺得“造價師要算很多復雜的賬,我數學不好肯定不行”。其實真不是這樣——
一級造價師考4科:《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建設工程計價》《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分土建/安裝/水利/交通4個專業,選一個考)《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簡單說:
管理:偏文科,背的多算的少,講的是造價行業的“規矩”(比如法律法規、合同條款、造價構成),零基礎也能看懂,適合先學;
計價:文科+理科結合,會涉及一些計算(比如預備費、合同價款調整),但公式不算復雜,跟著例題走2遍就能上手;
計量:知識點最碎的一科(尤其是土建,要記各種工程構造、施工技術),但考的都是教材上的基礎內容,不用“發明創造”,記住就行;
案例分析:綜合前三科的內容,給你一個“實際工程場景”(比如讓你算投標報價、分析索賠事件),需要你把學過的知識點串起來用,所以必須最后學,等前三科基礎打牢了再碰它。
合格線是各科總分的60%(比如管理滿分100分,60分合格),4科要在4年內考完就行。你看,它難的不是“一道題卡殼就完了”,而是“需要你耐心把4科的知識點都啃下來”。
二、備考前必須做好這3件事——比“努力學”更重要的是“不跑偏”
我帶的第一個學員,剛開始特別積極,買了10多本輔導書,每天學到半夜,結果3個月后告訴我“越學越亂,不知道重點在哪”。后來才發現,他從一開始就沒做好“準備工作”,導致努力全白費。
1. 資料別貪多,3樣就夠
官方教材(必須有):造價師考試“萬變不離其宗”,所有考點都來自教材。別信什么“教材太厚不用看”,你可以不逐字背,但至少要把重點章節翻3遍以上(比如管理的“招投標”“合同”,計價的“工程結算”)。
近5年真題(核心資料):真題是最好的“考官思路說明書”。比如案例分析,每年考的題型就那幾種(投資估算、方案比選、索賠、結算),把近5年真題吃透,等于提前知道“考官想考你什么”。
1個靠譜的網課(小白必備):零基礎直接啃教材很容易“卡殼”(比如計量里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施工工藝”,光看書根本想象不出來)。找個口碑好的老師(比如管理聽達江,計價聽李娜,土建計量聽王瑋,安裝聽朱萬福——僅個人推薦,你可以試聽幾節選自己喜歡的),跟著網課過第一遍,效率能翻倍。
2. 計劃要“落地”,別搞“假大空”
“我要3個月考完4科!”——這話我聽太多了,但90%的小白根本做不到。備考計劃不是“喊口號”,得具體到“每天學什么、學多久”。
給你個參考(按6個月備考周期,每天2-3小時):
基礎階段(2.5個月):管理(3周) 計價(4周) 計量(5周)。每天1.5小時聽網課,1小時看教材+做章節題(只做選擇題,案例先不管)。
強化階段(2個月):管理+計價+計量(3科混著學),每天1小時刷真題(近5年選擇題,錯題標出來),1.5小時看網課重點章節(只聽自己薄弱的部分),0.5小時整理筆記(比如公式表、易混知識點對比)。
沖刺階段(1.5個月):案例分析(重點突破,每天2小時做真題,動手寫步驟,別只看答案),同時每周刷1套前三科的真題套卷,查漏補缺。
重點提示:計劃可以調整,但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比如某天加班太累了,少學1小時沒關系,但第二天一定要補回來——備考就像推磨,一停就容易“倒轉”。
3. 心態別“焦慮”,接受“一開始學不會”
我剛開始帶學員時,總有人問:“老師,我聽第一遍網課像聽天書,是不是我太笨了?”——真不是!我自己學計量的“工程地質”那一章時,第一遍聽完全沒印象,第二遍才勉強搞懂“什么是斷層”“什么是褶皺”,第三遍結合圖片才記住。
學習就是“重復+理解”的過程:第一遍“混個臉熟”,知道這章講什么;第二遍“抓重點”,明白哪些是考點;第三遍“串邏輯”,把知識點連成網。接受“一開始學不會”,反而能學得更穩。
三、分科目學習攻略——小白最容易踩坑的“細節”都在這
1. 《造價管理》:別死記硬背,用“場景聯想”記考點
管理這科看著簡單,其實很多小白栽在“記不住”上——比如“招投標的時間節點”(資格預審文件發售期≥5天,投標有效期從投標截止日算),各種數字和條款容易混。
我的方法:把知識點放進“實際場景”里記。比如記“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項目估算價的2%”,你可以想:“如果一個項目估算1000萬,保證金最多20萬,要是交多了,小公司根本不敢投標,所以不能超過2%”。這樣記,比單純背數字好10倍。
重點章節:第2章(法律法規)、第4章(工程經濟)、第6章(工程合同管理)、第7章(招投標)——這幾章占分超60%,優先學透。
2. 《工程計價》:計算別“怕”,跟著例題“抄步驟”
計價的難點在“計算”(比如預備費、建設期利息、清單計價),但這些計算都有“固定公式和步驟”,只要把例題弄懂,就能舉一反三。
舉個例子:算“價差預備費”,公式是:PF=ΣIt[(1+f)^m(1+f)^0.5(1+f)^(t-1)-1]。看著復雜,其實拆解一下:It是第t年的投資計劃額,f是年漲價率,m是建設前期年限。你跟著教材例題,把數字一個個代進去算2遍,就會發現“原來就是套公式”。
重點提示:計價的真題一定要“動手算”,別只看答案。很多人覺得“看懂了”,但自己算的時候不是漏了步驟就是數字代錯,考場上很容易丟分。
3. 《技術與計量》(以土建為例):用“框架+圖片”對付“碎知識點”
土建計量是很多小白的“噩夢”——要記“建筑結構的類型”“地基處理方法”“施工機械的適用范圍”,知識點又多又雜,背完就忘。
我的方法:先畫“章節框架”,再用“圖片輔助記憶”。比如學“建筑結構”這章,先畫框架:“按材料分(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 按承重體系分(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 每種結構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然后找對應的建筑圖片(比如框架結構的房子是什么樣,剪力墻結構的電梯井在哪),對著圖片記特點,比干背文字好記太多。
重點章節:第1章(工程地質)、第2章(工程構造)、第4章(工程施工技術)——這幾章占分近70%,優先攻克。
4. 《案例分析》:最后學!前三科基礎不牢,學了也白學
案例分析是“綜合應用題”,比如給你一個項目背景,讓你算“投標報價”(用到計價的知識)、分析“索賠是否成立”(用到管理的知識)、判斷“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用到計量的知識)。所以必須等前三科至少學完1遍,再開始案例。
學習步驟:
先聽網課“題型精講”,知道案例常考哪幾種題型(投資估算、方案比選、招投標、索賠、結算、計量與計價結合);
按題型刷真題,每道題都要“動手寫步驟”(比如算索賠費用,要寫清楚“事件1:索賠成立,理由是…費用=…;事件2:索賠不成立,理由是…”),別只在腦子里想;
整理“答題模板”,比如“索賠題”的答題模板:“索賠是否成立+理由(依據合同條款第X條)+費用/工期計算過程+結論”,考試時直接套模板,又快又準。
四、親測有效的5個學習技巧——讓你每天2小時頂別人4小時
1. “費曼學習法”:學完一章,試著“講給別人聽”
我帶學員時,要求他們每學完一章,就用手機錄一段“講解視頻”(不用發出去,自己聽就行)。如果講的時候卡殼了,或者說不清楚某個知識點,說明你根本沒吃透,趕緊回去重學。
比如學完“招投標程序”,你試著講:“第一步是發招標公告,公告里要寫什么?然后是資格審查,審查哪些內容?接著是發售招標文件…”——能講明白,才算真的懂了。
2. 錯題本“二次復盤”:不只記答案,還要記“為什么錯”
很多人錯題本只抄題目和答案,這沒用。真正有用的錯題本,要記“錯誤原因”:是公式記錯了?還是知識點漏看了?還是審題不清?
比如一道計價題,你算錯了預備費,要在錯題本上寫:“錯誤原因:建設期利息算錯了,忘記乘以(1+f)^0.5;正確步驟:先算第1年利息=(0+500/2)×6%=15萬,再算第2年利息=(500+15+500/2)×6%=45.9萬…”——考前只看錯題本,效率比看教材高3倍。
3. 碎片時間“磨耳朵”:通勤時聽“考點錄音”
每天通勤、吃飯的時間別浪費,把網課里的“重點章節”錄成音頻(比如管理的“合同條款”、計價的“清單計價規則”),路上反復聽。聽多了,知識點會潛移默化記在腦子里。
我之前帶的一個學員,每天坐地鐵1小時,堅持聽“計量的施工工藝”錄音,3個月后告訴我:“很多知識點不用刻意背,聽到第5遍就記住了”。
4. 組隊學習:找2-3個考友,互相“盯進度”
備考很容易“孤軍奮戰想放棄”,找2-3個考友(可以是同事、同學,也可以是網上的備考群),每天在群里打卡“今天學了什么”,周末一起討論難題。
我之前和2個朋友組隊,有次我想偷懶,看到群里他們發“今天刷完了計價第3章真題”,立馬爬起來學習——人都是有“攀比心”的,互相監督比自己硬扛強。
5. 模擬考試:考前1個月,每周“嚴格計時”做套卷
很多人平時做題正確率挺高,一到考場就慌,不是時間不夠就是算錯數——因為沒適應“考試節奏”。
考前1個月,每周六上午9點-11點(按考試時間)做一套真題套卷,手機關機,桌子上只放筆、紙、計算器,完全模擬考場環境。練多了,考試時就不會緊張,能正常發揮。
五、小白最容易踩的3個坑——避開這些,你就贏了50%的人
1. 上來就啃“最難的章節”,打擊信心
總有人覺得“先攻克難點,后面就輕松了”,結果一上來就學案例分析,或者計量的“工程力學”,學了2周沒看懂,直接放棄了。
正確做法:從最簡單的管理開始,用2-3周時間入門,建立“我能學會”的信心,再慢慢啃難的科目。
2. 只聽課不做題,以為“聽懂=會做”
這是90%小白的通病!覺得網課老師講得很清楚,例題也看懂了,就不用做題了。結果一到考試,發現“聽懂”和“會做”完全是兩碼事——老師講題時會提示“這里要注意XX”,但考試時沒人提示,你很容易忽略細節。
記住:造價師是“應試考試”,最終要落到“做題得分”上。聽完課必須做題,尤其是真題,至少刷3遍。
3. 考前“突擊背誦”,想“臨時抱佛腳”
一級造價師4科內容,光教材就有1000多頁,想靠考前一周突擊背誦,根本不可能。我見過好幾個學員,平時不學習,考前熬夜背知識點,結果上考場大腦一片空白,最后差幾分合格,特別可惜。
備考沒有捷徑,每天積累一點,比考前突擊強10倍。
其實備考一級造價師,就像熬一鍋湯——不用大火急攻,只要每天加一點“料”(學一點知識點),慢慢熬,最后一定能熬出“好味道”。你可能會有學不進去的時候,可能會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但只要堅持到最后,上考場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贏過很多中途放棄的人了。
加油,明年拿到證書的,一定有你。
(注:文中考試科目、合格線等內容基于現行政策,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5688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