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造價師怎么自學-二級造價師要怎么學
摘要
二級造價師自學完全可行,但絕不是“抱著教材硬啃”就能通關。關鍵在于:用對方法抓重點、用巧勁練真題、用耐心抗焦慮。本文從“自學前的準備”“分階段學習策略”“實務提分秘籍”到“避坑指南”,手把手教你零基礎也能高效備考,別再被“必須報班”的焦慮綁架——自學黨,照樣能穩穩過線。
一、自學前:先搞懂這3個問題,少走半年彎路
很多人剛開始自學就陷入迷茫:“我零基礎能學會嗎?”“該從哪本書開始看?”“每天學多久才夠?”其實,自學的第一步不是急著翻書,而是先想清楚這3件事,方向對了,努力才不白費。
1. 先問自己:“我為什么要考二級造價師?”
別笑,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有人是為了跳槽加薪(二造在施工、造價咨詢公司很吃香,一線城市月薪普遍1W+),有人是為了評職稱(部分省份二造可對應助理工程師),還有人是想多一個職業選擇。
目標越具體,動力越足。我之前帶過一個學員,寶媽,白天帶娃晚上學,她說“就想考完找個朝九晚五的造價咨詢工作,不用再看老板臉色”,結果3個月就上岸了。相反,那些“別人考我也考”的,往往學到一半就放棄了。
2. 零基礎能不能學?別被“專業門檻”嚇住
總有人問:“我不是工程專業的,能學會嗎?”說實話,二造比一造簡單太多,零基礎完全能學。
舉個例子:我朋友小李,學英語的,之前在教育機構上班,后來想轉行做造價,就自學二造。她一開始連“清單計價”和“定額計價”都分不清,就從最基礎的“建筑識圖”開始看,對著網課里的圖紙一點點畫,3個月后實務考了72分(滿分100)。
關鍵不是“有沒有基礎”,而是“愿不愿意花時間打基礎”。建筑識圖、工程量計算規則這些基礎內容,花1-2周就能入門,后面學起來會越來越順。
3. 資料別亂買!這3樣就夠了
自學最忌諱“資料堆成山,一本沒看完”。其實備考二造,核心資料就3樣:
官方教材:必須買中國計劃出版社的最新版(每年可能微調,認準“全國二級造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材”),別買雜牌教輔,知識點不全還可能出錯。
近5年真題: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能幫你摸清考點(比如管理里的“招投標流程”“合同價款調整”,實務里的“工程量計算”“綜合單價組價”,每年都考)。
基礎網課(選1個就行):零基礎建議找個講得通俗的老師,比如管理聽王老師(他會把“增值稅計算”類比成“買東西開發票”,特好懂),實務聽張老師(他會手把手帶你算量,從圖紙到公式一步步來)。
PS:教材和真題在京東、當當都能買到,網課別貪多,選1個老師跟到底,換來換去反而亂。
二、3階段學習法:從“看不懂”到“穩過線”,步驟拆解
自學最怕“沒計劃,學到哪算哪”。我把備考分成3個階段,每個階段目標明確,按這個節奏走,3-4個月足夠上岸(每天2小時,周末可多學1-2小時)。
第一階段:基礎打底(1.5個月)—— 別追求“記住”,先求“看懂”
目標:把教材過1遍,知道每章講什么,重點章節做框架筆記。
怎么做?
每天2小時拆分:1小時看網課(倍速1.2-1.5,重點內容暫停記筆記),1小時整理框架。比如學“工程造價構成”,就畫個思維導圖:總造價=設備購置費+建筑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建設期利息,每個費用下面再分小點(像建筑安裝工程費又分“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框架比抄書有用10倍。
重點章節優先學:管理教材共8章,重點在第3章(工程項目管理)、第4章(合同價款管理)、第6章(工程結算),占分60%+;實務(以土建為例)重點在第2章(工程計量)、第3章(工程計價),算量和組價占分80%,先啃這些,次要章節(比如第一章“專業基礎知識”)后期再快速過。
小提醒:基礎階段別糾結“記不住”,能看懂“這個公式是干嘛的”“這個步驟為什么這么算”就行,后面刷題會慢慢記住。
第二階段:強化刷題(1個月)—— 別只刷選擇,實務“算”才是關鍵
目標:重點章節刷題+實務計算題專項練,錯題整理到本子上。
怎么做?
管理/計價:刷章節題+真題選擇:管理和計價(部分省份合并為《基礎知識》)以選擇題為主,每學完1章,刷對應章節題(推薦“萬題庫”“金考典”,免費題夠刷),錯題標紅,每周復盤1次。真題從近5年開始刷,注意總結“高頻考點”(比如“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招標項目估算價的2%”“缺陷責任期一般為1年”,這些數字每年都考)。
實務:每天2道計算題,從“模仿”到“獨立算”:實務是自學黨最頭疼的,別怕,就從“抄答案”開始。比如算“建筑面積”,先看真題答案怎么一步步算(哪些算全面積,哪些算1/2,哪些不算),然后自己拿張白紙,對著圖紙重新算,直到和答案一致。算量熟了再練計價,比如“綜合單價組價”(人材機管利+風險費),把公式套進真題里算,練10道就能找到感覺。
小技巧:實務錯題本要寫清楚“錯因”,是“圖紙看錯了”“公式記錯了”還是“漏項了”,后期復習針對性更強。
第三階段:沖刺模擬(2周)—— 按考試時間做題,提前適應節奏
目標:真題套卷模擬+錯題復盤,調整答題速度。
怎么做?
嚴格按考試時間做題:《基礎知識》2.5小時,《實務》3小時,定好鬧鐘,中途不翻書、不上廁所,模擬真實考試狀態。很多人平時做題都會,一到考場就慌,就是因為沒練過“限時答題”。
重點復盤近3年真題:真題至少刷3遍,第一遍找考點,第二遍摳細節(比如選擇題的干擾項怎么設的),第三遍練速度。錯題要搞懂“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比如實務算量“梁的工程量”,漏算了“伸入墻內的梁頭”,就要備注“梁長算至柱側面,伸入墻內的梁頭、梁墊并入梁體積”。
小提醒:沖刺階段別再做偏題怪題,真題里的常規考點搞透,過線完全夠了。
三、實務拿分秘籍:別再對著教材發呆,這3招讓你計算題不丟分
很多人卡在實務上,覺得“太難了,學不會”。其實實務沒那么玄乎,抓住“算量”和“計價”兩個核心,用對方法就能提分。
1. 算量:先看懂圖紙,再套規則
新手學算量,總對著圖紙發呆:“這畫的是啥?”“尺寸在哪看?”
教你個笨辦法:從“建筑平面圖”開始,先認“軸線、尺寸線、標高”。比如一個房間,軸線間距是3.6米,墻厚200mm,那凈長就是3.6-0.2=3.4米(軸線到軸線是3.6,扣掉兩邊墻厚各0.1)。
再比如算“混凝土柱體積”,公式=截面面積×柱高,截面面積看“柱平法施工圖”(比如600×600),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至梁底”(有梁板的柱高算至梁頂),這些規則教材上都有,對著真題案例練2道,馬上就懂。
2. 計價:別死記公式,結合案例理解
“綜合單價=人材機管利+風險費”,這個公式背下來不難,但怎么算“人材機”?
舉個例子:某分項工程,人工消耗量10工日,人工單價100元/工日,材料消耗量5m3,材料單價200元/m3,機械臺班1個,臺班單價500元/臺班,管理費費率10%,利潤率5%,風險費忽略,求綜合單價。
一步步算:
人工費=10×100=1000元
材料費=5×200=1000元
機械費=1×500=500元
管理費=(人+材+機)×10%=(1000+1000+500)×10%=250元
利潤=(人+材+機+管)×5%=(1000+1000+500+250)×5%=137.5元
綜合單價=1000+1000+500+250+137.5=2887.5元
就這么簡單,套真題練5道,公式自然就記住了。
3. 計算器:用對型號,算得更快
實務計算題多,計算器千萬別用手機(考試不讓帶),推薦卡西歐FX-991CN X(帶中文菜單,能算方程、矩陣,算量計價足夠用)。提前練熟快捷鍵,比如“根號”“百分比”“存儲數據”,考場上能省10分鐘。
四、自學黨最容易踩的5個坑,現在避開還來得及
自學路上,比“學不會”更可怕的是“走彎路”。這5個坑,我見過太多人踩,現在告訴你,趕緊避開!
坑1:教材從頭看到尾,浪費時間
有人覺得“教材必須逐字看完才放心”,結果花1個月看前兩章,后面重點章節沒時間學。記住:二造80%的考點集中在20%的章節,管理的“合同價款管理”“工程結算”,實務的“工程計量”“工程計價”,先啃這些,剩下的非重點章節快速過(比如管理第一章“法律法規”,了解就行,考分很少)。
坑2:只看視頻不做題,眼高手低
“網課聽懂了=學會了”?大錯特錯!我之前有個學員,網課看了3遍,覺得自己啥都會,一做真題選擇題錯一半,實務計算題完全沒思路。聽懂和會做是兩碼事,看完一節網課,馬上做對應章節題,做錯了再回頭看網課,這樣才能真正吸收。
坑3:實務只背公式不練題,考試卡殼
“這個公式我背下來了,肯定會算”——別天真!實務考的是“應用”,不是“背誦”。比如“挖土方工程量”,公式=墊層底面積×挖土深度,看起來簡單,但“墊層底面積怎么算?”“挖土深度要不要加工作面?”“放坡系數怎么取?”這些細節只有通過做題才能掌握,光背公式沒用。
坑4:學習計劃太滿,堅持不下去
“我要每天學4小時,周末學8小時!”——剛開始可能熱血沸騰,3天后就累癱了。自學拼的是“持續”,不是“強度”。每天學2小時(比如晚上7-9點),周末多學1-2小時,留1天休息,這樣才能長期堅持。完成計劃就獎勵自己(比如看部電影、吃頓好的),比硬逼自己學習效果好。
坑5:忽視真題,做模擬題上癮
“真題太簡單,我要做難題拔高!”——大漏特漏!二造考試難度適中,真題已經覆蓋了90%的考點,模擬題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甚至偏離考綱。近5年真題至少刷3遍,模擬題最多做2套保持手感就行,別本末倒置。
五、最后想說:自學拼的不是時間,是“有效努力”
二級造價師自學不難,但需要“方法+耐心”。別羨慕別人“3個月上岸”,他們背后是每天2小時的專注;別焦慮“我零基礎學不會”,別人能做到,你也可以。
記住:不是“學了多久”,而是“學會了多少”。把基礎打牢,把真題吃透,把心態穩住,你會發現——原來自學考二造,真的沒那么難。
以上考試相關內容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5369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