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師有幾個級別-有什么區別-哪個好考
最近總收到粉絲私信:“想考造價師,但聽說有好幾個級別?一級、二級、初級…到底該從哪個入手?”“考了二級是不是沒用?一級又太難,怕白費勁…”其實不止新手,連一些做了幾年造價的朋友,對“造價師級別”都有點迷糊。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造價師到底有幾個級別?不同級別啥區別?哪個真的“好考又有用”?看完這篇,你心里絕對有數。
一、造價師到底有幾個級別?別再被“初級/中級”誤導了!
先給結論:目前官方認證的造價師,只有“一級造價工程師”和“二級造價工程師”兩個級別。
很多人會問:“以前不是有造價員嗎?還有人說有初級、中級、高級?”這里必須澄清兩個常見誤區:
誤區1:“造價員”早就取消了,別再惦記!
2016年國家取消了“造價員”職業資格,現在根本沒有這個證了。以前考了造價員的朋友,證書在部分省份可以作為“二級造價師”的認定依據(比如工作滿一定年限可免考基礎科目),但新人想入行,直接從二級造價師開始考就行,別再找“造價員”的復習資料了,純屬浪費時間。
誤區2:“初級/中級/高級”是職稱,不是職業資格!
有些機構會把“造價工程師”和“造價專業職稱”混為一談,故意制造 confusion。簡單說:一級/二級造價師是“職業資格證”(準入類,沒證不能簽字),而初級(助理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高級工程師)是“職稱”(評價類,代表專業水平)。兩者完全不同,別被忽悠報“高級造價師培訓”了,根本沒這回事!
所以記住:想考造價師,就盯緊“一級”和“二級”兩個級別,其他都是浮云。
二、一級vs二級,到底差在哪兒?3個核心區別,選錯可能白考!
一級和二級造價師,看似只差一個字,含金量、用途、考試難度差了一大截。直接上干貨,從3個關鍵維度對比,看完你就知道哪個適合自己:
(1)報考門檻:二級“親民”,一級“挑人”
對比項 | 一級造價工程師 | 二級造價工程師 |
---|---|---|
學歷要求 | 大專及以上 | 中專及以上(部分省份放寬至高中) |
工作年限 | 大專6年/本科4年/碩士2年/博士1年 | 中專5年/大專3年/本科2年/碩士1年 |
專業要求 | 工程造價/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 | 工程造價/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非相關專業加1年年限) |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大專畢業,學的工程造價專業,工作滿3年就能考二級,但想考一級得等到第6年。要是你是非相關專業(比如學會計的),考二級得4年工作經驗,一級就得7年——學歷越低、專業越不相關,一級的門檻就越高。
之前有個粉絲,中專畢業做了5年造價,想一步到位考一級,結果報名都通不過,白白浪費半年復習時間。所以新手第一步:先看自己夠不夠報考條件,別好高騖遠。
(2)考試難度:二級“踮踮腳夠得著”,一級“得下苦功夫”
考試難度直接決定你能不能“一次過”,這部分必須重點說:
二級造價師:考2科——《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知識》(客觀題,都是選擇)和《建設工程計量與計價實務》(主觀題+客觀題,分土建、安裝、交通、水利4個專業,選一個考)。
特點:內容淺,實務題以“算量計價”為主,比如給個小圖紙算混凝土量、套定額,都是基礎操作,零基礎學3-6個月,認真刷題基本能過。
通過率:根據近年各省數據,二級整體通過率在15%-20%,比一級高不少(一級才8%-12%)。
一級造價師:考4科——《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建設工程計價》《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分專業)《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主觀題,最難)。
特點:內容深,比如《案例分析》會考“招投標策略”“索賠計算”“方案比選”,需要結合法規、計價、技術三科知識,還要寫長篇計算過程,沒3年以上造價經驗,裸考基本等于送錢。
坑點:成績4年滾動(二級2年滾動),也就是說你得在4年內考完4科,很多人卡在《案例分析》上,考了3年還沒過,心態直接崩了。
我身邊真實案例:一個朋友做造價咨詢,本科畢業4年,考二級3個月就過了,考一級考了2年,第二年專門辭職在家啃《案例分析》,才勉強飄過。所以別聽人說“一級不難”,那都是有多年經驗的老法師,新手千萬別輕敵。
(3)證書用途:二級“本地能用”,一級“全國吃香”
考證書最終是為了賺錢,這倆證的“含金量”差別在哪?
二級造價師:
執業范圍:只能在本省范圍內執業,項目規模有限制(一般是中小型項目,比如2000萬以下的建筑工程)。
崗位:在施工單位、造價咨詢公司做造價員、預算員,負責算量、套價、編預算,簽字權有限(部分省份規定二級可在中小型項目上簽字)。
薪資:二三線城市月薪8k-15k,一線城市12k-20k,比沒證的同事大概高20%-30%。
一級造價師:
執業范圍:全國通用,能做大型項目(比如上億的市政工程、EPC項目),是造價行業的“硬通貨”。
崗位:能當項目負責人、造價總監,在招投標、結算審計、造價鑒定中擁有“簽字權”(法律規定大型項目必須有一級造價師簽字)。
薪資:二三線城市15k-25k,一線城市20k-40k,帶項目的話年薪30萬+很常見,而且很多公司會給“證書補貼”(每月3k-5k不等)。
簡單說:二級是“入門證”,幫你從“打雜的”變成“正經造價員”;一級是“晉升證”,幫你從“造價員”變成“造價負責人”。如果你只想在本地小公司混混,二級夠了;但想進國企、上市企業,或者去大城市發展,一級是必須的。
三、一級和二級,到底哪個“好考又值得”?3類人對應3條路,別選錯!
糾結“考哪個”的人,本質是在糾結“投入產出比”:我花時間考這個證,到底值不值?結合不同人群的情況,給3條具體建議:
如果你是“零基礎/新人”:先考二級,別想著一步登天!
比如剛畢業的學生、轉行做造價的小白,或者工作年限不夠考一級的人(比如大專畢業3年),二級絕對是首選。
理由有三:
1. 難度低,能快速拿證:3-6個月備考,一次過的概率高,拿到證就能漲工資、換好工作,比死磕一級(可能考2-3年)性價比高。
2. 打基礎,為一級鋪路:二級的《基礎知識》和《實務》,其實是一級的“簡化版”,學完二級再學一級,相當于提前預習,后面學起來沒那么吃力。
3. 有證總比沒證強:現在找造價工作,基本都要求“有造價師證優先”,哪怕是二級,也比只有畢業證的人競爭力強。
我帶過一個零基礎學員,會計轉行做造價,先花4個月考了二級,拿到證后順利進了一家咨詢公司,月薪從6k漲到12k,現在一邊工作一邊備考一級,心態穩得很。
如果你“有經驗+年限夠”:直接沖一級,別猶豫!
比如工作5年以上,一直在做造價相關工作(施工、咨詢、甲方成本),學歷和年限都符合一級報考條件(比如本科畢業4年),別浪費時間考二級,直接考一級。
理由:
一級含金量高太多,考下來直接能跳更高的平臺,比如從施工單位去甲方成本部,或者進大型咨詢公司當項目負責人,薪資翻倍不是夢。
有經驗的人學一級更快,比如《案例分析》里的索賠、結算,你平時工作中可能天天接觸,理解起來比新人容易10倍。
我一個同事,在施工單位做了6年造價,直接考一級,一次過了3科,第二年主攻《案例分析》,現在跳槽到甲方當成本經理,年薪35萬,比原來翻了一倍還多。
如果你“年齡大/時間少”:考二級“保底”,有余力再考一級
比如35歲以上,工作忙、家里事多,沒太多時間復習,或者只想在本地小公司安穩干到退休,考個二級足夠用了。
二級備考時間短(每天2小時,3個月夠了),不影響工作生活,拿到證后在本地找個月薪10k-15k的工作不難,性價比很高。如果后面有精力,再慢慢考一級,反正二級成績2年滾動,一級4年滾動,時間很充裕。
最后說句大實話:
造價師證書不是“萬能藥”,但絕對是造價行業的“敲門磚”和“晉升梯”。一級難,但考下來能讓你“上一個臺階”;二級易,但能讓你“站穩腳跟”。沒有絕對的“哪個好”,只有“哪個適合你”。
如果你現在還是迷茫,記住一句話:先確定自己的“短期目標”(1年內要不要漲工資?要不要換工作?),再看自己的“條件”(年限夠不夠?有沒有時間復習?),最后選一個“踮踮腳能摸到”的目標去考。
最后提醒:以上報考條件、考試科目等信息,均基于最新的《造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如果后續官方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考證書就像種果樹,現在播種,明年才能結果。與其糾結“哪個好考”,不如現在就拿起教材,先學第一章——畢竟,行動永遠比空想有用。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2385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