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小孩記憶力
經常有家長問我:“我家孩子記東西怎么這么費勁?古詩背三天還磕磕巴巴,單詞今天記明天忘,是不是記憶力天生不好?”其實啊,小孩的記憶力真不是“天生注定”的。就像肌肉需要鍛煉,記憶力也是一種可以通過科學方法“練出來”的能力。今天我就結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和10年教育咨詢中遇到的真實案例,給大家分享一套“拿來就能用”的提升方法,從基礎習慣到具體技巧,幫孩子把“記性”慢慢練起來。
一、先打好基礎:這3件事比“死記硬背”更重要
很多家長一著急就逼孩子“多背、多記”,卻忽略了記憶力的“土壤”——身體狀態。就像種地要先松土施肥,孩子的大腦也需要“基礎保障”才能高效記憶。
1. 吃對了,大腦才有力氣“記東西”
別再只盯著“核桃補腦”了!真正對記憶力有用的,是這3種關鍵營養素:
蛋白質:大腦神經細胞的“建筑材料”。每天給孩子吃一個雞蛋、一杯牛奶,或者一小塊瘦肉,比吃一把核桃管用。我鄰居家孩子以前早餐總吃包子稀飯,記東西慢,后來改成“雞蛋+牛奶+全麥面包”,兩周后媽媽說“背課文明顯順了”。
Omega-3:幫大腦“整理記憶”的“小助手”。每周給孩子吃2次深海魚(比如三文魚、鱈魚),或者每天一小把亞麻籽,能讓大腦處理信息更高效。
維生素B族:避免大腦“疲勞罷工”。糙米、燕麥、香蕉里都有,早餐換成雜糧粥,比白粥更能讓孩子一上午腦子不發沉。
提醒:少讓孩子吃高糖零食(比如糖果、薯片),糖分會讓血糖驟升驟降,大腦容易“犯困”,記東西自然慢半拍。
2. 睡夠了,記憶才能“存進大腦”
你知道嗎?孩子白天學的知識,其實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悄悄存進大腦”的。科學家發現,睡眠中的“深睡眠階段”,大腦會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就像把臨時放在桌上的文件,整理好放進抽屜里。
怎么幫孩子睡出“記憶好睡眠”?
固定作息:每天晚上9點前上床,早上7點起,周末別差太多。我見過一個孩子,平時10點睡,周末熬夜到12點,結果周一學的東西總記不住,調整作息后明顯改善。
睡前1小時“斷電”:手機、平板的藍光會打亂睡眠節奏,睡前可以換成講故事、聽輕音樂,讓大腦慢慢“安靜下來”。
保證睡眠時長:6-12歲孩子每天需要9-12小時睡眠,別覺得“少睡1小時沒關系”,長期缺覺,記憶力會越來越差。
3. 動一動,記憶力“活”起來
很多家長覺得“學習就得坐著”,其實運動和記憶力關系大著呢!研究發現,每天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跳繩、拍球),能讓大腦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物質就像給大腦“施肥”,讓記憶細胞更活躍。
怎么把運動和學習結合?
放學后別急著寫作業,先帶孩子在小區里跑10分鐘,或者跳200個繩,再回來背書,效率會高很多。
周末全家去爬山、騎車,邊玩邊讓孩子記“今天看到了幾種樹”“路上有幾個紅綠燈”,在玩中練記憶。
二、教孩子“聰明記”:3個超實用的記憶技巧(附案例)
基礎打好了,接下來就得教孩子“怎么記”。死記硬背是最笨的辦法,聰明的記憶要學會“給知識貼標簽”“搭架子”,讓大腦記得牢、忘得慢。
1. “聯想記憶法”:把陌生知識和“熟悉的東西”綁在一起
孩子記東西慢,往往是因為知識太“陌生”,大腦抓不住。聯想記憶法就是把新學的內容和孩子熟悉的事物“綁”在一起,就像給鑰匙配個鑰匙扣,再也不怕丟。
舉個例子:
孩子背古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總記混?可以讓他聯想:“床前的月光(像什么?)——像冬天地上結的霜(孩子見過霜嗎?沒見過就說像冰箱里拿出來的冰塊化了的水,亮亮的)”。再比如“舉頭望明月”,讓孩子做個“抬頭看月亮”的動作,身體記憶會幫大腦記住。
再比如記單詞:
記“apple”(蘋果),可以讓孩子摸一摸蘋果(觸覺)、聞一聞(嗅覺)、說“apple是圓圓的、紅紅的、甜甜的”,把單詞和具體的感受綁在一起,比單純重復“apple蘋果”好記10倍。
2. “艾賓浩斯復習法”:按“遺忘規律”記,記得牢還省時間
為什么孩子“今天記明天忘”?因為大腦有“遺忘規律”:學完1小時后,會忘記50%;1天后,忘記70%;如果不復習,1周后幾乎全忘光。
艾賓浩斯復習法就是讓孩子在“快要忘記的時候”復習,用最少的時間記住最多的內容。具體怎么做?給大家一個“小學生復習時間表”:
學習內容 | 第一次復習(學完后) | 第二次復習(當天) | 第三次復習(第2天) | 第四次復習(第4天) | 第五次復習(第7天) |
---|---|---|---|---|---|
古詩/單詞 | 10分鐘內 | 睡前30分鐘 | 早上起床后10分鐘 | 放學后15分鐘 | 周末上午20分鐘 |
案例:
我同事的女兒以前背古詩,總在“當天背熟,第二天全忘”。用了這個表后,比如周一學《春曉》,當天放學復習10分鐘,睡前再讀2遍;周二早上起床后讀3遍;周四放學后默寫1遍;周日再背一次——現在一首古詩能記2周以上,期末考試前復習都不費勁。
3. “多感官記憶法”:眼睛、耳朵、手一起動,記憶更深刻
孩子的大腦喜歡“熱鬧”,只用眼睛看(默讀),大腦容易“走神”;如果讓眼睛、耳朵、手一起動,記憶會像“釘釘子”一樣,牢牢釘在腦子里。
具體做法:
記生字:邊讀(耳朵聽)、邊寫(手動手)、邊想這個字像什么(眼睛看+腦子想)。比如“休”字,讓孩子說“一個人靠在木頭旁休息”,邊說邊寫,比單純抄10遍記得牢。
背課文:先聽音頻(耳朵),再看著書讀(眼睛),最后站起來大聲背(嘴巴+身體),還可以用手比劃內容里的動作(比如背《小蝌蚪找媽媽》,學小蝌蚪“游來游去”的樣子)。
記數學公式:比如“長方形面積=長×寬”,讓孩子用積木擺一個長方形,量出長和寬,算一算面積,動手做過的公式,一輩子都忘不了。
三、家長別踩坑:這3件事正在“毀掉”孩子的記憶力
有時候不是孩子記憶力差,而是家長的一些做法,悄悄“阻礙”了孩子的記憶能力。看看你有沒有踩過這些坑?
1. 總說“你怎么又忘了”:負面標簽會讓孩子“真的記不住”
孩子忘東西時,很多家長忍不住說:“你這腦子怎么回事?說了多少遍還忘!”其實啊,孩子的大腦很“聽勸”,你總說他“記不住”,他就會真的覺得“我不行”,慢慢失去記東西的信心。
正確做法:換成鼓勵的話,比如“這次比上次多記住了兩句,進步啦!我們再試試,媽媽陪你一起想辦法”。孩子有了信心,才愿意主動記東西。
2. 一次塞太多知識:大腦“裝不下”,自然記不住
有的家長貪心,讓孩子一次背5首古詩、20個單詞,結果孩子壓力大,反而什么都記不住。大腦就像一個小書包,一次塞太多東西,拉鏈都拉不上,東西肯定會掉出來。
正確做法:少量多次。比如每天只讓孩子記2個單詞、1段古詩,第二天復習后再學新的,慢一點,但記得牢。
3. 代替孩子“記”:剝奪孩子的“記憶練習機會”
“寶寶,你的水杯放哪了?媽媽幫你找。”“書包不用你收拾,媽媽給你裝好。”——這些事看似小事,其實是在剝奪孩子的“記憶練習”。孩子自己記東西、收拾東西的過程,就是在鍛煉記憶力。
正確做法: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讓他記住自己的水杯放在書包哪個口袋,每天睡前自己檢查書包,這些“小事”都是記憶力的“訓練場”。
四、玩著練記憶:3個孩子超愛的小游戲(5-12歲適用)
最后分享幾個“玩中練記憶”的小游戲,孩子不抵觸,還能悄悄提升記憶力,家長趕緊收藏起來試試!
1. “記憶大偵探”(適合5-7歲)
玩法:在桌上放5件物品(比如橡皮、尺子、蘋果、玩具車、勺子),讓孩子看30秒,然后閉上眼睛,家長拿走1件,讓孩子睜開眼說出“少了什么”。熟練后可以增加物品數量(比如8件、10件)。
作用:鍛煉“視覺記憶”和“細節觀察力”,記課文、記生字時會更專注。
2. “故事接龍”(適合7-10歲)
玩法:家長開頭說一句故事(比如“昨天我在公園看到一只紅色的小鳥”),孩子接下一句(“小鳥嘴里叼著一根黃色的羽毛”),然后家長再接(“羽毛上寫著一行小字”)……每人說一句,一直往下接,最后一起把故事復述出來。
作用:鍛煉“聽覺記憶”和“邏輯記憶”,幫孩子記住長課文、復雜知識點。
3. “數字/詞語倒背”(適合10-12歲)
玩法:家長說一串數字(比如“38521”),讓孩子倒著說(“12583”);或者說一組詞語(“蘋果、藍天、小狗”),讓孩子倒著說(“小狗、藍天、蘋果”)。從短到長,慢慢增加難度。
作用:鍛煉“工作記憶”(大腦臨時存儲信息的能力),做數學題、記英語語法時會更輕松。
其實啊,提升孩子的記憶力,最關鍵的不是“方法多厲害”,而是家長的“耐心”和“堅持”。別指望孩子練兩天就有大變化,就像學走路需要一步步來,記憶力也需要一天天練。只要把這些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你會發現:孩子慢慢能記住古詩了,單詞不容易忘了,甚至會主動說“媽媽,我今天記住了好多有趣的事”——這時候,你就知道,孩子的“記憶小馬達”已經悄悄轉起來啦。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40591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