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難考嗎
摘要
初級經濟師難考嗎?說實話,因人而異。 如果你是零基礎、備考時間緊張,或者容易被“經濟術語”嚇到,可能會覺得有點挑戰;但如果你能找對方法、堅持學習,它其實是“努力就能過”的考試——畢竟全是選擇題,沒有主觀題,考點也以基礎概念為主。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考試本身、備考痛點、具體方法三個維度,幫你徹底搞清楚“初級經濟師到底難不難”,看完你就知道要不要考、該怎么考了。
一、先搞清楚:初級經濟師到底考什么?
很多人覺得“難”,是因為對考試本身沒概念,光聽“經濟師”三個字就腦補出一堆復雜公式和理論。其實初級經濟師的門檻真不高,咱們先拆解開看看它的“真面目”:
1. 考2科,全是選擇題,沒有主觀題!
初級經濟師考兩科:《經濟基礎知識》(公共科目)和《專業知識和實務》(專業科目)。
《經濟基礎知識》:考宏觀經濟、微觀經濟、財政、貨幣、統計、會計、法律這7個模塊,全是經濟領域最基礎的概念,比如GDP怎么算、通貨膨脹是什么、財政政策有哪些工具……
《專業知識和實務》:有10個專業可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財政稅收等),你可以挑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比如做HR的選“人力資源管理”,內容基本就是招聘、薪酬、社保這些日常工作相關的,學起來很親切。
最重要的是:兩門課都是選擇題!單選(每題1分)、多選(每題2分)、案例分析(其實就是不定項選擇,每題2分),沒有簡答題、論述題,不用寫大段文字,對“怕寫字”“表達能力一般”的人太友好了。
2. 合格線固定,60分就能過
初級經濟師滿分140分,合格線是84分(近年都是這個標準,除非官方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聽起來84分不低?但你想想,全是選擇題,就算有些題不會,蒙也有25%的正確率,只要認真學,60%的正確率真不難達到。
3. 通過率20%-30%?別被數據嚇到
很多人看到“全國通過率20%-30%”就打退堂鼓,覺得“這么低,肯定很難”。但你不知道的是:這30%里,至少一半人是裸考或只學了一周的“氣氛組”。我身邊去年考的5個朋友,3個認真學了2-3個月的都過了,2個考前突擊3天的都掛了。所以通過率低,不代表考試難,而是“認真備考的人太少”。
就像考駕照科一,全國通過率也才60%左右,但你見過幾個認真刷題還考不過科一的?初級經濟師和科一很像:考點固定、題型簡單,難的不是考試本身,是你能不能沉下心學2個月。
二、覺得“難”的人,到底卡在哪里?
當然,也不是說初級經濟師“閉著眼就能過”。我接觸過很多考生,他們覺得難,往往是踩了這些坑——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1. 零基礎考生:被“專業術語”嚇退
“邊際效用遞減”“機會成本”“菲利普斯曲線”……這些詞第一次聽,確實像天書。比如我之前帶過一個考生,大專學的是護理,跨考工商管理,看到《經濟基礎知識》里“市場需求曲線”“供給彈性”,直接跟我說“老師,我放棄吧,這比醫學術語還難”。
其實這些術語看著唬人,背后都是生活常識。比如“邊際效用遞減”,就是“你吃第一口冰淇淋覺得超滿足,吃到第五口就膩了”;“機會成本”,就是“你用一下午時間追劇,就失去了用這一下午備考的機會”。把術語翻譯成“人話”,理解起來一點都不難。
2. 在職黨:“沒時間”是最大借口
“每天下班都8點了,吃完飯只想躺,哪有精力學習?”這是在職考生最常說的話。但我見過一個95后寶媽,孩子剛1歲,每天等孩子晚上9點睡后,學到11點,周末趁孩子午睡學3小時,3個月也上岸了。
她的方法是:把學習拆成“碎片時間+整塊時間”。比如早上通勤時聽15分鐘網課音頻(記幾個術語),午休時刷20道題(鞏固早上的內容),晚上用1.5小時看教材+做章節練習。每天加起來也就2小時,只要不刷短視頻、不追劇,時間真的擠得出來。
3. 拖延癥患者:“明天再學”=“永遠不學”
“今天太累了,明天開始學”“等周末再系統看”……結果拖到考前一周,教材還沒翻完。初級經濟師雖然不難,但考點多(《經濟基礎知識》有30多章),需要循序漸進記,臨時抱佛腳根本來不及。
我之前有個同事,10月考試,7月就買了教材,說“3個月肯定夠”,結果天天刷手機,9月才開始學,最后《經濟基礎知識》只考了78分,差6分沒過。所以別高估自己的“爆發力”,備考這件事,“開始”比“完美”更重要。
三、3步備考法,讓你“穩穩過線”
如果你真的想考初級經濟師,別糾結“難不難”,照著這3步做,通過率至少提升50%——親測有效,我帶的考生里,用這個方法的基本都過了。
第一步:選對專業,少走一半彎路
10個專業里,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是報考人數最多的,也是公認相對簡單的:
工商管理:內容最泛,考企業戰略、市場營銷、生產管理這些,適合零基礎或想考個證“備用”的人;
人力資源管理:考點和HR工作高度重合(招聘、培訓、薪酬、勞動法),如果你做人事相關工作,選它準沒錯;
金融:考貨幣、銀行、金融市場,如果你在銀行、保險行業,學起來會很輕松。
避坑提醒:別選“財政稅收”“農業經濟”這種偏冷門的專業,資料少、網課老師也少,學起來更費勁。
第二步:分階段備考,拒絕“一鍋燴”
初級經濟師備考建議至少留2-3個月,分3個階段走:
階段1:基礎學習(6-8周)——“理解比背誦更重要”
工具:官方教材(中國人事出版社)+ 網課(選一個口碑好的老師,比如講《經濟基礎知識》的劉艷霞老師,她擅長用案例講概念)。
方法:每天學1章(先看教材,再聽網課,最后做章節練習題)。比如學“需求曲線”時,別死記“價格上升,需求下降”,想想“奶茶漲價了,你是不是會少買一杯?”——用生活例子理解,比背定義記得牢。
階段2:強化刷題(3-4周)——“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
工具:近5年真題(至少3套)+ 錯題本。
方法:按考試時間(1.5小時/科)做真題,做完后認真分析錯題:這道題考的是哪個章節?為什么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審題不清?把錯題涉及的知識點標在教材上,重點復習。
小技巧:多選題“至少2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都不得分”,所以不確定的選項別選!比如一道題你確定A、B對,C有點模糊,那就只選A、B,穩拿2分,總比選了C錯了一分不得強。
階段3:沖刺模擬(2周)——“提前適應考試節奏”
工具:模擬題(2-3套)+ 教材高頻考點總結。
方法:每天上午做一套《經濟基礎知識》,下午做一套《專業知識和實務》,嚴格計時。做完后回歸教材,把高頻考點(比如《經濟基礎知識》里的“財政支出分類”“貨幣政策工具”)再過一遍,確保不遺漏重點。
第三步:避開3個“致命坑”
別死記硬背:初級經濟師考的是“理解性記憶”,比如“影響需求的因素”有消費者偏好、收入、價格等,你不用背全,但要知道“收入增加,對正常商品的需求會增加”(比如你工資漲了,可能會多買幾支口紅)。
別只看教材不刷題:教材是基礎,但題目才是檢驗你是否學會的標準。我見過有人教材看了3遍,一做題還是錯一半,就是因為沒動手練。
別熬夜突擊:備考是持久戰,每天學2小時,比考前通宵學10小時效果好10倍。熬夜會讓你第二天精神差,反而影響學習效率。
最后想說:
初級經濟師難不難,真的取決于你怎么對待它。它不是CPA、法考那種“學霸專屬”的考試,更像一場“只要你認真準備,就能拿到入場券”的資格賽。
我見過零基礎的寶媽邊帶娃邊考,見過在職黨每天擠2小時學習,他們都不是“學霸”,只是比別人多了一點“開始的勇氣”和“堅持的耐心”。
如果你想考,別再問“難不難”,現在就打開購物軟件買教材,明天開始學第一章——3個月后,你會感謝今天果斷的自己。
(注:文中考試政策、通過率等數據參考近年官方信息,具體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68578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