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自己在家做頭發護理_護理頭發方法
每次刷到明星們一頭柔順亮澤的頭發,是不是都忍不住羨慕?其實不用總往沙龍跑,在家也能養出“氛圍感好發質”。關鍵不在于買多貴的產品,而在于把護理步驟做對、做細。這篇文章會從“診斷頭發問題”到“日常護理細節”,再到“進階修護技巧”,手把手教你在家搞定頭發護理,看完就能上手,省下的錢夠買好幾支口紅!
一、先搞懂你的頭發“生病”了嗎?——30秒自測發質問題
很多人護發總沒效果,其實是沒搞懂自己的頭發到底“缺什么”。就像護膚要先看膚質,護發也得先判斷發質狀態。對照下面幾點,看看你中招沒:
干枯發質:發尾分叉像“掃把”,摸起來粗糙硌手,吹頭發時容易打結,陽光底下看起來沒光澤,甚至有點發黃——這是頭發“缺水缺營養”的信號,可能是頻繁染燙、用高溫工具太多導致的。
毛躁發質:剛洗完頭還行,過半天就“炸毛”,尤其是劉海和頭頂碎發亂飛,梳順了過一會兒又翹起來——通常是毛鱗片受損,鎖不住水分,或者頭皮環境不穩定。
出油快發質:洗完頭第二天就油乎乎,發根貼頭皮,發尾卻可能干——別只怪“頭皮愛出油”,可能是你洗得太勤、用了太滋潤的護發素糊住了發根。
敏感頭皮:頭癢、有頭屑,甚至一撓就紅,換了好幾款洗發水都沒用——小心是過度清潔破壞了頭皮屏障,或者護發素、精油蹭到頭皮沒洗干凈。
先找準自己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不然用再貴的發膜也是白搭。
二、日常護理:把“基礎題”做對,比買貴價產品更有用
護發就像健身,基礎動作做到位,效果比瞎練一堆花架子強。每天必做的洗發、護發、吹干,其實藏著很多“細節雷區”,看看你踩了幾個?
洗發:水溫、手法、頻率,錯一個就白洗
水溫別太高:很多人喜歡用燙水洗頭,覺得“洗得干凈”,其實水溫超過40會破壞頭皮油脂平衡,還會讓毛鱗片張開,頭發越洗越干。正確水溫是“手摸不燙”,大概38左右,接近體溫最好。
手法別用“摳”:用指甲抓頭皮一時爽,長期下來會劃傷頭皮,引發頭屑和敏感。應該用指腹(就是手指肚)輕輕打圈按摩,重點按發際線、頭頂這些容易堆積油脂的地方,按摩1-2分鐘就夠,別搓太久。
頻率別太“極端”:油性頭皮別天天洗(會越洗越油),隔一天洗一次;干性頭皮2-3天洗一次,太頻繁會洗掉保護頭發的油脂。我之前試過天天洗油頭,結果頭皮代償性出油更多,后來改成隔天洗,反而清爽多了。
護發素:別“從頭到尾”糊,停留時間也有講究
護發素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涂得越全越好”。它的作用是閉合毛鱗片,讓頭發順滑,所以只涂發尾和發中(距離頭皮5cm以上),涂到頭皮會堵塞毛囊,導致頭油、頭癢。
用量也有講究:短發1顆櫻桃大小,中長發1顆草莓大小,長發1個乒乓球大小,太多會讓頭發“膩乎乎”。涂完別急著沖,停留2-3分鐘,讓成分滲透進去,但別超過5分鐘,不然反而會讓頭發吸收過多油脂,變得沉重。
沖洗時一定要“沖干凈”!很多人隨便沖兩下就完事,結果頭發干了之后黏糊糊,還以為是產品不好,其實是沒沖凈。可以用手指搓一下發尾,不滑膩、沒有殘留物就說明沖干凈了。
吹干:別“暴力烘干”,溫度和方向是關鍵
濕發是頭發最“脆弱”的時候,毛鱗片張開,容易斷裂,所以千萬別濕著頭發睡覺,也別用毛巾使勁搓!正確做法是用干發帽(或者吸水性好的毛巾)輕輕按壓吸干水分,像擰衣服一樣“擠干”多余水分,別搓揉。
吹頭發時,吹風機距離頭發20cm左右,溫度選“中溫”(別用最熱檔!),先吹發根,再吹發中發尾。吹的時候用梳子配合,順著毛鱗片方向(從上往下) 梳著吹,這樣頭發會更順滑。吹到“半干”(大概7分干)時,關掉吹風機,讓頭發自然晾干,減少高溫損傷。如果趕時間,最后用冷風檔吹10秒,幫助毛鱗片閉合,頭發會更有光澤。
三、進階護理:每周1-2次“深度SPA”,頭發越養越韌
日常護理是“維穩”,進階護理就是“加餐”。每周花1-2次時間做個頭發SPA,堅持一個月,干枯毛躁會明顯改善,親測有效!
發膜:比護發素更“猛”的修護神器
發膜就像頭發的“面膜”,營養成分比護發素高,適合干枯、受損發質。用法很簡單:洗完頭擦干水分(別太濕,不然會稀釋發膜),把發膜均勻涂在發中發尾,避開頭皮,然后用手輕輕揉搓2分鐘,讓發膜滲透進去。
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戴個加熱帽(網上幾十塊就能買),加熱10分鐘,利用溫度打開毛鱗片,讓營養吸收更快。沒有加熱帽的話,用熱毛巾裹住頭發也行,停留15分鐘后沖洗干凈。
注意頻率:干性、受損發質每周2次,正常發質每周1次,油性發質10天1次,太頻繁會讓頭發油膩。我之前染燙后頭發像枯草,堅持每周用2次修護發膜,一個月后梳頭發都不打結了。
精油:頭發的“保濕精華”,毛躁星人必備
精油適合所有發質,尤其是毛躁、干枯發質,能讓頭發更柔順有光澤。用法有兩種:
濕發用:吹頭發前,在手心擠1-2滴精油(短發1滴,長發2滴,別太多!),掌心搓熱后,輕輕抓揉發中發尾,再吹干,頭發會更順滑,減少毛躁。
干發用:早上起來頭發炸毛?擠半滴精油在手心搓熱,輕輕撫平碎發,頭發會服帖很多,還能增加光澤感。
選精油時注意成分,干枯發質選含“角鯊烷、荷荷巴油”的修護型,毛躁發質選含“硅油、摩洛哥堅果油”的柔順型,別買太黏膩的,不然會讓頭發變油。
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頭發長得更健康
頭皮就像頭發的“土壤”,土壤健康,頭發才能長得好。每天花3分鐘按摩頭皮,不僅能放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脫發。
方法很簡單:用指腹(還是別用指甲!)從發際線開始,順時針打圈按摩頭頂、頭兩側、后腦勺,每個部位按1分鐘,力度以“有點酸脹但舒服”為準。也可以用按摩梳(木質或硅膠材質),從發根梳到發尾,每天梳100下,既能按摩頭皮,又能梳順頭發。我媽堅持每天梳頭,50多歲頭發還很濃密,她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護發秘訣”。
四、不同問題“對癥護理”,告別“無效護發”
上面說的是通用方法,如果你有 specific 的頭發問題,還得“精準護理”,不然等于白忙活:
干枯分叉:重點“補營養+剪分叉”
干枯分叉的頭發,發尾已經受損,光靠護理救不回來,一定要先剪掉分叉部分(別信“分叉能修復”的廣告,都是智商稅)。剪完后,用含“蛋白質、氨基酸”的修護型洗發水和發膜,每周2次發膜,吹頭發時用中溫,減少高溫工具(卷發棒、直板夾能不用就不用)。
毛躁炸毛:“鎖水+順毛鱗片”是關鍵
毛躁主要是毛鱗片受損,鎖不住水分,所以要選“柔順型”洗護產品(含硅油也沒關系,少量硅油能幫助閉合毛鱗片),護發素和精油不能少。梳頭時用寬齒梳,從發尾開始梳,慢慢梳到發根,別硬扯。如果頭發特別毛躁,晚上可以戴個絲綢發帽睡覺,減少摩擦。
頭油快+頭屑:先“清潔頭皮”,再“控油平衡”
頭油快別只控油,可能是頭皮水油不平衡。選含“水楊酸、吡硫翁鋅”的洗發水,幫助清潔頭皮油脂和老廢角質,每周用1次頭皮磨砂膏(溫和型),但別天天用,會破壞頭皮屏障。護發素一定避開頭皮,沖洗干凈,不然殘留物會讓頭皮更油。
五、這些“坑”我替你們踩過了,千萬別再犯!
最后說幾個護發常見誤區,都是我和身邊朋友踩過的坑,看完能少走很多彎路:
天天用護發素/發膜:營養過剩會讓頭發油膩、沉重,甚至掉發。
用很熱的水洗頭:破壞頭皮油脂平衡,頭發越洗越干,還會刺激頭皮。
濕發梳頭:濕發毛鱗片張開,梳頭容易扯斷頭發,應該先吸干水分,用寬齒梳輕輕梳。
染燙后不做護理:染燙會打開毛鱗片,破壞頭發結構,不護理的話頭發會越來越差,染燙后1周內一定要用修護發膜。
跟風買網紅產品:別人用著好的,不一定適合你,根據自己的發質選(比如油性別買滋潤型,干性別買控油型)。
其實在家護理頭發真的不難,不需要多貴的產品,只要把基礎步驟做對,針對自己的發質“對癥下藥”,堅持下去,頭發一定會慢慢變好。就像護膚一樣,護發也是個需要耐心的過程,別指望一次就能看到效果,但只要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會給你驚喜。下次再有人問“怎么養出好頭發”,把這篇文章甩給TA就行!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33819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