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頭發應該怎么治_頭疼掉頭發是怎么回事
頭疼的時候摸一把頭發,發現手里又多了一撮;梳頭時看著梳子上纏繞的發絲,心里跟著發緊——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別慌,這可能不是巧合。頭疼和掉頭發同時出現,有時是身體在“喊救命”,有時只是生活習慣出了小問題。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為啥頭疼和掉頭發會一起找上門?掉頭發到底該怎么治才能真正見效?
一、頭疼和掉頭發同時找上門?先別急著慌,可能是這3類原因在搞鬼
1. 身體發出的“壓力警報”:長期緊張是隱形殺手
說實話,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有過類似經歷:項目趕工那陣子,天天熬夜到凌晨,不僅太陽穴突突地疼,早上起來枕頭上的頭發能攢出一小團。后來才知道,這都是“壓力激素”惹的禍。
咱們身體里有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壓力大的時候它會飆升。短期升高能幫我們應對緊急情況,但長期居高不下,麻煩就來了:一方面,皮質醇會讓頭皮血管收縮,毛囊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頭發就容易變細、脫落(這就是為啥壓力大的人發際線會悄悄后移);另一方面,它還會刺激神經,引發緊張性頭疼——那種像戴了緊箍咒一樣的脹痛,很多時候就是這么來的。
你有沒有發現? 考試前、加班季,不僅頭疼頻率變高,掉頭發也跟著加重。這不是你的錯覺,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歇一歇了。
2. 身體“營養賬戶”余額不足:缺了這些,頭發和頭都受罪
頭發和大腦,其實都是“吃貨”,而且特別挑。如果長期營養跟不上,它們倆會先“鬧脾氣”。
比如缺鐵,很多女生因為節食減肥或月經量多,容易缺鐵性貧血。鐵是給毛囊和大腦運輸氧氣的“快遞員”,缺鐵了,毛囊“餓肚子”就會掉頭發,大腦缺氧就會頭暈頭疼;再比如缺維生素D,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的人,不僅脫發風險更高,還容易出現緊張性頭疼——因為它和神經調節、免疫系統都有關系。
還有一種常見情況:長期吃外賣、挑食,蛋白質攝入不夠。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就像蓋房子缺了磚,頭發自然長不結實;而大腦細胞的修復也需要蛋白質,不夠的話,神經容易敏感,頭疼也會找上門。
3. 健康“紅燈”信號:這些疾病可能悄悄找上你
如果頭疼和掉頭發持續了很久,而且越來越嚴重,就得小心是不是身體出了“器質性問題”。
比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甲亢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讓身體代謝紊亂,毛囊提前進入“休止期”,頭發大把掉,同時還可能伴隨心慌、頭疼;甲減則相反,激素分泌不足,會讓頭皮血液循環變慢,頭發變脆易斷,也可能出現頭部鈍痛。
再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像斑禿(俗稱“鬼剃頭”),就是免疫系統誤把毛囊當成“敵人”攻擊,導致頭發一塊一塊掉。有些斑禿患者會同時出現頭疼,因為免疫系統紊亂可能影響到頭皮神經。
另外,頭皮問題也可能“一箭雙雕”:比如嚴重的脂溢性皮炎,頭皮又油又癢,還會長小紅疙瘩,炎癥刺激毛囊會掉頭發,牽扯頭皮神經時就會頭疼。
二、掉頭發別亂試偏方!這5個科學方法,幫你把頭發“養回來”
1. 先給生活“松綁”:壓力少一點,頭發穩一點
前面說了,壓力是掉頭發和頭疼的“共犯”,所以第一步必須是“減壓”。但別覺得“減壓”就是要辭職旅游,普通人也能做到:
每天留10分鐘“放空時間”:哪怕只是閉眼深呼吸,或者聽聽白噪音,讓大腦從“高速運轉”切換到“怠速模式”。我試過每天睡前聽10分鐘雨聲,堅持一周后,明顯感覺頭疼次數少了,梳頭時掉的頭發也少了幾根。
把“熬夜債”慢慢還上:毛囊的新陳代謝主要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長期熬夜會打亂這個節奏。如果做不到早睡,至少保證每天固定睡夠7小時(比如凌晨1點睡,早上8點起,比斷斷續續睡8小時更有用)。
動一動出出汗: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幫毛囊“吸氧”,還能降低皮質醇。不用跑馬拉松,每天快走30分鐘,或者跟著視頻跳10分鐘操,堅持兩周就能感覺到變化。
2. 給頭發“喂飽”營養:這幾類食物要多吃
養頭發不是光靠護發素,更要“吃進去”。記住一個原則:雜一點,全一點,別挑食。
補鐵:動物肝臟、紅肉、菠菜:每周吃1-2次豬肝(一次巴掌大就行,別多吃),或者每天吃一小把菠菜,能幫身體補充鐵元素。如果已經貧血,記得在醫生指導下吃補鐵劑。
補蛋白質:雞蛋、魚蝦、豆制品:每天保證一個雞蛋,一杯豆漿,或者100克左右的魚肉,給毛囊提供“蓋房子的磚”。
補維生素:深色蔬菜、堅果、全谷物:西蘭花、胡蘿卜、藍莓這些深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C、E,能幫毛囊抗氧化;核桃、杏仁(每天一小把,別過量)含鋅和Omega-3,對頭皮健康好;全谷物(燕麥、糙米)能提供B族維生素,幫身體代謝。
小提醒:別信“黑芝麻治脫發”的偏方!黑芝麻確實含油脂和微量元素,但吃多了容易胖,而且它的黑色素根本到不了毛囊里。與其指望黑芝麻,不如把飯菜吃均衡。
3. 頭皮護理“別偷懶”:洗、護、梳都有講究
很多人掉頭發是因為“不會洗頭”。頭皮就像頭發的“土壤”,土壤不健康,頭發自然長不好。
洗頭水溫別太高:用40左右的溫水(摸起來不燙就行),太燙會破壞頭皮油脂層,讓毛囊變脆弱。
洗發水別直接抹頭皮:先在手心搓出泡沫,再輕輕按摩頭皮(用指腹,別用指甲抓!),重點洗發際線和頭頂,那里容易堆積油脂。
護發素別碰頭皮:護發素是護理發梢的,抹到頭皮上會堵塞毛囊,加重掉發。
梳頭用寬齒梳:濕發時頭發最脆弱,用寬齒梳從發梢開始梳,慢慢梳到發根,別硬扯。
如果頭皮容易油、癢,或者有頭皮屑,可以偶爾用含酮康唑的洗發水(比如采樂),但別天天用,一周1-2次就行,避免破壞頭皮菌群平衡。
4. 頭疼別硬扛:先分清原因再處理
如果頭疼和掉頭發一起出現,先別急著吃止痛藥,試試這些小方法:
緊張性頭疼:用熱毛巾敷脖子后面(風池穴附近),或者輕輕按揉太陽穴,放松肩頸肌肉(很多時候頭疼是因為脖子僵)。
疲勞性頭疼:站起來活動5分鐘,看看遠處,讓眼睛和大腦休息一下,喝一杯溫水(脫水也會頭疼)。
如果頭疼頻繁發作(一周超過3次),或者疼起來像“針扎”“跳著疼”,還伴有惡心、視力模糊,別拖,趕緊去醫院查一下(可能是偏頭痛、高血壓,或者前面說的甲狀腺問題)。
5. 該看醫生別拖延:這些情況必須及時就醫
掉頭發和頭疼如果符合以下幾種,千萬別自己扛,一定要去醫院:
掉頭發每天超過100根(抓一把頭發輕輕拉,掉3根以上就算多了),持續2個月以上;
頭發明顯變稀,能看到頭皮,或者出現圓形、片狀的脫發斑;
頭疼越來越重,尤其是早上起來疼得厲害,或者晚上疼醒;
同時伴有體重驟變、月經紊亂、心慌、乏力等癥狀。
一般醫生會先查血常規(看是否貧血)、甲狀腺功能(TSH、T3、T4),必要時查激素水平或頭皮鏡。別覺得“看醫生麻煩”,早發現問題,才能少走彎路。
其實掉頭發和頭疼,很多時候是身體的“晴雨表”。它不是要嚇唬你,而是提醒你:最近是不是對自己太狠了?別總想著“等忙完這陣就好了”,身體的賬,欠了遲早要還。從今天起,好好吃飯,早點睡覺,少點焦慮——你對身體好一點,它自然會用健康的頭發和輕松的狀態回報你。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31773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