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特別嚴重怎么辦
摘要: 脫發特別嚴重時,先別慌——這不是“絕癥”,而是身體給你的“求救信號”。本文會幫你分清“正常掉發”和“病理性脫發”,揪出藏在生活細節里的脫發兇手,再用3個親測有效的護理方案、4類“生發飲食”和2種科學醫療手段,幫你把掉下去的頭發“養回來”。最后想說:脫發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為焦慮亂試偏方,反而讓毛囊雪上加霜。跟著步驟慢慢來,發量回歸只是時間問題。
一、先別慌!你的脫發可能只是“假危機”
早上梳頭掉一把、洗澡時地漏堵成“小毛氈”、發際線后移到能夾筆……每次看到這些場景,是不是都想對著鏡子喊:“我的頭發到底還能撐多久?”
但先別急著焦慮——掉發≠脫發。醫學上有個“100根定律”:健康成年人每天掉50-100根頭發是正常的,就像樹葉秋天會落、春天會長新葉,頭發也有自己的“生長周期”(生長期2-6年、退行期2-3周、休止期2-3個月)。如果你每天掉發不超過100根,而且頭發整體沒有變稀、發際線沒有明顯后移,大概率只是“生理性掉發”,調整生活習慣就能改善。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脫發”,比如:
連續3個月每天掉發超過150根,梳頭發時能看到頭皮明顯露出來;
頭頂頭發變稀,能透光,或者發際線呈“M型”“O型”后退;
頭發變得細軟、易斷,發根比以前細了一半;
頭皮經常出油、發癢,甚至長小紅疙瘩。
如果你中了2條以上,別再自己瞎折騰了,先花5分鐘做個“拉發測試”:洗完頭1天后,用手指捏住一撮頭發(約50根),輕輕往外拉。如果一次拉下來超過6根,說明毛囊可能出了問題,建議及時去皮膚科查“毛囊鏡”——這是判斷脫發類型最直接的方法(別信網上的“脫發自測圖”,很多都不準)。
二、揪出脫發真兇:這5個習慣比熬夜更傷發
很多人覺得脫發就是“熬夜熬的”,但其實生活里藏著更多“隱形殺手”。我之前采訪過3位皮膚科醫生,他們都說:“接診的脫發患者里,80%問題不在熬夜,而在這些被忽略的細節。”
1. “天天洗頭會脫發”?錯!不洗干凈才會
我媽以前總說:“你頭發油就少洗,越洗越掉!”結果我硬生生熬到3天洗一次頭,頭皮癢得抓出血,脫發反而更嚴重了。后來醫生告訴我:頭皮和臉一樣,需要清潔。
頭皮上的皮脂腺每天會分泌油脂,加上灰塵、造型產品殘留,如果不及時洗掉,會堵塞毛囊,讓頭發“窒息”。尤其是油性頭皮,建議每天或隔天洗一次;中性/干性頭皮可以2-3天洗一次,但別超過3天。
洗頭發時注意:水溫別太高(38左右,比體溫稍熱就行),不然會燙傷毛囊;別用指甲抓頭皮,用指腹輕輕按摩(畫圈揉30秒,重點洗發際線和頭頂);洗發水要起泡后再抹頭皮,別直接糊在頭上搓。
2. 扎頭發“越緊越精神”?發際線就是這么被你扯禿的
我大學室友是“高馬尾狂熱愛好者”,每天扎得頭皮都揪著疼,畢業3年后再見面,她的發際線已經退到了太陽穴——醫生說這叫“牽拉性脫發”,是長期拉扯頭發導致毛囊受損。
不光是高馬尾,還有丸子頭、臟辮、玉米燙,只要是“緊繃頭皮”的發型,長期扎都會傷毛囊。建議:扎頭發時別用細皮筋,選寬一點的;馬尾別扎在頭頂,放低到后腦勺;每天留30%的時間披頭發,讓頭皮“放松”。
3. 以為“吃得越補越好”?高鹽高糖才是毛囊“毒藥”
我之前為了生發,天天喝黑芝麻糊、吃核桃,結果頭發沒多,體重漲了5斤。后來才知道:毛囊需要的不是“補品”,而是“均衡營養”。
醫生說,讓毛囊“餓死”的常見飲食習慣有3個:
高鹽:吃太多鹽會讓頭皮水腫,擠壓毛囊空間;
高糖:糖會讓體內產生“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破壞毛囊的生長環境;
缺蛋白質: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長期不吃肉、蛋、奶,頭發會變細易斷(我閨蜜減肥只吃水煮菜,2個月后頭發一梳掉一把,就是典型的蛋白質缺乏)。
4. 壓力大到“薅頭發”?情緒才是脫發的“加速器”
去年我換工作時,天天加班到凌晨,壓力大到失眠,有天突然發現頭頂能看到頭皮了——這就是典型的“應激性脫發”。醫生說,壓力會讓身體分泌“皮質醇”,這種激素會直接抑制毛囊的生長期,讓頭發提前進入“休止期”,然后大把脫落。
更可怕的是,脫發本身又會讓人更焦慮,形成“壓力脫發更壓力更脫發”的惡性循環。所以如果你最近壓力大,先別逼自己“必須生發”,試著每天花10分鐘做“深呼吸練習”(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或者睡前寫“情緒日記”,把焦慮寫下來,毛囊也需要“情緒穩定”的主人。
5. 洗發水“越貴越好”?選錯類型等于“給毛囊下毒”
我之前跟風買過某大牌防脫洗發水,結果用了半個月,頭皮起了一層小紅疹,脫發更嚴重了——后來才發現,那款洗發水含“月桂醇硫酸酯鈉”(SLS),是強清潔成分,會破壞頭皮的油脂屏障。
選洗發水記住3個原則:
油性頭皮/頭屑多:選含“酮康唑”“吡硫翁鋅”的去屑款(比如采樂、康王,但別長期用,每周2次就行);
脫發嚴重:選含“咖啡因”“米諾地爾”的防脫款(比如落健、蔓迪,但米諾地爾是藥,需要醫生指導);
干性頭皮/頭發干枯:選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保濕款(別選含酒精的,會讓頭皮更干)。
三、3個“反常識”護理法,親測3個月發量翻倍
知道了脫發原因,接下來就是“對癥護理”。我之前試過很多方法,踩過不少坑,最后總結出3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案,適合大多數人(如果你是病理性脫發,記得先看醫生,這些方法只能輔助)。
1. “梳頭”比“洗頭”更重要?每天3分鐘,激活毛囊
我以前從不梳頭,覺得“梳了還不是要掉”,但醫生說:正確梳頭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給毛囊“喂營養”。
具體方法:用牛角梳或木梳(別用塑料梳,會起靜電傷頭發),從發際線開始,順著頭發生長方向梳(頭頂往前梳,兩側往耳朵方向梳,后腦勺往下梳),每次梳100下,力度以頭皮微微發熱為宜。
注意:濕發別梳!頭發濕的時候毛鱗片是打開的,梳頭容易扯斷。可以等頭發半干后,先用手指把打結的地方解開,再用梳子梳。
2. 頭皮“防曬”了解一下?紫外線是毛囊的“隱形殺手”
夏天大家都會給臉和身體涂防曬,但很少有人想到給頭皮防曬——其實頭皮比臉更脆弱,紫外線會破壞毛囊的DNA,導致頭發變脆、脫落。
我現在出門必戴帽子(選透氣的棉質或草編帽,別戴不透氣的棒球帽,會悶出毛囊炎),如果懶得戴帽子,就噴“頭皮防曬噴霧”(選無油配方的,噴完用手指按摩吸收,別讓噴霧殘留在頭發上,會讓頭發變油)。
3. 睡前“頭皮按摩”:用1支牙膏的錢,做毛囊“SPA”
去理發店做一次頭皮護理要幾百塊,但其實自己在家用“按摩梳”就能搞定。我買的是帶圓頭的硅膠按摩梳(幾十塊錢,網上很多),每天睡前花2分鐘按3個穴位:
百會穴(頭頂正中心,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用梳齒輕輕按壓10秒,重復5次;
風池穴(后腦勺下方,脖子和頭發交界處的凹陷處):用梳齒打圈按摩20秒;
太陽穴(眼角外側,眉骨上方):用梳齒輕輕點壓15秒。
按摩時能感覺到頭皮發熱,這是血液循環加快的信號,堅持1個月,會發現頭發掉得少了,發根也更牢固(我之前梳頭掉20根,現在最多掉5根)。
四、4類“生發飲食”:吃對了,毛囊自己會長頭發
“吃什么能生發?”這是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其實沒有“吃了立刻生發”的食物,但長期吃對營養素,能給毛囊“搭好生長的地基”。
1. 蛋白質:頭發的“建筑材料”,每天吃夠“1個手掌”
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而角蛋白的原料就是蛋白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是“每公斤體重1.2-1.6克”(比如50公斤的人,每天要吃60-80克蛋白質)。
怎么吃夠?記住“1個手掌原則”:每天吃1個手掌大小的肉(雞胸肉、瘦牛肉、三文魚)+ 1個雞蛋 + 1杯牛奶(或1塊豆腐)。我現在每天早餐必吃“雞蛋+牛奶”,午餐加一塊雞胸肉,頭發明顯比以前粗了(以前頭發細得像絨毛,現在能看清發根的白色小顆粒)。
2. 鐵和鋅:別讓毛囊“缺鐵性貧血”
女性脫發很多是“缺鐵性脫發”——鐵是運輸氧氣的“工具”,缺鐵會讓毛囊缺氧,頭發就會變稀、脫落。鋅則能調節頭皮油脂分泌,減少頭屑和毛囊炎。
補鐵:多吃紅肉(牛肉、羊肉)、動物肝臟(每周1次,每次50克就行,別多吃)、菠菜(焯水后炒,去掉草酸);
補鋅:吃牡蠣(每周1次,100克左右)、南瓜子(每天一小把,別超過20克,不然會胖)、瘦肉。
3. Omega-3:給頭皮“敷面膜”,減少炎癥
頭皮發炎會直接攻擊毛囊,而Omega-3是“抗炎高手”,能緩解頭皮紅腫、發癢。
來源:深海魚(三文魚、沙丁魚,每周2次)、亞麻籽(撒在酸奶里吃,每天1勺)、核桃(每天2-3顆,別多吃,熱量高)。我之前頭皮總起小紅疙瘩,吃了1個月亞麻籽,現在基本不發炎了。
4. 維生素B族:毛囊的“能量棒”,別靠保健品補
維生素B7(生物素)、B6、B12都和頭發生長有關,但別買“生發保健品”——很多保健品劑量超標,反而傷肝。
最好的來源是天然食物:
B7:蛋黃、杏仁、菠菜;
B6:香蕉、雞肉、土豆;
B12:雞蛋、牛奶、魚類。
每天吃夠“彩虹蔬菜”(紅、黃、綠、紫各一種),B族維生素就夠了。
五、2種科學醫療手段:嚴重脫發別硬扛,該看醫生就看醫生
如果已經是“病理性脫發”(比如雄脫、斑禿),單靠護理和飲食可能不夠,這時候別諱疾忌醫,醫生有更有效的方法。
1. 外用藥:米諾地爾,不是“生發神藥”但真的有用
米諾地爾是目前FDA批準的外用防脫藥,原理是打開鉀離子通道,促進毛囊血液循環。但它有2個“坑”需要注意:
不是所有人都有效:對雄脫、斑禿有效率約60%,對疤痕性脫發無效;
有“狂脫期”:用的前1-2個月可能掉發更多,這是因為舊發被“推”出毛囊,給新發騰位置,堅持用3-6個月才能看到效果;
要長期用:停藥后可能復脫,建議用滿1年以上,再慢慢減量。
用法:每天2次,每次1毫升(約7噴),噴在脫發區域,用手指按摩30秒吸收,4小時內別洗頭。注意別噴到臉上,會讓臉上長毛(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2. 植發:不是“一勞永逸”,術后護理更重要
如果發際線后退嚴重,或者頭頂已經禿了一塊,植發是比較直接的方法。原理是把后枕部的“長壽毛囊”(不受雄激素影響)移植到脫發區域。
但植發有3個“真相”你要知道:
價格不便宜:每根毛囊8-15元,種2000根就要1.6-3萬元;
恢復期長:術后1-3個月會經歷“狂脫期”,6-9個月才能看到最終效果;
不是“種了就不會掉”:如果原生發還在脫,移植的頭發雖然不掉,但周圍的頭發可能繼續禿,所以術后還要配合用藥(比如非那雄胺,男性用,女性別用)。
建議植發前先去正規醫院(別去莆田系!)做毛囊檢測,醫生會告訴你適不適合植發,以及大概需要種多少根毛囊。
最后想說:脫發是“持久戰”,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我曾經因為脫發不敢扎馬尾、不敢穿深色衣服,甚至拒絕和朋友合照。但現在我明白了:頭發只是身體的一部分,它的多少不定義你的價值。
如果你正在經歷脫發,別焦慮,也別亂試偏方(什么生姜擦頭皮、醋洗頭,都是坑!生姜的姜酚會刺激毛囊,反而加重脫發)。先去醫院查清楚原因,然后按上面的方法慢慢調理——毛囊的生長周期是3個月,你給它3個月時間,它會還你一頭健康的頭發。
記住:掉發的你,也很好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24189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