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學習素描
摘要: 很多人想學素描,卻總卡在“不知道從哪里開始”“畫了半個月還是不像”“是不是我沒天賦”這些問題上。其實素描沒有那么玄乎,它更像一門“觀察的手藝”——只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從工具到線條,從形體到明暗,一步一個腳印,零基礎也能在3個月內看到明顯進步。這篇文章會把我帶過500+學員總結的“避坑指南”和“實操步驟”全告訴你,幫你少走90%的彎路。
一、先別急著畫畫,這3樣工具選錯了,等于白練
剛開始學素描的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工具焦慮”——打開購物軟件,看到各種型號的鉛筆、進口素描紙、專業畫板,就覺得“必須買齊才能開始”。其實真沒必要,新手階段,3樣基礎工具就夠了,多了反而是負擔。
1. 鉛筆:別貪多,HB-8B選3支就夠用
很多人一上來就買一套12支的鉛筆,結果HB到14B全堆在筆袋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用。其實新手階段,只要記住3支筆的分工:
HB:畫輕一點的輪廓線、細節(比如蘋果的蒂、罐子的花紋),不容易蹭臟畫面;
4B:鋪大面積的灰面、暗面,比HB軟,顏色深一點,適合過渡;
8B:畫最深的暗部(比如物體的投影、兩個物體重疊的地方),軟度夠,顏色濃郁,不用使勁涂就能出效果。
重點:別買“自動鉛筆”! 自動鉛筆芯太細,畫不出素描需要的粗細變化,而且容易斷,新手用木桿鉛筆練手勁更合適。我帶過一個學員,一開始堅持用自動鉛筆,畫了兩周線條還是飄的,換成木桿鉛筆后3天就穩多了。
2. 素描紙:80-120g細紋紙,性價比最高
素描紙不是越厚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好。新手練習時,80-120g的細紋紙足夠了——太薄(60g以下)的紙容易擦破,太厚(160g以上)的紙太硬,鉛筆顏色不好附著。
避坑提醒:別買“水粉紙”冒充素描紙! 水粉紙表面有凹凸的紋理,畫素描時線條會“卡”在紋路里,怎么排都不均勻,我剛開始學的時候就踩過這個坑,浪費了半本紙才發現。
3. 橡皮:普通橡皮+可塑橡皮,夠用
很多人糾結“要不要買櫻花橡皮”“輝柏嘉橡皮是不是更好”,其實普通的晨光白色橡皮(2塊錢一塊的那種)擦細節就很好用;如果畫面擦臟了(比如手蹭到鉛筆灰),用可塑橡皮(像橡皮泥一樣的灰色橡皮)輕輕按一按,就能吸掉臟東西,不會像普通橡皮那樣擦出“白印子”。
小技巧:可塑橡皮用之前捏一捏,越軟吸附力越強。
二、線條是素描的“地基”,每天10分鐘,3周就能練出“穩準狠”的線條
“線條畫不直”“排線像雜草”,幾乎是所有新手的第一個卡點。我見過有人對著直線練了一整天,手都抖了還是歪歪扭扭,其實不是你手抖,是方法錯了——練線條不是“畫直線”,而是練“控制手的力度和方向”。
1. 握筆姿勢:別像寫字一樣握筆!
寫字時我們是“捏著筆”(手指用力),但畫素描線條時,要“握著筆”(手臂用力):
用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捏住筆桿(距離筆尖5-8厘米),無名指和小指抵在紙上做支撐;
畫長線時,胳膊肘不要架在桌子上,整個小臂帶動手腕動,就像“用胳膊畫直線”,而不是只用手指動。
剛開始可能會不習慣,覺得“胳膊酸”,但堅持3天,你會發現線條突然就穩了——我自己剛開始練的時候,胳膊酸到吃飯拿筷子都抖,現在畫3米長的直線都不用尺子。
2. 3個排線練習,從“亂麻”到“整齊”
排線是素描的“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不管畫什么,最后都要靠排線表現明暗。新手不用追求“大師級排線”,先做到“均勻、有方向”就行,推薦3個簡單的練習:
直線排線:每天2組,每組10條
用HB鉛筆,在紙上畫一條橫線(不用太長,10厘米左右),然后沿著這條線,在它上方畫第二條線,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保持1-2毫米(差不多一根手指的寬度);
重點:線條兩端要“輕”,中間要“實”,就像“蜻蜓點水”——開頭輕輕落筆,中間用力,結尾慢慢抬筆,這樣線條會有“呼吸感”,不會僵硬。
交叉排線:練完直線再練,避免“打叉”
很多人畫交叉排線時,兩條線會像“打叉”一樣在中間交叉,其實正確的是“平行交叉”:先畫一組橫排線,再畫一組豎排線(或者斜排線),兩組線交叉的地方要“輕輕疊”,不要使勁涂,不然會變黑成一團。
弧線排線:畫圓形物體必備
畫蘋果、罐子這些圓形物體時,需要弧線排線。練習方法很簡單:在紙上畫一個圓圈,然后沿著圓圈的弧度排線(就像給圓圈“鋪瓦片”),排線的方向要跟著物體的弧度走,這樣畫出來的物體才會“圓鼓鼓”,而不是“扁平的”。
小提醒:排線不用追求“快”,每天10分鐘,比一次性練2小時效果好。 我帶的學員里,最快的一個女生,每天早晚各練5分鐘排線,3周后排線就整齊得像“打印的”。
三、“畫不像”不是因為沒天賦,是你不會“整體觀察”
“我明明照著畫的,為什么畫出來的蘋果像土豆?”“石膏像的鼻子怎么畫都歪”——這是新手最容易崩潰的時刻。其實“畫不像”不是你手笨,而是你觀察的時候“只看局部,不看整體”。
素描的核心是“畫關系”,不是“畫細節”。就像你看一個人,先看到的是“高矮胖瘦”(整體比例),再看到“眼睛大小、鼻子高低”(局部細節)。畫素描也一樣,先抓整體,再扣細節。
1. 用“幾何圖形”概括一切物體
不管多復雜的物體,都能拆成簡單的幾何圖形:
蘋果=球體+圓柱體(蒂的部分);
罐子=圓柱體+球體(蓋子);
人的頭部=球體+長方體(下巴)。
實操步驟: 比如畫蘋果,先在紙上畫一個“歪一點的圓”(別追求絕對圓,自然界沒有絕對圓的蘋果),然后在圓的上方畫一個“小圓柱體”(蒂的位置),最后沿著圓的輪廓,把“棱角”修圓潤——這樣畫出來的蘋果,至少“形是對的”,不會像土豆。
我剛開始學畫靜物時,老師讓我們用幾何圖形畫了一周的“爛蘋果”“破罐子”,當時覺得“好無聊”,后來才發現,這一步練的是“把復雜物體簡單化”的能力,形準了,后面怎么畫都好看。
2. 用“對比法”找比例,告別“憑感覺畫”
很多人畫的時候喜歡“盯著一個點畫”:先畫眼睛,再畫鼻子,畫到嘴巴時發現“眼睛畫太大了”——這就是“局部觀察”的坑。正確的方法是“對比觀察”:
用鉛筆量比例
拿一支鉛筆,伸直胳膊,讓鉛筆垂直于畫面,瞇起一只眼睛,用拇指按住鉛筆,測量物體的“高度和寬度”(比如蘋果的高度是寬度的1.2倍),然后在紙上按這個比例畫;
找“上下左右”的位置
畫石膏像時,先確定“頭頂到下巴的距離”(高度),再找到“眼睛在高度的中間位置”“鼻子在眼睛到下巴的中間”“嘴巴在鼻子到下巴的中間”——用“中間點”把畫面分成幾部分,比例就不容易錯。
案例: 我帶過一個50歲的學員,退休后想學素描,一開始畫什么都“歪歪扭扭”,后來教她用鉛筆量比例,兩周后畫的立方體,每個面的角度都對了,她自己都說:“原來不是我眼睛不好,是沒找對方法!”
四、明暗是素描的“靈魂”,3步讓你的畫“立起來”
很多新手畫完形后,覺得“畫面平平的,不像立體的”,這是因為沒掌握“明暗關系”。簡單說,明暗就是“物體被光照射后,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只要把亮、灰、暗三個面區分開,物體就能“立起來”。
1. 先搞懂“三大面五大調”,別上來就涂黑
很多人覺得“明暗就是涂黑”,結果畫面要么“一團黑”,要么“灰撲撲”。其實明暗有規律,記住“三大面五大調”就行:
三大面:亮面(物體直接被光照射的地方,最亮)、灰面(物體側面,光斜著照,不亮不暗)、暗面(物體背光的地方,最暗);
五大調:在三大面的基礎上,暗面里有“反光”(暗面被周圍物體反射的光,比暗面亮一點,但比灰面暗),亮面和灰面之間有“明暗交界線”(整個畫面最暗的地方,像一條“分界線”),物體下面有“投影”(物體擋住光,在紙上形成的影子)。
簡單理解: 就像你把一個白色立方體放在桌子上,對著燈光看:對著燈的那面最亮(亮面),旁邊的面有點暗(灰面),背對燈的面最暗(暗面),暗面靠近桌子的地方,會有點反光(因為桌子反射了光),立方體下面的桌子上,有一塊影子(投影)——這就是立方體的明暗關系,所有物體都一樣。
2. 3步鋪明暗,新手也能畫立體
先畫“明暗交界線”,確定最暗的地方
用4B鉛筆,輕輕畫出明暗交界線(比如球體的明暗交界線是一條弧線,圓柱體的是一條直線),這條線要“實一點”(用力稍大),但別畫死,后面還要揉擦。
鋪暗面和投影,區分“亮部和暗部”
用4B鉛筆,沿著明暗交界線,往暗面方向排線(排線方向跟著物體的形狀走,比如球體用弧線排線),暗面要“整體鋪”,別留白色的縫隙;投影也要一起鋪,離物體近的地方暗一點,遠的地方淡一點(“近實遠虛”)。
擦出灰面和反光,讓畫面透氣
用紙巾(或者擦筆)輕輕揉擦暗面和投影,讓排線融合成一個整體(別用力擦,不然會臟);然后用HB鉛筆,在亮面和暗面之間,輕輕排一層線,這就是灰面;暗面靠近反光的地方,用橡皮輕輕擦一下,就能擦出反光(注意反光不能比灰面亮,不然會“跳”)。
小技巧:畫明暗時,隨時瞇起眼睛看——瞇眼能模糊細節,讓你更清楚地看到“亮、灰、暗”三個面有沒有區分開,如果瞇眼后畫面還是“灰蒙蒙”,說明暗面不夠暗,或者亮面不夠亮。
五、從“畫單個”到“畫組合”,3個月進階計劃
很多人學素描,要么一直畫單個物體(比如蘋果畫了100個),要么一上來就挑戰人像(結果畫崩了)。其實學習要有“階梯感”,一步一步往上走,推薦3個月的進階計劃:
第1個月:單個幾何體+靜物
第1周: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練形和明暗,每天1個,每個畫2遍);
第2-3周:單個靜物(蘋果、罐子、杯子,每天1個,先畫形,再鋪明暗,重點練“幾何概括法”);
第4周:簡單組合(2個物體,比如蘋果+罐子,重點練“構圖”——兩個物體別畫太近或太遠,中間留一點空隙,高低錯開,別畫成“一條線”)。
第2個月:靜物組合+石膏像
第1-2周:3-4個靜物組合(加入襯布,練“空間感”——前面的物體明暗對比強一點,后面的弱一點,襯布的褶皺跟著物體的形狀走);
第3-4周:石膏像(先畫“眼耳鼻嘴”局部,再畫“貝多芬切面像”“阿格里巴”,石膏像顏色單一,適合練明暗層次)。
第3個月:簡單人像+風景
第1-2周:人物頭像(先畫照片,別畫真人,重點練“三庭五眼”比例——發際線到眉弓=眉弓到鼻底=鼻底到下巴,兩眼之間=一只眼睛的寬度);
第3-4周:簡單風景(比如樹、房子,練“近實遠虛”——近處的樹排線密一點、清晰一點,遠處的樹用紙巾擦一下,模糊一點)。
最后想說:素描沒有“天賦論”,只有“方法論”
我帶過很多學員,有10歲的小孩,也有60歲的退休阿姨,他們一開始都覺得“我沒天賦,肯定學不會”。但最后發現,那些能堅持下來的人,不是因為“畫得好”,而是因為“方法對”——每天練1小時,比一周練10小時更有用;畫錯了不焦慮,擦掉重畫,比盯著錯誤糾結更有用。
別擔心“畫不像”,每個大師都是從“畫不像”開始的;也別糾結“工具不夠好”,鉛筆和紙就能畫出好作品。現在就拿起筆,從排線開始,3個月后回頭看,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stume_Design/3238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