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各科怎么學-學一建先學哪一門
一、先給結論:一建備考,建議先學法規,再學管理,接著啃經濟,最后沖刺實務
最近總收到考生私信:“老師,我今年第一次考一建,四科擺在面前,先學哪科啊?”“法規看著全是文字,管理全是圖表,經濟全是公式,實務更是像天書,到底從哪兒下手?”
其實我當年備考時也犯過這個錯——上來就抱著最難的實務啃,結果三個月過去,法規書還嶄新,管理的“三控三管一協調”完全沒概念,實務案例題更是寫得驢唇不對馬嘴。后來調整順序,從法規入手,反而越學越順。今天就結合10年教學經驗和數萬名考生的真實反饋,聊聊一建各科到底怎么學,以及為什么要按“法規管理經濟實務”的順序來。
一、先搞懂:一建四科,到底誰是“紙老虎”,誰是“真攔路虎”?
一建考四科:《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建設工程經濟》《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分建筑、市政、機電等10個專業)。很多人覺得“實務最難,先攻克它”,但真相是:科目難度≠學習順序,得看“性價比”和“關聯性”。
1. 法規:看似“背多分”,實則是“入門鑰匙”
法規全書340頁左右,考點集中在“招投標”“合同”“安全”“質量”這幾章,看起來全是法條,但80%的考點都能通過“理解+關鍵詞記憶”搞定,比如“招標有效期不得少于60天(機電專業可能考90天,注意細節)”“開工報告批準后3個月內不開工,要向發證機關申請延期”。
為什么先學法規? 它是所有工程類考試的“通識課”,比如“施工許可證的辦理條件”“竣工驗收的程序”,這些內容會在管理、實務里反復出現。先學法規,相當于提前掌握“行業術語”,后面學管理和實務時,看到“旁站監理”“缺陷責任期”才不會一臉懵。
2. 管理:看著“全是邏輯”,其實是“實務的骨架”
管理比法規難一點,全書370頁,核心是“三控三管一協調”(成本、進度、質量控制;安全、合同、信息管理;組織協調)。很多考生覺得管理“抽象”,其實它的考點特別“套路”——比如進度控制的“雙代號網絡圖”,每年必考計算,只要掌握“關鍵線路”“總時差”的算法,這10分基本穩拿。
為什么第二個學管理? 因為實務案例題里,至少30%的考點來自管理,比如“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質量事故的處理程序”“安全隱患的整改要求”。先學管理,相當于給實務搭好了“骨架”,后面往里面填實務的“肉”(技術部分)會輕松很多。
3. 經濟:公認“公式多”,但其實是“性價比之王”
經濟是很多考生的“噩夢”,尤其對文科生來說,“財務凈現值”“盈虧平衡分析”看著就頭大。但真相是:經濟全書只有290頁,考點集中在“工程經濟”“工程財務”“建設工程估價”三章,其中“建設工程估價”占分60%(比如“工程量清單計價”“預付款計算”),這部分和實務的“造價計算”直接相關,學透了實務能多拿15分。
為什么第三個學經濟? 經濟需要“清醒的腦子”,公式推導、計算都得集中精力。如果一開始就學,很容易被“財務會計”“資金時間價值”勸退;放在法規、管理之后,有了基礎,再啃經濟的“硬骨頭”,效率更高。
4. 實務:難度“天花板”,但必須“最后沖刺”
實務是一建的“攔路虎”,每年通過率只有5%-8%,原因很簡單:它綜合了法規、管理、經濟的所有知識,還要加上“專業技術”(比如建筑實務的“主體結構施工”“防水工程”,市政實務的“道路施工”“橋梁支架”)。案例題更是“踩分點密集”,比如“指出施工方案中的錯誤并改正”“計算工期延誤的責任方”,需要把前面三科的知識串起來用。
為什么最后學實務? 實務需要“整合能力”,如果前面三科沒學透,案例題根本寫不到點子上。比如考“安全事故等級劃分”,需要先知道法規里“死亡3人以下是一般事故”,管理里“事故報告的程序”,才能結合實務背景分析“施工單位的責任”。最后學實務,相當于“臨門一腳”,把前面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分科目“避坑指南”:這樣學,效率至少提升50%
(一)法規:別死記硬背,用“場景化記憶”代替“逐字背誦”
法規最大的坑是“死記法條”,比如《招標投標法》里“招標人應當自收到評標報告之日起3日內公示中標候選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很多人背成“3+3”,但考試考“公示期從哪天開始算?”“公示內容包括什么?”
正確方法:
1. 畫“時間軸”:把“招投標流程”“施工許可辦理”“質量保修期”等時間考點,按“先后順序”畫成軸,比如“開工報告延期(2次,每次3個月)廢止”“缺陷責任期(6/12/24個月)保修期(主體結構為設計使用年限)”。
2. 記“關鍵詞”:比如“必須招標的項目”,記住“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400萬”“重要設備采購≥200萬”“勘察設計監理≥100萬”,不用背全文,考到能對應數字就行。
3. 結合“案例”:比如學“合同無效的情形”,直接看真題案例:“某施工單位超越資質等級簽訂合同,合同是否有效?”——記住“超越資質無效,但竣工驗收合格可參照合同價付款”,比背法條好記10倍。
(二)管理:別只看教材,用“思維導圖”梳理“邏輯框架”
管理的考點像“蜘蛛網”,比如“施工組織設計”包括“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每個部分又有細分。很多人學完一章,合上書就忘,因為沒理清“邏輯線”。
正確方法:
1. 按“流程”梳理:比如“項目管理”從“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保修階段”,每個階段的“任務”是什么?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包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把這些流程畫成思維導圖,一目了然。
2. 抓“高頻計算”:管理每年考15-20分計算,集中在“進度控制”(網絡圖)、“成本控制”(贏得值法)、“資源管理”(機械臺班計算)。比如“贏得值法”,記住三個參數:BCWP(已完工作預算費用)、ACWP(已完工作實際費用)、BCWS(計劃工作預算費用),算“費用偏差(BCWP-ACWP)”“進度偏差(BCWP-BCWS)”,多做5道真題就能掌握。
3. 記“口訣”:比如“施工質量事故處理程序”:“事故報告事故調查事故原因分析制定處理方案事故處理事故處理的鑒定驗收”,編成口訣“報查分案處驗”,不容易忘。
(三)經濟:別怕公式,用“生活化類比”理解“抽象概念”
經濟的公式看著嚇人,其實很多能和生活掛鉤。比如“資金時間價值”,就是“今天的100塊比明年的100塊值錢”;“財務凈現值(FNPV)”,就是“把未來的錢折到現在,看是賺還是賠”。
正確方法:
1. 先搞懂“概念”再記“公式”:比如“有效利率”,很多人背“ieff=(1+r/m)^m -1”,但不懂“r是名義利率,m是計息次數”。其實就是“銀行年利率6%,按月計息,實際利率是多少?”——每月利率0.5%,一年后本利和是(1+0.5%)^12,減去本金1,就是實際利率。
2. 重點突破“工程估價”:這章占分最高,比如“清單計價”中“分部分項工程費=Σ(清單工程量×綜合單價)”,綜合單價包括“人材機管利風險”,不包括“規費和稅金”,記住這個就能做對80%的題。
3. 真題“反復算”:經濟計算就像學騎車,看懂了沒用,必須自己算。比如“盈虧平衡點產銷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營業稅金及附加)”,找5道真題,自己列式子算,錯了就看解析,2小時就能掌握。
(四)實務:別只看技術,用“真題案例”反推“考點方向”
實務的技術部分(比如建筑實務的“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確實難,但案例題才是“拉分關鍵”。很多人技術背得滾瓜爛熟,案例題卻寫不到踩分點,因為沒搞懂“考官想考什么”。
正確方法:
1. “技術+管理”結合學:比如學“混凝土澆筑”,不僅要記“澆筑順序(由低到高、由遠及近)”“振搗要求(快插慢拔)”,還要結合管理的“質量控制”——“澆筑前要檢查模板標高、鋼筋位置”,結合法規的“安全規定”——“澆筑高度超過2m要設溜槽”。
2. 近5年真題“逐句分析”:實務案例題的答案都藏在題干里,比如“指出背景資料中施工單位的不妥之處”,先從題干找“時間、程序、責任”等關鍵詞,比如“項目經理未組織安全技術交底”(管理考點)、“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開工”(法規考點),對著真題解析,總結“不妥之處”的常見類型(程序錯誤、責任錯誤、參數錯誤)。
3. “動手寫”案例答案:很多人覺得“看懂了就行”,但一寫就漏點。比如問“補充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教材里有“工程概況、施工部署、施工進度計劃……”,但真題答案可能只需要寫3個,這時候就要看“背景里已經提到了哪些”,沒提到的就是要補充的。必須動手寫,才能練出“踩分感”。
三、給第一次考一建的你:3個“避坑提醒”
1. 別貪多,“2+2”備考更穩妥:如果是在職備考,建議第一年考“法規+管理”(簡單,容易建立信心),第二年考“經濟+實務”(難,但有基礎);如果時間多,也可以“法規+管理+經濟”一起學,實務單獨攻克,千萬別四科一起抓,最后哪科都學不透。
2. 教材不用“逐頁看”,抓“高頻考點”:一建教材每年改版,但核心考點不變(比如法規的“招投標”“合同”,管理的“網絡圖”“贏得值”)。可以找近5年真題,標出重復考的章節,重點學這些“恒重點”,非重點章節(比如經濟的“財務會計”部分)看懂例題就行。
3. 別糾結“網課選哪個老師”,適合自己的才最好:每個老師風格不同,有人喜歡“幽默型”,有人喜歡“干貨型”。建議先聽3個老師的試聽課(各1小時),選一個“能讓你集中注意力聽完”的老師,跟著學完一輪,比換來換去強。
最后想說:一建備考就像跑馬拉松,開頭別急著沖刺,按“法規管理經濟實務”的順序,一步一個腳印,把基礎打牢,實務這道“關”自然能過。記住:你今天多記一個考點,明天考場就多一分把握。加油,明年的一建證書,一定有你的一份!
(注:以上學習方法基于2023年一建考試大綱整理,若官方發布2024年最新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75707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