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二級建造師考試
說實話,每年問“怎么過二建”的人特別多。有人說“我基礎差,能考過嗎?”,有人說“在職備考沒時間,是不是沒戲了?”,還有人說“考了兩次都差幾分,快放棄了”。其實二建考試難嗎?難在沒方法、沒堅持;簡單嗎?簡單在它是“及格性考試”,不是“選拔性考試”——只要你把60%的考點吃透,再用對方法,通過真沒那么難。今天這篇文章,我結合自己和身邊3個一次性過二建的朋友的經驗,從“目標、時間、方法、資料、心態”5個維度,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備考攻略,看完就能用,幫你少走90%的彎路。
一、先想清楚“為什么考”——目標感是抗焦慮的良藥
我見過太多人備考半途而廢,不是因為難,而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為啥考”。有人跟風考,看同事考自己也考;有人覺得“多個證總沒錯”,但沒具體目標。這種模糊的動力,遇到加班、孩子哭鬧、教材看不懂時,很容易就“算了,不考了”。
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人,都有一個“具體到能摸到”的目標。比如我朋友老張,40歲工地技術員,他考二建就是為了“今年考過,明年能評中級職稱,工資漲3000,給孩子報個好點的興趣班”;還有我表妹,剛畢業在小公司做行政,考二建是想“轉行去建筑公司做造價,不用再天天打雜”。
你也可以試試:拿張紙寫下“考二建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是加薪5000?還是換個不加班的工作?或是在親戚面前抬得起頭?把目標寫具體,貼在書桌前,每次想放棄時就看看,這比任何雞湯都管用。
二、在職備考別硬拼時間,學會“碎片化時間縫合術”
“沒時間”是在職考生的通病。但我發現,真正沒時間的人很少,更多人是“不會用時間”。比如有人下班后刷手機2小時,卻說“沒時間看書”;有人周末想“全天備考”,結果磨磨蹭蹭到下午才翻開書。
分享3個親測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幫你每天多擠出3小時:
1. 把“大時間塊”留給“硬骨頭”
每天固定1-2個“整塊時間”(比如早上6:30-7:30,晚上8:00-10:00),用來學最難的內容。比如實務案例分析、管理公式推導,這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碎片時間學不透。我當年備考時,雷打不動早上6點半起床,用1小時啃實務案例,因為早上腦子最清醒,記東西快。
2. 碎片時間用來“磨耳朵、記考點”
通勤路上(公交/地鐵)、午休前10分鐘、睡前20分鐘,這些碎片時間別浪費。把法規的“時間數字考點”(比如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2%,有效期90天)、管理的“口訣”(比如“三控三管一協調”)錄成音頻,通勤時聽;把實務的“施工工藝步驟”(比如模板工程:設計選材安裝驗收拆除)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辦公桌、冰箱上,吃飯時瞟兩眼。積少成多,這些碎片時間加起來,一天至少能多記20個考點。
3. 周末別搞“疲勞戰”,留1小時“放空時間”
很多人周末想“補進度”,從早學到晚,結果學到下午就頭暈腦脹,效率極低。不如學45分鐘休息10分鐘,中午睡1小時,晚上還能留1小時陪家人或散步。我朋友小李去年備考,周末每天學6小時(分3段:上午2小時、下午2小時、晚上2小時),中間穿插休息,反而比“熬一天”記得牢。
三、三科逐個擊破:別平均用力,抓大放小才是關鍵
二建考3科:法規、管理、實務(建筑/市政/機電等)。很多人一開始就“三科一起學”,結果哪科都沒學好。其實三科難度和分值不一樣,要學會“抓重點、放次要”。
1. 法規:別死記條文,用“生活案例”理解
法規條文多、枯燥,死記硬背肯定記不住。比如“招投標流程”,條文寫得很復雜,但你可以聯想“買東西砍價”:業主發招標公告(相當于“商家喊價”)投標人投標(“買家報價”)開標評標(“比價選最便宜的”)簽合同(“成交付錢”)。用生活場景類比,條文就好記多了。
重點抓這3類考點:
時間數字(比如“開工報告批準后3個月內開工,延期不超過3次,每次3個月”);
責任主體(比如“施工單位對質量終身負責,建設單位對安全負總責”);
禁止性規定(比如“禁止轉包、違法分包,禁止掛靠”)。
這些考點每年必考,占分70%以上,把它們吃透,法規及格沒問題。
2. 管理:公式是“命根子”,學會“用例題推導”
管理難在“抽象”,但核心是“公式”。比如“贏得值法”(三個參數:BCWP、ACWP、BCWS),很多人背公式背到暈,其實用一道例題推導一遍就懂了:
假設你計劃3天蓋100塊磚,每天花100元(BCWS=3×100=300元);結果3天干完只蓋了80塊磚,花了250元(ACWP=250元,BCWP=80×100/100×3天?不對,應該是“已完工作預算費用”=已完工程量×預算單價=80×(300元/100塊)=240元)。這樣一算,CV=BCWP-ACWP=240-250=-10元(超支),SV=BCWP-BCWS=240-300=-60元(延誤)。推導一次,比背10遍公式都管用。
管理必學公式:贏得值法、施工成本計算(直接費+間接費)、工期計算(雙代號網絡圖),這些每年考20分左右,必須拿下。
3. 實務:案例是“老大難”,動手寫比“看答案”有用10倍
實務是三科里最難的,案例分析占80分(總分120分),很多人掛科就掛在案例上。千萬別覺得“看答案就會了”,一定要動手寫!比如“模板工程質量驗收的要點有哪些?”,你先自己寫:“材料合格、尺寸對、牢固、接縫嚴密……”,寫完再對照答案,看看漏了“起拱高度”“驗收人員簽字”這些細節。寫3道題,比看10道題記得牢。
實務案例常考題型:
施工工藝(比如“混凝土澆筑的流程和注意事項”);
安全事故處理(“腳手架坍塌怎么應急”);
質量問題整改(“墻面開裂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近5年真題的案例一定要刷3遍,每年考點重復率很高,比如“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竣工驗收的程序”,幾乎年年考。
四、拒絕“資料收集癖”:3類資料足夠用,多了反而是負擔
我見過最夸張的考生,存了十幾個G的資料:精講班、沖刺班、押題班、各種機構的教材、題庫……結果到考試,教材都沒翻完。其實二建備考,3類資料就夠了,多了只會分散注意力。
1. 官方教材(必備!別用盜版)
教材是“根”,所有考點都來自教材。有人覺得“教材太厚,看不完”,其實可以只看“重點章節”。比如建筑實務,“施工技術”(腳手架、模板、防水)、“項目管理”(進度、質量、安全)占分80%,其他章節(比如法規、標準)大概20分,把重點章節吃透就行。
2. 近5年真題(最權威的“題庫”)
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沒有之一。通過真題能看出“哪些是高頻考點”(比如法規的“招投標”、管理的“贏得值”、實務的“案例流程題”)。刷真題時,別只看對錯,要分析“這道題考的是哪個知識點?我為什么錯?教材上怎么說?”,把錯題整理到本子上,標注錯誤原因(比如“知識點沒記牢”“審題漏了關鍵詞”),考前只看錯題本,效率翻倍。
3. 1本靠譜的教輔(別貪多,選口碑好的)
教輔選1本就行,比如某機構的“精講班講義”(老師會把教材重點提煉出來,比自己看教材省時間),或者“考點速記手冊”(把難記的考點編成口訣、表格,方便記憶)。我當年用的是某網校的“三色筆記”,紅色標重點、藍色標次重點、黑色標了解,看的時候一目了然。
五、最后30天:別慌,按“3:2:1”節奏沖刺,穩過
考前30天最容易焦慮,有人覺得“還有好多沒看,肯定過不了”,有人熬夜刷題結果第二天沒精神。其實最后30天不用“學新內容”,而是“鞏固已學+模擬實戰”。
1. 30%時間:回歸教材,看“重點筆記”
把之前畫的重點、整理的口訣、難記的公式再過一遍,尤其是真題里反復考的考點(比如法規的“竣工驗收條件”、管理的“合同價款調整”),確保每個考點都“眼熟+能說清大概意思”。
2. 20%時間:掐時間做“整套真題”
按考試時間(法規2小時、管理2小時、實務3小時)做整套真題,模擬考場氛圍。比如實務案例,強迫自己30分鐘內寫完1道題,別拖沓。做完后對照答案,看看“答題格式”(比如要不要分條寫、要不要寫“答:”),避免考試時因格式丟分。
3. 10%時間:背“實務案例模板”
實務案例有很多“萬能模板”,比如“質量事故處理程序”:報告事故事故調查原因分析制定方案整改驗收總結;“安全隱患整改步驟”:停止施工撤離人員設置警示分析原因整改復查。這些模板記下來,考試時遇到類似題,直接套用,能省不少時間。
其實備考二建就像爬山,一開始覺得“好高好難”,但只要一步一步往上走,每天進步一點,到山頂回頭看,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我見過基礎差的、在職的、寶媽考生,只要方法對了、堅持住了,最后都過了。
記住:二建不是“智商考試”,是“耐力考試”。別想“我能不能過”,多問“今天我學了什么”。按上面的方法做,明年這個時候,你一定能拿到屬于自己的二級建造師證書。
考試相關政策及最新信息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44398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