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考過二級建造師
能不能考過二級建造師?答案是:只要方法對,普通人也能一次過。
我見過35歲寶媽邊帶娃邊備考,每天擠2小時復習,3個月上岸;也見過在職工程師摸魚刷題,把碎片時間攢成“備考黃金檔”,實務考了89分。但我更見過不少人,買了一摞教材到考試前還沒拆封,或者埋頭刷題卻總在50多分徘徊——二建難的不是知識點,是“不知道怎么學”和“堅持不下去”。
這篇文章不聊空話,從“心態調整規劃落地各科技巧實戰避坑”全拆解,幫你把“想考”變成“能過”。
一、先破“心魔”:別被“通過率”嚇退,你缺的是“開始的勇氣”
“二建通過率才15%,太難了吧?”——這是我聽過最多的借口。但你知道嗎?這15%里,至少一半是“裸考黨”“棄考黨”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黨”。真正認真復習的人,通過率能到60%以上。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備考焦慮”?
“每天下班好累,根本學不進去”
“記了又忘,感覺白學了”
“實務案例題一看就懵,不知道從哪下手”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我備考時也有過:對著法規的“招投標流程”背了3天,第4天還是記錯時間節點;管理的“贏得值法”算到頭暈,一度想放棄。但后來發現,焦慮的本質是“想一步到位”,而學習的真相是“慢慢來,比較快”。
給你一個“啟動公式”:別想著“我要考多少分”,先定“今天學30分鐘”。比如今晚8點到8點半,只看法規的“建設工程法人制度”,看懂3個考點就行。完成后給自己打個勾——這種“小勝利”會讓你慢慢找回信心。記住:二建不是“智商測試”,是“執行力測試”。
二、3個月備考規劃表:從“小白”到“上岸”,每天2小時就夠
很多人備考失敗,不是因為笨,是因為“沒規劃”——今天看視頻,明天刷題,后天覺得進度慢又換教材,最后啥都沒學透。科學的規劃,是把“大目標”拆成“可落地的小任務”。
以“3個月(90天)備考”為例,我幫你拆成3個階段,每天2小時足夠(在職/寶媽可靈活調整,比如早1小時+晚1小時,或周末補進度):
第一階段:基礎打底(40天)——“看懂比記住更重要”
目標:把3科教材過一遍,知道“考什么”“重點在哪”。
方法:
法規/管理:先看精講視頻(推薦找“口訣多、案例多”的老師,比如法規聽陳印,管理聽朱俊文),1.5倍速,邊看邊在教材上劃重點(比如“必須招標的項目規模”“施工許可證的申領條件”這種高頻考點,用熒光筆標出來)。看完一節,做10道章節練習題(不用糾結正確率,主要是檢驗“有沒有看懂”)。
實務:這科是“老大難”,別一上來就背案例。先看教材的“施工技術”章節(比如建筑實務的“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結合現場圖片或動畫理解(網上搜“二建實務施工工藝動畫”,比干啃書強10倍)。
舉個例子:學“模板工程驗收”時,別死記“驗收內容有哪些”,想想“工地上驗收模板會看什么?”——尺寸對不對(標高、位置)、牢不牢固(支撐體系)、接縫漏不漏漿,這樣記就不容易忘。
第二階段:強化刷題(30天)——“錯題是最好的老師”
目標:通過刷題抓考點,總結“出題套路”。
方法:
用近5年真題(至少3套),按“法規管理實務”順序刷。法規/管理先做單選題,再做多選題(多選題“寧缺毋濫”,不確定的別選,避免倒扣分);實務先做選擇題,再精讀案例題(不用急著寫答案,先圈出問題里的“關鍵詞”,比如“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處”,然后回材料里找對應句子)。
準備“錯題本”,但別抄題!只記“考點+錯誤原因”。比如法規錯題“招標公告的發布媒介”,錯誤原因是“漏記了‘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就寫“招標公告必須在‘國家指定媒介’發布(如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
重點提醒:這階段別追求“刷多少題”,而是“每道題都搞懂”。比如管理的“網絡圖計算”,如果第一次做錯,就把教材里的例題再做3遍,直到能獨立算出來。
第三階段:沖刺模擬(20天)——“按考試時間實戰,逼出應試本能”
目標:適應考試節奏,查漏補缺。
方法:
用模擬卷(至少2套),嚴格按考試時間做:法規/管理2小時,實務3小時。手機關機,桌子上只放筆、紙、計算器(實務案例需要算工程量,提前練計算器速度)。
實務案例題“動手寫”!很多人覺得“看懂了就行”,但考試時會發現“想得到,寫不出”。比如問“施工縫的留置位置要求”,你要寫出“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邊的任何位置”這種“教材原話”,否則會扣分。
最后5天,回歸教材和錯題本,只看“高頻考點”和“錯題考點”——比如法規的“合同糾紛解決方式”“安全生產責任”,管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質量事故處理程序”,實務的“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三、各科“痛點攻克”:法規記不住?管理太抽象?實務不會答?
法規:別死記硬背,用“場景聯想”和“口訣”
法規的特點是“碎”,但考點重復率高(近5年考過的點,下一年大概率還考)。記不住就編口訣,或者聯想生活場景。
比如“必須招標的項目規模”: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400萬,重要設備/材料≥200萬,勘察/設計/監理≥100萬。口訣:“施工400,設材200,勘查設計監理100”(讀2遍就記住了)。
再比如“建造師不予注冊的情形”:“無民事行為能力”“受過刑事處罰(5年內)”“吊銷注冊證(2年內)”“申請前3年有行賄記錄”。聯想場景:“一個‘傻子’(無民事)剛出獄(刑事處罰),兩年內又被吊銷證,還賄賂過,肯定不讓注冊”。
管理:結合“實務”學,把抽象概念“落地”
管理很多內容和實務相通,比如“施工進度控制”“質量驗收”,學的時候可以和實務的“施工工藝”結合。
比如“雙代號網絡圖”,很多人覺得難,其實就記住3步:
1. 找關鍵線路(從起點到終點,持續時間最長的線路);
2. 算自由時差(本工作波形線長度,沒有波形線就是0);
3. 算總時差(從本工作到終點,所有線路波形線之和的最小值)。
舉個真題例子:某網絡圖中,工作A的緊后工作是B和C,B的總時差3天,C的總時差2天,A的自由時差1天,問A的總時差是多少?
答案:A的總時差=min(B的總時差,C的總時差)+A的自由時差=min(3,2)+1=3天。(是不是沒那么難?)
實務:“技術+法規+管理”結合,案例題要“踩點得分”
實務是二建的“攔路虎”,但案例題有“套路”——80%的答案來自教材原文或題干材料,剩下20%靠理解。
案例題答題技巧:
1. 先看問題,再讀材料。比如問題問“事件一中,施工單位的做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就去材料里找“事件一”的描述,圈出關鍵詞(如“未編制專項方案”“項目經理未簽字”)。
2. 理由要寫“教材原話”。比如問“為什么不能在腳手架上堆放大量材料?”,答案要寫“腳手架堆載不得超過設計荷載,否則可能導致失穩坍塌”(來自教材“腳手架安全管理”)。
3. 技術部分多畫圖。比如“鋼筋連接方式”“模板安裝順序”,拿張紙畫一畫,比光看文字記得牢。
四、這些坑別踩!80%的人栽在這3個細節上
1. “只看視頻不看書”:視頻是輔助理解的,教材才是根本。很多老師的視頻會跳過“非重點”,但考試偶爾會出“冷門考點”(比如2023年法規考了“綠色施工評價”,很多人沒復習到),教材過一遍至少能有印象。
2. “刷題不總結”:刷100道題,不如搞懂10道錯題。我見過有人真題刷了5遍,錯題還是錯,就是因為沒總結“為什么錯”——是考點沒記住?還是審題不清?
3. “實務只背不練”:案例題一定要動手寫!哪怕寫得慢,也要逼自己寫。考試時答題卡空間有限,提前練“簡潔答題”(問“理由”就直接寫理由,別扯廢話),否則寫不完。
最后想說:二建不是“神話”,也不是“天塹”。它難在“你覺得難”,也簡單在“每天進步一點點”。我見過最“普通”的考生,是個40歲的施工員,每天工地收工后在宿舍學1.5小時,用了4個月,三科一次過。
別等“有時間了再學”,現在就打開教材翻第一頁;別怕“記不住”,重復是記憶的媽媽。 按這個方法走,明年拿到證書的,就是你。
以上內容基于現行二級建造師考試政策,若后續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44385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