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備考經驗總結
摘要
備考注冊會計師(CPA)是一場持久戰,每年超百萬考生報名,通過率卻常年維持在10%-20%之間。作為一名曾在職備考3年、最終6科通關的“過來人”,我深知其中的迷茫與焦慮:科目太多如何搭配?時間不夠怎么高效利用?教材太厚抓不住重點怎么辦?本文將從心態調整、科目規劃、學習方法、避坑指南四個維度,結合真實案例和可落地的技巧,幫你少走彎路,讓備考之路更清晰、更高效。
一、備考前必看:先搞懂“為什么考注會”
(1)別為“內卷”盲目跟風
身邊總有考生說“大家都在考,我也得考”,但CPA備考平均需要1500-2000小時,相當于額外上了一年班。如果只是為了跟風,大概率會中途放棄。我見過最可惜的案例:一位寶媽辭職備考,卻因家人不支持、自我懷疑,考到第三年徹底放棄,既沒了工作,也沒拿到證書。
建議:拿張紙寫下“考注會的3個核心目的”(如:進事務所、跳槽加薪、提升專業能力),貼在書桌前。每當想放棄時,問問自己:這些目標還重要嗎?
(2)接受“不完美”的備考狀態
沒人能做到“每天學習8小時、全年無休”。我備考時正值公司項目期,連續1個月每天加班到10點,只能利用通勤時間聽網課、午休時刷10道題。后來發現,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利用,比“硬熬時間”更重要。
二、科目搭配:3類考生的“避坑指南”
CPA6科中,《會計》是基礎,《審計》《稅法》與會計關聯度高,《財管》計算量大,《經濟法》《戰略》偏記憶。不同基礎的考生,搭配邏輯完全不同:
零基礎/在職考生:“2+2+2”三年通關法
第一年:會計+稅法
會計是6科的“百科全書”,學好會計能幫你理解其他科目(比如稅法中的“所得稅”章節)。稅法記憶點多但難度低,適合搭配會計“負重前行”。
我第一年就是這么搭配的,會計花了400小時,稅法花了200小時,最終分別考了72分、68分。
第二年:審計+經濟法
審計教材像“天書”,但學過會計后,理解“存貨監盤”“收入確認”會輕松很多。經濟法純記憶,可利用碎片時間背法條,適合中和審計的難度。
第三年:財管+戰略
財管需要大量刷題(至少300道真題),戰略則需要搭建知識框架(比如“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兩者搭配能避免“計算疲勞”。
全職備考/學霸型:“3+3”兩年沖刺法
第一年:會計+審計+稅法(難度)
適合有會計基礎、每天能學6小時以上的考生。但要注意:審計和會計都需要大量理解,避免同時陷入“兩科混戰”。
第二年:財管+經濟法+戰略(難度)
財管和戰略同屬“公司管理”范疇,很多知識點可以聯動記憶(比如戰略中的“財務戰略”和財管的“資本結構”)。
千萬別踩的搭配雷區:
會計+財管:兩科都耗時間,容易顧此失彼;
審計+戰略:審計需要“摳細節”,戰略需要“搭框架”,思維模式沖突;
一次性報6科:除非你是全職備考+智商超群+自律到極致(每年全國也就幾十人能做到)。
三、學習方法:親測有效的“3步通關法”
(1)基礎階段:用“費曼技巧”吃透教材
很多人喜歡一上來就刷題,結果越刷越懵——教材才是根本!CPA考試80%的考點都來自教材原文,尤其是《經濟法》《稅法》的法條原文。
具體做法:
聽網課:選1位適合自己的老師(會計推薦張敬富/郭建華,審計推薦劉圣妮/金鑫松,財管推薦鄭曉博),倍速播放(1.2-1.5倍),重點章節反復聽;
畫思維導圖:每學完一章,用A4紙畫框架(比如會計的“金融工具”章節,分“分類、計量、處置”三部分),不看教材憑記憶默寫;
費曼技巧:學完一個知識點,試著用“人話”講給家人聽。如果他們能聽懂,說明你真的理解了。
(2)強化階段:真題至少刷3遍
CPA考試“重者恒重”,近5年真題涵蓋了70%的高頻考點。我當年把《會計》真題刷了4遍,最后看到題目就知道考哪個章節、哪個陷阱。
刷題步驟:
第一遍:按章節刷,檢驗基礎(用鉛筆做,方便二刷);
第二遍:按年份刷,模擬考試(嚴格計時,3小時內做完);
第三遍:只刷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比如“知識點沒記牢”“審題失誤”“計算粗心”)。
注意:《財管》一定要用答題卡刷題!不然考試時會因為不熟悉計算器操作、公式輸入太慢而丟分。
(3)沖刺階段:用“模擬卷+錯題本”搶分
考前2周,每天做1套模擬卷(推薦東奧《最后六套題》或中華《必刷550題》),重點關注:
答題時間分配:會計、財管、審計建議每道主觀題控制在25分鐘內;
主觀題答題規范:比如審計的“風險應對”要寫清“程序+目的”,稅法的“計算題”要寫公式和步驟(按步驟給分)。
錯題本怎么用:只記“核心錯誤點”,比如“合并報表中少數股東權益的計算”,不要抄整道題(浪費時間)。考前3天,只看錯題本和思維導圖。
四、避坑指南:90%的考生都會踩的5個坑
(1)“教材太厚,只看講義就行”——大錯特錯!
講義是老師提煉的重點,但考試會挖教材的“邊邊角角”。比如2022年《經濟法》考了“票據法中的粘單”,這個知識點很多老師講義都沒細講,只在教材原文里有。
(2)“筆記抄得越漂亮,學得越好”——形式大于內容
見過有考生把筆記做成“藝術品”,彩色筆、便利貼堆了一堆,結果沒時間刷題。筆記的核心是“自己能看懂”,我當年的筆記全是縮寫和符號(比如“借”寫成“Dr”,“貸”寫成“Cr”),但效率極高。
(3)“熬夜學習,感動自己”——性價比最低的行為
備考拼的是效率,不是時長。我試過連續一周學到凌晨2點,結果白天昏昏沉沉,正確率暴跌。后來調整為“早睡早起”:每天6點起床學2小時(記憶力最好),晚上學3小時,效率反而更高。
(4)“忽視機考模擬系統”——考前必踩的技術坑
每年都有考生因為不熟悉機考系統丟分:比如財管公式不會輸入,稅法稅率表找不到,甚至忘了保存答案!考前一定要在中注協官網(cicpa.org.cn)做2次模擬,熟悉操作界面。
(5)“考場上死磕難題”——不會取舍的人最吃虧
CPA考試60分及格,遇到不會的題,先標記跳過,把會做的題拿到分。我考《財管》時,最后一道綜合題卡了20分鐘,果斷放棄去檢查前面的選擇填空,結果撿回了10分,剛好62分飄過。
寫在最后
備考CPA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了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直到上考場的那一刻,燈亮了,你會發現:有的人忘了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機,但只要你認真洗過了每一個地方,那件衣服一定是潔白如新的。
最后提醒:2024年CPA報名時間預計為4月,考試時間為8月底(具體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F在開始準備,時間剛剛好。祝你早日拿到那本“比房產證還厚”的證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61091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