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礎考初級會計師該怎么學-如何學習
摘要
0基礎考初級會計師,完全不用怕!只要避開“上來就刷題”“兩科一起啃”的誤區,選對資料、拆解計劃、抓準重點,普通人3-4個月就能穩穩通關。本文從資料選擇、階段計劃、具體方法到避坑指南,手把手教你從“會計小白”到“持證選手”,看完就能落地執行。
一、開頭:0基礎學會計,你是不是也這樣迷茫?
“翻開《初級會計實務》,‘資產’‘負債’像天書;打開《經濟法基礎》,增值稅稅率表看得頭大;刷到別人說‘30天過初級’,自己學3天就想放棄……”
這是我去年帶的一個0基礎考生小林的真實狀態。她是寶媽,白天帶娃晚上學習,一開始連“會計分錄”是什么都不知道,對著教材哭了好幾次。但最后她用4個月時間,實務考了83分,經濟法79分,順利拿證。
其實0基礎考初級,難的不是內容,而是“不知道從哪開始”和“找不到正確方法”。今天這篇文章,把小林和上百位0基礎通關考生的經驗揉碎了講,你跟著做,大概率也能一次過。
二、第一步:選對資料,拒絕“資料越多越好”
0基礎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一上來買一堆書、囤一堆課,結果哪本都沒看完。記住:初級會計備考,資料在精不在多,3類就夠。
1. 官方教材:打基礎的“圣經”
別聽人說“教材沒用,直接看輕一就行”!0基礎必須從教材入手。初級會計教材是財政部指定的,所有考點都來自這里,尤其是《初級會計實務》里的概念(比如“會計要素”“會計等式”),教材講得最細致,不像教輔書會省略基礎推導過程。
怎么用:第一遍通讀,不用背,重點看“例題”和“黑體字定義”。比如看到“權責發生制”,教材會舉例“1月付全年房租12000元,1月應確認費用1000元”,把這個例子看懂,比死記定義有用10倍。
2. 輕一/官方教輔:抓重點的“捷徑”
教材太厚(兩本加起來近800頁),直接啃效率低。搭配一本教輔書(比如東奧輕一、中華夢想成真),里面會把考點按“重要程度”標出來(是必考點,是了解即可),還會總結表格、對比易混點(比如“應收賬款vs其他應收款”“小規模納稅人vs一般納稅人”),幫你節省50%的時間。
怎么選:輕一的例題多、解析細,適合0基礎;夢想成真的考點總結更精煉,適合后期沖刺。選一本吃透就行,別兩本都買。
3. 網課:聽不懂就換老師,別硬扛
0基礎自學很容易卡在“分錄不會寫”“稅法條文看不懂”。找個適合自己的網課老師,比自己死磕效率高太多。
選老師技巧:
實務:選擅長“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老師。比如有的老師講“交易性金融資產”,會用“買股票”舉例:“你花1000元買股票(成本),后來漲到1200元(公允價值變動),賣了1300元(投資收益)”,聽完就知道分錄怎么寫了。
經濟法:選擅長“口訣記憶”的老師。比如增值稅稅率,有的老師會編口訣“銷售貨物13%,服務6%,運輸建筑9%,農產品9%可抵扣”,比死記表格好記。
提醒:別跟風追“名師”,適合自己的才最好。先試聽2節免費課,能聽懂、能跟著笑、記知識點不費勁,就選他。
三、3階段學習計劃:把“4個月”拆成“每天2小時”
0基礎最缺的是“節奏感”,要么前松后緊,要么一開始就用力過猛。按“基礎強化沖刺”3個階段走,每天2-3小時,壓力不大還能穩扎穩打。
階段1:基礎階段(2.5-3個月)—— 先學實務,再學經濟法
為什么先學實務? 實務是會計的“骨架”,比如“會計分錄”“會計科目”是經濟法里“稅法計算”的基礎。先學實務,再學經濟法,會覺得“哦,原來稅法里的‘進項稅額抵扣’,就是實務里的‘應交稅費’分錄啊”,理解起來更順。
具體安排:
每天2小時:1.5小時看教材/網課+0.5小時做課后題
實務(6-7周):先學“會計概述”(打基礎,1周),再學“資產”(重點,2周)、“負債”(次重點,1周)、“收入、費用和利潤”(重點,1.5周),最后學“財務報告”“管理會計”“政府會計”(非重點,0.5周)。
經濟法(5-6周):先學“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重點,2周)、“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重點,2周),再學“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次重點,1周),最后學“支付結算”“稅收征收管理”等小稅種(非重點,1周)。
小技巧:每學完1章,畫一張“思維導圖”。比如“資產”章節,畫成“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樹狀圖,把每個小節的核心考點填進去,幫你理清邏輯。
階段2:強化階段(1個月)—— 刷題+錯題復盤,別只看正確率
基礎階段結束后,很多人會覺得“好像都懂了”,一做題卻錯一半。這很正常,因為“聽懂”和“會做”之間,差了“刻意練習”這一步。
具體安排:
每天2.5小時:1.5小時做章節練習題(輕一/題庫)+1小時整理錯題
實務:重點刷“資產”“收入”“財務報告”章節的計算題,尤其是“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交易性金融資產分錄”,這些是每年必考的“大題考點”。
經濟法:重點刷“增值稅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勞動合同賠償”的案例分析題,注意“時間(比如試用期期限)”“數字(比如工資支付比例)”“關鍵詞(比如‘應當’vs‘可以’)”這些容易挖坑的地方。
錯題怎么整理? 別抄題!準備個活頁本,按“章節”分類,只記“錯誤原因”和“正確思路”。比如:
錯誤題:“某企業購入原材料一批,價款10000元,增值稅1300元,用銀行存款支付,分錄怎么寫?”
錯誤原因:漏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正確思路:原材料(資產)增加記借方,銀行存款(資產)減少記貸方,增值稅進項稅額可抵扣,記借方。分錄:借: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 貸:銀行存款 11300
階段3:沖刺階段(2-3周)—— 模擬考試+背高頻考點
最后階段別再啃新書、做難題了,抓“性價比最高”的事:模擬考試+背高頻考點。
模擬考試:用近3年真題(至少做2遍),嚴格按考試時間(實務2小時,經濟法1.5小時)做,體驗“機考系統”(財政部會在考前開放模擬系統,一定要去練!)。重點看“大題答題時間”,比如實務的2道不定項選擇題,建議每道控制在20分鐘內,別在一道題上死磕。
背高頻考點:經濟法很多考點需要記,沖刺階段直接背“高頻考點總結”(教輔書最后幾頁一般有,或網課老師會劃重點)。比如“勞動合同違約金”只能約定“服務期”和“競業限制”,其他情況不能約定;“增值稅免稅項目”包括“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古舊圖書”等,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送分點”,必須記牢。
四、避開5個“0基礎致命坑”,別讓努力白費
坑1:一上來就刷題,跳過教材
0基礎沒有理論支撐,刷題就是“碰運氣”。比如實務的“會計分錄”,不知道“借增貸減”“借減貸增”的規則,刷100道題也記不住。先看教材打基礎,再刷題才有效。
坑2:實務和經濟法“同時學”
兩科內容差異大,同時學容易混淆。比如上午學實務的“資產”,下午學經濟法的“增值稅”,大腦會混亂。按“先實務后經濟法”的順序,一科結束再學另一科,效率更高。
坑3:只看網課不動筆,以為“聽懂=會做”
會計是“動手型”學科,分錄、計算必須自己寫。比如學“固定資產折舊”,老師講“年限平均法:(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壽命”,聽懂了但自己不算一遍,考試時遇到“預計凈殘值率”就會懵。
坑4:經濟法“考前1周才開始背”
經濟法考點多且碎,比如“票據法”的“承兌期限”“背書不得記載事項”,考前突擊根本記不住。從強化階段就開始每天花20分鐘背,重復3-4遍才能刻在腦子里。
坑5:糾結“完美計劃”,遲遲不行動
總想著“等我買齊資料再學”“等我有整塊時間再學”,結果拖到考前1個月才開始。初級會計難度不高,現在就打開教材第1頁,比“完美計劃”有用100倍。
五、寫給0基礎的你:別怕,你比自己想象中強
我見過很多0基礎考生,一開始覺得“會計太難,我肯定學不會”,但跟著計劃一步步走,最后都拿到了證書。會計不是“天賦型”考試,而是“方法型”考試——只要你愿意每天花2小時,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把“天書”拆成“例題”,就一定能學會。
就像小林說的:“我一開始連‘借’和‘貸’都分不清,現在看財務報表也能看懂個大概了。原來所謂的‘難’,只是沒找到門而已。”
你看,0基礎考初級,真的沒那么難。現在就去找出教材,從“會計概述”開始,今天學10頁,明天做5道題,堅持3個月,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注:本文涉及的考試政策、教材版本等內容,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5691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