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師考試如何復習-初級會計師如何備考
摘要
初級會計師考試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每年都有零基礎考生一次過,也有不少人栽在“輕敵”或“方法不對”上。這篇文章會從“備考前準備”“時間管理”“記憶技巧”“刷題方法”到“考前沖刺”,手把手教你避開坑、用對力,尤其適合零基礎、在職備考或時間緊張的考生。記住:初級會計60分萬歲,抓大放小、效率優先才是通關關鍵。
一、剛開始備考?先搞清楚這3件事,少走半年彎路
很多姐妹剛開始備考時,拿著兩本厚厚的教材,翻了幾頁就暈了——會計實務的分錄像天書,經濟法的法條又多又繞,完全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其實,備考第一步不是急著看書,而是先搞清楚這3件事:
1. 考試科目特點:別把“實務”和“經濟法”混為一談
初級會計考兩科:《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兩科必須同時過(60分及格),所以偏科是大忌。
《初級會計實務》:偏“理解+計算”,比如存貨計價、固定資產折舊、收入確認這些章節,光背公式沒用,得懂原理、會做題。占分大頭是“資產”(20%-30%)、“收入、費用和利潤”(20%左右),這兩章一定要啃透。
《經濟法基礎》:偏“記憶+細節”,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三章占分超50%,法條多但不用死記硬背,重點記“時間(比如票據權利時效)、數字(比如免稅額度)、特殊規定(比如不得抵扣的進項稅)”。
舉個例子:實務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手續費,很多人會記成“計入成本”,但其實是“計入投資收益”——因為它是“短期交易”,手續費就像“戀愛約會的開銷”,直接算損失;而“長期股權投資”的手續費才計入成本,像“結婚彩禮”,得算進總成本里。理解了這個邏輯,就不容易混了。
2. 評估自己的基礎:別盲目跟風“30天速成”
網上總說“零基礎30天過初級”,但這得看你每天能學幾小時。如果是在職黨,每天只有2-3小時,建議至少留足3個月;如果是學生黨,每天能學4-5小時,2個月差不多。
怎么評估基礎? 做一套去年的真題(只做選擇判斷):
實務:如果連“會計分錄三要素”“借增貸減/借減貸增”都搞不清,那就是純零基礎,先花1周補會計入門知識(B站搜“會計基礎0基礎”,找2小時以內的課快速過);
經濟法:如果增值稅稅率、個稅起征點這些常識都不知道,先翻教材目錄,把“稅法部分”(第4-7章)標出來,這是重點中的重點。
3. 列一張“可落地”的計劃表:別讓“明天再學”毀了你
很多人計劃寫得漂亮:“每天學5小時”“本周看完實務前3章”,結果執行時不是加班就是玩手機。其實計劃表不用太復雜,按“階段+任務”來就行:
基礎階段(1-1.5個月):跟課+做教材例題。每天2小時,實務1小時(看1節網課+做課后題),經濟法1小時(背1個章節重點+畫思維導圖)。
強化階段(1個月):刷真題+整理錯題。每天2.5小時,實務1.5小時(按章節刷真題,重點刷“資產”“收入”章節),經濟法1小時(刷稅法部分真題,記錯題里的法條細節)。
沖刺階段(0.5個月):模擬考試+回歸教材。每天3小時,上午做1套真題(嚴格計時,實務2小時,經濟法1.5小時),下午分析錯題+看教材高頻考點。
重點提示:計劃表一定要留“彈性時間”,比如每周留1天休息,避免某天沒完成任務就擺爛。我當年備考時,就因為把計劃排太滿,有天加班到9點,沒學夠5小時,結果后面3天都不想學了——后來改成“每天至少學1.5小時”,反而堅持得更久。
二、時間不夠用?試試“碎片化時間偷分法”
在職黨、寶媽最愁的就是“沒時間”——上班忙,下班帶娃,能坐下來完整學2小時都難。但其實碎片時間用好了,每天能多學1.5小時,積少成多超有用!
1. 通勤時間:把考點“聽”進腦子里
上下班路上、排隊時,別刷短視頻了,換成“考點音頻”:
自己提前錄:晚上花10分鐘,把當天學的重點錄成音頻(比如“存貨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會導致物價上漲時成本偏低、利潤偏高”),第二天通勤時反復聽;
找現成資源:喜馬拉雅搜“初級會計考點”,很多博主會把經濟法法條編成口訣,比如“增值稅免稅項目:農民自產農產品、古舊圖書、科研進口儀器”,記起來比干背快10倍。
2. 午休/睡前:用“5分鐘復盤”代替刷手機
午休別全用來睡覺,留10分鐘做“迷你刷題”:
用APP刷10道選擇題(推薦“會計云課堂”“東奧會計在線”,有免費題庫),重點刷“經濟法的小稅種”(比如房產稅、印花稅,考的都是細節,多刷幾道就記住了);
睡前花5分鐘“閉眼復盤”:今天學了什么?比如“今天學了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最后兩年要改成年限平均法……”想不起來的,第二天早上立刻翻書看。
3. 周末時間:搞“沉浸式專題突破”
周末有整塊時間,別從頭到尾看書,聚焦“薄弱專題”:
比如實務的“資產”總錯,就花3小時專門學“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把教材例題+近3年真題里的相關題全做一遍,總結分錄模板(比如固定資產處置:借“固定資產清理”,貸“固定資產”;借“銀行存款”,貸“固定資產清理”“應交稅費”;最后把“固定資產清理”差額轉“資產處置損益”);
經濟法的“企業所得稅”搞不懂,就畫一張“應納稅所得額調整表”,把“免稅收入”“不征稅收入”“不得扣除項目”列出來,對著真題案例往里套數據,套3道題就通了。
三、知識點記不住?3個“反人類”記憶法,比死記硬背快10倍
初級會計考點多,尤其經濟法,法條密密麻麻,死記硬背不僅痛苦,還容易忘。分享3個我親測有效的記憶法,記得牢還省時間:
1. “理解+口訣”:把抽象法條變成“人話”
經濟法里很多規定很繞,比如“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永久保管的有“年度財務報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定期保管的有10年(月度、季度財務報告等)、30年(會計憑證、賬簿等)。
直接記“永會檔,十年月,三十年證賬冊”(“永會檔”=永久保管的會計檔案;“十年月”=10年保管的是月度、季度報告;“三十年證賬冊”=30年保管的是憑證、賬簿)。
再比如實務的“存貨跌價準備”:當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要計提跌價準備,分錄是“借:資產減值損失,貸:存貨跌價準備”;轉回時做相反分錄,但轉回金額不能超過已計提的金額。記成“成本高了要‘減值’,轉回別超‘已提數’”,簡單好記。
2. “聯想記憶”:把考點和生活場景綁在一起
比如經濟法的“增值稅視同銷售”,有8種情況,記起來很費勁。但聯想成“把東西給別人,要么收錢,要么視同收錢(交稅)”:
把貨物“送”給別人(無償贈送);
把貨物“投”給別人(投資);
把貨物“分”給別人(分配股利);
把貨物“換”給別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這4種情況都要交增值稅,記成“送投分換,視同銷售”,是不是瞬間記住了?
3. “高頻重復”:別等忘了再復習,按“遺忘曲線”來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完1天后,記憶保留率只剩33%,所以復習一定要及時。
當天:睡前復盤(5分鐘快速過當天重點);
第3天:復習前2天的內容(比如周一學存貨,周三花20分鐘再看一遍存貨的計價方法和跌價準備);
第7天:周末做“周復盤”,把本周學的章節畫一張思維導圖,只寫關鍵詞(比如“固定資產:取得折舊后續支出處置”),想不起來的立刻翻書。
我當時用這個方法記經濟法法條,比同學少花一半時間,考試時看到題目,腦子里自動跳出口訣和關鍵詞,做題速度快了很多。
四、刷題總錯?避開3個坑,正確率從50%提到80%
很多人學完知識點,一做題就錯,覺得“聽懂了但不會做”。其實刷題有技巧,避開這3個坑,正確率會直線上升:
1. 別一上來就刷模擬題,教材例題才是“母題”
教材例題是官方出的,最貼合考點,很多真題都是從例題改編的。比如實務教材里“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例題,真題可能換個數、換個手續費金額,但分錄邏輯完全一樣。
正確步驟:學完一節,先做教材例題(蓋住答案自己做,做完對照解析,搞懂每一步為什么這么寫),再做章節練習題,最后才刷真題。
2. 真題至少刷3遍,重點不是“做對”,是“搞懂考點”
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近3年的真題至少刷3遍:
第一遍(按章節刷):基礎階段結束后,分章節刷真題,比如今天刷“資產”章節,明天刷“負債”章節,重點看每個章節的高頻考點(比如資產里的“存貨”“固定資產”,每年必考);
第二遍(按套刷):強化階段,嚴格計時做整套真題(實務2小時,經濟法1.5小時),模擬考試氛圍,訓練做題速度;
第三遍(只刷錯題):把前兩遍的錯題整理出來,分析錯誤原因(是知識點沒懂?還是粗心?),比如“錯因: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范圍記混了,以為‘貸款服務’能抵扣,其實不能”,考前1周只看錯題本。
重點提示:真題里的過時考點要跳過!比如2019年之前的增值稅稅率有16%、10%,現在已經改成13%、9%,遇到這種題直接pass,別糾結。
3. 錯題本別抄題,記“考點+錯因”就行
很多人錯題本抄得工工整整,結果沒時間看。其實錯題本不用抄題,記3點就行:
考點:這道題考的是什么知識點?(比如“企業所得稅的免稅收入”);
錯因:為什么錯?(比如“把‘國債利息收入’記成了‘應稅收入’”);
結論:正確的知識點是什么?(比如“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收入,不交企業所得稅”)。
我當時的錯題本就是一張A4紙折成三欄,簡單高效,考前翻一遍,比看教材還管用。
五、考前1個月必做的5件事,避免“學了白學”
越到考前越容易慌,要么覺得“還有好多沒學”,要么覺得“學了的都忘了”。其實考前1個月,做好這5件事,能幫你穩住心態、高效提分:
1. 回歸教材,抓“高頻考點”放棄“冷門難點”
初級會計60分及格,不用追求滿分。考前1個月,把教材再過一遍,重點看老師畫的“高頻考點”(比如實務的“收入確認”“固定資產折舊”,經濟法的“增值稅計算”“企業所得稅調整”),冷門難點(比如實務的“政府會計”,占分不到5%)直接放棄,別浪費時間。
2. 用“官方模擬系統”練手,熟悉機考操作
初級會計是機考,很多人平時習慣用紙筆做題,上了考場找不到計算器、不會標記題目,白白浪費時間。考前一定要用“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的官方模擬系統(一般考前1個月開放),練2-3套題,熟悉:
計算器怎么用(比如輸入“10000×13%”,別手算錯了);
標記題目(不確定的題先標記,做完再回頭看);
答題順序(先做會的,難題放最后,別在一道題上死磕)。
3. 調整作息,讓大腦在“考試時間”保持興奮
初級會計考試一般在上午8:30-11:30(實務+經濟法連考),考前1周開始調整作息:
早上7:30起床,8:30開始做一套真題(模擬考試時間);
中午12點吃飯,下午適當休息,別熬夜(熬夜會讓大腦反應變慢,得不償失)。
4. 整理“公式/法條手卡”,考前1小時快速過
把實務的公式(比如“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利潤=收入-費用”)、經濟法的核心法條(比如“增值稅稅率:13%(銷售貨物)、9%(建筑服務)、6%(現代服務)”)手寫在卡片上,考前1小時在考場外看,進考場后立刻在草稿紙上默寫下來(比如把增值稅稅率表、所得稅稅率寫下來,做題時直接對照,避免記錯)。
5. 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有不會的題
最后想說,初級會計考試不難,但也別指望“全會”。遇到不會的題,別慌,先跳過,把會的題都做對,60分就穩了。我當年考試時,實務最后一道大題卡了10分鐘,后來果斷放棄,把前面的選擇判斷檢查了一遍,最后實務考了78分——有時候,“及時止損”比“死磕難題”更重要。
備考初級會計,方法比時間更重要。別盲目跟風“學霸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踏踏實實地學,你會發現:原來60分真的不難。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5572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