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初級會計需要報班嗎-考初級會計如何備考
最近總收到私信:“學姐,我想考初級會計,到底要不要報班啊?”“看別人都在報班,我不報是不是就輸在起跑線上了?”“零基礎備考,感覺書像天書,不報班能過嗎?”
作為過來人,我太懂這種糾結了——一邊怕花錢打水漂,一邊怕自學走彎路。今天就掏心窩子聊聊:考初級會計到底要不要報班?不同情況怎么選?以及備考到底該怎么規劃,才能少走彎路一次過? 全文都是實戰經驗,零基礎、在職黨、學生黨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考初級會計需要報班嗎?別跟風,先看你屬于哪種情況
“報班”這事兒,沒有標準答案。有人不報班照樣90+,有人報了班還掛科;有人覺得報班是“花錢買效率”,有人覺得“自學更自由”。關鍵看你自己的 基礎、自律性、備考時間,這三個維度一測,答案就清晰了。
1. 這3類人,報班可能更適合你
(1)零基礎+看不懂教材,抓不住重點的人
初級會計教材雖然不算難,但對純小白來說,一上來就看“會計要素”“借貸記賬法”,真的像看天書。我表妹去年備考,非會計專業,拿著教材啃了一周,連“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都沒搞明白,越學越焦慮,最后直接擺爛。后來報了個基礎班,老師用“你欠銀行錢(負債)買了房(資產),房子是你的(所有者權益)”這種例子一講,她瞬間就懂了。
如果你翻開教材,3頁內出現3個以上看不懂的概念,且沒人能問,報個基礎班真的能少走很多彎路——老師會幫你把復雜知識點拆成“人話”,劃重點、講邏輯,比自己瞎琢磨效率高10倍。
(2)自律性差,需要“外力監督”的人
我見過太多人:“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學”“刷會兒手機放松下,結果刷到半夜”“計劃做了10頁紙,執行起來連10%都不到”。初級會計備考至少需要2-3個月,光靠“我明天一定學”的決心,90%的人都會半途而廢。
報班的好處是:有固定課程表、作業打卡、群內監督,甚至有的班會有“不過退費”協議(雖然條件嚴格,但也算一種倒逼)。我同事小林,典型的“拖延癥晚期”,去年報了班后,因為怕浪費錢,硬是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每天雷打不動學2小時,最后實務82、經濟法78,穩穩過關。
(3)在職備考/時間緊張,想“高效突擊”的人
在職黨備考有多難?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只想躺,周末還要處理瑣事,能擠出來的學習時間少得可憐。這時候“效率”比“時長”更重要——你沒時間慢慢啃教材,需要直接抓考點、學技巧、練真題。
報個“沖刺班”或“考點串講班”就很合適:老師會把300頁教材濃縮成100個必考點,教你“分錄題怎么快速找對應科目”“經濟法法條怎么記不容易混”,甚至會給你劃“每年必考的30道母題”。我去年帶的一個在職學員,每天只能學1.5小時,跟著沖刺班學了1個半月,最后壓線飄過,她說:“要不是老師幫我篩重點,我根本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學完。”
2. 這2類人,自學完全沒問題
(1)有基礎(會計專業/做過財務相關工作),自律性強的人
如果你是會計專業學生,或者做過出納、財務助理,對“會計分錄”“增值稅”這些基礎概念本來就熟悉,初級會計對你來說就是“復習+拔高”。教材翻一遍就能懂,直接刷題查漏補缺就行,報班反而可能浪費時間(畢竟老師講的基礎內容你早就會了)。
我大學室友,會計專業,備考時每天泡圖書館3小時,教材過一遍,真題刷2遍,最后實務95、經濟法92,全程沒報班,還省下了幾千塊報班費。
(2)時間充裕,愿意花心思研究“備考方法”的人
學生黨(尤其是大四/研三,課少時間多的),或者全職備考的人,時間是最大的優勢。你可以慢慢啃教材,自己找免費網課(B站、小紅書上很多優質免費資源),整理筆記,總結錯題。雖然過程可能比報班慢一點,但能把知識點吃透,反而記得更牢。
不過自學一定要注意:別悶頭死學。多去小紅書、知乎看別人的備考經驗,參考別人的筆記框架、刷題方法,避免自己走彎路。比如很多人一開始就抱著教材逐字逐句背,結果浪費時間還記不住,其實初級會計更側重“理解+應用”,尤其是實務,分錄題光背沒用,得知道“為什么這么做”。
3. 報班避坑指南:這3種班千萬別報
如果決定報班,一定要擦亮眼睛!現在市面上的初級會計培訓班魚龍混雜,稍不注意就踩坑:
“保過班”“包過班”:別信!初級會計是全國統一考試,正規機構不可能“保過”,大概率是收了錢就不管你,最后考不過就找各種理由不退費。
“超低價班”:9.9元學初級?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種班要么課程質量差(錄播課是三四年前的,老師照本宣科),要么后續瘋狂推銷高價課,反而更坑。
“大雜燴班”:一個班既講初級又講中級,老師自己都分不清重點。初級會計有自己的考綱和高頻考點,一定要選“專門針對初級”的班,最好是老師只講初級,經驗豐富的那種。
二、考初級會計如何備考?3階段+2科技巧,零基礎也能一次過
不管報不報班,備考方法對了,才能事半功倍。初級會計考2科:《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兩科特點不同,備考方法也得“對癥下藥”。我總結了一套“3階段備考法”,親測適合零基礎,照著做,過線真不難。
階段1:基礎階段(1-1.5個月)—— 把書讀“薄”,搭建知識框架
目標:搞懂80%的基礎知識點,知道每章講什么,重點是什么,不糾結難題。
怎么做?
先聽課,再看書,最后做筆記
零基礎直接看書容易懵,建議先聽基礎課(報班的跟老師課,自學的找免費網課,比如B站“馬勇初級會計”“劉忠老師”,講得都很通俗)。聽課的時候別光聽,手里拿張紙,邊聽邊畫框架:比如學“資產”這章,就畫“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存貨固定資產……”,每個小知識點下面記關鍵詞(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取得持有出售”分錄)。
聽完課再翻教材,這時候你會發現:之前看不懂的內容,現在一看就懂了!教材不用逐字看,重點看老師講過的部分,劃波浪線標出來。
每章學完,做50道基礎題
基礎階段不用刷難題,就做教材課后題、輕一基礎篇的題(輕一是備考神器,幾乎人手一本)。做題時別翻書,做完再對答案,錯的題標出來,回到教材或筆記里找到對應的知識點,用紅筆寫清楚“為什么錯”(是概念沒懂?還是分錄記錯了?)。
比如我剛開始學“存貨計價方法”,搞不懂“先進先出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的區別,做題錯了一堆,后來我自己畫了個表格,把兩種方法的公式、例子、優缺點列出來,一目了然,再做題就沒錯過。
階段2:強化階段(1個月)—— 刷題+總結,攻克高頻考點
目標:搞定60%的高頻考點,錯題率降到30%以下,尤其是分錄題、計算題。
分科目突破:
《初級會計實務》:抓分錄+計算題,別死記硬背
實務的核心是“分錄”,70%的分數都和分錄有關。但分錄不是背出來的,是“理解+應用”出來的。比如“銷售商品確認收入”,你得知道: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同時還要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為什么這么做?因為賣東西收到錢(資產增加),收入增加(損益類科目貸增借減),成本也得結轉(費用增加)。
高頻考點一定要重點刷:存貨(計劃成本法、存貨清查)、固定資產(折舊、處置)、收入(新收入準則下的確認條件)、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項目填列)。這些章節每年必考,多刷真題里的相關題目,總結答題套路。
《經濟法基礎》:記關鍵詞+口訣,別整段背法條
經濟法很多人覺得“背就完了”,但法條那么多,整段背根本記不住!正確的方法是“記關鍵詞+編口訣”。比如增值稅的“視同銷售”情形,有8種,直接背太痛苦,我總結了個口訣:“委托代銷貨物,異地移送;自產委托加工,用于非應稅;外購貨物,投分送(投資、分配、贈送)”,記住這幾個關鍵詞,考試時看到選項就能對應上。
稅法部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重點,占分40%左右,一定要搞懂“計稅依據”“稅率”“稅收優惠”。比如個人所得稅的“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每個的計算方法不同,勞務報酬是“收入減800(或20%)后打八折”,稿酬是“收入減800(或20%)后打七折”,這些細節要記清,刷題時多練計算。
階段3:沖刺階段(2-3周)—— 模擬考試+復盤,查漏補缺
目標:適應考試節奏,熟悉機考系統,把會的題都拿到分,不會的題爭取“蒙對”。
怎么做?
每天做1套真題/模擬題,嚴格計時
初級會計考試是機考,兩科連考(實務105分鐘,經濟法75分鐘,中間不休息),很多人平時做題不計時,考試時要么做不完,要么慌里慌張錯一堆。沖刺階段一定要用機考系統(財政部官網有模擬系統,免費的!),每天按考試時間做一套題,實務和經濟法連著考,模擬真實考試狀態。
做題時遇到不會的題別糾結,先標記跳過,做完會的再回頭做,這是考試拿分的關鍵!
錯題復盤:只看錯題本,不做新題
最后2周別再做新題了,沒用!把基礎階段和強化階段的錯題本拿出來,從頭到尾過一遍,尤其是反復錯的“頑固錯題”,一定要搞懂“為什么錯”“正確思路是什么”。比如我之前總錯“固定資產折舊的開始時間”,后來發現是把“當月增加當月不提,當月減少當月照提”和“無形資產”記混了,專門寫在便利貼上貼在書桌前,每天看一眼,最后考試果然考到了,穩穩拿下。
背“急救包”:高頻考點+易錯點總結
考前一周,很多機構會出“沖刺急救包”,把各科的高頻考點、易錯點濃縮成幾頁紙,打印出來每天背1小時。比如實務的“30個必背分錄”,經濟法的“20個必背法條”,這些都是“性價比最高”的分數,一定要拿到手。
三、備考路上最容易踩的3個坑,避開就能多拿20分
1. “教材看得越細越好”:大錯特錯!初級會計考綱每年都有變化,有些章節幾乎不考(比如實務的“政府會計”,近幾年只考1-2分),沒必要花大量時間啃。重點看考綱里標“掌握”“熟悉”的內容,“了解”的部分簡單過一遍就行。
2. “刷題越多越好”:刷題不在量,在“質”。做100道新題,不如把10道錯題搞懂。尤其是真題,至少刷3遍,近3年的真題一定要吃透,很多考點會重復考。
3. “兩科分開學,先學完一科再學另一科”:千萬別!初級會計要求兩科同時過線(60分),如果先學完實務,再學經濟法,等學完經濟法,實務的知識點早就忘光了。正確的做法是“兩科交叉學”,比如上午學實務2小時,下午學經濟法2小時,每天都接觸,記得更牢。
最后想說:初級會計不難,但也沒簡單到“裸考就能過”。報班與否,取決于你的實際情況;但不管報不報班,“堅持+方法”才是過關的核心。備考路上肯定會有焦慮、想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拿到證書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得。”
(注:初級會計考試政策、報名時間、考試內容等請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5273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