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怎么備考容易過
開頭:別再瞎忙了!初級會計真的有“捷徑”
最近總收到私信:“老師,初級會計教材厚得像磚頭,知識點碎得像芝麻,我每天學3小時還是記不住,是不是我太笨了?”“在職備考,白天上班晚上帶娃,只有碎片化時間,能考過嗎?”
其實每年初級會計報考人數超500萬,但通過率常年在20%左右,不是因為考試多難,而是80%的人都在“無效備考”:要么抱著教材從頭啃到尾,抓不住重點;要么只聽課不做題,以為聽懂就是會了;要么計劃定得太滿,執行兩天就放棄……
今天就結合我帶過3000+考生的經驗(其中80%是零基礎/在職黨),分享一套“拿來就能用”的備考方法,幫你避開90%的坑,哪怕每天只有2小時,3個月也能穩過線!
一、先搞清楚“考什么”:別讓“盲目努力”浪費時間
很多人備考第一步就錯了:拿到教材就從第一章開始背,背了半個月發現“存貨”還沒搞懂,直接心態崩了。其實初級會計就考兩科,《初級會計實務》(偏理科,重分錄和計算)和《經濟法基礎》(偏文科,重法條和記憶),題型都是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不定項),沒有主觀題,說白了就是“只要選對就能得分”。
1. 兩科核心考點占分比(2024年數據,參考價值90%)
實務:重點永遠在這5章,占分超70%!
第三章 流動資產(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15-20分)
第四章 非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15-20分)
第五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收入確認、利潤計算,20-25分)
第七章 管理會計基礎(成本核算、產品成本計算,10-15分)
第八章 政府會計基礎(近年考頻上升,5-10分)
(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考得少且簡單,最后1個月突擊就行)
經濟法:這3章是“得分大頭”,背會就能拿60%的分!
第四章 稅法概述及貨物和勞務稅法律制度(增值稅、消費稅,20-25分)
第五章 所得稅法律制度(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15-20分)
第八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勞動合同、社保,15-20分)
(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考得細但分值低,優先記高頻考點)
2. 明確“及格線思維”:60分萬歲,別追求“完美”
初級會計合格線是60分(滿分100),意味著你不需要掌握所有知識點,只要把核心考點(占分70%)吃透,再拿下簡單題(占分20%),就能穩過。比如實務的“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經濟法的“增值稅稅率”“勞動合同解除賠償”,這些高頻考點每年翻來覆去考,把它們練到“看到題就知道答案”,比死磕冷門難點(比如長期股權投資、復雜稅法計算)性價比高10倍!
二、制定“能落地”的備考計劃:拒絕“假努力”,每天2小時也夠用
“我計劃每天學5小時”“這個周末要刷完100道題”——這種計劃看著勵志,其實90%的人堅持不了3天。真正有用的計劃,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狀態靈活調整”,尤其是在職/零基礎考生,記住:“少量多次”比“一次猛學”效果好10倍。
以“3個月備考”為例(零基礎/在職黨適用)
階段1:基礎學習(1.5個月)——“聽懂+記關鍵詞”
每天1.5-2小時:
第1小時:看網課(選“輕量級”老師,別聽照本宣科的!推薦實務跟“馬勇”(講分錄超通俗),經濟法跟“黃潔洵”(法條口訣多)),重點聽核心章節(前面列的那幾章),非重點章節倍速聽甚至跳過。
第0.5-1小時:做課后題(用《輕一》或《東奧題庫》,只做單選和多選,判斷和不定項先不碰),做錯的題立刻翻書找對應知識點,用熒光筆標出來(比如“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總錯,就標在教材對應頁碼,下次翻書直接看)。
關鍵提醒:別做筆記!基礎階段記筆記純浪費時間,直接在教材/網課講義上劃重點、寫批注(比如“這里和固定資產折舊區別”“增值稅組價公式:成本×(1+成本利潤率)+消費稅”),效率更高。
階段2:強化刷題(1個月)——“練真題+抓錯題”
每天2小時:
第1小時:刷近5年真題(必刷!真題重復考點超60%),按“單選30分鐘多選30分鐘判斷15分鐘不定項30分鐘”的節奏掐時間做,模擬考試狀態。
第1小時:整理錯題本(別抄題!用手機拍題+標注錯誤原因,比如“知識點混淆:增值稅vs消費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計算失誤:忘記價稅分離”),每天睡前花10分鐘翻一遍當天的錯題,重點記“為什么錯”,而不是“答案是什么”。
小技巧:實務的不定項選擇題,前兩問通常很簡單(比如考分錄、計算賬面價值),先保證這兩問拿分,第三問太難就放棄,別糾結!
階段3:沖刺復盤(0.5個月)——“背高頻考點+模擬考試”
每天2小時:
第1小時:背“高頻考點總結”(自己整理或用機構的《沖刺串講班講義》,比如實務的“收入確認五步法”“固定資產處置分錄”,經濟法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只背關鍵詞和公式,別背大段文字(比如“增值稅視同銷售”記“委托代銷、異地移送、自產用于非應稅項目”這幾個關鍵詞就行)。
第1小時:做2套模擬卷(用《輕四》或東奧/中華的最后六套卷),嚴格按考試時間(實務2小時,經濟法1.5小時),手機關機,模擬真實考場環境,重點看“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哪些章節錯得最多”,最后3天專攻這些薄弱章節。
三、告別“死記硬背”:3個“笨辦法”讓你記得牢、忘得慢
初級會計知識點多且碎,尤其是經濟法,法條又長又繞,很多人背了就忘,其實是方法不對。分享3個我親測有效的記憶法,比“反復讀”效率高3倍:
1. “場景聯想”記憶法(適用于分錄和法條)
比如記“應付職工薪酬”的核算范圍(工資、獎金、社保、公積金、福利費等),別死背條文,聯想“你上班公司要給你發什么”:工資肯定要發(短期薪酬),社保公積金公司要交(離職后福利),過節發月餅(非貨幣性福利),出差補貼(短期帶薪缺勤)……把抽象的知識點和生活場景綁在一起,想忘都難!
2. “口訣/順口溜”記憶法(適用于稅率、時間、數字考點)
經濟法最頭疼的就是各種“數字”,比如增值稅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訴訟時效等,編個口訣瞬間記住:
增值稅稅率:“銷售貨物13%(基本稅率),服務6%(現代服務)跑不了,運輸郵政基礎電(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9%稅率要記牢,小規模3%(征收率)別忘掉”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限額:“職工福利費14%(工資總額),工會經費2%,教育經費8%(超過部分可結轉),廣告宣傳費15%(化妝品、醫藥、飲料30%)”
(口訣不用追求押韻,自己能記住就行,比如我當時記“教育經費8%”,就想“8=發,教育要發展”)
3. “動手寫”記憶法(適用于分錄和公式)
實務的分錄別只看,一定要動手寫!比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看著教材會,合上書可能就寫成“借:固定資產 貸:累計折舊”(正確是“借:管理費用/制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準備一個“分錄本”,每天花10分鐘默寫3-5個高頻分錄(比如收入確認、存貨入庫、增值稅計算),寫3遍比看10遍記得牢。
四、避開“90%人踩的坑”:這些錯誤讓你白白浪費時間
備考時有些“坑”看似不起眼,卻可能讓你多花1個月時間,甚至直接導致失敗,一定要避開:
1. “等教材”才開始學——大錯特錯!
每年初級會計教材12月左右發布,考試5月舉行,很多人非要等新教材出來才開始,結果只剩4個月,時間根本不夠。其實教材每年變動超不過10%,尤其是核心章節(存貨、固定資產、增值稅等)基本不變,直接用去年的教材/網課學,等新教材出來后,重點看“變動部分”(機構會出免費對比表),完全來得及!
2. 只看課不做題——“聽懂”≠“會做”
“老師講的我都懂,一做題就錯”——這是90%考生的通病。初級會計是“應試考試”,最終要看你能不能選對答案,而不是“聽懂了多少”。基礎階段每學完1節就做課后題,強化階段每天刷50道題,做題時別翻書,做錯了立刻搞懂,比你抱著網課反復看有用10倍。
3. 判斷題“瞎蒙”——小心倒扣分!
判斷題有個“坑”:答錯會倒扣分(每題0.5分,最低扣至0分)。比如10道判斷題你全蒙,對5道錯5道,得分=5×1 5×0.5=2.5分,不如只做有把握的,沒把握的空著(不扣分)。
4. 考前“熬夜突擊”——狀態崩了全白費
初級會計考試是上午8:30開始,很多人考前一天熬夜刷題、背知識點,結果第二天頭暈腦脹,簡單題都做錯。考前3天保證每天7小時睡眠,把生物鐘調整到“上午8-10點大腦最清醒”,比多刷100道題有用!
最后想說:初級會計真的不難,難的是“堅持”和“方法”。我帶過一個35歲的在職寶媽,每天只有孩子睡后1.5小時學習,用上面的方法3個月一次過線;也見過每天學6小時卻抓不住重點,考了2次都沒過的學生。
記住:方向比努力重要,技巧比時間重要。按這個方法走,把核心考點吃透,把簡單題拿下,60分真的很容易。
(注:文中考試科目、題型、核心考點占比參考2024年初級會計考試大綱,2025年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65760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