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提分有哪些技巧
備考初級會計的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些情況:抱著磚頭厚的教材啃了半個月,合上書還是一臉懵;熬夜背了一晚上分錄,第二天做題照樣錯;真題刷了幾十套,分數卻卡在50分死活上不去……其實初級會計提分真的沒那么難,關鍵不在于你“學了多久”,而在于你“怎么學”。今天就結合我帶過3000+考生的經驗,分享6個親測有效的提分技巧,幫你避開無效努力,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一、抓重點:用“三色筆記法”砍半復習量,拒絕盲目通讀
初級會計教材兩本加起來800多頁,要是逐字逐句看,別說3個月備考,6個月都未必看得完。90%的考生浪費時間的根源,就是分不清“考點”和“廢話”。記住:初級會計考試60分及格,我們不需要拿滿分,只要抓住核心考點,就能用最少的時間覆蓋80%的分數。
具體怎么做?
準備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邊看教材或網課邊做筆記:
紅色筆:標“核心必考點”——近3年真題里出現過2次以上的內容,比如《初級會計實務》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收入確認”,《經濟法基礎》的“增值稅計算”“勞動合同解除補償”。這些內容每年必考,占分40%左右,必須滾瓜爛熟。
藍色筆:標“高頻考點”——近3年真題出現過1-2次的內容,比如“存貨計價方法”“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這些內容占分30%,理解+記憶即可,不用死磕細節。
黑色筆:標“了解內容”——比如教材里大段的概念介紹、法規歷史背景,這些內容考頻極低,最多出1道選擇題,考前掃一眼就行,別浪費時間背。
舉個例子:《初級會計實務》里“交易性金融資產”這一節,紅色筆標“取得時交易費用計入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差額計入投資收益”(這3個點每年考分錄或計算);藍色筆標“初始入賬金額包含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偶爾考判斷);黑色筆標“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定義”(基本不考)。
這樣整理下來,兩本教材的重點內容能壓縮到200頁以內,復習效率直接翻倍。
二、記考點:“場景記憶法”讓分錄和法條不再抽象,記得牢還不混
初級會計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記分錄和法條,尤其是《初級會計實務》的“存貨”“固定資產”“收入”,一堆相似的分錄總記混;《經濟法基礎》的“增值稅稅率”“所得稅優惠”,數字和條件繞得人頭暈。死記硬背是最低效的方法,用“場景聯想”把抽象的知識點和生活經驗掛鉤,才能記得又快又牢。
分錄怎么記?給它“編個小故事”
比如“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很多人記不住“借:信用減值損失,貸:壞賬準備”。你可以聯想:“公司賣貨給客戶,客戶說下個月給錢(應收賬款),結果到了下個月,客戶說‘沒錢還,要不你減點?’(壞賬風險),老板一聽‘虧了!’(信用減值損失增加,記借方),趕緊讓會計‘記下來這筆可能收不回的錢’(壞賬準備增加,記貸方)。”
再比如“委托加工物資消費稅”,分“收回后直接銷售”和“收回后繼續加工”兩種情況,總有人搞混。你可以想:“如果收回后直接賣掉(比如委托加工一批煙絲直接賣),消費稅就跟著貨一起賣了,所以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后繼續加工(比如煙絲加工成卷煙再賣),消費稅以后還能抵扣,就先記‘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的借方。”
法條怎么記?用“對比表格”抓差異
《經濟法基礎》里“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區別,直接列個表格對比:
對比項 | 勞動合同 | 勞務合同 |
---|---|---|
主體關系 |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隸屬關系) | 提供勞務方與接受方(平等關系) |
報酬性質 | 工資(需交社保) | 勞務費(不交社保) |
糾紛解決 | 勞動仲裁前置 | 直接訴訟 |
把容易混淆的點放在一起對比,一眼就能看出差異,比單獨背兩條法條好記10倍。
三、練真題:“錯題溯源法”揪出隱藏漏洞,比盲目刷題更有用
“真題刷了100套,為什么分數還是上不去?”這是很多考生的疑問。問題不在“刷多少”,而在“怎么刷”。初級會計考試每年的考點重復率高達60%,但很多人刷題只看“對了還是錯了”,從來不深究“為什么錯”,結果同樣的坑反復踩。
正確的刷題步驟:
限時做題:按考試時間要求做真題(實務105分鐘,經濟法75分鐘),強迫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避免考試時“會做的題沒時間做”。
錯題分類:做完后把錯題按“完全不會”“半懂半錯”“粗心失誤”三類標記:
完全不會:知識點沒學過,比如考到“長期股權投資”(初級不考,但偶爾有考生復習時跑偏),直接劃掉,別浪費時間。
半懂半錯:知識點學過但沒吃透,比如分錄方向寫反、稅率記混,這是提分的關鍵,必須重點解決。
粗心失誤:比如看錯題(把“不正確”看成“正確”)、數字算錯,用紅筆在題干里標“注意!”,提醒自己下次別犯。
溯源教材:對“半懂半錯”的題,翻開教材找到對應的知識點,用熒光筆標出來,旁邊寫“2023年真題第X題考到XX陷阱”。比如2023年實務真題考“存貨盤虧凈損失計入哪里”,如果錯了,就翻到教材“存貨清查”那一節,標“一般經營損失計入管理費用,非常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我帶過一個學員,一開始實務只能考40多分,用這個方法整理了3年真題的錯題,把每個錯題對應的教材頁碼都標出來,最后考試實務考了82分。記住:真題不是用來“刷”的,是用來“挖漏洞”的。
四、控時間:“四象限計劃表”告別拖延,讓每天的復習都有目標
“今天學實務還是經濟法?先看網課還是先做題?”很多考生每天坐在書桌前,花1小時糾結“學什么”,真正學習的時間不到2小時。備考效率低,往往是因為沒有清晰的計劃,導致時間都浪費在“選擇”上。
用“四象限法”規劃每天的任務:
把任務按“緊急重要”分成四類,每天早上花5分鐘列出來:
第一象限(緊急重要):比如今天必須聽完“收入”章節的網課、做完30道增值稅計算題(當天必須完成)。
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比如整理上周的錯題、背誦10個高頻分錄(可以分2-3天完成)。
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比如同學問你借筆記、刷會計群里的消息(盡量快速處理,比如中午花10分鐘回復,別占用學習時間)。
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比如刷短視頻、看和考試無關的文章(直接拒絕,備考期間少碰)。
舉個具體的計劃表例子(每天有效學習4小時):
8:30-10:00:第一象限——聽《初級會計實務》“收入”網課(1.5小時)
10:10-11:10:第一象限——做收入章節練習題30道(1小時)
14:00-15:00:第二象限——整理上周存貨章節的10道錯題(1小時)
15:10-16:10:第二象限——背誦“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分錄(1小時)
每天結束前花3分鐘檢查:第一象限任務是否完成?第二象限任務推進了多少?沒完成的第二天優先補。有計劃的復習,比“憑感覺學”效率至少高3倍。
五、避坑點:90%考生踩過的5個“丟分雷區”,現在知道還不晚
初級會計考試不難,但“坑”特別多,很多考生明明知識點都會,卻因為踩了這些“雷”,分數卡在58、59分。提前知道這些“丟分點”,能幫你多拿10分!
雷區1:分錄不寫明細科目
比如“應交稅費”必須寫明細,像“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少寫“進項稅額”這幾個字,整道題0分。記住:教材里帶明細科目的分錄,考試時必須寫全。
雷區2:經濟法基礎“時間數字”記混
比如“試用期最長多久”:勞動合同3個月-1年,試用期≤1個月;1-3年,≤2個月;3年以上,≤6個月。很多人記成“1年以內1個月,3年以內3個月”,直接丟分。建議把所有時間、數字整理在一張紙上,每天早晚各看5分鐘。
雷區3:實務計算不寫“單位”
比如題目問“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是多少萬元”,答案算對了但沒寫“萬元”,可能被扣1分。雖然分值不高,但初級會計“差1分及格”的情況太常見了,別因小失大。
雷區4:多選題“少選”沒分
初級會計多選題“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很多人怕錯就少選,結果明明能拿2分的題,1分都得不到。建議對不確定的選項,先標記,最后結合題干關鍵詞排除,別輕易放棄。
雷區5:考前熬夜突擊
考前3天熬夜背考點,結果考試時頭暈腦脹,會做的題都做錯。初級會計考的是“熟練度”,不是“臨時記憶”,考前1周保證每天睡7小時,比熬夜背3小時更有用。
六、心態穩:“3分鐘復盤法”化解考前焦慮,把緊張變成動力
“還有10天考試,感覺什么都沒記住,肯定考不過了……”考前焦慮幾乎是每個考生都會有的情緒,但焦慮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浪費時間。用“3分鐘復盤法”,每天給自己“打氣”,把焦慮轉化為行動。
具體做法:
每天晚上睡前花3分鐘,問自己三個問題:
1. “今天我學會了什么新知識點?”(比如“今天搞懂了委托加工物資的消費稅處理”)
2. “今天我糾正了什么錯誤?”(比如“原來‘材料成本差異’借方是超支,貸方是節約,之前記反了”)
3. “明天我要重點突破什么?”(比如“明天必須把增值稅計算的5道錯題搞懂”)
把答案寫在筆記本上,哪怕每天只學會1個知識點、糾正1個錯誤,積累到考試前,也是巨大的進步。記住:初級會計考試60分及格,你不需要“全會”,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多會一點”。
其實初級會計真的沒有那么難,每年都有零基礎考生用2個月備考就一次過線。關鍵是別陷入“盲目努力”的陷阱,用對方法,抓重點、記考點、練真題、控時間、避坑點、穩心態,6個技巧環環相扣,提分自然水到渠成。最后想說:備考的過程可能會辛苦,但當你拿到證書的那一刻,會發現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現在就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跟著技巧一步步做,今年一定能過!
(注:文中考試重點及題型參考歷年初級會計考試真題,最新考試政策請以財政部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64661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