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級考生怎么備考中級會計
早上6點半,鬧鐘還沒響,你已經條件反射地坐起來——孩子的校服要熨燙,早餐的粥得盯著火,老公的公文包別忘了裝鑰匙。7點50分把娃送進校門,一路小跑趕地鐵,8點50分打卡上班,開始處理報表、開會、回郵件。中午12點,扒拉兩口外賣,剛想刷兩道題,同事喊你幫忙看合同。下午6點下班,接娃、買菜、做飯,7點半開始輔導作業,9點哄睡孩子,10點終于坐在書桌前,翻開《中級會計實務》,眼皮卻越來越沉……
這是不是你的日常?作為“媽媽級考生”,我們左手牽著娃,右手握著鍋鏟,肩上扛著工作,還要擠出時間和中級會計“死磕”。難嗎?真難。但每年都有無數和我們一樣的媽媽,一邊當媽一邊備考,最后穩穩拿下證書。今天就和你聊聊,媽媽級考生到底該怎么備考——不灌雞湯,只講能落地的方法,幫你把“沒時間、記不住、學不進”變成“擠得出、記得牢、學得會”。
先別急著學,先搞懂:媽媽級考生的3大“攔路虎”
備考前,咱們得先承認一個事實:媽媽級考生和全職考生、應屆生不一樣。我們的“敵人”不是知識點太難,而是這3個藏在生活里的“攔路虎”——
攔路虎1:時間像被“切碎”的蛋糕,根本湊不齊整塊
你是不是也這樣?剛看完一節網課,孩子哭著跑過來說“媽媽我要尿尿”;好不容易整理好錯題本,老公喊“陽臺衣服收下吧要下雨了”;周末想突擊學習,婆婆打電話說“帶孩子來吃飯啊”。一天下來,看似忙忙碌碌,真正能坐在書桌前的時間,可能連2小時都湊不齊。
攔路虎2:精力像“被掏空”的電池,學5分鐘就想躺
白天上班已經耗了80%的精力,回家帶娃、做家務又榨干20%,到了晚上學習時,大腦早就轉不動了。看著“長期股權投資”那一頁,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像看天書。更別說有時候孩子半夜發燒、工作臨時加班,好不容易攢的學習狀態,一夜回到解放前。
攔路虎3:心態像“過山車”,學不會就想“算了吧”
30+的年紀,看著身邊的同事要么早早考完證,要么干脆放棄考試,再看看自己錯題本上的紅叉,很容易懷疑:“我是不是太貪心了?當媽就好好當媽,考什么證啊?”尤其遇到難啃的章節(比如合并報表),學三遍還不懂,眼淚都能掉下來——不是怕考試,是怕對不起自己熬的夜、孩子盼媽媽陪的眼神。
破局!媽媽級考生的“實戰備考攻略”:3步走,讓學習“接地氣”
別慌,這些“攔路虎”不是無解。媽媽級考生的優勢,恰恰在于我們“懂生活、會規劃、能堅持”。只要用對方法,把備考和生活“綁”在一起,你會發現:學習沒那么難,甚至還能成為“帶娃榜樣”。
第一步:時間管理——把“碎片”拼成“拼圖”,每天擠出3小時
核心邏輯:別等“有空再學”,而是“把學習放進生活縫隙里”。
碎片化時間:用“耳朵”和“手指”學習,10分鐘也能進步
媽媽的碎片時間太多了:送娃路上的20分鐘、買菜排隊的5分鐘、午休的30分鐘……這些時間別浪費,用來“磨耳朵”“練手感”剛剛好。
通勤/做飯時:聽網課音頻
把《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的重點章節錄成音頻(比如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步驟、財管的公式推導),或者直接聽網校的“高頻考點音頻課”。我表妹小雅去年備考,每天送娃路上聽20分鐘,3個月下來,財管公式基本能背下來了——她說“就像聽兒歌一樣,聽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午休/排隊時:刷“迷你題庫”
下載中級會計的刷題APP,設置“5道題/組”的模式,午休時刷一組,接娃排隊時刷一組。重點刷選擇題(單選+多選),不用糾結大題,主要是保持題感。記住:碎片時間不追求“學新知識”,而是“重復舊知識”。
整塊時間:抓住“孩子睡后的黃金2小時”,專注才是王道
對媽媽級考生來說,唯一能“說了算”的整塊時間,就是孩子睡后的晚上10點到12點。這2小時千萬別“貪心”,別想著“今晚要學3章”,而是聚焦“1個核心目標”。
提前列好“學習清單”:睡前10分鐘,寫清楚“今晚要做什么”(比如“學完金融資產的3個分類+做5道例題”),目標越具體,越容易專注。
手機設成“專注模式”:把微信、抖音都關掉,告訴家人“這2小時別喊我,除非孩子哭了”。我鄰居張姐去年備考,為了避免老公打擾,直接把書房門鎖了——“一開始覺得有點‘狠心’,但后來老公反而會主動幫我哄孩子,說‘別打擾媽媽學習’”。
家庭協作:別當“超人媽媽”,學會“分任務”
你是不是總覺得“家務就得我做,孩子就得我帶”?其實大可不必。備考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家庭的“小目標”。
和老公“約法三章”:比如“周一、三、五晚上你輔導作業+洗碗,我學習;周末你帶娃去公園,我在家學3小時”。別不好意思開口,男人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你越“逞強”,他越“甩手掌柜”。
讓孩子“參與”你的學習:如果孩子大一點(比如小學低年級),可以告訴他“媽媽在考一個很厲害的證書,就像你要考100分一樣,我們一起加油好不好?”。我同事李姐的女兒,看到媽媽每天看書,自己也會搬個小凳子坐在旁邊畫畫,說“媽媽學習,我也學習”——既減少了打擾,又給孩子做了榜樣。
第二步:學習方法——用“媽媽思維”學會計,把知識點“生活化”
媽媽級考生的記憶力可能不如年輕人,但我們有“生活經驗”和“邏輯思維”。別死記硬背,把會計知識和生活場景綁在一起,你會發現:原來中級會計這么“接地氣”!
理解優先:用“帶娃/買菜”的例子,把抽象概念“翻譯”成大白話
中級會計里很多知識點,其實和生活息息相關,比如:
存貨跌價準備:就像你給孩子買的衣服,去年穿還合身,今年小了穿不了,就得打折處理——衣服“跌價”了,存貨也一樣,市場價低于成本,就得提“跌價準備”。
長期股權投資:你和閨蜜合伙開奶茶店,你投了60%的錢,說了算,這就是“控制”(用成本法核算);你只投了30%,和閨蜜一起商量著干,這就是“重大影響”(用權益法核算)。
財管的“年金”:就像你給孩子買的教育金保險,每年存1萬,存10年,這就是“普通年金”;如果今年先存1萬,以后每年再存,就是“即付年金”。
把知識點和你熟悉的生活場景綁定,記起來就像“回憶昨天吃了什么”一樣簡單。
真題為王:近3年真題刷2遍,比做1000道模擬題有用
媽媽級考生時間寶貴,千萬別搞“題海戰術”。中級會計的考點很固定,近3年真題已經涵蓋了80%的重點。
第一遍刷真題:按章節做,找“薄弱點”
比如學完“收入”這一章,就把近3年真題里的收入大題都做一遍,錯了的題標紅,旁邊寫清楚“錯因”(是分錄寫錯了?還是條件沒看清?)。
第二遍刷真題:按套卷做,練“答題速度”
考前1個月,每天晚上按考試時間(3小時)做一套真題,模擬考場氛圍。媽媽級考生容易“超時”,提前練速度很重要——比如實務的大題,每道題控制在25分鐘內,超過就先跳過,別死磕。
抓大放小:記住“3科重點章節”,別在冷門考點上浪費時間
中級會計3科里,有些章節每年必考,有些章節偶爾考一道選擇題。媽媽級考生精力有限,要學會“聚焦重點”:
《中級會計實務》重點: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收入、所得稅、合并財務報表(這5章占分60%+,必須啃透)。
《財務管理》重點:財務分析與評價、預算管理、籌資管理(下)、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公式多,但套路固定,多刷題就能掌握)。
《經濟法》重點: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法條多,別死記,結合案例理解,比如“借錢不還怎么辦?”對應合同法的“違約責任”)。
第三步:心態調整——接受“不完美”,備考不是“苦行僧”
媽媽級考生最容易陷入“既要…又要…還要…”的焦慮:既要照顧好孩子,又要做好工作,還要考過中級。但你要知道:備考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偶爾慢一點、停一停,沒關系。
允許自己“偶爾擺爛”:學不完就不學,別內耗
如果今天孩子生病、工作加班,實在沒時間學習,別罵自己“沒用”“浪費時間”。告訴自己:“今天休息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學”。我去年備考時,有次孩子發燒住院,我三天沒碰書,當時也焦慮,但后來發現:偶爾中斷不會影響大局,內耗才會。
找“同伴同盟”:和媽媽考生組隊,互相“打氣”
一個人備考很容易放棄,但一群人備考會更有動力。可以加一些“媽媽級考生群”,每天在群里打卡學習進度,分享錯題,吐槽帶娃的崩潰——你會發現“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這么難”。去年我們群里有個媽媽,孩子高考她備考,最后母子倆雙雙“上岸”,她說“群里姐妹每天喊我打卡,比老公還管用”。
記住:你不是“自私”,是在給孩子“做榜樣”
很多媽媽會內疚:“我花時間學習,是不是忽略了孩子?”其實恰恰相反。當你坐在書桌前認真看書時,孩子會知道“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當你告訴孩子“媽媽也在努力考證書”時,他會明白“努力是生活的常態”。這種“身教”,比100句“你要好好學習”都有用。
最后想說:媽媽級考生,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
備考中級會計的路,注定比別人多幾分辛苦。你可能會在深夜偷偷掉眼淚,可能會在孩子喊“媽媽抱”時狠心推開,可能會在無數個瞬間想“算了吧”。但請你相信:那個一邊哄娃一邊背公式的你,那個把網課音頻當搖籃曲的你,那個在廚房灶臺前默記分錄的你,真的超棒。
別擔心時間不夠,每天進步一點點,365天就是一大步;別害怕記不住,重復是記憶的媽媽,媽媽最懂“重復”的力量;更別懷疑自己,你能平衡好家庭和工作,就一定能拿下這張證書。
最后,愿每個媽媽級考生都能在披星戴月的備考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和光芒。當你拿到證書的那天,你會發現:所有的熬夜和堅持,都成了給孩子、給家庭、也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注:文中涉及的中級會計考試重點章節及備考方法,基于歷年考試規律總結,具體請以官方最新考試大綱及政策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65707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