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銷商品的會計分錄
摘要
賒銷是企業為擴大銷量常用的“先賣貨、后收錢”模式,但會計處理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錯——要么漏記收入,要么少交增值稅,甚至導致應收賬款管理混亂。本文結合3個真實業務場景,手把手教你寫賒銷的會計分錄,從銷售發生到貨款收回,再到壞賬處理,每個步驟都配案例和避坑指南,幫你搞定賒銷賬務,讓財務數據既合規又清晰。
一、先搞懂:賒銷到底是啥?為啥企業都愛用?
前幾天碰到朋友小李,他開了家小型建材店,最近愁眉苦臉:“上個月給裝修公司賒了20萬的瓷磚,貨拉走了,錢沒到,我這賬該怎么記?算這個月的收入嗎?要不要交稅?”
其實小李遇到的就是“賒銷”——簡單說,就是“先發貨、后收款”,客戶拿到商品時不付錢,雙方約定一個時間(比如1個月、3個月后)再結算。
為啥企業愿意賒銷?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客戶。比如小李的建材店,同行都要求“款到發貨”,他搞賒銷,裝修公司更愿意從他這兒進貨;再比如大公司,對長期合作的客戶賒銷,能綁定客戶,提高復購率。
但賒銷也有“坑”:貨發出去了,錢可能收不回(壞賬),還得提前墊錢交稅。所以,搞懂賒銷的會計分錄,不僅是記好賬,更是幫企業管好錢、控好風險。
二、核心場景1:賒銷發生時,分錄怎么寫?
記住一個原則:賒銷雖然沒收到錢,但商品控制權已經轉移給客戶,就要確認收入,同時記“客戶欠我們的錢”。
案例:小明的服裝批發店賒銷給B服裝店一批牛仔褲
2024年5月10日,小明給B店發了100條牛仔褲,單價200元(不含稅),雙方約定6月30日前付款,增值稅稅率13%。
當天小明開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上注明:金額20000元,稅額2600元,價稅合計22600元。
這時候,小明要做兩筆分錄(也可以合并寫,但分開更清晰):
第一步:確認收入,記“客戶欠的錢”
借:應收賬款——B服裝店 2260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0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600元
為啥這么寫?
“應收賬款”:就是B店欠小明的錢,屬于企業的“債權”,記在借方表示增加;
“主營業務收入”:賣牛仔褲是小明的主要業務,收入增加記貸方;
“應交稅費”:雖然沒收到錢,但增值稅是“價外稅”,只要開了發票,就得交,記貸方表示欠稅務局的錢增加了。
第二步:結轉成本(賣了貨,庫存要減少)
假設這批牛仔褲的進貨成本是120元/條,總成本12000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12000元
貸:庫存商品——牛仔褲 12000元
提醒: 就算沒開發票,只要商品控制權轉移了(比如客戶簽收了),也要確認收入和增值稅,不然會被稅務局認定為“隱瞞收入”,罰款得不償失。
三、核心場景2:客戶終于付款了,分錄咋處理?
賒銷的錢收回來時,關鍵是把“應收賬款”沖掉——畢竟客戶不欠我們錢了。
接上面的案例:6月25日,B服裝店通過銀行轉賬付了22600元
小明收到銀行回單后,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22600元
貸:應收賬款——B服裝店 22600元
注意: 如果客戶付款時少付了錢(比如扣了500元運費,雙方協商一致),少付的部分要記“財務費用”或“營業外支出”,不能直接沖收入(收入已經確認過了)。
舉個例子: B店只付了22100元,說扣500元運費:
借:銀行存款 22100元
借:財務費用——現金折扣 500元(如果是雙方約定的折扣)
貸:應收賬款——B服裝店 22600元
四、核心場景3:客戶賴賬不付錢?壞賬的分錄這樣做!
最頭疼的情況:客戶破產、跑路,錢收不回了,這就是“壞賬”。這時候不能直接刪“應收賬款”,要按規矩處理,不然報表會虛增資產。
壞賬處理有兩種方法:直接轉銷法(簡單但不規范)和備抵法(會計準則要求的正規方法),咱們重點講備抵法。
備抵法分三步:計提壞賬準備實際發生壞賬如果壞賬又收回了
第一步:提前“預估”壞賬,計提準備
企業每個期末(比如月底、年底)要根據客戶信用情況,預估可能收不回的應收賬款,提前記一筆“壞賬準備”(相當于給應收賬款“買保險”)。
案例: 小明的店2024年底應收賬款總額50萬元,根據經驗,大概有5%收不回,所以計提壞賬準備2.5萬元:
借:信用減值損失 25000元
貸:壞賬準備 25000元
為啥記“信用減值損失”? 因為這是預估的損失,會減少企業利潤,記在借方。
第二步:實際發生壞賬,沖掉應收賬款
2025年3月,發現C客戶欠的3萬元貨款徹底收不回(有法院判決書或破產證明),這時候用之前計提的壞賬準備沖掉:
借:壞賬準備 30000元
貸:應收賬款——C客戶 30000元
注意: 如果之前計提的壞賬準備不夠(比如只提了2.5萬,現在要沖3萬),差額5000元要補提:
借:信用減值損失 5000元
貸:壞賬準備 5000元
然后再做上面的分錄。
第三步:壞賬又收回來了(驚喜!)
如果C客戶后來又有錢了,還了3萬元,要先把之前沖掉的應收賬款“恢復”,再記收款:
借:應收賬款——C客戶 30000元
貸:壞賬準備 30000元
借:銀行存款 30000元
貸:應收賬款——C客戶 30000元
五、賒銷會計處理的5個“避坑指南”,新手必看!
1. 別漏記增值稅!
很多人以為“沒收到錢就不用交增值稅”,大錯特錯!只要商品賣出去了(不管是否收款),增值稅就得交,不然稅務局查賬會罰款。
2. 應收賬款要寫清楚“客戶名”
分錄里的“應收賬款”一定要設二級科目(比如“應收賬款——B服裝店”),不然月底對賬時,你都不知道誰欠了多少錢,亂成一鍋粥。
3. 別等到年底才計提壞賬
有的企業平時不管,年底一次性計提壞賬,導致利潤忽高忽低。建議每月根據客戶還款情況調整壞賬準備,讓財務數據更真實。
4. 合同和發票要“對得上”
賒銷前一定要簽合同,注明付款時間、金額、違約責任;發貨后及時開發票,避免客戶以“沒發票”為由拒付款。
5. 定期跟客戶“對賬”
每月給客戶發“應收賬款對賬單”,讓對方簽字蓋章,避免時間久了金額扯皮(親身經歷:有客戶欠了1年,說當時談的是9折,幸好有對賬單才沒吃虧)。
最后說兩句
賒銷的會計分錄,核心就是“權責發生制”——不管錢有沒有收到,只要業務發生了,就要記收入、記應收。記住銷售時“應收+收入+銷項稅”,收款時“銀行存款沖應收”,壞賬時“備抵法三步走”,再避開上面5個坑,賒銷賬務就能理得明明白白。
財務工作不怕復雜,就怕“想當然”,多動手做案例,多總結經驗,再難的分錄也能搞定。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71742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