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會計怎樣學
自學會計到底能不能成? 答案是:能,但得用對方法。
我見過32歲寶媽邊帶娃邊自學,3個月拿下初級證;也見過應屆生零基礎備考,畢業前就攢夠實習經驗。但更多人是買了一摞書,翻兩頁就卡在“借”和“貸”,最后書落灰。關鍵不是“難不難”,而是你有沒有把“專業壁壘”拆成“可落地的小目標”。
這篇文章會從“痛點拆解”到“步驟拆解”,再到“資源包”,手把手帶你搭出自學框架。哪怕你連“會計是干嘛的”都不清楚,跟著做,至少能少走80%的彎路。
先搞懂:自學會計,你到底在怕什么?
很多人一開始就被“會計=數學好”“會計要背的東西太多”嚇退,其實這些都是誤區。但真正讓你放棄的,往往是這3個隱藏痛點——
痛點1:“不知道從哪開始,越學越亂”
會計像蓋房子,地基沒打牢就想砌墻,早晚塌。見過有人上來就啃《中級財務會計》,對著“長期股權投資”哭,其實零基礎該先學“會計要素”“會計科目”,這些是“磚塊”,后面的“報表”“報稅”才是“房子”。
痛點2:“看懂了書,卻不會做分錄”
“理論懂了,實操廢了”是通病。比如書上說“收到貨款記‘銀行存款’增加”,但實際業務里,“貨款是預收的還是應收的?要不要算增值稅?”這些細節書里不會逐條寫,得靠自己練。
痛點3:“學了3個月,感覺啥也沒記住”
會計知識點像串珠子,孤立記“庫存現金”“應收賬款”沒用,得知道它們怎么關聯(比如“賣貨收到錢”=“主營業務收入”增加+“銀行存款”增加)。沒找到關聯,記再多也是散沙。
分3步走:零基礎也能搭起知識框架(附實操案例)
自學會計不用追求“快”,但要“穩”。按這3個階段走,每個階段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半年內就能從“小白”到“能上手做基礎賬”。
階段1:用2周打基礎——搞懂“會計是怎么記賬的”
核心目標:理解“會計語言”,知道“錢怎么變成數字”。
必學3個核心概念(用生活案例講透)
1. 會計要素:就是把“錢的狀態”分類。
比如你錢包里有1000元現金(資產),欠朋友500元(負債),自己真正擁有的是500元(所有者權益)。所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是會計的“第一公式”,記不住就想“你家房子值100萬(資產),貸款60萬(負債),自己掏40萬(所有者權益)”,100=60+40,就這么簡單。
2. 會計科目:給“要素”起名字。
資產里的“現金”叫“庫存現金”,“存在銀行的錢”叫“銀行存款”;負債里的“欠銀行的錢”叫“短期借款”,“欠供應商的錢”叫“應付賬款”。不用背全,先記常用的30個(附在文末資源包),比如“應收賬款”(別人欠你的錢)、“主營業務收入”(賣東西賺的錢)。
3. 借貸記賬法:記賬的“符號”(重點!別理解成“借錢”“貸款”)。
資產、成本、費用類科目:“借增貸減”(比如“銀行存款”增加記“借”,減少記“貸”);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類科目:“借減貸增”(比如“應付賬款”增加記“貸”,減少記“借”)。
舉個例子:你賣了1000元衣服(不考慮稅),收到現金。
分析:“庫存現金”(資產)增加記“借”;“主營業務收入”(收入)增加記“貸”。
分錄就是:借:庫存現金 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
是不是沒那么難?我當初卡了3天,后來發現把“借”和“貸”當成“左”和“右”,只看科目性質,就順了。
學習工具推薦
教材:別買太厚的!先看《會計基礎》(會計從業資格證教材,雖然證取消了,但基礎內容最易懂,某魚10塊錢能買二手)。
練習:每天做5道分錄題(用“會計分錄練習APP”,免費的,做錯了有解析)。
階段2:用1個月練實操——從“會記賬”到“能出表”
核心目標:獨立完成“做分錄登賬編報表”全流程。
3個實操步驟(跟著練,10天后就能上手)
1. 用Excel做“虛擬賬套”
找一個簡單的業務場景(比如“開一家小服裝店”),自己編10筆業務(進貨、賣貨、付房租、發工資),然后用Excel記分錄、填“T型賬”(手工登賬的簡化版)。
舉個場景:1月1日,你投入5萬元開服裝店(自己的錢)。
分錄: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實收資本 50000(所有者權益增加)。
然后在Excel里畫個“T型賬”,左邊記“借”,右邊記“貸”,月底匯總余額。
2. 學編3大報表(重點看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報表是“賬的結果”。資產負債表看“家底”(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表看“賺錢沒”(收入-費用=利潤)。
比如你1月賣衣服收入2萬,進貨成本1萬,房租5000,利潤就是5000元。利潤表就填“主營業務收入2萬,主營業務成本1萬,管理費用(房租)5000,凈利潤5000”。
小技巧:找一份上市公司的年報(比如茅臺的,網上能下載),對著它的報表結構,把你虛擬賬套的數據填進去,馬上就懂報表項目和科目怎么對應。
3. 用財務軟件練手(免費的就行)
真實工作中沒人手寫賬,都是用軟件。推薦“檸檬云財稅”(免費版夠用),把你編的10筆業務輸進去,看看軟件自動生成的報表和你手工算的一不一樣,錯了就找原因(比如分錄科目選錯了)。
階段3:用2個月學應用——知道“賬要怎么用”
核心目標:了解稅法、報稅流程,明白“會計不只是記賬,還要懂規則”。
必學2個實用技能
1. 基礎稅法(別害怕,先學“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賣東西要交增值稅(一般納稅人13%,小規模3%),賺錢了要交企業所得稅(25%,小微企業有優惠)。
舉個例子:你賣1000元衣服(含稅價,小規模納稅人,稅率3%),
不含稅收入=1000÷(1+3%)≈970.87元,增值稅=970.87×3%≈29.13元。
分錄:借:銀行存款 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970.87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9.13。
這部分不用學太深,知道“稅怎么算、分錄怎么寫、什么時候報稅”就行(小規模季報,一般納稅人月報)。
2. 看懂財務報表(給老板匯報用)
比如老板問“這月利潤怎么比上月少了?”你得能從報表里找原因:是收入降了?還是成本漲了?庫存積壓有沒有影響?
推薦看《手把手教你讀財報》(唐朝寫的,全是大白話,沒有公式,適合零基礎)。
避坑指南:這些“無效努力”,我勸你別做
自學最忌諱“感動自己式學習”,這3件事我當初踩過坑,你別再犯——
坑1:一上來就啃《中級會計實務》
中級是給有基礎的人考的,里面“合并報表”“金融工具”能把零基礎勸退。先把初級會計的內容學透(初級教材比從業資格證教材更新,推薦用財政部指定的《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
坑2:只看網課不動手
“聽懂了”和“會做了”差著100道分錄題的距離。我見過有人網課看了3遍,讓他做一筆“計提工資”的分錄,還是寫不出來。記住:會計是“手藝活”,每天動手練1小時,比看3小時網課有用。
坑3:糾結“用哪個教材/網課”
會計基礎內容就那些,別在“選資料”上浪費時間。教材用官方初級教材,網課B站搜“會計基礎 零基礎”(推薦“會計學堂”“中華會計網校”的免費課,老師講得細),夠用了。
資源包:從“入門”到“考證”,你需要的工具都在這
1. 必看教材/書
入門:《會計基礎》(從業資格證舊教材,某魚二手)
打基礎:財政部《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每年12月更新,買最新版)
提升:《手把手教你讀財報》(唐朝)、《小艾上班記》(陳艷紅,小說體講實操,有趣)
2. 免費網課/APP
網課:B站“會計基礎 零基礎”(搜“馬勇初級會計”,講得通俗)、會計學堂官網(免費實操課)
做題:“會計云課堂”APP(財政部官方,有免費題庫)、“萬題庫”(初級真題免費做)
實操:檸檬云財稅(免費財務軟件)、“稅屋網”(查最新稅法政策)
3. 考證時間表(以2024年為例,每年時間差不多)
初級會計:1月報名,5月考試(高中以上學歷就能考,零基礎首選)
中級會計:3月報名,9月考試(需要工作年限,本科4年/專科5年,學完初級再考)
最后說句大實話:堅持不下去怎么辦?
自學會計不難,但“枯燥”是真的。我當初學到“固定資產折舊”時,對著“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差點放棄,后來逼自己每天只學1小時,周末做一套實操題,慢慢就找到感覺了。
記住:會計是“越老越吃香”的技能,前期投入1年,后面幾十年都能用。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每天進步一點點,比完美計劃更重要。
現在就打開手機,搜“會計基礎 第一章”,開始你的第一節課吧。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40198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