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級做題技巧總結
摘要
備考英語四級時,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些問題:聽力聽到最后忘了開頭說啥,閱讀文章看懂了題卻做錯,寫作模板背了一堆到考場還是寫不出,翻譯翻到一半卡殼……別慌,這篇文章不是空泛的“加油打氣”,而是實打實的“救命技巧”——從聽力到翻譯,每個題型都拆解出可操作的步驟,搭配真題例子,幫你避開90%的坑,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親測有效:我當初用這些方法,2個月從420分提到520分,現在把經驗整理出來,你看完就能上手練。
一、先搞懂:四級備考最容易踩的3個坑(別再無效努力了)
在說技巧前,得先避開這些“無效努力”的坑,不然練再多題也白搭:
坑1:瘋狂刷模擬題,真題丟一邊
很多人覺得“題做越多越好”,結果買了一堆模擬題狂刷。但四級命題有固定套路,模擬題和真題的出題邏輯差太遠!比如閱讀的“同義替換”,真題的替換方式很固定(比如把“important”換成“vital”),模擬題可能瞎換(換成“big”),練錯了反而會誤導你。記住:近5年真題至少刷3遍,比100套模擬題有用。
坑2:聽力逐句精聽,卻不練“抓關鍵”
精聽沒錯,但很多人精聽時糾結“每個單詞都聽懂”,結果考試時音頻一快就慌了。其實四級聽力80%的答案都藏在“信號詞”后(比如but、however、so),抓住這些詞比聽懂每個單詞更重要。
坑3:寫作翻譯堆難詞,忽略“表達通順”
總有人覺得“用高級詞匯才能拿高分”,結果寫出來的句子語法錯誤一堆。四級寫作翻譯評分標準里,“語法正確”“表達通順”比“詞匯高級”優先級高!比如你想說“我認為這個觀點不對”,寫“I think this view is wrong”(簡單但正確),比硬湊“I harbor the perspective that this viewpoint is incorrect”(復雜但可能有語法錯)得分高。
二、聽力:3步讓你“沒聽完就能選對”(附真題例子)
聽力占35%,是提分最快的題型,但很多人總栽在“反應慢”“記不住”上。分享我練了20套真題總結的“預判+抓關鍵”法,親測正確率從50%提到80%:
1. 提前30秒“預判選項”,知道要聽啥
四級聽力播放題目說明時(比如“Section A Directions:…”),有30秒左右的空白時間,千萬別發呆!趕緊看選項,圈出“重復出現的詞”和“差異詞”,預判考點。
舉個真題例子(2023年6月聽力第1題選項):
A) He is going to leave his present job.
B) He is going to attend a job interview.
C) He will meet his new manager in two days.
D) He will tell the management how he really feels.
預判步驟:
重復詞:“job”“manager”“management”,說明話題和“工作”有關;
差異詞:A是“離職”,B是“面試”,C是“見新經理”,D是“跟管理層說感受”——大概率考“男士要做什么事(和工作相關)”。
聽的時候重點抓“男士的動作”,比如“quit”“interview”“meet”這些詞,聽到就能秒選。
2. 聽時抓“信號詞”,答案就在后面
四級聽力的答案90%都跟著“信號詞”出現,記住這些詞,聽到就豎起耳朵:
轉折:but、however、actually(比如“看似說A,but后說B,答案在B”);
因果:so、therefore、because(結果/原因常考);
強調:in fact、the most important、remember that(強調的內容必是考點)。
真題例子(2022年12月聽力第5題):
音頻原文:“I thought the library was open until midnight, but it closes at 10 on weekends.”
問題: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library?
信號詞“but” 后面說“周末10點關門”,直接對應選項“ It closes earlier on weekends.”
3. 沒聽清?用“選項特征”蒙題(最后一招)
如果實在沒聽清,別空著!根據選項特征蒙:
選項中有“數字、時間、地點”,優先選和音頻中提到的數字相關的(注意是否有“干擾數字”,比如提到兩個時間,答案是后面那個);
選項中出現“同義替換”的詞(比如音頻說“difficult”,選項有“hard”),大概率是答案;
兩個選項意思相反,答案很可能在其中一個(比如A說“增加”,B說“減少”)。
三、閱讀:3種題型“各有套路”,別再通讀全文浪費時間
閱讀占35%,分“仔細閱讀(2篇)”“長篇閱讀(1篇)”“詞匯理解(1篇)”,每種題型的技巧完全不同,分開練效率更高:
1. 仔細閱讀(每題14.2分,性價比最高!):“關鍵詞定位+同義替換”是王道
仔細閱讀分值最高,但很多人花10分鐘通讀全文,結果做題時還是找不到答案。正確步驟是:先看題干找關鍵詞回原文定位比對選項,全程不用通讀全文。
具體步驟:
看題干:圈出“人名、地名、數字、專有名詞”(比如“2023”“Professor Smith”),這些詞在原文中幾乎原樣出現,是定位“路標”;
回原文定位:找到關鍵詞所在段落,答案就在關鍵詞前后2句內(最多不超過5句);
比對選項:正確答案一定是原文的“同義替換”,比如原文說“solve the problem”,選項可能是“deal with the issue”(別選和原文一模一樣的句子,大概率是干擾項)。
真題例子(2023年6月仔細閱讀第46題):
題干: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the use of AI in healthcare?
關鍵詞:“AI”“healthcare”
原文定位句:“AI can help doctors make more accurate diagnoses by analyzing medical images faster than humans.”
選項:A) It helps doctors diagnose diseases more accurately.
比對:原文“make more accurate diagnoses”=選項“diagnose diseases more accurately”,直接選A。
2. 長篇閱讀(10道題,找匹配):“段落關鍵詞+題干核心詞”快速對應
長篇閱讀文章長(1000詞左右),但不用看懂!考的是“找信息”能力,技巧是:先劃題干核心詞再掃讀段落首尾句找相同/近義詞匹配。
避坑提醒:
別逐句讀段落!只讀段落首尾句(70%的答案在這里),中間略讀;
題干和段落可能不止一個關鍵詞匹配,比如題干有“environment”,段落有“ecology”,也算匹配;
一個段落可能對應2道題(但概率低,先按1對1找)。
3. 詞匯理解(10道題,選詞填空):最后做!先填“簡單詞”再蒙“難詞”
詞匯理解分值最低(每題3.55分),且耗時間,建議放最后做。技巧是:先標選項詞性再看空格前后詞性排除法選答案。
步驟:
標選項詞性:把15個選項的詞性標出來(n. v. adj. adv.),不確定的標“?”;
看空格前后:比如空格前是“a”,后面是名詞,那空格大概率是形容詞(a adj. n.);
優先填“認識的詞”:遇到不認識的詞先跳過,把認識的詞填完,剩下的蒙(比如剩下2個名詞,2個空格,隨便填,正確率50%)。
四、寫作:30分鐘寫出“及格+”作文,模板要“活”用
寫作占15%,很多人背了模板卻不會用,結果寫出來的句子生硬。其實四級寫作套路很固定,記住“3段式框架”+“萬能表達”,30分鐘足夠寫完:
1. 框架:開頭引入中間論證結尾總結(萬能結構)
開頭段(3句話):
句1:描述現象(“Nowadays, 主題詞 has become a hot topic…”);
句2:不同觀點(“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句3:你的觀點(“As far as I’m concerned,…”)。
中間段(4句話):
句1:分論點1(“First of all,…”);
句2:舉例/解釋(“For example,…”或“This is because…”);
句3:分論點2(“What’s more,…”);
句4:舉例/解釋(“Take…as an example…”)。
結尾段(2句話):
句1:總結觀點(“In conclusion,…”);
句2:展望未來(“It’s hoped that…”或“We should…”)。
2. 避坑:別犯這些“低級錯誤”(扣分超嚴重!)
別寫“中國式英語”:比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別寫“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正確是“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主謂一致:第三人稱單數加“s”(比如“He likeHe likes”);
時態一致:全文盡量用一種時態(一般現在時為主),別一會兒過去時一會兒現在時。
3. 加分:用“連接詞”讓邏輯更清晰(閱卷老師最愛看)
中間段論證時,用這些連接詞能讓句子更連貫,印象分up:
表并列:and, also, as well as;
表轉折:however, but, on the other hand;
表因果: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表舉例:for example, such as, take…for instance。
五、翻譯:3步“拆分長句”,不會翻的詞也能“繞著說”
翻譯占15%,考的是“把中文句子翻成英文”,很多人卡殼在“長句不會拆”“詞不會翻”。其實用“拆分法”+“替換法”,再難的句子也能翻出來:
1. 拆分長句:把“一句話”拆成“多句簡單句”
中文喜歡用長句,英文喜歡用短句。遇到長句,先找“逗號”“句號”“關聯詞”(比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拆成簡單句再翻。
例子:“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和中秋節,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拆分:
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和中秋節。(主語)
它們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分句1)
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分句2)
翻譯: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re not only moments for family reunion, but also important ways to pass on culture.
2. 不會翻的詞?用“簡單詞替換”或“解釋法”
遇到不會的詞別空著,用“近義詞”或“解釋”代替:
不會翻“火鍋”?說“hot pot”(簡單詞,閱卷老師懂);
不會翻“剪紙”?解釋成“paper art that is cut into different shapes”;
不會翻“博大精深”?說“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雖然不完美,但比空著強)。
3. 積累“高頻主題詞”(考來考去就這些!)
四級翻譯常考“中國文化、社會發展、科技”等主題,提前背這些高頻詞,考場直接用:
文化類:traditional culture(傳統文化)、folk art(民間藝術)、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遺產);
社會類:population(人口)、education(教育)、environment protection(環境保護);
科技類:technology(科技)、Internet(互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最后想說:技巧是“捷徑”,但“練熟”才是王道。把近5年真題按上面的方法刷2-3遍,每個題型總結自己的錯題原因(比如聽力總錯“轉折后”,閱讀總找錯定位句),針對性改進。考試時別慌,按“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的順序做(或按自己習慣的順序),合理分配時間(聽力30分鐘,閱讀40分鐘,寫作30分鐘,翻譯30分鐘)。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et4-6/48638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