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用英語怎么說
摘要
如果你問“雞蛋用英語怎么說”,最直接的答案是 egg。但別以為知道這個單詞就夠了——生活中你可能會遇到“早餐要溏心蛋怎么說”“烘焙配方里的‘large egg’是啥意思”“別人說‘you’re a good egg’是在罵你嗎”這些問題。這篇文章會從基礎(chǔ)單詞講到場景用法,再到文化彩蛋,幫你徹底搞懂“雞蛋”在英語里的門道,以后不管是點餐、看食譜還是和老外聊天,都能應(yīng)對自如。
一、先搞定基礎(chǔ):“雞蛋”的核心表達
1. 最常用:egg
不管是菜市場的生雞蛋,還是餐桌上的熟雞蛋,“egg”都是通用詞。比如你去超市買雞蛋,包裝上會寫“eggs”(復(fù)數(shù),因為很少買一個);早餐吃了一個雞蛋,就是“an egg”。
舉個例子:
媽媽早上會說:“記得吃個雞蛋,補充蛋白質(zhì)。”(Remember to eat an egg for protein.)
超市標簽:“Organic Eggs(有機雞蛋),$5.99/dozen(12個)”
2. 特殊情況:強調(diào)“雞蛋”的來源
有時候需要區(qū)分雞蛋和其他蛋(比如鴨蛋、鵝蛋),這時候可以說 hen’s egg(雞蛋,hen是母雞)。對應(yīng)的,鴨蛋是“duck egg”,鵝蛋是“goose egg”。不過日常交流中,如果沒特別說明,“egg”默認就是雞蛋,不用太糾結(jié)。
比如你對過敏的朋友說:“這個蛋糕里有雞蛋,你別吃。”(There are hen’s eggs in this cake—you shouldn’t eat it.)這里加“hen’s”是為了更準確,但平時說“eggs”也完全沒問題。
二、場景化用法:學(xué)會這些,才算真的“會用”
知道“egg”是雞蛋只是第一步,真正實用的是在不同場景下怎么表達。下面這3個場景,你肯定遇到過:
場景1:日常交流——“吃雞蛋”的各種說法
數(shù)量表達
一個雞蛋:an egg(注意“egg”開頭是元音,用“an”不是“a”)
多個雞蛋:eggs(比如兩個雞蛋:two eggs)
一些雞蛋:some eggs(比如“冰箱里還有些雞蛋嗎?”Do we have some eggs in the fridge?)
描述“怎么吃”
光說“吃雞蛋”太籠統(tǒng)了,得說清楚是煮的、煎的還是炒的:
煮雞蛋:boiled egg(帶殼煮)
溏心蛋(半熟):soft-boiled egg(比如“我喜歡溏心蛋,蛋黃是流心的。”I like soft-boiled eggs with runny yolks.)
全熟蛋:hard-boiled egg(比如做沙拉常用的“水煮蛋”就是這個)
煎雞蛋:fried egg
單面煎(溏心):sunny-side up(蛋白凝固,蛋黃生的,像太陽一樣朝上,超形象)
雙面煎(半熟):over easy(翻個面,蛋黃還是流心的)
雙面煎(全熟):over hard(蛋黃完全凝固)
炒雞蛋:scrambled egg(注意這里通常用單數(shù),因為炒出來是碎的,比如“我早餐愛吃炒雞蛋配面包。”I love scrambled egg with bread for breakfast.)
場景2:烹飪/烘焙——看懂食譜里的“egg”
如果你喜歡跟著國外食譜做飯,肯定見過這些詞,別懵,其實很簡單:
按大小分:large egg 是“標準蛋”
國外食譜里常寫“1 large egg”,這里的“l(fā)arge”不是“大的”,而是“標準大小”。雞蛋按大小分:small(小)、medium(中)、large(標準)、extra large(超大),烘焙里默認用“l(fā)arge egg”,如果家里只有小雞蛋,可能需要多打一個(比如1 large egg ≈ 1.25 small eggs)。
按狀態(tài)分:蛋白、蛋黃怎么說?
蛋白:egg white(復(fù)數(shù) egg whites)
蛋黃:egg yolk(復(fù)數(shù) egg yolks)
比如做提拉米蘇需要“3 egg yolks”(3個蛋黃),做天使蛋糕只用“egg whites”(蛋白)。
特殊處理:“打散的雞蛋”“蛋液”
打散的雞蛋:beaten egg(比如“把雞蛋打散,倒入面粉中。”Beat the egg and pour it into the flour.)
蛋液:egg mixture(更口語化,比如“往鍋里倒點蛋液,攤成蛋皮。”Pour some egg mixture into the pan to make an omelet wrap.)
場景3:俚語/習(xí)語——“egg”不只是“蛋”
英語里“egg”有很多比喻用法,不知道的話可能會鬧笑話。記幾個最常用的:
You’re a good egg.
不是“你是個好蛋”,而是“你人真好/你是個靠譜的人”。比如朋友幫你搬東西,你可以說:“Thanks for helping—you’re a good egg!”(謝啦,你人真好!)
Egg sb on
不是“把蛋放在某人身上”,而是“慫恿某人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比如:“我本來不想熬夜打游戲,結(jié)果被室友慫恿了。”(I didn’t want to stay up gaming, but my roommate egged me on.)
A bad egg
和“good egg”對應(yīng),指“壞蛋/不可靠的人”。比如:“別跟他合作,他是個bad egg,上次就騙了別人錢。”(Don’t work with him—he’s a bad egg. He cheated someone out of money last time.)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中文也有類似說法,意思是“孤注一擲”。比如勸朋友別只投一個項目:“投資別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分散風(fēng)險更安全。”
三、避坑指南:這些“雞蛋”相關(guān)的坑,我踩過你別踩
1. “egg”的單復(fù)數(shù):別看到“egg”就加“s”
可數(shù)名詞:一個雞蛋“an egg”,多個“eggs”,沒問題。
但當(dāng)“egg”指“蛋液”(整體概念)時,不可數(shù)!比如“這個蛋糕需要很多雞蛋。”(The cake needs a lot of egg.)這里“egg”指蛋液,不用加“s”。
2. 別把“eggplant”當(dāng)成“雞蛋植物”
第一次看到“eggplant”,我以為是“雞蛋做的植物”,后來才知道是“茄子”!因為早期歐洲人看到的茄子是白色、橢圓形的,像雞蛋,所以得名。類似的還有“pineapple”(菠蘿),和“松樹”“蘋果”都沒關(guān)系,別望文生義。
3. 點餐時“雞蛋熟度”別亂說
在國外餐廳點煎蛋,別說“I want a fried egg, half-cooked”(中式直譯),服務(wù)員會懵。記住這幾個詞:
單面溏心:sunny-side up(必學(xué)!最常用)
雙面溏心:over easy
全熟:over hard
比如:“Can I get two fried eggs, sunny-side up, please?”(請給我兩個單面溏心煎蛋。)
四、文化彩蛋:英語國家的“雞蛋情結(jié)”
為啥要學(xué)這些?因為語言背后是文化。了解英語國家的“雞蛋文化”,聊天時能多不少談資:
1. 復(fù)活節(jié)彩蛋(Easter Egg)
復(fù)活節(jié)是西方重要節(jié)日,人們會裝飾彩蛋、藏彩蛋,孩子們找彩蛋——這是“Easter Egg Hunt”(復(fù)活節(jié)尋蛋游戲)。現(xiàn)在“Easter Egg”還引申為“電影/游戲里的隱藏細節(jié)”,比如“這部電影有個Easter Egg,最后鏡頭里的海報是導(dǎo)演上一部作品。”
2. 早餐“標配”雞蛋
在歐美,早餐離不開雞蛋:英國人愛“full English breakfast”(全英早餐),里面有煎蛋、香腸、培根;美國人常吃“scrambled eggs with toast”(炒雞蛋配吐司);法國人喜歡“omelet”(歐姆蛋,厚煎蛋卷)。如果你和老外聊早餐,說“I had sunny-side up eggs this morning”(我今早吃了單面溏心蛋),絕對能拉近距離。
五、總結(jié):從“知道”到“會用”,就差這一步
現(xiàn)在你不僅知道“雞蛋用英語怎么說”(答案是 egg),還學(xué)會了怎么在點餐時說清熟度、看懂烘焙食譜里的“l(fā)arge egg”、甚至用“you’re a good egg”夸人。語言學(xué)習(xí)最怕“只記單詞,不會用”,把這些場景和例子記下來,下次遇到“雞蛋”相關(guān)的英語問題,就再也不用慌啦。
最后想說,學(xué)英語就像煮雞蛋,急不得,得一點點“加熱”——今天記一個場景用法,明天學(xué)一個俚語,慢慢就“熟”了。下次去餐廳,大膽點一份“sunny-side up eggs”試試?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Spoken_English/71885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