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道歉英語怎么說
摘要
接受道歉的英語表達遠不止一句簡單的“It's okay”。不同場景、不同關系、不同道歉程度,需要搭配不同的回應——對朋友可以輕松隨意,對同事需要禮貌得體,對陌生人要保持分寸,甚至當你暫時不想原諒時,也有既不失禮貌又不違心的說法。這篇文章會拆解6大高頻場景,給足實用表達和對話案例,讓你下次遇到道歉時,既能準確回應,又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態度。
為什么“接受道歉”的表達,比你想的更重要?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國外旅行時,服務員不小心把水灑在你桌上,連說“Sorry”,你腦子里只蹦出一句“It's okay”,說完自己都覺得有點敷衍;
同事因為失誤耽誤了你的工作進度,專門來道歉,你想安慰對方“別放在心上”,卻不知道怎么說才自然;
甚至和外國朋友鬧了點小矛盾,對方道歉后,你想表達“我早就不生氣了”,結果說成“You're welcome”,對方當場愣住……
其實,接受道歉的回應,本質是一種“社交信號”:說對了,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寬容,讓關系更舒服;說錯了,可能讓對方覺得“你是不是還在生氣”,反而加重尷尬。
尤其是英語文化里,“道歉”和“接受道歉”是一套很講究的禮儀——太輕描淡寫顯得不真誠,太嚴肅又可能讓小事變大。所以,別再只會用“It's okay”應付所有場景了,今天我們分場景學透,下次遇到道歉,你也能游刃有余。
場景一:日常熟人(朋友/家人/室友)——輕松隨意,拉近距離
和關系近的人道歉,重點是“消除尷尬,讓對方放松”。回應時不用太正式,帶點口語化的表達反而更親切。
高頻表達:
1. No worries.(別擔心/沒事啦)
這是英語國家最常用的“接受道歉”表達之一,輕松又自然,尤其適合小失誤(比如朋友遲到5分鐘、借你的筆忘還了)。
對話案例:
朋友:“Sorry I’m late! The bus was delayed.”(抱歉遲到了!公交晚點了。)
你:“No worries, I just got here too.”(沒事啦,我也是剛到。)
2. No problem.(沒事兒/小意思)
和“No worries”用法類似,但更強調“這事兒沒影響”,適合對方因為小事道歉(比如不小心碰掉你的書、吃飯時打翻一點飲料)。
對話案例:
室友:“Oops, sorry I knocked over your cup.”(哎呀,抱歉碰倒你的杯子了。)
你:“No problem, it’s just water.”(沒事兒,就是點水而已。)
3. Don’t sweat it.(別糾結了/多大點事兒)
“Sweat”是“出汗”,“Don’t sweat it”字面是“別為此出汗”,引申為“這事兒不值當你緊張”,帶點安撫的語氣,適合對方有點自責時用。
對話案例:
家人:“Sorry I forgot to buy the milk you asked for.”(抱歉忘了買你要的牛奶。)
你:“Don’t sweat it, we can get it tomorrow.”(別糾結了,明天買也行。)
小提醒:對熟人別用太正式的表達(比如“I accept your apology”),會顯得生分,反而奇怪。
場景二:正式場合(職場/客戶/長輩)——禮貌得體,體現專業
職場或面對長輩、客戶時,道歉往往帶著“責任”或“尊重”,回應時要體現你的成熟和分寸——既要接受道歉,也要給對方臺階下,同時保持專業感。
高頻表達:
1. I appreciate your apology.(感謝你的道歉)
“Appreciate”(感謝)比“accept”(接受)更委婉,既表達了“我收到你的歉意”,又顯得禮貌,適合同事、客戶或不太熟的長輩。
對話案例:
同事:“I’m really sorry for the mistake in the report. I’ll fix it right away.”(報告里的錯誤真的很抱歉,我馬上改。)
你:“I appreciate your apology.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help.”(感謝你的道歉,需要幫忙的話告訴我。)
2. Thank you for apologizing.(謝謝你的道歉)
直接表達“感謝”,簡單清晰,適合對方態度很誠懇時用,尤其是對方可能因為失誤感到壓力大,這句話能讓對方放松一點。
對話案例:
客戶:“I’m sorry for the delay in our response. We should have gotten back to you sooner.”(抱歉回復晚了,我們本該早點聯系你的。)
你:“Thank you for apologizing. I understand you’ve been busy.”(謝謝你的道歉,我知道你們最近很忙。)
3. There’s no need to apologize.(沒必要道歉/不怪你)
如果錯不在對方,或者你想主動承擔部分責任,這句話能體現你的大度,尤其適合團隊合作中,避免讓對方覺得內疚。
對話案例:
長輩:“Sorry I couldn’t help with the party preparations.”(抱歉沒能幫忙準備聚會。)
你:“There’s no need to apologize! You already did so much.”(沒必要道歉!你已經幫了很多了。)
場景三:對方嚴重失誤(造成損失/傷害)——真誠回應,帶點安撫
如果對方的失誤比較嚴重(比如弄丟你的重要文件、不小心弄壞你珍視的東西),光說“沒事”會顯得假,對方可能覺得你沒原諒;太嚴肅又可能讓關系緊張。這時需要“承認對方的歉意+表達理解+安撫情緒”。
高頻表達:
1. It’s not a big deal, but thank you for apologizing.(沒那么嚴重,但還是謝謝你道歉)
先給對方“定心丸”(沒那么嚴重),再肯定對方的態度(謝謝你道歉),既真實又不讓對方難堪。
對話案例:
朋友:“I’m so sorry I lost the book you lent me. I’ve been looking everywhere.”(太抱歉把你借我的書弄丟了,我找了好久。)
你:“It’s not a big deal, but thank you for apologizing. I know you didn’t mean it.”(沒那么嚴重,但還是謝謝你道歉。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2. Don’t beat yourself up about it.(別太自責了)
“Beat yourself up”是“自責”的意思,這句話直接安撫對方的情緒,適合對方明顯很內疚時用,尤其親近的人之間。
對話案例:
家人:“I’m really sorry I forgot your birthday. I feel terrible.”(真的很抱歉忘了你的生日,我感覺糟透了。)
你:“Don’t beat yourself up about it! We can celebrate this weekend instead.”(別太自責了!我們這周末補過就好啦。)
3. Mistakes happen. Let’s just fix it together.(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一起解決就好)
把重點從“道歉”轉移到“解決問題”,既接受了道歉,又體現了合作態度,適合職場或需要共同面對問題的場景。
對話案例:
同事:“I’m so sorry I messed up the client’s order. They’re really angry.”(太抱歉搞砸了客戶的訂單,他們很生氣。)
你:“Mistakes happen. Let’s just fix it together—maybe we can call them and offer a discount.”(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一起解決就好——或許可以打電話給他們, offer個折扣。)
場景四:不想原諒,但需要禮貌回應——保持距離,不違心
不是所有道歉都必須接受。如果對方反復犯錯、道歉不真誠,或者你暫時無法釋懷,沒必要強迫自己說“沒事”。這時可以用“不明確接受,但保持禮貌”的表達,給彼此留空間。
高頻表達:
1. I hear you.(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不直接說“原諒”或“不原諒”,只表達“我接收到了你的道歉”,態度中立,適合你還在猶豫是否原諒時。
對話案例:
不太熟的人:“Sorry I didn’t reply to your message. I was busy.”(抱歉沒回你消息,我當時很忙。)(但你知道對方其實是故意不回)
你:“I hear you.”(我知道了。)
2. I’ll need some time to process this.(我需要點時間消化一下)
直接告訴對方“我現在無法回應”,既誠實又不失禮貌,避免勉強自己接受道歉。
對話案例:
朋友:“I’m sorry I said that about you. Can we just forget it?”(抱歉說了你那些話,我們能忘了這事嗎?)
你:“I appreciate you apologizing, but I’ll need some time to process this.”(謝謝你道歉,但我需要點時間消化一下。)
3. Let’s not talk about it right now.(我們現在先不說這個吧)
如果對方一直逼你“接受道歉”,這句話可以委婉地結束話題,避免沖突。
對話案例:
對方:“Come on, I said sorry! Aren’t you going to forgive me?”(拜托,我都道歉了!你就不能原諒我嗎?)
你:“Let’s not talk about it right now.”(我們現在先不說這個吧。)
避開3個“踩坑”表達,別讓回應變尷尬
學了正確的,再說說哪些表達容易出錯——看似“沒問題”,其實可能讓對方誤會你的態度。
1. 別用“You’re welcome”回應道歉
“You’re welcome”是回應“感謝”的(比如對方說“Thank you”,你說“You’re welcome”),用它回應“Sorry”會很奇怪。比如對方道歉,你說“You’re welcome”,對方可能會想:“我道歉,你謝我什么?”
2. “It’s nothing”可能顯得不重視
中文里我們常說“沒事,小意思”,但英語里“It’s nothing”(這不算什么)可能讓對方覺得“你是不是覺得我的道歉很多余?” 尤其是對方很誠懇時,換成“No worries”或“It’s not a big deal”更合適。
3. 別用“Never mind”敷衍
“Never mind”的潛臺詞是“算了,當我沒說過/別管了”,如果對方道歉后你說“Never mind”,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還在生氣,只是不想說了”。比如朋友道歉,你冷冷一句“Never mind”,氣氛會瞬間凝固。
最后:接受道歉的核心,是“真誠”而非“公式”
其實不管用哪種表達,最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態度——是真心原諒,還是需要時間,或是已經釋懷。
下次遇到道歉,先想想:你們的關系如何?對方的失誤嚴重嗎?你當下的真實感受是什么?然后從上面的表達里挑一個最貼合的,自然說出來就好。
畢竟,語言只是工具,真誠的回應,才是讓關系更舒服的關鍵。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Spoken_English/448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