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英語基礎不好怎么學呢
摘要
小學生英語基礎不好,真不是孩子“笨”或“沒天賦”,多半是咱們用錯了方法。很多家長盯著“背單詞、學語法”死磕,卻忽略了孩子學英語的底層邏輯——興趣先于知識,應用大于記憶。只要找對路子,從“讓孩子敢開口、愿意學”開始,再用生活化的方式打基礎,普通孩子也能慢慢愛上英語,成績自然跟著上來。
一、先別急著“補”,先看看孩子到底卡在哪兒?
當家長的都有體會:孩子英語課本上的單詞表,今天背明天忘;考試時選擇題靠蒙,作文寫不出完整句子;讓他讀課文,聲音小得像蚊子叫……這些“基礎不好”的表現(xiàn)背后,其實藏著3個真問題,咱們得先搞清楚:
1. 單詞記了就忘?因為你讓孩子“背了個寂寞”
上周碰到鄰居王姐,她吐槽:“我家娃每天背10個單詞,背的時候滾瓜爛熟,第二天問‘蘋果怎么說’,他瞪著眼睛說‘忘了’!”這不是孩子記憶力差,而是咱們把“記單詞”搞成了“背字母串”——比如背“apple”,只讓孩子重復“A-P-P-L-E”,卻沒告訴他這個詞和“每天吃的水果”“紅色的、圓圓的”這些具體場景有啥關系。大腦對孤立的字母沒興趣,自然記不住。
2. 發(fā)音像“方言英語”?因為孩子“聽的都是錯的”
有次去朋友家,她兒子讀課文:“This is a cat”,硬是讀成了“累死一只凱特”。朋友急得直跺腳:“我明明教過他‘th’要咬舌頭啊!”其實問題不在孩子,在“輸入源”——很多家長自己發(fā)音就不標準,或者讓孩子跟著課本錄音“干聽”,卻沒告訴他“聽”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就像咱們學方言,光聽不說、不模仿,永遠學不會地道腔調。
3. 語法一團亂?因為你讓孩子“背規(guī)則”而不是“用規(guī)則”
見過不少家長拿著語法書逼孩子背:“一般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要加s!”孩子點頭記住了,轉頭寫句子:“He like apple.” 為啥?因為他根本不懂“第三人稱單數(shù)”是啥意思,更不知道什么時候用。語法對小學生來說,不是“知識點”,而是“說話的習慣”,靠死記規(guī)則永遠學不會,得在具體場景里“用出來”才行。
二、3個“反常識”方法,幫孩子從“怕英語”到“愛英語”
搞清楚問題在哪兒,解決起來就簡單了。分享3個我親測有效的方法,不用買昂貴的課程,在家就能做,普通孩子也能慢慢開竅——
方法1:用“場景綁定法”記單詞,讓單詞“活”起來
重點:記單詞千萬別孤立地背字母!一定要讓單詞和孩子的生活場景綁定,這樣大腦才會覺得“這個詞有用,得記住”。
舉個例子:教“water”(水),別讓孩子對著單詞表念。可以在他喝水時問:“寶貝,你在喝什么呀?對啦,這是water,來,跟媽媽說‘I want water’(我想喝水)。” 晚上洗澡時指著水龍頭說:“看,water從這里出來啦!” 一周下來,孩子看到水就會想到“water”,根本不用刻意背。
再比如記顏色單詞:穿衣服時問“今天穿的是red(紅色)還是blue(藍色)?” 吃水果時說“這個banana(香蕉)是yellow(黃色)的”。我同事家孩子用這個方法,2個月記住了100多個單詞,現(xiàn)在看到什么都想“用英語說”,比死記硬背強10倍。
方法2:從“聽兒歌+跟讀動畫”開始,解決發(fā)音和開口難
很多家長覺得“學英語就得正經(jīng)學”,其實對小學生來說,“玩著學”效果最好。孩子天生喜歡兒歌和動畫,咱們正好利用這一點,讓他在“磨耳朵”的同時糾正發(fā)音、敢開口。
具體步驟:
第一步:選對材料
別一上來就看復雜的動畫片,推薦《Super Simple Songs》(超級簡單兒歌),歌詞重復、旋律簡單,比如《Five Little Ducks》《Baby Shark》,孩子聽幾遍就會跟著哼。動畫片選《小豬佩奇》英文版,語速慢、內容都是日常生活,孩子能看懂,才有興趣學。
第二步:“盲聽+跟讀+角色扮演”三步法
先讓孩子盲聽1-2遍,熟悉旋律和節(jié)奏;然后一句一句跟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夸張模仿”——比如學佩奇說話時故意提高音調,學豬爸爸時壓低聲音,孩子覺得好玩,就愿意開口。最后玩角色扮演,比如孩子演佩奇,你演媽媽,說“Peppa, let's go to the park!”(佩奇,我們去公園吧!),孩子自然會接“Okay, Mommy!”(好的,媽媽!)。
我家娃當初就是這樣,一開始只會說“Hello”,3個月后能跟著動畫說簡單的句子,發(fā)音也比以前標準多了——因為他聽的是地道發(fā)音,模仿多了自然就對了。
方法3:用“生活小故事”學語法,比死記規(guī)則有用10倍
語法是很多家長的“老大難”,但對小學生來說,根本不用學“主謂賓定狀補”這些術語。你只要把語法規(guī)則變成“孩子每天做的事”,他自然就懂了。
比如教“現(xiàn)在進行時”(be動詞+動詞ing),別講規(guī)則,直接說:“寶貝你看,媽媽正在做飯(Mom is cooking),你正在玩積木(You are playing with blocks),爸爸正在看手機(Dad is playing on the phone)——我們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后面都要加‘ing’哦!” 然后讓孩子每天說3句“正在做什么”,比如“我正在畫畫(I am drawing)”“小狗正在跑(The dog is running)”,一周下來,他就知道什么時候用“ing”了。
再比如“名詞復數(shù)”,吃水果時說:“你手里拿了一個apple(蘋果),媽媽這里有兩個apples(蘋果)——兩個以上就要加‘s’哦!” 孩子摸得著、看得見,比對著語法書背“名詞變復數(shù)一般加s”好理解多了。
三、家長最容易踩的2個“坑”,避開了少走半年彎路
方法對了,還要避開這些“無效努力”的坑,不然花再多時間也是白搭——
坑1:盲目追求“超前學”,忽略基礎重復
很多家長看別人孩子學自然拼讀、背新概念,就著急讓自家娃也跟上,結果孩子連26個字母還沒認全,就被逼著學復雜內容,越學越怕。其實小學生英語基礎不好,最該做的是“把簡單的東西練熟”:比如26個字母的發(fā)音和書寫、100個最常用單詞(比如顏色、數(shù)字、食物、家人)、50句日常對話(比如打招呼、問問題、表達需求)。這些基礎練扎實了,后面學什么都快。
坑2:用“成人思維”教孩子,比如逼他“背拼寫規(guī)則”
咱們大人學英語習慣“先理解規(guī)則再做題”,但孩子是“先模仿再理解”。比如記單詞拼寫,你讓孩子背“i before e except after c”(i在e前,c后除外),他根本不懂啥意思;但你讓他多寫幾遍“apple”“banana”,寫多了自然就記住了。對小學生來說,“重復”比“理解規(guī)則”更重要——就像咱們學說話,沒人教過“主謂賓”,但聽多了、說多了,自然就會了。
最后想說:
小學生英語基礎不好,真的不用慌。英語就像學走路,先得讓孩子敢邁腿(開口說),再慢慢走穩(wěn)(記單詞、學語法),最后才能跑起來(考試、應用)。咱們當家長的,別總盯著“別人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多花點心思陪孩子“玩英語”——比如一起看動畫、唱兒歌、用英語說日常小事,孩子覺得“英語不難、還挺好玩”,基礎自然就慢慢補上了。
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耐心,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7586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