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二年級孩子的英語興趣
摘要: 二年級孩子不愛學英語,幾乎是家長圈的“通病”——背單詞像啃硬骨頭,開口說比登天還難,一翻開英語書就磨磨蹭蹭。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學習”本身沒概念,他們只認“好不好玩”“有沒有意思”。想讓孩子愛上英語,關鍵不是逼他“學”,而是把英語變成他生活里的“玩具”“游戲”和“小成就”。下面這些方法都是我和身邊家長親測有效的,從消除抵觸情緒到讓孩子主動開口,每一步都有具體做法,看完就能用。
一、先別急著“教”,先解決孩子的“怕”和“煩”
不少家長一上來就盯著“今天要背5個單詞”“必須讀10分鐘課文”,結果孩子還沒接觸英語,先被“任務感”嚇退了。二年級孩子的大腦里,“學習”約等于“寫作業”“考試”,天然帶著抗拒。咱們得先把英語從“學習任務”里摘出來,變成“沒壓力的小玩意兒”。
舉個真實的例子:我鄰居家朵朵媽媽,以前每天雷打不動讓孩子背單詞,孩子哭著說“英語好難”。后來她換了個招:早上送孩子上學時,看到路邊的樹就問“朵朵你看,這是tree,像不像我們家晾衣服的架子?”看到小狗就說“dog,汪汪叫的dog”。孩子覺得“媽媽在跟我玩猜東西游戲”,反而主動問“媽媽,那個紅色的花怎么說呀?”
具體怎么做:
1. 把英語變成“背景音”:吃飯時放10分鐘英語兒歌(選旋律簡單、歌詞重復的,比如《Baby Shark》《Five Little Ducks》),不用逼孩子學,就當背景音樂。孩子聽多了,會不自覺跟著哼,這比刻意教更有效。
2. 用“提問”代替“命令”:不說“來,我們學英語了”,而是看到孩子在玩積木,問“你搭的是house嗎?能不能給媽媽搭個small house?”看到孩子吃蘋果,說“apple,你看這個apple是red還是green呀?”
3. 允許“不完美”:孩子說錯了別立刻糾正(比如把“cat”說成“car”),先夸“寶寶會說英語啦,真棒!這個小動物是cat,跟媽媽再念一遍好不好?”糾錯太急,孩子會怕說錯,以后就不敢開口了。
二、把英語“玩”起來:二年級孩子只吃“游戲套路”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最多集中15分鐘,坐在書桌前刷題肯定行不通。但如果把英語變成“你追我趕”“猜猜看”“找寶藏”這種游戲,他們能玩上半小時都不膩。記住: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玩中學”不是口號,是唯一能讓他們接受的方式。
1. “身體動起來”的游戲:邊玩邊記更深刻
孩子天生愛跑愛跳,把英語和動作結合,記憶會特別牢。
“聽指令做動作”:家長說“stand up”(站起來)、“sit down”(坐下)、“touch your nose”(摸鼻子),讓孩子做動作。可以故意說錯,比如“touch your foot”卻說成“touch your hand”,孩子會笑著糾正你,玩得越瘋記得越牢。
“單詞跳跳跳”:在地上用粉筆寫幾個簡單單詞(比如“red”“blue”“dog”),家長說單詞,孩子跳到對應的詞上。我兒子第一次玩這個,為了跳準“bird”,把“b-i-r-d”念了十幾遍,比背單詞卡效果好10倍。
2. “動手摸得著”的游戲:把抽象單詞變成“實物”
二年級孩子對“抽象符號”不敏感,但對“能摸、能拿、能吃”的東西特別有興趣。
“單詞尋寶”:提前把孩子的玩具(比如car、ball、doll)藏在家里各個角落,給孩子一張畫著這些物品的“尋寶圖”(旁邊寫上英語單詞),讓他找到后說“我找到car啦!”
“廚房英語”:做飯時讓孩子幫忙遞東西,“Can you give me a spoon?”(能給我一個勺子嗎?)“This is rice,we eat rice.”(這是米飯,我們吃米飯。)孩子會覺得“原來英語能幫我做事”,就不會覺得它“沒用”了。
三、用孩子的“本命興趣”當“鉤子”:他愛什么,就用什么學英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頭好”:有的癡迷動畫片,有的愛畫畫,有的天天抱著玩具車。與其讓孩子學“你覺得有用的英語”,不如用他的興趣當“誘餌”,讓他主動“上鉤”。
1. 喜歡動畫片?從“看”到“跟著說”
幾乎沒有孩子能拒絕動畫片,但別讓他只看熱鬧。選適合二年級的英語動畫(比如《小豬佩奇》《藍色小狗布魯伊》,語速慢、句子短、內容生活化),每天看10分鐘就夠,重點是“看完之后玩起來”。
“角色扮演”:看完《小豬佩奇》里“跳泥坑”的片段,家長可以說“我是Peppa,你是George,我們一起跳muddy puddle!”(邊說邊模仿跳泥坑的動作)。孩子會覺得“我在演動畫片”,自然就開口說英語了。
“臺詞接龍”:動畫里重復的句子(比如“Hello,I'm Peppa Pig.”),家長說前半句,讓孩子接后半句。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會接單詞,慢慢就能接句子,成就感會特別強。
2. 喜歡畫畫?用“涂涂畫畫”記單詞
很多孩子不愛背單詞,但愛畫畫。把單詞和畫畫結合,記起來又快又牢。
“單詞涂鴉本”:準備一個小本子,讓孩子畫“cat”就畫一只貓,畫“sun”就畫一個太陽,旁邊寫上單詞。我同事的女兒用這個方法,一周就記住了20多個單詞,還天天追著媽媽問“今天畫什么單詞呀?”
“顏色英語”:孩子畫畫時,問他“你用的是red pencil還是blue pencil?”“天空要涂blue嗎?”時間長了,顏色單詞自然就記住了。
四、讓孩子當“小老師”:成就感比獎勵更能讓他“上癮”
二年級孩子特別渴望被認可,尤其是被家長“崇拜”。如果讓他覺得“我比爸爸媽媽厲害”“我能教爸爸媽媽英語”,他對英語的興趣會蹭蹭往上漲。記住:成就感是最好的“興奮劑”,比物質獎勵管用100倍。
具體做法:
“媽媽是‘英語小白’”:故意“示弱”,比如指著蘋果問孩子“寶寶,這個紅紅的水果用英語怎么說呀?媽媽忘了。”孩子告訴你“apple”后,一定要夸張地說“哇!寶寶比媽媽厲害,媽媽學會了!”
“家庭英語小課堂”:每周讓孩子當一次“老師”,教爸爸媽媽一個英語單詞或句子。比如孩子學會了“bird”,就讓他站在沙發上“上課”:“今天我們學bird,小鳥就是bird,跟我念!”家長要配合舉手、跟讀,孩子會覺得“當老師太好玩了”,為了“備課”,會主動去學新內容。
“進步貼紙墻”:在墻上貼一張紙,孩子每主動說一次英語、記住一個新單詞,就貼一個星星貼紙。集滿10個星星,不用給物質獎勵,而是滿足他一個“小愿望”(比如“今天可以多看5分鐘動畫”“媽媽陪你玩你喜歡的游戲”)。這種“靠自己努力換來的特權”,比買玩具更讓孩子有成就感。
五、家長別當“監工”,要當“玩伴”: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興趣
最后想說,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學英語,不是英語本身的錯,而是家長的“焦慮”和“命令”把他推遠了。你把英語當成“任務”,孩子就會抗拒;你把英語當成“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孩子自然就會喜歡。
記住這3句話:
1. “好玩”比“學得快”重要:二年級不用追求孩子會多少單詞、能考多少分,只要他不抵觸、愿意開口,就是最大的進步。
2. “陪伴”比“說教”有用:你陪孩子玩英語游戲10分鐘,比逼他背單詞1小時效果好。
3. “允許慢”才能“走得遠”:有的孩子可能一開始進步慢,別著急,興趣的培養需要時間,就像養花,慢慢澆水施肥,總會開花的。
其實二年級孩子的英語興趣,就像一顆小種子,不需要你使勁“拔苗助長”,只需要用對方法,給點陽光(鼓勵)、雨露(趣味)和耐心,它自然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試試上面這些方法,說不定下周你家孩子就會主動問你:“媽媽,今天我們玩英語游戲嗎?”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2111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