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應該怎么學
摘要: 小學英語到底該怎么學?其實答案沒那么復雜——別把它當“學科”,先當“玩具”;別盯著“分數(shù)”,先養(yǎng)“感覺”。太多家長一上來就逼單詞、趕進度,結(jié)果孩子越學越抵觸。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從興趣入手,抓住“聽、說、讀、玩”四個核心,避開死記硬背的坑,讓孩子在積累中自然進步。下面我結(jié)合10年一線教學經(jīng)驗和身邊真實案例,把小學英語學習的“避坑指南”和“落地方法”一次性說透。
一、先避開這3個“致命誤區(qū)”,很多家長第一步就錯了
咱們當爸媽的,一提英語就容易焦慮:“別人孩子3歲背單詞,我家娃三年級還不會ABC,是不是晚了?”“老師說要考KET/PET,不趕緊刷題肯定跟不上!”其實這些想法,可能正把孩子推向“討厭英語”的深淵。
誤區(qū)1:把“背單詞”當唯一目標,孩子越背越懵
上周有個媽媽找我吐槽:“我家娃每天背20個單詞,聽寫全對,可一到課文就看不懂,這是為啥?”我說:“你讓孩子背‘a(chǎn)pple’的時候,告訴他這是‘蘋果’,但你有沒有帶他摸過蘋果、聞過蘋果,甚至用英語說‘I like apples’?”
單詞不是孤立的字母組合,是“有場景、有意義”的符號。比如孩子學“water”,你指著水杯說“Drink water”,比讓他死記“水”的中文意思有用10倍。小學階段(尤其是1-3年級),“認詞”比“背拼寫”重要,“會用”比“會寫”重要。我見過太多孩子背了一整本單詞書,卻連“Can I have some milk?”都不會說,這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誤區(qū)2:過早追求“應試技巧”,忽略“語言感知力”
前幾天碰到一個二年級家長,拿著語法練習冊問我:“老師,第三人稱單數(shù)加s,孩子總忘,要不要每天做50道題?”我直接搖頭:“二年級孩子連‘我吃飯’‘他吃飯’的中文邏輯都沒完全理順,你讓他理解‘he eats’,不是為難他嗎?”
小學英語的核心是“培養(yǎng)語感”,不是“學語法規(guī)則”。就像我們小時候?qū)W說話,沒人先教“主謂賓”,聽多了、說多了,自然就會了。比如孩子聽100遍“she runs fast”,就算不知道“第三人稱單數(shù)”,下次想說“她跑得快”,也會下意識說“she runs”。語法是“總結(jié)規(guī)律”,不是“背誦公式”,過早刷題只會讓孩子覺得英語“枯燥又難”。
誤區(qū)3:把“家長焦慮”轉(zhuǎn)嫁成“孩子壓力”,興趣全磨沒了
“你看隔壁小明,英語演講拿獎了!”“這篇課文都讀不熟,以后怎么考重點中學?”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我見過一個四年級女孩,媽媽每天逼她聽1小時聽力、寫3篇作文,結(jié)果孩子一看到英語書就哭,說“英語是世界上最討厭的東西”。
語言學習就像養(yǎng)花,得慢慢澆水施肥,著急拔苗只會枯死。小學階段,“不討厭”比“學得快”重要100倍。哪怕孩子每天只學10分鐘,但他覺得“英語挺好玩”,比硬灌1小時效果好得多。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能用起來”才是
總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光有興趣不夠——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看完就忘,有啥用?真正讓孩子愛上英語的,是“用英語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下面這3個方法,我在課堂上試過成百上千個孩子,親測能讓“討厭英語”的娃主動說“媽媽,今天我們玩英語游戲吧”。
1. 把英語“搬進”生活場景,讓孩子覺得“有用”
別總說“來,我們學英語了”,換成“來,我們用英語玩?zhèn)€游戲”。比如:
吃水果時:“寶貝,這是apple還是banana?你想要哪個?用英語告訴我!”(孩子說對了就給他,說錯了笑著糾正,別批評)
穿衣服時:“今天穿red shirt還是blue pants?”
散步時:“你看,bird在tree上,car在road上,我們一起數(shù)有幾輛car好不好?”
我鄰居家孩子以前對英語毫無興趣,媽媽用了這個方法,3個月后孩子主動問:“媽媽,‘滑梯’用英語怎么說?我想告訴小區(qū)的外國小朋友一起玩。”你看,當英語能幫他交朋友、解決問題,他自然就想學了。
2. 用“兒歌+動畫+繪本”磨耳朵,選對材料是關(guān)鍵
“磨耳朵”不是隨便放英語音頻,得選孩子“能看懂、感興趣”的內(nèi)容。
兒歌:選帶動作的,比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孩子邊唱邊摸身體部位,不知不覺就記住了“head”“knees”;
動畫:別選太長的,5-10分鐘一集最好,比如《Peppa Pig》(小豬佩奇)、《Bluey》(布魯伊),語速慢、內(nèi)容貼近生活,孩子能通過畫面猜意思。我班上有個男孩,看完《Peppa Pig》里“jump in muddy puddles”,下雨天穿著雨鞋在小區(qū)里跳,嘴里還喊“muddy puddles!”;
繪本:選“重復句式多”的,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翻來覆去都是“What do you see? I see a ... looking at me.”孩子讀幾遍就能跟著說,成就感爆棚。
重點提醒:磨耳朵時別逼孩子“翻譯”,也別問“這句話什么意思”,就當“背景音樂”,聽多了自然有感覺。就像我們聽方言,不用刻意學,聽久了也能懂大概。
3. 設計“低壓力小游戲”,讓孩子在玩中練表達
孩子天生喜歡游戲,把英語融入游戲,他根本不會覺得在“學習”。分享3個超簡單的家庭小游戲,材料家里都有:
“單詞尋寶”:把寫著“book”“pen”“cup”的卡片藏在家里各個角落,讓孩子找,找到后用英語說“我找到了book”;
“角色扮演”:玩“超市游戲”,孩子當收銀員,你當顧客,說“Can I have some apples? How much?”孩子用英語(或數(shù)字)回答;
“英語接龍”:你說“apple”,孩子接一個以“e”開頭的詞(比如“egg”),接不上就撓癢癢,孩子笑得停不下來,順便記了單詞。
我班上有個內(nèi)向的女孩,平時不敢開口,玩了“角色扮演”后,現(xiàn)在能主動用英語說“Teacher, I want to be the doctor!”(老師,我想當醫(yī)生?。?。游戲的魔力,真的比說教強10倍。
三、“聽、說、讀、寫”怎么練?小學階段各有側(cè)重,別搞一刀切
很多家長覺得“學英語就得聽說讀寫一起抓”,其實小學階段每個能力的優(yōu)先級不一樣:低年級(1-2年級)重“聽”和“說”,中年級(3-4年級)加“讀”,高年級(5-6年級)再碰“寫”。就像蓋房子,先打地基(聽、說),再砌墻(讀),最后裝修(寫),順序錯了就容易塌。
低年級(1-2年級):把“耳朵”和“嘴巴”練活
這個階段孩子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但邏輯思維弱,千萬別逼寫單詞、學語法。
聽力:每天20分鐘“可理解輸入”(能看懂畫面或場景的內(nèi)容),比如兒歌、動畫片段、家長用英語說日常指令(“Sit down”“Open your book”);
口語:從“單詞”到“短語”再到“簡單句子”,比如先會說“apple”,再學“I like apple”,最后說“I like red apple”。家長別嫌孩子說得慢、說錯,哪怕他只說一個詞,也要鼓勵:“寶貝說得真好!能不能再說一遍?”
我女兒一年級時,我每天睡前跟她玩“英語小對話”:“How are you today?”“I'm happy/sad.”“Why?”“Because I played with friends.”一開始她只會說“happy”,3個月后能說完整句子,還會自己加“Because ...”,就是因為“沒壓力”。
中年級(3-4年級):用“分級閱讀”打開“閱讀大門”
3年級后,孩子認識的單詞多了,能坐得住了,就可以開始“分級閱讀”。分級閱讀就像“爬樓梯”,從簡單到難,孩子不會覺得挫敗。
選書原則:一頁不超過5個不認識的單詞,內(nèi)容是孩子感興趣的(比如故事、科普、漫畫)。推薦幾個靠譜的分級讀物:牛津樹(Oxford Reading Tree)、RAZ(Reading A-Z)、大貓英語(Big Cat),學校圖書館一般都有;
閱讀方法:先“看圖猜意思”,再“指讀”(手指指著單詞讀),最后“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講一遍,不用全對)。比如讀《牛津樹》里“Kipper's Diary”,孩子能說“Kipper went to the park and played with a dog”,就很棒了。
我班上有個男孩,3年級開始讀牛津樹,現(xiàn)在4年級能獨立讀50頁的英文繪本,詞匯量比同齡人多200多個,就是因為“讀得開心”,根本不覺得是任務。
高年級(5-6年級):“寫”從“仿寫”開始,別一上來就寫作文
5-6年級可以接觸“寫”,但別直接讓孩子寫“我的周末”這種作文,先從“仿寫句子”“寫短語”開始。
仿寫句子:課本里有“Li Ming likes playing football”,讓孩子換成自己的名字和愛好:“Tom likes reading books”;
寫短語日記:每天用3-5個英語短語記日記,比如“Today: eat ice cream, play basketball with friends, happy!”;
畫“思維導圖”:寫作文前,先畫思維導圖梳理思路,比如寫“我的家庭”,分支寫“爸爸(tall, likes cooking)”“媽媽(kind, likes singing)”,再把短語連成句子。
我有個學生,5年級時寫句子都磕磕絆絆,用了“仿寫+思維導圖”,半年后能寫出80詞的小作文,還得了學校英語作文比賽三等獎。關(guān)鍵是“降低難度”,讓孩子覺得“我能行”。
四、最后說句大實話:家長“不焦慮”,孩子才能“學得好”
見過太多家長,自己英語不好,就拼命逼孩子:“我當年就是英語差,你可不能像我!”結(jié)果孩子壓力大,家長也累。其實小學英語真沒那么“決定命運”,比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英語是個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可怕的負擔”。
你不用會說流利的英語,只要愿意陪孩子玩英語游戲、讀繪本;你不用每天盯著單詞聽寫,只要保證孩子每天有20分鐘“開心聽、大膽說”的時間。孩子就像小樹苗,你給他陽光(興趣)和水(積累),他自然會長高,急著施肥(刷題)反而會燒根。
小學英語學習,慢就是快。與其逼孩子“今天背10個單詞”,不如讓他“今天覺得英語很好玩”——畢竟,興趣和信心,才是孩子未來學英語最大的“燃料”。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0256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