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答題方法-怎么做
備考GRE的同學,是不是經(jīng)常被閱讀“暴擊”?明明單詞背了不少,長難句也啃了幾句,可一篇閱讀做下來還是錯一半;要么就是讀得慢,一篇文章磨磨蹭蹭10分鐘,后面題目根本來不及做;最氣人的是二選一,怎么看都覺得兩個選項都對,結果永遠完美避開正確答案……
其實GRE閱讀沒那么玄乎,它考的不是“能不能看懂英文”,而是“能不能快速抓住邏輯、篩選關鍵信息”。今天這篇文章,我結合自己備考時踩過的坑和帶過學生的經(jīng)驗,把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拆成“底層邏輯+分題型方法+避坑指南”,全是能直接上手練的干貨,幫你擺脫“瞎讀瞎選”的困境。
一、先搞懂:GRE閱讀到底在考什么?(避開90%人踩的誤區(qū))
很多人覺得“閱讀=翻譯”,只要把文章逐字逐句看懂,題目自然會做。但GRE閱讀的文章,要么是學術論文片段(比如講行星形成、文學理論),要么是觀點辯論(比如兩個學者對某個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句子又長又繞,還全是專業(yè)術語——硬啃翻譯,不僅沒時間,還抓不住重點。
GRE閱讀真正的考點,其實就3個:
1. 邏輯關系: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和其他觀點是什么關系(支持/反駁/補充)?
2. 信息篩選:題目問的細節(jié),原文哪里提到了?有沒有同義替換?
3. 推理能力:基于原文信息,能合理推出什么?(注意:是“合理推出”,不是“腦補”)
舉個例子:如果文章說“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A理論正確,但新研究發(fā)現(xiàn)B現(xiàn)象,這說明A理論可能存在漏洞”,考點不會問“B現(xiàn)象是什么”,而是問“作者提到新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反駁大多數(shù)科學家的觀點)。
所以,讀文章時別糾結“每個詞啥意思”,先抓“誰在說?說什么?和別人啥關系?” 這才是高效解題的第一步。
二、分題型突破:不同題目有“專屬”解題公式(附例題拆解)
GRE閱讀主要有4類題型:主旨題、細節(jié)題、推斷題、態(tài)度題。每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完全不同,盲目刷題不如先搞懂“每種題該怎么下手”。
(1)主旨題:別猜“作者想表達什么”,找“文章結構”
標志詞:main idea, primary purpose, best title
痛點:讀完覺得“每段都重要”,選不出重點;或者把細節(jié)當主旨。
解題步驟:
看文章首尾段(尤其是首段結尾和尾段開頭),這里往往是觀點總結。
找“轉折詞”(however, but, yet)和“觀點詞”(argue, suggest, demonstrate),這些詞后面通常是核心觀點。
排除“細節(jié)選項”(只講某一段內(nèi)容的)和“擴大范圍選項”(原文沒提的內(nèi)容)。
例題拆解:
(文章片段)
“傳統(tǒng)觀點認為,19世紀歐洲工業(yè)化導致農(nóng)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最近一項對英國農(nóng)村教區(qū)檔案的研究發(fā)現(xiàn),1850-1870年間,農(nóng)村人口遷出率僅增長了12%,遠低于之前的估算。這說明,工業(yè)化對農(nóng)村人口流動的影響可能被高估了。”
題目: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__
選項:
A. 分析工業(yè)化對歐洲農(nóng)村的影響
B. 反駁傳統(tǒng)觀點關于工業(yè)化與人口流動的看法
C. 說明英國農(nóng)村教區(qū)檔案的研究價值
D. 比較19世紀歐洲與英國的人口流動差異
思路:文章開頭說“傳統(tǒng)觀點認為A”,接著用“but”引出新研究,最后結論“說明A被高估”——明顯是“反駁傳統(tǒng)觀點”。A是細節(jié)(只講了影響),C、D原文沒提,選B。
(2)細節(jié)題:“題干定位+原文比對”,別腦補!
標志詞: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ention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痛點:找不到原文對應處;看到選項里有原文詞就選,結果是“偷換概念”。
解題步驟:
題干圈關鍵詞(人名、數(shù)字、專有名詞),回原文找對應段落(GRE閱讀題文同序,第一題對應前半段,最后一題對應后半段)。
找到原文句子后,逐詞比對選項:選項的每個詞必須在原文有依據(jù),哪怕是同義替換(比如原文“increase”,選項“rise”)。
警惕“絕對化詞”(must, never, all)和“擴大范圍”(原文說“部分”,選項說“全部”)。
例題拆解:
(原文)“珊瑚礁的生存依賴共生藻類,這些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能量。當海水溫度超過30時,藻類會離開珊瑚,導致珊瑚白化。但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種類的珊瑚能分泌一種蛋白質(zhì),減緩藻類離開的速度。”
題目: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oral bleaching occurs when __
選項:
A. 共生藻類停止光合作用
B. 海水溫度超過30
C. 藻類離開珊瑚
D. 珊瑚無法分泌蛋白質(zhì)
思路:題干問“珊瑚白化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原文明確說“當海水溫度超過30時,藻類會離開珊瑚,導致珊瑚白化”——“導致”說明“藻類離開”是直接原因。B是前提,C是直接原因,選C。(很多人會錯選B,就是沒看清“導致”的邏輯)
(3)推斷題:“原文+一步推理”,多推一步就錯!
標志詞:infer, suggest, imply, most likely agree
痛點:要么不敢推(覺得“原文沒直接說就不能選”),要么瞎推(把自己的常識當答案)。
解題關鍵:推斷=原文信息+最直接的邏輯延伸,不能加新條件,也不能過度聯(lián)想。
舉個例子:
原文:“小明每天早上7點出門,8點到公司。”
推斷1:小明上班需要1小時(對,原文信息直接推導)
推斷2:小明住的地方離公司很遠(錯,“1小時”可能是堵車,不一定是距離遠,屬于過度推理)
例題拆解:
(原文)“在18世紀的法國,只有貴族才能佩戴絲綢圍巾。1789年法國大革命后,新政府廢除了這一規(guī)定,平民也開始佩戴絲綢圍巾。到1800年,巴黎街頭絲綢圍巾的銷量比1780年增長了3倍。”
題目:It can be inferred that before 1789, __
選項:
A. 平民無法獲得絲綢圍巾
B. 絲綢圍巾的銷量很低
C. 貴族是絲綢圍巾的主要消費者
D. 政府通過絲綢圍巾控制社會等級
思路:原文說“1789年前只有貴族能佩戴”,推斷“貴族是主要消費者”(C對)。A錯,原文是“不能佩戴”,不是“無法獲得”;B錯,銷量低可能是因為貴族人數(shù)少,但原文沒提銷量;D錯,“控制社會等級”是腦補,原文只說“規(guī)定貴族才能戴”。
(4)態(tài)度題:找“情緒詞”,別靠感覺!
標志詞:tone, attitude, the author’s view toward
痛點:覺得“作者好像是支持的”,但選項里有“enthusiastic”和“approving”,不知道選哪個。
解題步驟:
找原文中表達情緒的詞:褒義(positive, beneficial, impressive)、貶義(problematic, limited, misleading)、中性(objective, neutral, descriptive)。
GRE作者態(tài)度通常“溫和”,不會極端:如果選項是“enthusiastic(狂熱的)”“hostile(敵對的)”,大概率錯;“qualified approval(有保留的支持)”“cautious skepticism(謹慎的懷疑)”反而常見。
例題:如果原文說“這個理論在A領域有一定價值,但在B領域的應用存在明顯缺陷”,作者態(tài)度就是“qualified approval”(有保留的支持)。
三、3個“救命”通用技巧:讀得慢、選不對?試試這幾招
除了分題型方法,還有幾個通用技巧,幫你解決“讀不完”“選不對”的核心問題。
技巧1:長難句別硬啃,先抓“主謂賓+邏輯詞”
GRE閱讀里的長難句,經(jīng)常是“主句+3個從句+一堆修飾語”,比如:“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demographic changes—specifically, a rapi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during the 18th century—played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creating the labor force necessary for large-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拆解方法:
找“邏輯詞”:Although(讓步),說明前后是轉折關系。
找主句主謂賓: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主干:研究表明……)
跳過修飾:兩個破折號中間的“specifically...”是解釋,暫時不看。
簡化后:雖然學者認為工業(yè)革命由技術驅動,但研究表明人口變化作用更大。—— 一句話抓住核心邏輯,根本不用管那些修飾詞。
技巧2:選項排除法:先干掉“絕對錯”的,再比“誰更對”
做題時別糾結“哪個選項最對”,先排除明顯錯的。常見錯誤選項類型:
無中生有:原文沒提的內(nèi)容(比如原文說“蘋果”,選項說“水果”,擴大范圍)
偷換概念:把原文的A換成B(比如原文說“溫度影響”,選項說“濕度影響”)
絕對化:must, never, all(GRE作者很少用絕對詞)
反向干擾:和原文觀點相反(原文說“支持”,選項說“反對”)
比如一道題有4個選項,排除3個明顯錯的,最后一個哪怕不確定,也大概率是對的。
技巧3:時間不夠?“先題后文+跳讀”救急
GRE閱讀每篇文章(1-2段)建議8-10分鐘,長文章(3-4段)12-15分鐘。如果時間緊張:
先讀題:圈出題干關鍵詞,帶著問題回原文找答案(細節(jié)題、推斷題適用)。
跳讀技巧:例子(for example, such as)、數(shù)據(jù)(數(shù)字、百分比)、冒號后的解釋,可以快速掃過,重點看例子前的觀點句。
四、避坑指南:這些“坑”我替你們踩過了,別再掉進去!
最后說幾個我備考時踩過的坑,也是學生常犯的錯,避開這些,正確率至少提10%:
坑1:過度糾結生詞
遇到不認識的專業(yè)術語(比如“photosynthesis”“l(fā)ithosphere”),別慌!GRE閱讀不考專業(yè)知識,生詞要么會有解釋(比如“XX, a process that...”),要么不影響理解主旨。
坑2:忽略題干限定詞
比如題目問“作者提到XX的目的是”,很多人會選XX本身的內(nèi)容,而忽略“目的”是為了支持/反駁某個觀點。題干每個詞都有用,尤其是“purpose”“in order to”“primarily”。
坑3:刷題不復盤
做10篇新文章,不如吃透1篇錯題。復盤時問自己:“這題為什么錯?是定位錯了?還是選項沒看清?原文哪句話能直接反駁錯誤選項?” 把錯題原因寫在旁邊,下次才不會重復踩坑。
GRE閱讀確實難,但不是“玄學”。只要搞懂它的底層邏輯(考邏輯、考篩選、考推理),分題型練方法,再避開常見的坑,正確率和速度一定會提上來。記住:你不需要“讀懂每句話”,只需要“找到解題需要的那句話”。
現(xiàn)在就拿出一篇閱讀,用今天說的“先抓邏輯詞、分題型定位、選項排除法”試試,可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閱讀沒那么可怕。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3634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