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考試的科目都有哪些
如果你正在準備申請商學院,GMAT絕對是繞不開的一道坎。后臺經(jīng)常有同學問:“GMAT到底考什么啊?是不是只有數(shù)學和英語?” 其實沒那么簡單。作為過來人,我當年備考時也被“科目”這事兒搞得頭大——明明以為是“英語考試”,結果復習到一半發(fā)現(xiàn)邏輯題比托福閱讀還燒腦。今天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GMAT的科目拆解得明明白白,幫你搞清楚“考什么”“怎么考”“難在哪”,看完直接能上手規(guī)劃復習。
先搞懂:GMAT到底是個什么“類型”的考試?
在聊具體科目之前,得先糾正一個常見誤區(qū):GMAT不是“英語水平考試”,而是“商科思維能力考試”。它的全稱是“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翻譯過來就是“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說白了,商學院想通過這個考試,看看你有沒有讀MBA、商科碩士的潛力,比如邏輯分析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決策判斷能力。
所以,哪怕你雅思8分、托福110,GMAT也可能考不出高分;反之,英語基礎一般,但邏輯和數(shù)學思維強的人,反而可能短期突破。這一點想明白了,后面復習才不會走彎路。
目前GMAT有兩個版本:咱們常說的“普通版GMAT”(包含4個科目)和2023年推出的“GMAT Focus Edition”(精簡為3個科目)。考慮到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還是認可普通版,咱們先以普通版為主拆解,最后會簡單提一下Focus版的區(qū)別,避免你查資料時混淆。
科目一:Quantitative(數(shù)學)—— 不是考“會不會算”,而是考“怎么想”
考什么?
數(shù)學部分總分51分(占800分總分的大頭),考試時間62分鐘,共31道題。很多人看到“數(shù)學”就松了口氣:“不就是初中數(shù)學嗎?” 確實,知識點范圍基本是國內(nèi)初中到高一的水平,比如代數(shù)(方程、不等式、函數(shù))、幾何(三角形、圓、立體幾何)、概率統(tǒng)計(排列組合、平均數(shù)),沒有微積分、線性代數(shù)這些高等數(shù)學內(nèi)容。
但重點來了:GMAT數(shù)學的難點,不在“計算”,而在“邏輯判斷”。它有兩種題型,坑點各不相同——
題型拆解:PS和DS,后者才是“拉分王”
PS(Problem Solving,問題求解):就是咱們從小做到大的“常規(guī)數(shù)學題”,給一個問題,四個選項,選正確答案。比如:“小明有5個蘋果,小紅比他多3個,兩人共有幾個?”(當然實際題目比這復雜,但本質(zhì)類似)。這種題只要知識點沒問題,細心點基本能做對,拉不開太大差距。
DS(Data Sufficiency,數(shù)據(jù)充分性):這才是GMAT數(shù)學的“靈魂”,也是大部分人栽跟頭的地方。題目會給一個問題,然后跟兩個條件(比如“條件1:x>3;條件2:x<5”),問你“僅用條件1能不能回答問題?僅用條件2呢?兩個一起用呢?還是都不行?”
舉個例子(簡化版):“x是不是偶數(shù)?條件1:x是3的倍數(shù);條件2:x是6的倍數(shù)。” 答案是“僅條件2充分,條件1不充分”——因為3的倍數(shù)可能是奇數(shù)(如3、9),但6的倍數(shù)一定是偶數(shù)。
這種題的坑點在哪?它考的不是“算出答案”,而是“判斷什么條件下能算出答案”。很多人會犯“過度推理”的錯:比如條件1明明不充分,卻自己腦補“如果x是正整數(shù)的話……”,結果選錯。我當年復習時,DS題正確率一度只有60%,后來發(fā)現(xiàn)就是沒養(yǎng)成“嚴格按規(guī)則判斷”的習慣——記住:DS題只看“條件能不能讓問題有唯一確定答案”,多一步都不行。
備考重點:別沉迷“難題”,先抓“基礎+思維”
第一步:過一遍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推薦用《GMAT數(shù)學高分快速突破》,把公式和定理過一遍,比如“相似三角形比例”“排列組合公式”這些,別覺得簡單就跳過,很多人多年不碰數(shù)學,連“韋達定理”都忘了)。
第二步:狂練DS題,總結常見陷阱(比如“整數(shù)陷阱”“正負陷阱”“范圍陷阱”)。比如題目沒說x是整數(shù),你就不能默認它是整數(shù);條件給了x>2,你不能默認x≥3。
第三步:控制時間,平均每題2分鐘,PS題別糾結計算(GMAT有計算器嗎?沒有!但數(shù)學題數(shù)字都設計得很友好,不會讓你算半天,如果你算得復雜,大概率是思路錯了)。
科目二:Verbal(語文)—— 三座大山,每座都能讓你“懷疑人生”
語文部分總分也是51分(和數(shù)學一起構成800分總分),考試時間65分鐘,共36道題。這部分是中國考生的“老大難”,分為SC、CR、RC三種題型,每一種都有獨特的“坑”——
SC(Sentence Correction,句子改錯):“語法”只是表面,“語義”才是核心
很多人把SC當成“語法題”,狂背語法規(guī)則,結果做題時還是錯。其實SC的全稱是“句子改錯”,重點在“改”完之后的句子要“邏輯通順、表達清晰”。
題型很簡單:給一個劃線句子,四個選項,選“最正確、最簡潔、最符合邏輯”的那一句。比如原句可能是“小明和小紅去公園,他帶了風箏”(“他”指代不明),正確選項會改成“小明和小紅去公園,小明帶了風箏”。
難點在哪?語法規(guī)則只是基礎,真正的考點是“語義合理性”。比如“時態(tài)”:為什么這句用一般過去時,那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不是因為語法書規(guī)定,而是因為語境需要——“我昨天吃了飯”(過去時)和“我吃過飯了”(現(xiàn)在完成時,強調(diào)對現(xiàn)在的影響),語義不同。
我當年復習SC時,一開始正確率只有50%,后來發(fā)現(xiàn)是只看語法不看語義。比如有個題:“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its profits, which had fallen for three consecutive quarters, have begun to rise.” 很多人糾結“had fallen”和“have begun”的時態(tài)是否一致,但其實“had fallen”(過去完成時)是因為“fall”發(fā)生在“announced”之前,“have begun”(現(xiàn)在完成時)是因為“rise”從過去持續(xù)到現(xiàn)在——語義上完全合理,所以是正確選項。
備考SC:先把《曼哈頓語法》過一遍(重點看“平行結構”“比較結構”“主謂一致”這些高頻考點),然后用OG(官方指南)刷題,每道題不僅要知道選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這個選項語義更優(yōu)”(比如更簡潔、邏輯更清晰)。
CR(Critical Reasoning,邏輯推理):“杠精”的天堂,“腦補黨”的地獄
CR題簡單說就是“給一段論證,讓你分析它的邏輯漏洞”。題型有很多:削弱、加強、假設、結論、評價……但核心都是“找邏輯鏈”。
比如題目可能說:“某公司去年廣告投入增加了20%,銷量也增加了15%,所以廣告投入導致銷量增加。” 問你“哪個選項能削弱這個結論?” 正確答案可能是“去年該公司同時降價了30%”(指出銷量增加可能是因為降價,而非廣告)。
難點在哪?不能“腦補”,必須嚴格基于題干信息。很多人做CR時,會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加進去,比如看到“某產(chǎn)品銷量上升”,就默認“消費者喜歡它”,但題干沒說,就不能這么想。我見過最夸張的錯誤是:題目說“小明每天吃蘋果,身體很健康”,問“加強”,有人選“蘋果富含維生素”——但題干沒說“維生素導致健康”,這就是典型的“腦補”,正確答案應該是“小明除了吃蘋果,其他生活習慣和以前一樣”(排除其他變量)。
備考CR:先學“邏輯鏈分析法”(把題干拆成“前提-結論”,找其中的“gap”),推薦看《PowerScore CR Bible》(雖然厚,但邏輯講得很透)。刷題時逼自己用“人話”復述題干邏輯,比如“因為A,所以B”,然后看選項是“補A和B的 gap”還是“指出其他原因”。
RC(Reading Comprehension,閱讀理解):“讀懂”只是第一步,“讀快+抓重點”才是關鍵
RC考4篇文章(1長3短或2長2短),共12-14道題,題材涉及商科、社科、自然科學(比如“恐龍滅絕的原因”“公司治理結構”)。很多人覺得“我托福閱讀28分,RC肯定沒問題”,結果一做GMAT閱讀就懵——因為GMAT閱讀不考“細節(jié)記憶”,考“邏輯結構和作者態(tài)度”。
比如題目可能問:“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提到XXX實驗?” 這時候你光看懂句子意思沒用,得知道這段和全文的關系,作者是支持還是反駁某個觀點。
我當年備考時,RC最大的問題是“讀得慢”,一篇長文章要讀5分鐘,做題時間根本不夠。后來學了“跳讀技巧”:先讀首段(抓主旨),每段首尾句(抓段落大意),略過舉例、數(shù)據(jù)(除非題目問到)。比如看到“for example”“specifically”,就知道后面是細節(jié),暫時不用細看,做題時再回來定位。
備考RC:每天精讀1篇OG文章,用“思維導圖”畫文章結構(主旨-段落1觀點-段落2觀點-結論),然后做題目時強迫自己“不回讀原文”先選,再驗證(訓練對結構的記憶)。
科目三:AWA(分析性寫作)—— 不是“作文”,是“找茬報告”
AWA總分6分(不計入800分總分,但部分頂尖商學院會參考),考試時間30分鐘,題目是給一段“論證段落”(比如某公司經(jīng)理說“我們應該擴大生產(chǎn)線,因為去年銷量上升了”),讓你寫一篇300-500字的文章,分析這段論證的邏輯漏洞。
很多人覺得“AWA不重要,隨便寫寫就行”,但其實頂尖商學院(比如哈佛、斯坦福)會看AWA分數(shù),尤其是如果你申請的是“分析類”專業(yè)(如金融、會計)。
怎么寫?記住一個模板:開頭(總結原文論證)+ 中間2-3段(分別指出漏洞+分析)+ 結尾(總結漏洞,提改進建議)。
比如漏洞可以從“樣本不具代表性”“因果混淆”“忽略他因”入手。舉個例子,原文說“某城市去年開了10家咖啡店,今年咖啡銷量增長20%,所以開咖啡店能促進銷量增長”,漏洞可能是: 銷量增長可能是因為人口增加,而非咖啡店多了; 10家咖啡店可能集中在某區(qū)域,不能代表全城。
備考AWA:不用花太多時間,考前一周背個模板(開頭結尾句、過渡詞),練3篇真題(用GMAT官網(wǎng)的免費模考題),確保能在30分鐘內(nèi)寫完350字以上。
科目四:IR(綜合推理)—— “信息處理能力”大考驗
IR總分8分(也不計入800分總分,部分學校參考),考試時間30分鐘,共12道題,題型有四種:圖表解讀、二段式分析、表格分析、多源推理。簡單說,就是給你一堆信息(圖表、文字、數(shù)據(jù)),讓你快速提煉有用內(nèi)容,回答問題。
比如“圖表解讀”可能給一個折線圖(某產(chǎn)品1-12月銷量),問“哪個季度銷量環(huán)比增長最快”;“多源推理”會給3個標簽頁(比如公司財報、市場報告、消費者反饋),讓你結合多個信息源判斷選項對錯。
難點在哪?信息量大+時間緊,平均每題2.5分鐘,很多人做不完。我當年考的時候,最后兩道題完全是蒙的,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有技巧:比如圖表題先看問題,再回圖表找數(shù)據(jù);多源推理先看選項,再去原文定位關鍵詞,不用通讀全文。
備考IR:考前3天集中練,用OG的IR專項題,熟悉四種題型的套路,重點練“快速定位信息”的能力,不用追求滿分,大部分學校4分以上就夠了。
關于GMAT Focus Edition:精簡版科目有啥不同?
2023年推出的Focus版,把科目精簡成了3個:
Quantitative Reasoning(數(shù)學):保留PS和DS,但刪除了幾何部分(對幾何不好的同學是利好)。
Verbal Reasoning(語文):刪除了SC,只保留CR和RC(對語法薄弱的同學友好,但CR和RC的難度可能略有提升)。
Data Insights(數(shù)據(jù)洞察):把原來的IR和DS合并,新增了“數(shù)據(jù) Sufficiency”題型(和數(shù)學的DS類似,但更側重商業(yè)場景)。
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是接受普通版GMAT成績,如果你現(xiàn)在開始備考,建議先按普通版準備(畢竟資料更全),如果后面想轉Focus版,也可以無縫銜接(數(shù)學和語文的CR、RC是通用的)。
最后想說:GMAT科目雖多,但“抓大放小”是關鍵
總結一下:GMAT的核心科目是Quant(數(shù)學)和Verbal(語文),這兩部分決定800分總分,必須重點攻克;AWA和IR雖然不計入總分,但也不能完全放棄,考前花少量時間準備即可。
很多人一開始被“四個科目”嚇住,其實只要拆解清楚,逐個突破,就會發(fā)現(xiàn)沒那么難。記住:GMAT考的是“思維”,不是“知識”——與其死記硬背,不如多琢磨“這道題到底想考我什么能力”。
最后提醒:GMAT考試內(nèi)容可能會有調(diào)整,以上信息基于當前官方公布的普通版考試,具體請以GMAT官網(wǎng)(www.mba.com)最新信息為準。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201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