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語要怎么學
初一英語到底難不難?不少家長和孩子剛接觸時都會犯嘀咕:小學英語考90多分,怎么一上初中就“斷崖式下滑”?其實啊,初一英語不是“突然變難”,而是從“簡單積累”到“系統學習”的關鍵轉折點——單詞量翻倍、語法體系初建、聽說讀寫要求全面提升,孩子需要的是“換一種學法”。今天咱們就從“心態調整、核心能力、習慣養成”三個維度,聊聊怎么幫孩子把初一英語學扎實,不用焦慮,方法對了,起步就穩了。
一、先過“心態關”:從“怕英語”到“敢開口”,自信比分數更重要
剛上初一的孩子,最容易被兩個問題打擊信心:一是“單詞背了就忘”,二是“上課聽不懂,不敢問”。這時候家長千萬別急著催“分數”,先幫孩子跨過“心理坎”。
1. 接受“過渡期”:允許孩子“慢一點”
小學英語課本一頁可能就5個新單詞,初中課本一頁恨不得塞15個,還夾雜著長句子和語法點。孩子第一次月考成績下滑太正常了——就像學騎自行車,剛換大自行車時總摔跤,不是能力問題,是沒適應“新節奏”。
舉個例子:我鄰居家孩子小林,小學英語常年95+,初一第一次單元測只考了72分,回家就哭了,說“單詞太多記不住,閱讀文章根本看不懂”。后來她媽媽沒批評,反而和她一起數課本單詞:“你看,這單元20個單詞,咱們每天記5個,周末復習,這周先搞定10個,下次考試只要比這次多對2道題,就是進步!” 降低目標后,孩子壓力小了,反而慢慢找到了感覺。
重點:初一上學期是“適應期”,別盯著分數比高低,關注孩子“是否每天都在學”——今天多認識1個單詞,明天敢開口說1句英語,就是勝利。
2. 創造“無壓力開口”場景:英語不是“考試科目”,是“說話工具”
很多孩子怕英語,是因為覺得“說錯會被笑”。其實咱們家長可以先當“陪練”,不用管語法對錯,鼓勵孩子“敢說”。
比如每天早餐時問一句:“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你早餐吃了啥?)孩子哪怕回答“Milk. Bread.”(牛奶。面包。)也行,慢慢引導他說完整:“I had milk and bread.” 周末逛超市時,指著蘋果問:“What&'s this in English?” 孩子答不上來就一起查手機,下次再問,他就會記得“apple”。
小技巧:把英語融入生活場景,比如看動畫片時選英文版(《小豬佩奇》《汪汪隊》都有,語速慢、內容簡單),聽完問孩子“剛才小狗說了什么呀?” 孩子會覺得“英語是動畫片里的話”,不是“課本里的難題”,反而更愿意接觸。
二、抓牢“核心能力”:單詞、語法、聽說讀寫,一個都不能少
初一英語的“地基”就三件事:單詞記得牢、語法理得清、聽說讀寫能跟上。別想著“走捷徑”,這三件事做好了,后面三年學英語會越來越輕松。
1. 單詞:別“死記硬背”,用“場景+規律”記才高效
孩子最愁的就是背單詞,今天背明天忘,其實是方法錯了——孤立背“abandon(放棄)”沒用,放在句子里、場景里才記得住。
用“課文句子”記單詞,拒絕“單詞表孤立背”
課本里每個新單詞都有例句,比如人教版初一上冊Unit 1的“name(名字)”,例句是“My name is Gina.” 讓孩子先讀熟句子,再圈出單詞,想想“name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怎么用”。下次看到“name”,腦子里會浮現“My name is...”,自然就記住了。
用“詞根詞綴”找規律,一次記一串
初中單詞開始有“規律”了,比如“un-”是否定前綴:happy(開心) unhappy(不開心);“-er”表示“人”:teach(教) teacher(老師)。讓孩子準備一個“單詞規律本”,遇到類似的單詞就記下來,比如:
顏色類:red(紅)、yellow(黃)、blue(藍) 畫個彩虹圖,把單詞寫在對應顏色旁邊;
動作類:run(跑)、jump(跳)、swim(游) 邊做動作邊讀單詞,身體記憶比腦子記更深刻。
按“遺忘曲線”復習,別等全忘了再背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新學的知識1天后會忘60%,3天后忘75%。所以背單詞一定要“及時復習”:
早上背5個單詞,晚上睡前花2分鐘快速過一遍;
第二天早上再復習前一天的單詞,然后學新的;
周末把這周的單詞匯總,用“遮蓋法”自測:看著中文說英文,看著英文說中文,錯的做標記,下周重點復習。
舉個例子:背“book(書)”時,第一天早上記“book 書”,晚上復習“book是什么意思?”;第二天早上先想“書”的英文是“book”,再學“pen(筆)”;周末復習時,發現“pen”總忘,就標個,下周每天多記1次。
2. 語法:別“死摳術語”,用“例句+錯題”搞懂“怎么用”
初中語法比小學“系統”多了,比如時態(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介詞(in/on/at)、be動詞(am/is/are),孩子容易混淆。但語法不是“背定義”,而是“搞懂怎么用”。
用“生活例子”理解語法,別被“術語”嚇住
比如講“一般過去時”,別直接說“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或狀態”,而是舉例子:
今天早上你吃了面包(已經發生的事) I ate bread this morning.
昨天你去了公園(昨天的事)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告訴孩子:“看到yesterday(昨天)、last week(上周)、this morning(今天早上,已經過了的早上),動詞就要用‘過去式’,比如eatate,gowent。” 孩子聽不懂“過去式”沒關系,知道“昨天的動作要變個形式”就行。
準備“語法錯題本”,把“坑”都記下來
語法錯題最能暴露孩子的薄弱點,比如“be動詞”:
錯題:He am a student.(正確:He is a student.)
旁邊寫原因:I用am,you用are,he/she/it用is(簡稱“我am,你are,他她它is”)。
再比如“介詞in/on/at”:
錯題:I get up at 7:00 in Monday.(正確:on Monday)
記規律:具體某天用on(on Monday/on June 1st),月份/年份用in(in May/in 2023),時間點用at(at 7:00/at noon)。
每周花20分鐘翻錯題本,把同類錯誤匯總,孩子會發現“原來我總錯這幾個點”,針對性改正,比盲目刷題有用。
3. 聽說讀寫:每天15分鐘,“小積累”變“大能力”
初中英語對“綜合能力”要求更高,聽力要能聽懂對話,閱讀要能讀懂短文,寫作要能寫句子,口語要能簡單交流。這些能力不用“突擊練”,每天15分鐘,堅持下來就有效果。
聽力:從“課本配套音頻”開始,聽完“說大意”
每天早上放15分鐘課本聽力(比如人教版的“Go for it!”配套音頻,語速慢、發音標準),第一遍盲聽,第二遍看課本聽,第三遍合上書,讓孩子用中文說說“剛才聽到了什么”(比如“兩個人在打招呼,問名字”)。
進階一點可以聽英文兒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歌詞簡單重復,孩子跟著唱,既能練聽力,又能記單詞。
閱讀:從“繪本/短文”起步,別貪多,讀懂就行
初一孩子適合讀“分級讀物”,比如牛津樹L4-L6、書蟲入門級(單詞量500-800,故事簡單有趣),每天讀1篇,遇到生詞先猜意思(根據圖片、上下文),讀完再查詞典,把“影響理解的關鍵詞”記下來(比如故事里的主角名字、核心動作)。
舉個例子:讀《The Little Red Hen》(《小紅母雞》),遇到“wheat(小麥)”,孩子不認識,但看到圖片里是“黃色的谷物”,結合下文“plant wheat(種小麥)”,能猜到是“一種糧食”,讀完查詞典確認,印象會更深。
寫作:從“仿寫句子”到“寫小段落”,別怕簡單
初一寫作要求不高,先從“仿寫課本句子”開始。比如課本里有“I have a pen. It is red.”,讓孩子仿寫:“I have a dog. It is black.” 慢慢過渡到寫“5句話日記”:
時間:Today is Sunday.
做了什么:I went to the zoo with my mom.
看到什么:I saw pandas and monkeys.
感受:The pandas were cute. I was happy.
寫的時候別追求“高級詞”,用學過的單詞和語法,句子通順就行。家長可以幫孩子圈出“語法錯誤”(比如時態錯了、be動詞用錯了),但別改太多,不然孩子會覺得“我總寫不好”,失去興趣。
三、養成“3個好習慣”:讓英語學習“自動化”,不用催著學
初一最重要的不是“考多少分”,而是“養成能管一輩子的學習習慣”。這3個習慣看似簡單,堅持下來,孩子會越學越輕松。
1. 制定“20分鐘每日計劃”:把英語變成“日常小事”
別讓孩子“學英語”變成“任務”,而是像“刷牙洗臉”一樣自然。每天固定20分鐘,比如:
7:00-7:10:聽課本聽力+跟讀;
18:30-18:40:背5個單詞+復習前一天單詞;
20:00-20:10:做1篇閱讀/仿寫2個句子。
時間不用長,但要固定,形成“生物鐘”。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計劃,用表格打卡,完成一周貼個小星星,攢夠星星換個小獎勵(比如看一場電影、買一本喜歡的書),孩子會更有動力。
2. 整理“專屬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初中英語知識點多,課本、練習冊、試卷上到處都是重點,讓孩子準備一個“英語筆記本”,按“單詞、語法、短語、錯題”分類記錄:
單詞:寫例句+近義詞/反義詞(比如big small);
語法:記規律+錯題(比如“be動詞用法”+錯題例子);
短語:課本里的固定搭配(比如play basketball, in the morning);
錯題:標出錯因+正確答案,每周復習。
筆記不用“好看”,但要“自己能看懂”。比如用不同顏色筆標記:紅色標重點,藍色標易錯點,黑色寫例句,孩子翻筆記時一目了然。
3. 家長“陪學不監督”:做孩子的“學習伙伴”,不是“監工”
很多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學英語:“單詞背了嗎?語法練了嗎?” 其實孩子會反感。不如換個方式:
孩子背單詞時,你也拿本單詞書一起背,然后互相“抽查”:“‘蘋果’的英文怎么說?” 孩子說錯了,你就說“哎呀,我也差點記錯,是apple對不對?”
孩子讀英語時,你當“聽眾”,聽完鼓掌:“這句讀得真流利,比上次進步好多!”
家長放下“焦慮”,孩子才能放下“壓力”。英語學習是場“馬拉松”,初一只是“起跑”,節奏對了,后面才能跑得穩、跑得遠。
初一英語難不難?難在“轉變”——從“隨便學學”到“系統學”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積累”的轉變。但只要孩子心態穩了、方法對了、習慣養成了,就會發現:英語不過是“多認識一些單詞,多聽懂一些對話,多表達一些想法”的事。別著急,給孩子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耐心,初一打下的基礎,會是孩子未來學英語的“底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094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