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的滿分是多少
摘要
SAT滿分是 1600分。這個分數(shù)由“閱讀+文法”和“數(shù)學”兩大板塊構(gòu)成,各占800分;寫作部分為選考,單獨計分(分數(shù)范圍6-24分),不納入總分。如果你正在備考SAT,除了知道滿分,更要搞懂分數(shù)構(gòu)成、算分邏輯和備考重點——畢竟“知道目標”只是第一步,“怎么達到目標”才是關(guān)鍵。
一、SAT滿分:1600分,從2400到1600的“進化史”
很多家長和同學可能聽過“SAT滿分2400分”的說法,其實那是2016年改革前的老版SAT。2016年3月,College Board(美國大學理事會)對SAT進行了一次大改革,滿分從2400分(閱讀800+數(shù)學800+寫作800)調(diào)整為1600分,寫作也從“必考題”變成了“選考題”。
為啥要改?官方說法是“讓考試更貼近高中教學內(nèi)容,減少備考技巧對分數(shù)的影響”。但對咱們考生來說,記住“現(xiàn)行SAT滿分1600分”就行——別拿著老資料復習,白忙活一場。
(小提醒:目前全球除美國部分州外,SAT主要以機考形式進行,2023年起國際考場已全面機考,但滿分標準沒變,還是1600分。)
二、分數(shù)構(gòu)成:3大板塊,各有側(cè)重
想考1600分,得先知道這1600分從哪兒來。現(xiàn)行SAT分三大板塊:閱讀(Reading)、文法(Writing and Language)、數(shù)學(Math),其中閱讀和文法合并計分(總分800),數(shù)學單獨計分(800),寫作選考(單獨出分)。
1. 閱讀+文法:800分,“讀懂”和“寫對”的較量
閱讀(52題,65分鐘):考4篇文章+1篇雙篇對比,題材包括小說、歷史文獻、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每篇文章10-11題,題型有細節(jié)題、詞匯題、推理題、主旨題等。
文法(44題,35分鐘):考4篇短文,涉及語法規(guī)則(如標點、時態(tài)、主謂一致)和文章結(jié)構(gòu)(如段落邏輯、過渡詞、主旨句)。
這兩部分的原始分(答對題數(shù))會合并轉(zhuǎn)換成量表分(0-800分)。比如閱讀錯5題、文法錯3題,原始分合計88題(52+44=96題,96-8=88),量表分可能在700-720分左右(具體看當次考試的“算分曲線”)。
2. 數(shù)學:800分,“細心”比“難題”更重要
數(shù)學分“可使用計算器”(38題,55分鐘)和“不可使用計算器”(20題,25分鐘)兩部分,考代數(shù)、函數(shù)、幾何、統(tǒng)計等知識點,整體難度相當于國內(nèi)高一到高二水平。
但別掉以輕心!數(shù)學想拿800分,基本要做到“零失誤”——因為錯1題可能就掉到790分,錯2題可能770-780分,容錯率很低。很多同學栽在“單位換算”“題目理解偏差”上,比如把“percent”看成“percentage”,或者漏看“not”“except”這種關(guān)鍵詞。
3. 寫作(選考):6-24分,和總分沒關(guān)系,但可能影響申請
寫作考一篇分析性文章(50分鐘):給一篇議論文,讓你分析作者如何用證據(jù)、邏輯、修辭等手法論證觀點。分數(shù)分三部分:閱讀(2-8分)、分析(2-8分)、寫作(2-8分),合計6-24分。
雖然不計入1600分總分,但部分頂尖大學(如斯坦福、MIT)仍要求提交寫作成績,建議目標前30名校的同學還是考一下,免得申請時缺材料。
三、算分方式:原始分量表分,“曲線”決定你的最終得分
SAT的算分邏輯可能是最讓考生“頭大”的部分——它不是“答對一題得幾分”這么簡單,而是“原始分量表分”的轉(zhuǎn)換,中間還涉及“ equating curve(等值曲線)”。
1. 原始分:答對題數(shù)就是你的“基礎(chǔ)分”
閱讀52題,答對40題,原始分就是40;文法44題,答對38題,原始分就是38;數(shù)學58題(38+20),答對58題,原始分就是58。答錯或不答都不扣分(這點比老SAT友好,老SAT答錯倒扣分)。
2. 量表分:原始分通過“曲線”轉(zhuǎn)換成0-800分
College Board會根據(jù)當次考試的整體難度,制定一個“轉(zhuǎn)換表”(Score Conversion Table)。比如某場考試:
閱讀原始分40量表分350,文法原始分38量表分360,合計710分(閱讀+文法);
數(shù)學原始分58量表分800分。
為啥需要“曲線”?因為不同場次的題目難度不同,比如1月考試的閱讀比5月難,那1月的原始分38分可能和5月的原始分40分換算成一樣的量表分,保證公平性。
(小技巧:平時模考后,可以用官方發(fā)布的“真題轉(zhuǎn)換表”估算分數(shù),比如2023年10月亞太卷的轉(zhuǎn)換表,比2024年3月北美卷“寬松”——同樣錯5題閱讀,前者可能多10分。)
四、最容易踩的3個分數(shù)誤區(qū),別讓誤解拖后腿
誤區(qū)1:“錯一題扣10分”,按原始分直接算分
很多同學以為“閱讀52題800分,一題約15分,錯一題扣15分”,這是大錯特錯!量表分和原始分不是線性關(guān)系,比如閱讀原始分從52(全對)降到51,量表分可能從400降到390(只扣10分);但原始分從30降到29,可能扣20分。越靠近滿分,容錯率越低。
誤區(qū)2:“寫作分低會拉低總分”
前面說過,寫作是單獨計分的,和1600分總分沒關(guān)系。哪怕寫作只考6分,只要閱讀+文法800、數(shù)學800,總分還是1600。但要注意:部分大學會“參考”寫作分,比如UC系學校雖然不強制要求,但會把寫作分納入綜合評價。
誤區(qū)3:“數(shù)學簡單,隨便考考就能800”
確實,SAT數(shù)學知識點不難,但想拿800分,得做到“會的題全對,難題爭取對”。我見過不少同學數(shù)學知識點全會,但因為“看錯題干”“計算粗心”“單位沒換算”(比如英尺和英寸、美元和美分)丟分,最后780分,和目標學校失之交臂。
五、目標1600分?這3個備考方向比“刷題”更重要
1600分不是“刷出來的”,是“練出來的”。分享3個親測有效的備考重點:
1. 閱讀:別只刷題,搞懂“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閱讀想拿高分(比如380+,對應原始分48+),光做對細節(jié)題不夠,要練“邏輯分析能力”。比如歷史文獻題,重點不是讀懂每個單詞,而是搞清楚“作者的觀點是什么?用了什么例子支持?和另一方的分歧在哪?”
方法:精讀10篇歷史文獻(如《獨立宣言》《葛底斯堡演說》),每篇用思維導圖梳理“觀點+證據(jù)+邏輯”,堅持1個月,推理題正確率會明顯提升。
2. 文法:把“錯題”變成“錯題本”,而不是“錯題集”
文法考的是“規(guī)范表達”,很多錯誤是重復出現(xiàn)的(比如逗號連接兩個獨立句、代詞指代不明)。建議準備一個“錯題本”,不僅記錯題,還要寫“錯誤原因”和“正確規(guī)則”,比如:
錯題:“She loves reading, sh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錯誤)
原因:逗號連接兩個獨立句(comma splice)
規(guī)則:可用分號(;)、連詞(and/but)或句號(.)分隔
3. 數(shù)學:從“會做”到“熟練做”,再到“不粗心做”
數(shù)學想拿800分,要過三關(guān):
第一關(guān):知識點關(guān)(把OG里的數(shù)學大綱過一遍,確保每個知識點都懂);
第二關(guān):熟練度關(guān)(每天限時做20道題,練到看到題就知道思路);
第三關(guān):細心關(guān)(準備“粗心錯題本”,記錄“看錯題干”“計算錯誤”等問題,考前翻一遍)。
SAT滿分1600分,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拆解到每個板塊,其實就是“閱讀+文法少錯5題,數(shù)學不錯題”。備考時別被“滿分”嚇到,專注于“每天進步一點點”——今天閱讀多對2題,明天數(shù)學少錯1題,積累到考試,自然會有驚喜。
最后提醒:SAT考試政策可能調(diào)整,以上內(nèi)容基于當前(2024年)官方信息,具體請以College Board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0000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