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考試內容有哪些
準備考GRE的同學,是不是總被網上零散的考試信息搞得頭大?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GRE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是必須吃透的重點?看完這篇,你對GRE的了解能超過80%的新手,備考方向再也不跑偏。
先搞清楚:你要考的是哪種GRE?
GRE其實分兩種:General Test(普通考試) 和 Subject Test(專業考試)。
99%的同學考的都是 General Test——申請研究生院(比如碩士、博士)幾乎都要這個成績,不管你是文科、理科還是工科。它就像“研究生入學通用能力測評”,不考專業知識,而是看你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學術潛力。
至于 Subject Test,只有少數頂尖院校的特定專業會要求(比如物理、化學、數學等純理科),考的是具體學科知識,大部分人不用管。所以咱們今天重點聊 General Test。
GRE General Test 三大板塊:一個都不能少
General Test 分成三個部分:Verbal Reasoning(語文)、Quantitative Reasoning(數學)、Analytical Writing(寫作)。2023年9月ETS改革后,考試時間縮短了不少,總時長約1小時58分鐘(不含休息),題量也減少了,對考生來說算是“減負”了——但難度一點沒降,反而更考驗“單位時間內的正確率”。
一、Verbal Reasoning(語文):最讓中國考生頭疼的“攔路虎”
題型&題量:27道題,30分鐘。分兩種題型:填空題(Text Completion) 和 閱讀題(Reading Comprehension),大概各占一半。
考察什么能力? 不是“認識單詞就能做對”那么簡單。它考的是你對邏輯關系的分析和復雜文本的理解。
1. 填空題:“單詞是基礎,邏輯是靈魂”
填空題分單空、雙空、三空題(改革后三空題變少了,但難度還在)。題目會給一段話,挖掉1-3個空,讓你選單詞填進去,讓整段話邏輯通順、意思完整。
舉個簡單的例子(真題簡化版):
> 雖然這位科學家的理論最初被認為是_,但隨著更多實驗數據的出現,它逐漸被學術界_。
> A. 不可靠的 B. 創新的 C. 合理的
> D. 質疑 E. 接受 F. 忽略
答案是 A 和 E。這里的邏輯詞是“雖然...但...”,前后語義相反:前面說“最初被認為不好”,后面就該是“后來被認可”。如果你只認識單詞,不懂“雖然...但...”的轉折邏輯,照樣會選錯。
難點在哪? 單詞確實得背(GRE核心詞2000多個,逃不掉),但更坑的是“熟詞僻義”。比如“check”大家都認識“檢查”,但在GRE里可能考“抑制”(如“check the spread of disease”抑制疾病傳播);“qualify”除了“使合格”,還常考“限制”(如“qualify a statement”限制某個說法的范圍)。
2. 閱讀題:“讀懂文章只是第一步,答對題才是關鍵”
閱讀題分短閱讀(1-2段,約100-200詞)、中長閱讀(3-4段,約300-400詞)和邏輯單題(一段短文,考邏輯推理)。題目類型有主旨題、細節題、推斷題、句子作用題等。
很多同學讀完文章覺得“我懂了”,但一看選項就懵——因為選項往往是“同義改寫”或“深層推斷”,不是原文原句。比如原文說“這個理論在A領域有效,但在B領域存在漏洞”,題目問“作者對該理論的態度”,正確答案可能是“有保留的認可”,而不是簡單的“認可”或“否定”。
小提醒:閱讀不用逐字翻譯,重點抓“作者觀點”“邏輯結構”(比如論點-論據-反駁-結論)。長難句是攔路虎,平時可以多練“句子結構分析”,比如找主干、拆分修飾成分。
二、Quantitative Reasoning(數學):“看似簡單,實則暗藏陷阱”
題型&題量:27道題,30分鐘。題型有 選擇題(單選/多選)、填空題(填數字) 和 數量比較題(Quantitative Comparison)。
考察什么能力? 考的是高中數學知識(算術、代數、幾何、數據分析),但重點是邏輯推理和計算準確性。
1. 知識點不難,但“坑”很多
咱們國內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錯,算術(整數、分數、百分比)、代數(方程、不等式、函數)、幾何(三角形、圓、立體幾何)、數據分析(概率、統計圖表)這些知識點,高中基本都學過。
但GRE數學的“坑”在于題目表述和細節陷阱。比如:
題目說“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5 times the number of teachers”,選項里可能有“teachers = 5 students”,一粗心就會把倍數關系搞反;
幾何題沒說“圖形按比例繪制”,你就不能憑眼睛看角度/長度,必須用公式算;
數據題給個表格,問“中位數是多少”,你得先確認數據有沒有排序,沒排序就直接算,必錯。
舉個數量比較題的例子:
> Column A: The area of a square with perimeter 20
> Column B: The area of a circle with circumference 20
> A. Column A 更大 B. Column B 更大 C. 一樣大 D. 無法確定
正方形周長20,邊長5,面積25;圓周長20,半徑=10/π≈3.18,面積=πr2≈31.8,所以Column B更大,選B。這種題不難,但需要你記住公式,計算別出錯。
2. 計算器可以用,但別依賴
考試時屏幕上有計算器,但只能做加減乘除和開方,復雜計算還是得自己來。而且用計算器反而容易按錯數字,比如把“123”按成“132”,所以簡單計算建議心算或筆算。
三、Analytical Writing(寫作):“不是考文采,是考邏輯論證”
題型&題量:1篇文章,30分鐘。注意!2023年改革后,寫作只考 Analyze an Argument(分析論證),取消了之前的Analyze an Issue(分析Issue),備考時別搞錯了!
考察什么能力? 考你對“別人的論證過程”的分析能力——即“這段論證有沒有邏輯漏洞?漏洞在哪?怎么反駁?”
1. 題目長這樣:給一段“論證”,讓你挑錯
題目會給一段短文(約100-150詞),內容可能是某個觀點、建議、計劃,作者會給出理由和證據。你的任務是:
找出論證中的邏輯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換概念”“證據不足”等);
分析這些漏洞為什么是問題;
不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只需要評價作者的論證是否合理。
舉個真題簡化版的例子:
> 某小鎮咖啡館老板說:“我們去年在社交媒體上做了廣告,當月銷售額增長了20%。所以,只要繼續加大社交媒體廣告投入,今年銷售額一定會翻倍。”
你可以挑的漏洞:
銷售額增長20%一定是因為社交媒體廣告嗎?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比如當月有節日、競爭對手關門了);
“加大投入”就能“翻倍”?沒有證據證明投入和銷售額是線性關系(比如投入1萬漲20%,投入2萬可能只漲10%);
去年的情況能代表今年嗎?市場環境可能變了(比如消費者偏好變了、經濟下行)。
2. 寫作結構:“開頭-漏洞分析-結尾”三段式
開頭:總結原文論證(誰,基于什么理由,得出了什么結論),并指出論證有缺陷。
中間:分2-3個段落,每個段落分析一個邏輯漏洞(先指出漏洞在哪,再解釋為什么是漏洞,最后舉例說明“如果...會怎么樣”)。
結尾:總結一下,原文論證因為這些漏洞,說服力不足,需要補充哪些證據才能加強(比如排除其他影響銷售額的因素、證明投入和銷售額的關系等)。
小提醒:寫作不考“高級詞匯”,通順、邏輯清晰最重要。別堆砌長難句,把漏洞分析清楚比什么都強。
考試流程:從進考場到出分,這些細節要注意
除了內容,考試流程也得提前了解,免得臨場慌神:
考試順序:先考寫作(30分鐘),然后是語文和數學(順序隨機,可能先語文后數學,也可能反過來,各27題30分鐘),中間沒有強制休息時間(想上廁所可以舉手,但時間不暫停)。
當場出分:考完語文和數學后,屏幕會立刻顯示這兩部分的“非正式成績”(分數范圍130-170,1分為單位),寫作成績需要等10-15天在ETS官網查。
送分:可以免費送4所學校(考試前選),之后送分需要花錢(每所約27美元)。
以上就是GRE考試內容的詳細拆解。記住:GRE考的不是“死知識”,而是“邏輯思維”和“學術適應能力”。把每個板塊的考察重點搞清楚,針對性練習,比盲目刷題有效10倍。
(以上內容基于ETS 2023年改革后最新考試信息整理,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9448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