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語太差怎么辦
說實話,每次后臺收到家長問“孩子初中英語總在及格線徘徊,單詞背了就忘,語法像天書,到底該怎么辦?”,我都特別能理解那種焦慮——畢竟英語是中考三大主科之一,分值占比高,孩子現在跟不上,高中只會更吃力。但今天想跟你說句大實話:初中生英語差,90%不是“智商問題”,而是“方法和信心問題”。去年我帶過一個學生,初一上學期期末英語才考58分,家長急得掉眼淚,孩子自己也說“我就是學不會英語”。但用對方法后,半年后的期中考試他考了112分(滿分120),現在初三穩定在115分左右。
所以別慌,這篇文章會把“英語差”的根源、具體到每天怎么做的落地方法,甚至家長該怎么幫孩子建立信心,全都講透。你不用記筆記,跟著做就行。
一、先別急著“補”,先搞清楚孩子“差”在哪里
很多家長一看分數低,就急著買練習冊、報補習班,結果孩子越學越抵觸。其實第一步該做的是:找到“差的具體原因”。我見過三種最常見的情況,你可以對照看看:
1. “基礎斷層型”:小學沒跟上,初中知識點接不上
比如孩子連“be動詞am/is/are怎么用”都搞不清,看到“he”后面填“is”還是“are”要猶豫半天——這不是初中沒學好,是小學基礎沒打牢。初中英語是在小學基礎上“螺旋上升”的,比如小學學過“this is a book”,初中會擴展到“this is the book I bought yesterday”,如果連“a/an/the”的區別都不懂,后面學定語從句肯定懵。
2. “方法錯誤型”:把英語當成“死記硬背的學科”
最典型的就是“背單詞表”——從“abandon”開始背,背到“apple”就放棄;或者語法規則抄了滿滿一本,做題時還是不知道用哪個。英語是“語言”,不是“知識點堆砌”,就像我們學中文不會背“主謂賓定義”,但會說話、會寫字,因為我們“用得多”。
3. “信心崩塌型”:被打擊太多,覺得“我天生不是學英語的料”
這是最可惜的。比如孩子某次考試沒考好,家長說“你怎么這么笨,別人都能學會”;或者老師批評“這么簡單的題都錯”,孩子慢慢就給自己貼了“英語差生”的標簽,上課不敢舉手,作業拖著不寫,形成惡性循環。
重點提示:先讓孩子做一套最近的期末試卷,把錯題按“單詞不認識”“語法不懂”“題目沒看懂”分類,哪類錯題最多,就從哪里開始補。比如“單詞不認識”超過一半,就先抓單詞;“語法不懂”多,就從基礎語法補。
二、打基礎:從“能開口”到“認得準”,3步打通底層能力
不管是哪種“差”,基礎永遠是核心。初中英語的基礎就3樣:音標、高頻詞、課本句子。這3樣搞定了,后面學什么都順。
1. 音標:2周搞定“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很多孩子背單詞慢,是因為不會音標——看到“hospital”只能死記“h-o-s-p-i-t-a-l”,但會音標的話,能拆成“hos-pi-tal”(?h?sp?tl),按發音記,效率至少提3倍。
具體做法:
用手機APP(比如“有道詞典”“每日英語聽力”)搜“初中英語音標課”,找帶動畫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每天學2個音標,10分鐘就行;
學完一個音標,馬上從課本單詞表找包含這個音標的單詞,比如學了/?/,就找“apple”“bag”“cat”,邊讀邊用手比劃口型;
2周后,拿課本單詞表,讓孩子嘗試“看著單詞讀出來”,讀對了就過,讀錯了標記,第二天再練。
2. 高頻詞:不背“單詞表”,背“課本里的句子”
初中考綱要求1600個單詞,但核心高頻詞只有300多個(比如“get”“make”“take”這些萬能動詞,“because”“but”“so”這些連詞)。死背單詞表沒用,要結合“語境”記——也就是課本里的句子。
舉個例子:記“get”,別只記“得到”,翻開課本找句子:
I get up at 6:30 every morning.(get up 起床)
Can you get me a pen?(get sb. sth. 給某人拿某物)
She gets good grades.(get 獲得)
把這3個句子抄在本子上,每天讀3遍,不僅記住了“get”,還記住了用法,做題時看到類似語境,自然就知道選什么。
具體做法:每天從課本里挑5個包含高頻詞的句子(優先選課文里的對話,更生活化),抄下來,讀3遍,再蓋住英文試著翻譯中文,翻譯對了就過。
3. 課本句子:把“課文”當成“最好的學習材料”
很多家長覺得“課本太簡單,要額外買難的資料”,大錯特錯!初中英語考試80%的考點都來自課本——閱讀題的話題(家庭、學校、興趣)、語法點(時態、從句)、寫作范文(書信、日記),全是課本內容的延伸。
具體做法:讓孩子每天花15分鐘“精讀”課本一篇短文(比如七年級上冊Unit 3的“My School Day”):
第一遍:通讀,圈出不認識的單詞(用音標試著讀,讀不出來查詞典);
第二遍:逐句翻譯,遇到長句子(比如“After school,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for an hour.”),拆成“After school(時間), I(主語) often play(謂語) basketball(賓語) with my friends(狀語) for an hour(狀語)”,搞清楚誰在做什么;
第三遍:跟讀錄音(課本配套的音頻,手機就能找到),模仿語音語調,讀熟到能脫稿。
三、語法不用“背”,用“拆句子”的方式學,孩子一看就懂
語法是很多孩子的“噩夢”,但你想想:我們學中文時,沒人教“定語從句”,但我們會說“那個穿紅衣服的女孩是我妹妹”——因為我們“見過、用過”。英語語法也一樣,與其背規則,不如“拆句子、找規律”。
1. 從“簡單句”開始,搞懂“誰在做什么”
初中語法的核心是“時態”,而時態的基礎是“簡單句”(主語+謂語+賓語)。比如“我吃飯”(I eat rice),“他跑步”(He runs)。先讓孩子能快速找出句子里的“誰(主語)”“做什么(謂語)”。
舉個例子:給孩子一個句子“He played football yesterday.”,讓他圈出:
主語(He)、謂語(played)、時間(yesterday);
然后問:“played”為什么加“ed”?(因為時間是“yesterday”,過去發生的動作)。
通過3-5個類似句子,孩子自己就能總結出“一般過去時=動詞+ed,時間是yesterday/last week”,比背規則記得牢。
2. 復雜語法(比如從句):用“中文翻譯”當“橋梁”
很多孩子怕“定語從句”,其實就是“修飾名詞的句子”。比如“這是我媽媽買的書”,“我媽媽買的”就是修飾“書”的定語從句。對應到英語:“This is the book that my mother bought.”
具體做法:遇到從句時,先讓孩子翻譯成中文,找到“修飾誰”,再看英語里用“that/which/who”連接,多拆5個課本里的例句,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從句就是把兩句話連起來”。
重點提示:語法不用追求“一次學完”,比如初一重點學“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初二學“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跟著學校進度,每個時態用5個課本例句拆明白,比刷100道題有用。
四、聽力/閱讀/寫作:從“看不懂”到“拿分穩”,具體到題型的技巧
基礎打好后,就要針對性解決“應試問題”了。初中英語試卷就3大塊:聽力、閱讀、寫作,每塊都有“傻瓜式技巧”,孩子照著做就能提分。
1. 聽力:“提前劃關鍵詞”比“聽懂每句話”更重要
很多孩子聽力時總想“聽懂每個單詞”,結果一句沒聽懂就慌了,后面全亂了。其實聽力考的是“抓關鍵信息”,比如時間、地點、數字、動作。
具體做法:
拿到試卷后,先看聽力題干,劃出關鍵詞:比如“Where did Tom go yesterday?”劃“Where”“Tom”“yesterday”;
聽的時候,重點抓劃出來的詞,聽到“park”“yesterday”,就知道答案選“Park”;
每天聽10分鐘課本配套錄音(或“中考聽力真題”),聽完后對著原文讀一遍,把沒聽懂的句子標出來,第二天再聽。
2. 閱讀:“先題后文”,帶著問題找答案
閱讀題最怕“讀完文章不知道講什么”,尤其是長篇閱讀。用“先題后文”法,5分鐘就能搞定一篇。
舉個例子:閱讀題第一題問“ Why did Lucy go to the library?”,先劃關鍵詞“Why”“Lucy”“library”,再讀文章,看到“Lucy wanted to borrow a science book, so she went to the library after school.”,直接找到答案“To borrow a science book.”
具體做法:
讀題干,劃“疑問詞(why/what/when)”和“專有名詞(人名/地名)”;
讀文章時,看到劃的詞就放慢速度,前后句子仔細讀;
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別慌,比如“delicious”不認識,但前面有“cake”,后面有“liked it”,就知道是“好吃的”。
3. 寫作:“模板+替換”,從“寫對”到“寫好”
很多孩子寫作只能寫簡單句,比如“I like English. It is interesting.”,想拿高分,要學會“用模板+替換高級詞”。
比如寫“我的周末”(初一常見作文題),基礎模板是:
開頭:Last weekend, I had a busy but happy day.
中間:In the morning, I _ (做什么). Then, I _ (做什么). In the afternoon, I _ (做什么).
結尾:I felt _ (感受) because _ (原因).
替換高級詞:
“做什么”別總用“do homework”,可以換成“help my mom clean the house”“go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感受”別總用“happy”,可以換成“relaxed”“excited”;
加連接詞:“First”“Then”“Finally”“Because”“So”,讓句子更連貫。
具體做法:每周仿寫1篇課本里的范文(比如課本里的“Diary Entry”),先抄范文,再用自己的經歷替換內容,慢慢就會寫了。
五、家長別做“監工”,做好這3件事比報班更有用
最后想跟家長說:孩子英語差,你越催、越罵,他越抵觸。不如試試這3件事,比報班省錢,還能幫孩子重建信心:
1. 每天找一個“小進步”夸他
比如“今天這個單詞你讀得比昨天標準”“這道語法題上周錯了,今天做對了,進步好大”。孩子對英語的信心,就是從這些“小肯定”里長出來的。
2. 別拿他和“別人”比,和“過去的他”比
不說“你看XX考了100分,你才考60分”,改說“你上次考58分,這次考65分,多對了3道題,說明你努力了”。每個孩子節奏不同,進步慢一點沒關系,別讓他覺得“我永遠不如別人”。
3. 和他一起“用英語”
比如吃飯時問一句“這個蘋果用英語怎么說?”(Apple),看動畫片時說“這個句子你課本里學過,還記得嗎?”。不用刻意,把英語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會覺得“英語不是考試,是有用的工具”。
其實英語就像學騎自行車,一開始覺得難,摔幾次跤,但只要掌握了平衡(基礎方法),后面就會越來越順。孩子現在可能分數低,但別讓他覺得“我不行”——你相信他能學會,他才會真的敢去學。
最后想說:英語差不是“絕癥”,是“暫時沒找到方法”。每天花30分鐘,按上面的步驟做,3個月后回頭看,你會發現孩子不僅分數提高了,還會主動跟你說“媽媽,今天英語課我舉手回答問題了”。
(注:文中學習方法基于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編寫,不同版本教材知識點一致,可根據學校實際教材調整具體內容。)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7923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