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大概得準備多長時間
GMAT準備時間沒有標準答案,但90%的人會掉進“盲目拉長時間”或“過度壓縮進度”的坑。根據我帶過200+學生的經驗,備考時間主要取決于你的基礎、目標分和效率——零基礎(雅思6.0以下)通常需要3-6個月,有一定基礎(雅思6.5+)可能2-3個月,而沖刺750+的高分選手,往往需要在基礎上再追加1-2個月針對性突破。但關鍵不是“熬時長”,而是“精準發力”。這篇文章會幫你算清自己的備考周期,避開無效努力,讓每一分鐘都用在刀刃上。
一、影響GMAT備考時間的3個核心因素:先對號入座,再規劃時間
1. 英語基礎:決定你“讀題”的門檻有多高
GMAT雖然不是語言考試,但全英文的題目(尤其是閱讀和語法)對英語能力有硬性要求。英語基礎差的人,第一步不是學邏輯,而是先過“讀題關”。
如果你雅思6.0以下(或托福80以下),讀長難句要反復回讀,看選項像看“天書”,那至少要先花1-1.5個月補基礎:每天1小時背GMAT高頻詞(重點是動詞和抽象名詞,比如“conclude”“hypothesis”),1.5小時啃長難句(推薦《楊鵬長難句》,每天分析10句,劃主干、找修飾),不然直接刷題就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雅思6.5-7.0(托福90-100),讀題基本流暢,偶爾卡長難句,那基礎期可以壓縮到2-3周,重點放在“學術類文章閱讀速度”上(比如每天精讀1篇GMAT閱讀,計時8分鐘內讀完并梳理邏輯框架)。
雅思7.5+(托福105+)的選手,英語基礎基本夠用,直接從“題型技巧”開始就行,但別掉以輕心——GMAT的“邏輯陷阱”比語言本身更坑人。
2. 目標分與當前水平的差距:分差越大,需要的時間越長
很多人上來就說“我要考700”,但你知道自己現在多少分嗎?建議備考前先做1套官方免費??碱}(GMAT Prep),摸清真實水平,再算分差:
分差<100分(比如模考620,目標700):重點補薄弱項,2-3個月足夠。
分差100-150分(比如???50,目標700):需要系統學知識點+大量刷題,3-4個月比較穩妥。
分差>150分(比如模考500以下,目標700):別想著“速成”,先補基礎(數學公式、英語語法、邏輯思維),再談技巧,至少4-6個月。
舉個例子:我去年有個學生,模考580(數學40,Verbal28),目標700。數學基礎差(高中數學忘光了),Verbal里CR(邏輯)幾乎全錯。她每天學5小時,先花1個月補數學公式和CR基礎(看《曼哈頓邏輯》+做OG簡單題),然后2個月強化突破,最后1個月??紱_刺,總共4個月,首考710。分差大不可怕,怕的是不拆解目標,上來就“一鍋燴”。
3. 備考效率:“有效學習時間”比“總時長”更重要
同樣是每天學5小時,有人能專注4小時,有人刷手機2小時、發呆1小時,效率差3倍,備考時間自然天差地別。無效學習的典型表現:
坐在書桌前≠在學習(翻書1小時,實際記住的知識點沒幾個);
刷題只看正確率,不分析錯題(錯了就錯了,下次遇到還錯);
跟風買一堆資料,這本翻2頁、那本看3章,最后啥都沒吃透。
高效學習的關鍵:每天固定2-3個“專注時段”(比如早上9-11點學Verbal,下午2-4點學數學),用“番茄鐘”強制專注(25分鐘學習+5分鐘休息),結束后花10分鐘復盤:今天學了什么知識點?哪些題錯了?錯因是什么?(比如“SC沒注意平行結構”“CR沒找到結論句”)。記住:備考時間=分差÷(每天有效學習小時數×效率系數),效率提上去,時間自然能縮短。
二、不同基礎的備考時間參考:別被“別人2個月700+”誤導
1. 零基礎小白(雅思<6.0,數學高中水平):3-6個月,先“爬”后“跑”
這類同學最大的問題是“雙重薄弱”:英語看不懂,邏輯理不清,數學公式忘光。千萬別想著“2個月沖刺”,大概率會崩潰。分3個階段走:
基礎期(1-2個月):英語(背單詞、學長難句、語法)+數學(撿回高中數學公式,重點是代數、幾何、概率)。每天4-5小時,比如:1小時單詞(用“百詞斬GMAT詞庫”,每天100個新詞+復習舊詞),1.5小時長難句+語法(《楊鵬長難句》+《曼哈頓語法》,每天各5頁),2小時數學(看《陳向東數學高分快速突破》,每章學完做10道基礎題)。
強化期(1.5-2個月):分科目學技巧+刷OG。每天5-6小時:SC(語法)重點學“平行、比較、邏輯主語”,每天20題+分析錯題;CR(邏輯)學“削弱、加強、假設”題型,每天15題+畫邏輯鏈;RC(閱讀)練“結構閱讀法”,每天4篇+總結段落作用;數學刷OG中等難度題,每天30題。
沖刺期(1個月):???錯題復盤。用官方PREP模考(每周2-3套),嚴格計時(數學62分鐘,Verbal65分鐘),??己蠡?小時分析錯題,尤其是重復錯的“頑固知識點”(比如SC的“語義歧義”、CR的“他因削弱”)。
我帶過一個零基礎學生,雅思5.5,數學高考80分(150分制),按這個節奏學了5個月,首考680,雖然沒到700,但對她申請的學校足夠了。零基礎別怕慢,基礎打牢了,后面提分更快。
2. 有一定基礎(雅思6.5+,接觸過邏輯題):2-3個月,重點“突破瓶頸”
這類同學英語讀題沒問題,數學基礎也還行,模考可能在600-650分,卡在“提分瓶頸”。備考關鍵是“抓弱點、練技巧”,別在已經會的內容上浪費時間。分2個階段:
強化期(1.5個月):用“錯題定位法”找薄弱項。先刷1套OG診斷測試,統計各題型正確率:SC<70%?CR<60%?還是數學<45分?然后針對性突破:比如SC弱,就重點看《RON語法視頻》(B站有資源),總結“??颊Z法點”(比如時態一致、代詞指代);CR弱,就練“結論句定位”(80%的邏輯題,結論句都在最后一句或轉折詞后)。每天4小時:2小時專項突破(比如SC+CR),1.5小時數學(刷難題,比如OG Advanced),0.5小時復盤錯題。
沖刺期(1個月):???pace訓練。每天1套??迹≒REP或Manhattan),重點練“時間分配”:數學前10題別超過20分鐘,Verbal每道題控制在1.5-2分鐘(SC快一點,RC慢一點)。模考后分析“超時題”和“蒙猜題”,比如“這道CR我花了3分鐘才做出來,是因為沒找到前提嗎?”“那道SC我蒙對的,其實是考‘主謂一致’”。
我之前有個學生,雅思7.0,模考640(Verbal30,數學49),CR正確率只有50%。強化期她每天花1.5小時專攻CR,用“邏輯鏈分析法”(把題干拆成“前提-結論gap”),2周后CR正確率提到75%,最后3個月??挤€定在710-730,首考720。有基礎的同學,別追求“面面俱到”,聚焦弱點才能快速提分。
3. 高分沖刺(目標750+,???00左右):1-2個月,“摳細節、控失誤”
想考750+(數學50/51,Verbal40+),光靠“會做”不夠,還得“做得又快又準”,控制“失誤率”(比如簡單題不能錯,中檔題錯1-2道,難題爭取對一半)。核心是“精細化復盤”和“難題突破”:
難題突破(3周):刷《OG Advanced》《PREP 07/08/12難題版》,重點攻SC的“語義辨析”(比如兩個選項語法都對,選“邏輯更合理”的)、CR的“復雜推理”(比如“歸納題”“評價題”)、RC的“長文章細節題”(定位原文時注意“同義替換”)。每天3小時,每道難題至少分析3分鐘:“正確選項為什么對?”“干擾項的陷阱是什么?”“我當時為什么選錯?”
??寂c心態(1個月):每天1套高難度??迹ū热鏜anhattan模考,比真實考試難一點),訓練“高壓下的正確率”。同時記錄“失誤點”:比如“這道數學題算錯數了”“那道SC沒注意時態”,把這些“非知識性失誤”列成清單,考前每天看一遍,提醒自己“別再犯”。
我認識一個目標750的學生,???10時,數學經常49(錯3-4道簡單題),Verbal的RC細節題總錯。她花2周專門練“數學細心度”(每道題算完再檢查一遍),RC用“題干關鍵詞定位法”(比如題干問“作者為什么提到XX”,直接回原文找XX所在段落的首句),最后2個月??挤€定740+,二戰750。高分沖刺拼的不是“會不會”,而是“穩不穩”。
三、5個“浪費時間”的坑,90%的人都踩過
1. 盲目刷題不總結:刷10遍OG不如吃透1遍錯題
見過最可惜的學生:OG刷了3遍,錯題本空空如也,結果一戰600,二戰610。GMAT考的是“邏輯思維模式”,不是“題目熟練度”。正確做法:每道錯題(包括蒙對的題)都要寫“錯題分析”,格式:
題干核心:(比如“SC考平行結構,CR考削弱”)
錯因:(比如“沒注意主語是單數”“把‘可能’當‘必然’”)
選項陷阱:(比如“干擾項偷換概念”“過度推理”)
下次注意:(比如“看到and要先想平行”“結論有絕對詞要找反例”)
2. 糾結“偏題難題”:考試80%的分來自中低難度題
總有人盯著“700+難題”死磕,結果簡單題錯一堆。GMAT是“自適應考試”,前10題正確率低,后面根本遇不到難題。優先級:先保證中低難度題(OG前80%)正確率>90%,再攻難題。比如數學,先把“方程、幾何”等基礎題型練到不錯,再碰“排列組合、概率”難題;Verbal先保證SC和CR的簡單題不錯,再攻RC長文章。
3. 資料太多“貪多嚼不爛”:核心資料就3樣
GMAT資料不用多,用好這幾個足夠:
基礎:《曼哈頓語法》《楊鵬長難句》《陳向東數學》
刷題:OG(必刷)、PREP(???刷題)、OG Advanced(難題)
輔助:RON語法視頻(B站)、CR Bible(邏輯入門)
別買一堆“XX高分筆記”“XX機經”,資料太多反而不知道從何下手。資料在精不在多,把OG吃透比刷10本輔導書有用。
4. 忽視“模考pace”:平時正確率高,考試做不完題
有學生平時做題正確率70%,一??季突牛琕erbal最后5題全蒙。GMAT不僅考正確率,還考“時間管理”。pace訓練方法:
數學:前10題20分鐘,中間11-20題20分鐘,最后11題22分鐘(留2分鐘檢查)
Verbal:SC 1.5分鐘/題,CR 2分鐘/題,RC 8分鐘/篇(短篇6分鐘,長篇10分鐘)
平時做題就計時,超時的題標記出來,分析“為什么超時”(讀題慢?思路繞?),針對性改進。
5. 被“別人的進度”焦慮:你的節奏才是最好的節奏
“別人2個月700+”“XXX裸考680”——這些話只會讓你更焦慮。每個人基礎、效率、目標都不同,別拿別人的進度對標自己。正確心態:每周定1個小目標(比如“這周SC平行結構正確率提到80%”“數學幾何題不錯”),完成了就給自己打氣,沒完成就調整計劃,別糾結“別人比我快”。
備考GMAT就像跑馬拉松,有人天生跑得快,有人需要慢慢調整呼吸,但只要方向對、方法對,終點就在那里。別糾結“到底要多久”,現在就去做1套模考,摸清自己的起點,然后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每天進步一點點。記住:時間從來不是問題,“有效努力”才是。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7713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