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共有幾種英語考試
打算出國留學的同學,幾乎都會被一個問題困住:“這么多英語考試,到底該考哪個?”托福、雅思、GRE、GMAT……光是這些縮寫就夠讓人頭大了,更別說還有PTE、多鄰國這些“后起之秀”。其實,出國留學的英語考試雖然多,但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適用場景,選對了考試,能讓申請之路少走很多彎路。今天就幫大家把這些考試“捋清楚”,看完這篇,你再也不會在“考哪個”的問題上糾結。
一、主流學術類考試:申請本科/碩士的“敲門磚”
這類考試主要考察你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是絕大多數學校(尤其是本科和授課型碩士)的“硬性要求”。最常見的就是托福(TOEFL) 和雅思(IELTS),幾乎所有英語國家的學校都認,但兩者的“偏好”和“特點”差別不小,選錯了可能白忙活。
1. 托福(TOEFL):北美高校的“本命考”
托福是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主辦的考試,說白了,就是“美國血統”——所以北美高校(美國、加拿大)對托福的認可度最高,很多頂尖學校甚至“明里暗里”更偏愛托福成績。比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本科申請,雖然接受雅思,但官網明確建議“國際學生提交托福成績”。
核心特點:
題型偏“學術場景”:聽力占比極大(聽力、口語、寫作都涉及聽力),比如聽力材料會有教授講課、學生討論,甚至帶口音的演講(比如英音、澳音);閱讀文章多來自學術期刊,長難句密集,對邏輯分析能力要求高。
分數范圍:總分120分(聽說讀寫各30分),大多數美國Top50學校要求90分以上,Top30基本要100分+。
有效期:2年,從考試日期開始算(不是出分日期!)。
適合誰:目標是北美高校,或者英語基礎扎實、擅長“應試型”聽力和閱讀的同學。
備考小貼士:
聽力是“命脈”,建議每天精聽1篇TPO(托福官方模考題)講座,第一遍盲聽記關鍵詞,第二遍看文本跟讀,第三遍總結邏輯結構(比如“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舉例說明—得出結論”)。口語別只背模板,多練“即興反應”,比如看到題目后先花10秒列提綱,再開口說,避免卡殼。
2. 雅思(IELTS):英聯邦國家的“通行證”
雅思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C)等機構聯合主辦,“英國血統”更濃,所以英聯邦國家(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部分學校)對雅思更“親切”。比如英國G5高校(牛津、劍橋等)的碩士申請,雅思總分通常要求7.0-7.5,單項不低于6.5,而對托福的要求往往更高(比如100分以上,單項25+)。
核心特點:
題型偏“生活+學術”:聽力材料有日常對話(比如租房、問路),也有學術講座;閱讀文章來自報紙、雜志,話題更“接地氣”(比如環保、科技史);口語是和真人考官面對面交流,分三個部分(日常話題、個人陳述、深度討論),更考驗“真實溝通能力”。
分數形式:總分9分(聽說讀寫各9分,取平均分,小數位0.5遞進),英國Top30學校通常要求6.5-7.0,澳洲八大基本6.5分起(部分專業如教育、醫學要7.0+)。
有效期:同樣2年,但部分學校會“卡”申請時的有效期(比如申請時成績沒過期,入學時過期了,可能需要重考,這點要注意!)。
適合誰:目標是英聯邦國家,或者英語表達更自然、擅長“交流型”口語的同學。
備考小貼士:
口語別怕“犯錯”,考官更看重“流利度”和“表達邏輯”。比如被問“你喜歡什么運動”,別說“我喜歡跑步”就完事了,可以加一句“因為每天早上跑步能讓我清醒,而且我住的小區有個公園,跑起來很方便”——細節越多,越容易拿高分。寫作Task2(議論文)要注意“批判性思維”,比如討論“科技是否讓生活更簡單”,別只說“是”或“不是”,可以說“科技確實簡化了溝通(比如視頻通話),但也帶來了信息過載的問題”。
二、研究生入學類考試:申請碩士/博士的“學術能力證明”
如果你申請的是碩士(尤其是研究型碩士)或博士,光有托福/雅思還不夠,很多學校會要求你提交GRE或GMAT成績——這倆不是“英語考試”,而是“用英語考的學術能力考試”,考察你的邏輯分析、批判性思維和學術潛力。
1. 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理工科/文科的“萬金油”
GRE由ETS主辦,堪稱“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百搭款”,除了商科和部分專業(比如法學、醫學),絕大多數理工科、文科、社會科學的研究生項目都接受GRE。比如申請美國的計算機碩士、英國的經濟學博士,GRE幾乎是“標配”。
核心特點:
題型分“語文+數學+寫作”:語文(Verbal)考詞匯和邏輯(比如填空題、閱讀題,詞匯量要求1.2萬+,很多是學術性詞匯,比如“ephemeral(短暫的)”“ubiquitous(普遍的)”);數學(Quantitative)考高中數學(代數、幾何、概率,但題目繞,比如“比較大小”“圖表分析”);寫作(Analytical Writing)考邏輯論證(Issue題讓你發表觀點,Argument題讓你找別人論證的漏洞)。
分數范圍:語文和數學各170分,寫作6分(單獨計分),理工科通常看重數學(目標160+),文科看重語文(目標155+)。
有效期:5年,比托福/雅思長,適合早規劃的同學(比如大二就考,大三申請時還能用)。
適合誰:申請理工科、文科、社會科學(如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生,或者不確定專業方向、想“留條后路”的同學。
備考小貼士:
詞匯是“硬骨頭”,但別死記硬背,用“詞根詞綴法”+“例句法”。比如“benevolent(仁慈的)”,“bene-”是“好”的詞根,“volent”和“will(意愿)”相關,合起來就是“有好意愿的”,再記個例句“a benevolent leader(仁慈的領袖)”,記得更牢。數學別輕敵,雖然考的是高中知識,但很多題目“挖坑”,比如單位換算(英尺和米)、題目里的“except”“not”等否定詞,一定要仔細讀題。
2. 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商科的“專屬通行證”
GMAT同樣由ETS主辦(后來獨立出來),但只針對商科研究生項目,比如MBA、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等。幾乎所有頂尖商學院都把GMAT當作“重要參考”,比如哈佛商學院、斯坦福GSB,雖然部分學校接受GRE,但GMAT成績高的申請者往往更有競爭力(因為GMAT更側重“商業邏輯”)。
核心特點:
題型分“語文+數學+綜合推理+寫作”:語文(Verbal)考語法(Sentence Correction)、邏輯(Critical Reasoning)、閱讀(Reading Comprehension),尤其語法題,考察“商業語境下的準確表達”(比如“which”和“that”的區別,時態的正確使用);數學(Quantitative)和GRE類似,但更側重“實際應用”(比如利潤計算、概率在商業決策中的應用);綜合推理(IR)考圖表分析、數據解讀(比如給你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讓你分析盈利趨勢);寫作(AWA)和GRE的Argument題類似,找論證漏洞。
分數范圍:總分800分(語文+數學,51分滿分,換算成800分制),綜合推理和寫作單獨計分(IR 8分,AWA 6分),Top50商學院通常要求650+,Top20基本要700+。
有效期:5年,和GRE一樣“抗用”。
適合誰:明確申請商科研究生(尤其是MBA)的同學。
備考小貼士:
邏輯題(CR)是“難點”,建議用“題型分類法”練習——比如“削弱題”“加強題”“假設題”,每種題型有固定的解題思路(比如削弱題要找“他因”,加強題要“搭橋”)。語法題(SC)別只記規則,多分析“語境合理性”,比如一道題有兩個選項語法都對,就要看哪個更符合“商業表達習慣”(比如簡潔、準確)。
三、專業針對性考試:特殊領域的“門檻考”
有些專業比較“特殊”,除了上面的考試,還需要提交“專業英語考試”成績,比如法學院、醫學院、藝術設計類專業。這些考試雖然小眾,但對目標明確的同學來說,是“必須跨過的坎”。
1. 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學院的“敲門磚”
如果你想申請英語國家的法學院(尤其是美國的JD項目),LSAT是“繞不開的”——幾乎所有美國法學院都要求LSAT成績,而且分數權重極高(比GPA還重要)。
核心特點:
純邏輯考試:不考詞匯、不考數學,只考“邏輯推理”(Logical Reasoning,占50%)、“分析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俗稱“邏輯游戲”,比如排列組合題)、“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文章多是法律、哲學、社會科學相關,長且難)。
分數范圍:120-180分,Top14法學院通常要求165+,哈佛、耶魯等頂尖法學院更是170+才有競爭力。
有效期:5年,但部分學校會看“最高分”還是“最近一次成績”,報考前要查清楚。
適合誰:申請法學博士(JD)或法律碩士(LLM,部分學校要求)的同學。
2. 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醫學院的“通行證”
想申請美國、加拿大的醫學院(MD項目),MCAT是“標配”,考察的不僅是英語能力,還有醫學相關的基礎知識(生物、化學、物理、心理學等)。
核心特點:
內容龐雜:分四個部分:生物系統的化學和物理基礎(BBPS)、生物系統的生命系統基礎(BSBS)、行為科學的心理、社會和生物基礎(PSBB)、批判性分析和推理技能(CARS,類似閱讀理解)。
考試時間長:總時長約7.5小時(含休息),對體力和耐力要求極高。
分數范圍:總分472-528分,Top50醫學院通常要求500+,Top20基本要510+。
適合誰:申請北美醫學院的同學(注意:國內本科申請北美醫學院難度極大,通常需要先讀本科預科或在美國讀本科)。
3. 藝術設計類:可能需要“作品集+英語成績”
藝術、設計、音樂等專業,雖然對英語考試的分數要求相對低(比如雅思6.0-6.5),但更看重“作品集”——不過英語成績是“門檻”,比如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要求托福93分或雅思6.5分,作品集再好,英語不達標也沒用。
四、新興替代類考試:疫情后“火起來”的“備胎選項”
2020年疫情后,很多學校開始接受“在家考”的英語考試,比如PTE Academic和多鄰國(Duolingo English Test),這些考試出分快、考試靈活,成了不少同學的“備選”。
1. PTE Academic(培生學術英語考試)
PTE由培生集團主辦,和托福、雅思一樣是“學術類英語考試”,但全程機考、機器評分,出分快(1-5個工作日),而且題型更“標準化”(比如口語是對著麥克風說,寫作是打字,避免了雅思口語的“考官主觀評分”問題)。
認可度:目前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絕大多數學校都接受PTE,美國部分學校也認可(比如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但頂尖學校(如哈佛、牛津)仍以托福/雅思為主。
適合誰:著急出分、不擅長和真人考官交流(比如口語容易緊張)的同學。
2. 多鄰國(Duolingo English Test)
多鄰國是疫情后“爆火”的考試,全程在家考(用電腦+攝像頭監考),考試時間短(1小時),出分快(48小時內),費用也便宜(約49美元,托福/雅思的一半)。題型更“生活化”,比如看圖說單詞、聽音頻選對錯、用英語描述圖片等。
認可度:適合“保底校”或“語言班申請”,很多學校(尤其是英國的非G5學校、美國的州立大學)接受多鄰國,但頂尖學校通常只把它當作“臨時替代”(比如疫情期間無法考托福/雅思時),現在逐漸恢復要求托福/雅思。
適合誰:申請截止日期臨近、預算有限,或者目標是“非頂尖學校”的同學。
怎么選?記住這3個“黃金原則”
說了這么多考試,可能還是有人暈——其實選考試就看3點:
1. 看目標學校的“明確要求”:去學校官網查申請頁面,比如“托福90分或雅思6.5分,單項不低于6.0”,按要求考;
2. 看專業“偏好”:商科優先GMAT,理工科/文科優先GRE,法學考LSAT,醫學考MCAT;
3. 看自身“優勢”:擅長聽力閱讀選托福,擅長口語交流選雅思,著急出分選PTE/多鄰國。
最后想說,英語考試只是留學申請的“第一步”,別因為糾結“考哪個”而耽誤了時間——確定目標后,踏踏實實地備考,分數夠了,才能更有底氣地沖刺夢校。
(注:文中考試分數要求、有效期等信息基于當前主流情況,具體以目標學校官方最新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58760.html,違者必究!